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餘白衣“川軍”馳援湖北戰疫 “把四川醫院重點科室都搬到了武漢”

從1月25日起,半個月之內,8支四川省支援湖北醫療隊和2支緊急醫學救援隊公衛組陸續抵達湖北。其中,8支醫療隊均在第一時間投入武漢市的疫情阻擊戰。截至記者20日發稿,27天來,1200餘名白衣“川軍”奮戰在四大戰“疫”戰場,累計收治患者1891名,其中重症患者有401人。四川醫療隊醫護人員克服種種困難,多項創舉提高治療效果,截至目前,已有240名患者治癒出院。其中市紅十字會醫院累計收治患者594人,其中161人治癒出院。

8支醫療隊分佈在4大戰場

“我們是除夕接到出征令,並迅速組建了隊伍,第二天就趕到了武漢”,劉成是四川省支援湖北醫療隊領隊,同時也是四川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他和137位醫護人員也是國內最早抵漢的外省援漢醫療隊之一。

首批138人人數看似不多,但都是精兵強將。四川省臨時受命,按照上級要求和前線的需求,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等9家省內乃至國內呼吸與危重症學科、感染科、急診科等領域的精英抽調而出,支援武漢。隊員中,有不少都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等醫療救援大事件,救治經驗豐富。

隨後趕到的其他7支醫療隊,抽調的也都是四川省各大醫院的“王牌”部隊,很多醫院相關科室的科主任和護士長都親自帶隊來漢。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康焰,四川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中心副主任黃曉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金卡病房副主任、呼吸科專家羅鳳鳴等國內知名專家都親自帶隊馳援武漢。

目前8支醫療隊分佈在4大戰場。第一批和第二批一直堅守在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接手了全院13個病區、404張重症病床;第三批和第五批增援武大人民醫院東區,接手2個病區、80張床位;第四批和第六批在漢陽方艙醫院,負責照看960張床位;第七批和第八批則支援協和醫院,負責2個病區、128張床位。

據悉,為了支援武漢,華西等重點醫院的重症醫學科科室骨幹大多被抽調而來,醫院正在對其他科室的醫生進行緊急培訓,維持醫院相關科室的正常運轉,“我們基本是把相關科室都搬到了武漢”。

“大膽關門3天,打贏首場遭遇戰”

“非常時期,紅十字會醫院關門3天,對戰事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這是四川省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黎旭的感受。

按照安排,第一批和第二批288人被安排進駐位於疫情嚴重地區的市紅十字會醫院。在經歷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後,醫護人員已身心俱疲,嚴重透支。更讓人頭疼的是,醫院各類人群混雜,沒有清晰的隔離分區,院內感染防控形勢尤其嚴峻。這就是擺在四川醫療隊隊員面前的現狀。

醫療隊大膽提出將門診關門3天,得到院方和區政府的支持。利用這寶貴的3天時間,川、漢醫護人員將醫院的患者進行了甄別分類,並進行了相應處置;同時改造了病區,讓醫院收治工作走上了正軌,僅用7天時間,醫院就被改造成了流程基本規範的傳染病專科醫院。

四川醫療隊也打贏了來漢後的首場遭遇戰,為後續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不僅帶來了醫術,還自帶醫療資源”

針對醫療設備和物資不足,四川醫療隊和武漢本地醫生一起努力,非常時期採用了不少特殊舉措,盡全力與死神搶奪病人,醫療隊專家不僅身先士卒,也用自身的人脈幫助醫院逐漸完善。

因為沒有負壓病房,對重症患者進行有創通氣時會產生大量飛沫,手術人員非常危險。為了及時搶救患者,黃曉波親自上陣施術,成功完成了四川醫療隊首例有創通氣手術,給了醫護人員極大的信心,“面對病人,我沒有時間猶豫。”黃曉波說。

考慮到市紅十字會醫院人員疲憊,醫療隊主動提出建立戰時狀態實行聯合救治工作模式,全院13個病區的科主任和護士長都由四川醫療隊專家擔任,在最短時間內穩定了軍心,恢復了醫護人員的戰鬥力。

為了解決中心氧壓過低、氧量不足的難題, 在四川醫療隊專家組的建議下,武漢紅十字會醫院採取緊急措施,增加了兩臺大型供氧罐,這也是除了“兩山”醫院外,第一家增裝大型供養罐的定點醫院。該舉措讓醫院的供氧量得到全面提升,有力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也極大提升了醫護人員的士氣和信心。

為了逐步解決醫院設備不足的問題,黃曉波利用自己的關係四處“化緣”,為醫院募集了人工肺、除顫機等設備,並利用遠程視頻指導使用。他還利用自己的資源,聯繫上上海一家公司,募得價值50萬元的重症數據管理系統,目前正在發往武漢的路上,“等這套系統投入使用,將可以實現重症病人的實時遠程管理,減少醫護人員感染的危險”,黃曉波說,他希望這套系統將會在醫院今後的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此外,他還和醫院合作共同申報了兩個課題,正在準備將治癒者血漿引入治療手段,通過這些合作,提升醫院收治能力,救治更多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