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發現民國天主教堂銅鐘

蛟河市新站天主教堂1934年建立,佔地面積約為二、三百平方米,這是從當地居民王振江手中買到一塊房宅地。

教堂全部採用西式建築,用灰色大青磚砌成。教堂的西廂和前邊是塔式鐘樓。構成了教堂的主體。至今在新站鎮醫院處還保留著教堂的一部分。教堂的鐘樓上懸掛著一口大銅鐘,教堂屋裡鋪著紅色的油漆地板。教堂上的西式窗戶,全都鑲著在當時少有的透明玻璃。教堂在這樣的小山鎮裡,可算得上規模宏偉的建築了。

銅鐘出土於新站鎮醫院西南側約20米的地方。銅鐘埋在離地表面1米深處,周圍用草覆蓋著,是該鎮群眾盧桂芳在1982年建房挖地基時發現的。銅鐘出土時全重為ー百八十餘市斤,淨重約一百四十餘斤。銅鐘ロ部直徑為47釐米,壁厚為6釐米,呈喇叭形狀,鍾內有一鑄鐵錘,銅鐘外未面刻:有天主教聖母瑪利亞像,上面還鑄有漢文和外文。漢文是:上海徐家彙土山灣,於1938年。

蛟河發現民國天主教堂銅鐘

發現銅鐘現場照片

外文是:

STE TN BSOE CENF ANTQJE SVSORPHELINATTSW SIKA WFII

銅鐘經省市文化部門有關人員鑑定:此鍾系中華民國時期建造的。是偽滿洲國新站天主敬堂留下的歷史遺物,它掛在天主教堂的塔式鐘樓上。

參考:《蛟河文史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