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全球各領域專家爭相研發抗新冠肺炎藥物

法媒稱,科學界已經行動起來。包括病毒學家、遺傳學家、醫生、流行病學家和建模學家在內的全球數百名各學科專家將自己的手頭工作擱置一邊,積極努力推進對新冠病毒的認識,建立流行病預測模型,當然還有尋找治療方法。

據法國《費加羅報》網站2月17日報道,法國里昂國際感染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奧利維耶·泰裡耶指出,“從科學方面來看,情況不易於追蹤,因為疫情發展很快。”幾周以來,這位科學家一直都在極為安全的里昂國際感染學研究中心的實驗室從病人樣本中分離病毒,目的是獲取足夠數量的病毒,以便對有潛在治療效果的藥物分子進行試驗。他還表示:“研究是在被動局面下展開的,許多文章在專家還沒有進行評估的情況下就發表了。因此,應當謹慎地看待這些文章的結論。”

報道稱,當前的情況非常緊急,這使得上百家國際科研機構、製藥實驗室和科學雜誌出版社1月31日呼籲,暫停通常發表論文的程序,併為與病毒相關文章的刊登提供便利。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庫統計,自年初以來,全球已發表了上千篇相關研究文章。這是前所未見的。

第一步是在1月12日邁出的,當時中國向世界通報了病毒基因序列。從此,許多國家得以開始展開生物試驗。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國家呼吸道病毒參考中心副主任樊尚·埃努夫解釋說:“主要做法是把從疑似病人身上提取的細胞與病毒基因序列的幾個小片段放在一起。如果樣本細胞被感染了,這幾小段基因序列就會固定附著在病毒上,從而會有熒光反應。”所有國家的試驗或多或少是一樣的,只是所選擇的病毒基因序列截取部分有所不同。這位科學家還表示:“該試驗可在5小時內得到結果並標記出很少量的病毒,最多也就是10個病毒微粒。”他及其團隊每天都在分析來自全國的十來個疑似樣本。

另一個重點就是尋找治療方法,中國已進行了逾百項臨床試驗。從全球範圍來看,有4種方法引起醫生們的特別關注: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兩種抗艾滋病毒的製劑)、干擾素(可刺激免疫系統的一種蛋白)、氯喹(一種已在試管中顯示出效果的原本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和瑞德西韋(美國吉利德公司研發的抗病毒藥)。瑞德西韋已被用於法國波爾多醫科教學及醫療中心1月23日收治的病人。該中心負責研究流行病學和生物學感染風險的教授德尼·馬爾維表示:“這是一種阻止病毒繁殖的抗病毒藥。”一位來自波爾多的病人現在已可以出院,不過馬爾維教授指出:“我們無法肯定是藥物使得他痊癒。”

里昂國際感染學研究中心將為抗病毒藥物中的十來種分子進行試驗和測試。長期致力於研究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病毒的奧利維耶·泰裡耶解釋說:“對一種病毒有效的藥物,也可能對另一種病毒有效。”巴斯德研究所新興疾病流行病學實驗室負責人阿諾·豐塔內教授強調指出:“好處是,如果這些分子中有一種是有效的,那麼就可以立即加以使用。”

與此同時,中國把希望寄託在另外一種馬上就能用、但效果尚未得到證實的藥上:(治癒病人的)血漿。中國2月17日請求痊癒病人捐獻其含有抗體的血漿,旨在將其輸給危重病人以增強其免疫系統。豐塔內教授表示:“在治療埃博拉疫情時曾採取過這樣的做法,但因為需要在抗體含量達到最高時抽血,這需要比較複雜的含量測定。”巴斯德研究所感興趣的是另一種替代方法,選擇那些最好的抗體並在實驗室中複製。這些抗體“槍手”隨後可以被注射給病人。

報道表示,最後還是要尋求疫苗,這可保護民眾免受病毒威脅。據世界衛生組織說,製成疫苗至少需要18個月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