如何看待大量農民外出打工而放棄務農的做法?

亦客0711


我的看法是疫情穩定,各地政策有一定指導性後才外出復工,務工已是傳統農民掙錢的方式。


小陳的駐村日記


作為黑土地的東北人跟高興和你分享這個問題,家裡也有田地,我們這邊主要農民的經濟來源都是田地,主要種植的也就是玉米,和水稻,隨著進口的糧食越來越多,還有中間商的差價,糧食的價格也是越來越低,就拿暢銷的玉米來說,前幾年糧價每斤在8毛到9毛之間,而今年價格在7毛錢田地多的在家種地還是不錯的,如果家裡田地少還不如外出打工,一年也有5.6萬的收入。在家種地和收地也是很累的。




我愛吃白米飯QAQ


種地養活自己都困難,打工可以差不多養活一家人。以我老家為例,很多時候種地只能靠老天下雨,一家按十畝地算,忙活一年賺不到幾千塊錢。天天柴米油鹽醬醋茶都不夠,更別說人情往來了。所以現在很多莊稼沒人種了,有條件的都出去打工了。


江楓漁火對誰眠


大量農民外出打工,放棄務農,說到底還是農民收入低的問題。

我來給大家算筆賬。如果農民不出去打工,只種地。湖北這邊人均1畝左右土地。一家算上老人5口人吧,5畝地。種水稻可以種2季。一季畝產1200-1500斤,算1500斤吧。畝年產3000斤。這些年收購價都在1元一斤左右。3000*5*1=15000元。種子肥料每畝2季算400,農機耕田每畝2季200,收割每畝2季200,農藥抽水每畝2季200。400+200+200+200=1000元。(3000-1000)*5=10000元,種地一家5口5畝地一年可以收入10000元左右。這個還是沒有減去人工管理的費用。

再來算下一家5口的支出,這個賬就不好算了。大家算算自己家的開銷就知道了。吃飯穿衣上學看病,禮尚往來。1家5口10000元一年肯定是不夠的,不出去打工,怎麼生活啊!

現在年輕人結婚彩禮少的幾萬,多的十幾萬,要有車子房子,你不出去打工賺錢試試看,連老婆都娶不上。老人小孩病了,小感冒上醫院都要幾百上千,你不出去賺錢試試看。

為了家人能夠生活的更好,努力奮鬥吧!


清風塘塘主


說點實話吧。閒著也是閒著,揭露點行業內幕。

我是做內外牆粉刷的,就是自己找到活然後讓工人來做。而且本身也是農村人,我們村在城郊。當地來說,是很有名的蔬菜種植區,所以菜農比較多。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我們來PK一下油工和菜農的收入情況。

油工:

我用的工人大多來自河南河北農村,一般是同鄉或者親戚組成小班組。按2019年的行情,一個內牆工人的日工資是300左右,一個外牆工人的日工資在450左右。工作時長:早上8點多9點上工。中午12點下工,吃飯休息到下午2點左右,然後下午6點左右下班。真正的工作8小時。包吃包住無開銷。而且這些工人班組在平時空閒的時候也會攬點私活,小活自己幹。因為我們在北方,所以每年12月份中旬開始到來年的2月底,工人都處於休息狀態。

至於年收入,一般的工人在10W左右,聰明肯幹的也有達到15W以上的。

菜農:

工作時長來說,全年無休。因為冬天要種大棚。菜農屬於務農中收入比較好的,當然活也多,耕種,施肥,除蟲,打藥,收割,基本每天都忙到不行。而且極其缺乏人手,一般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全家總動員。由於我們這兒屬於菜區,每天下午都有很多收菜的販子來收菜,所以農民的蔬菜是不愁賣的。

至於年收入,一個家庭一般收入能達到10W以上。

所以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更多人願意務工而不願意務農了。就是錢鬧的唄。






超級弗蘭克08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以前大家都以用自己的土地為榮,有一片自己的土地自豪,可最近幾年人越來越不喜歡種地了,都外出打工了,讓很多地都荒廢了,看著這些讓人賴以生存的土地都荒廢,心中思慮萬千……那麼為什現在人們都不喜歡種地而出去打工呢?今天就給大家淺談一下。

1、農村土地荒廢現象大部分是山區、丘陵地帶,土地少而貧瘠。好多山區、丘陵地帶,大部分都是靠天來收穫。旱澇全憑老天決定,畢竟想通過人工澆水施肥難度相當大,很少人願意去費那份力。農民種植收入很難預料,遇到大的冰雹顆粒無收,做的是賠錢的買賣。辛辛苦苦種地一年,收入還是未知數。

2、現在依靠種地只能維持基本生活,遠遠不能滿足經濟需求。由於這個原因,從而使大量的年輕農民進入城市的各行各業,成為大家所說的農民工。農民工進城也是被逼無奈的選擇,孩子的學費、長大結婚、老人生病藥費,都需要錢。農民辛苦種地一年的收入,還不如城市打工一個月了收入。農民不去城市打拼,總不能坐以待斃吧?就算苦點累點,身為農民工都能接受,畢竟現在太需要錢,而依靠土地真心不能滿足這些需要了。

3、糧食價格低,種地不划算。兩個勞動力在家只能種差不多五畝地的農田,除去種地用的肥料、灌溉、農藥等各項投資,人工費不算,一年收入差不多七八千左右,估計只能維持兩個人基本生活,要養活一家老小還遠遠不夠。如果兩個人出去打工,一年至少也可以掙個十萬 八萬的,這樣家裡人才有好一點的生活。所以現在沒有人願意種地,都外出打工了。

我希望國家相關農業人員能對這些問題做出一些調整和解決,不要讓農民慢慢一點一點的忘記把我們養育長大的這片黑土地!


農村黑妮兒


近年來,打工不一定要南下或北上,在本地區,本市就可以了。電動車普遍進入農村家庭後,已經有一部分人住在村子裡,早上到市區上班,晚上回到村裡的家休息,小孩,老人都能兼顧。一點不影響外出打工,農忙的時候,請假兩三天回來幫忙。早出晚歸這類,大部分都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群。

完全放棄務農的,有一類是出去好多年,又不想放棄外面的機會,才想繼續留在大城市打工。有些想讓孩子在城市上學,畢竟城市的教學,師資都比農村好。也有些人覺得在城市生活方便,交通、醫療、吃食都很便。在農村,交通不交便,沒個電動車,出行很困難;食物也沒像大超市那樣琳琅滿目,農村只有去鎮上趕圩才有市場和超市。

還有一類是未成家的年輕人,要到外面闖世界,也沒有什麼負擔的,去到多遠都無所謂。

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是可以理解的,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外出打工是許多農民增收的一種方法。


我是個快樂的農民


現在農村壯勞力都跑到城裡打工去了,留下老年人在家,現在種田都是機械化,都還能種下來,要不了幾年老人種不動地,田地可能都要荒廢,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喜歡種地,也是種地一畝地的產出,去掉種子錢、化肥農藥還有人工,一畝地落不了幾個錢,打工就是普通的建築工人大工一天起碼300塊,小工160塊,這樣大工一年可以掙毛收入10塊,去除開支2萬塊也能落下8萬,在家種十畝田,要是種普通莊稼無倫如何也掙不到8萬淨收入,但是,如果搞科學種植,那就不一樣了,比方建十畝大棚,種植反季蔬菜,或者種植反季水果,如草莓、西瓜,草莓西瓜可收多季,經濟效益就很好,具體因人而異。





惠志川


就從改革開放時期說起,農民分產到戶,按那個時期農民工,一家分得的資源,土地分得的畝數,人均分得,一家4口人,能分得17畝到18畝吧,按每年平均收成算,簡潔說收入糧食是每畝地產量玉米1200斤,按市場價,玉米每市斤,賣1.00元,毛收入是2萬元左右,淨收入在1萬3千元左右,這是一年的收入,所得就是一年的生活,不存在有餘錢,農民工打工,大批出去,應該是在八十年代末期以後,隨著生產工具不斷改進,農民工就騰出手來了,隨之逐漸進城打工了,為改善生活,增進收益。不是放棄,而是兼營。


YHbaijiazhengming


現在是經濟社會都是以抓經濟條件為主,農民出去務工這也是現實所逼迫的!

農民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沒有經濟收入,孩子上大學去哪裡弄錢供孩子唸書,現在眾所周知孩子上大學一年最差也得將近兩萬塊錢,而大學這四年得接近十萬塊錢,單純的依靠莊稼地裡的收入,這些錢得賺到猴年馬月去!

現在的這一代代孩子成長起來,面對婚姻尤其是男孩們,結婚的這套房子是給父母們最大的壓力,不出去打工賺錢怎麼來給孩子將來買房結婚,有很多的父母辛苦了半輩子,僅有的一點儲蓄面對著昂貴的房價,也只能是杯水車薪!

農村的老人很多都是沒有養老金,很多的花銷要靠著兒女,尤其是年齡大了身體疾病多了就更得需要經濟的支持,這無疑也是給農民增加了負擔,就得需要外出打工賺錢的!

農村現在的農民都是需要養兒養女養老和養孫子,這是全新農村的一個形式,所以現在農民出去打工賺錢要比在家種地重要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