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參與改善治癒新冠病例佔87%!畜牧獸醫專家:中藥或能有效防控非洲豬瘟

中藥參與改善治癒新冠病例佔87%!畜牧獸醫專家:中藥或能有效防控非洲豬瘟

自從2015年,屠呦呦發現青蒿素能治療瘧疾,並一舉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之後,中藥便煥發出新的生機,重回大眾視野。當前,新冠疫情下,在缺乏特效藥和疫苗的同時,中藥再次“臨危受命”,拯救國人於水火之中。

新冠疫情下,中藥嶄露頭角

2月17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司長蔣健說:截至目前,全國中醫藥參與救治的確診病例共計60107例,佔比為85.20%,湖北以外的地區中醫藥參與治療確診病例的治癒出院和症狀改善佔87%。而之前的數據顯示,湖北地區確診病例中醫藥的參與率達75%。

2月18日,廣東省政府舉行疫情防控例行新聞發佈會,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他非常重視中藥在本次抗疫過程中的使用和療效。

他表示,中藥跟西藥有所不同。有的西藥在實驗室的實驗中對病毒有效,但要真正用在人體上,還需要一個過程。有相當多的西藥雖然在實驗室有效,進入人體後卻沒有效果。一些臨床上常用的中藥,如果能同時在實驗室中證明有殺滅病毒、阻止病毒進入細胞的作用,或者能起到減少病毒進入機體後引起的炎症風暴的效果,就能為中藥的應用提供依據和線索。

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教授楊子峰也表示,目前,廣東多個醫療以及科研機構在實驗室分離出病毒後展開了藥效篩選,篩選了54個已上市的中藥,開展了抗新冠肺炎病毒的體外藥學研究。初步發現,連花清瘟膠囊和六神膠囊丸、金振口服液、熱毒寧注射液等5箇中成藥在體外實驗中有抑制新冠病毒的作用。

非洲豬瘟和新冠,同樣都是病毒性疾病,中藥在新冠病毒防治上效果立竿見影,而對於非洲豬瘟,中藥是否也能在接下來的防治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呢?

動物病毒性疾病,中西結合或許能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國工程院印遇龍院士認為,防控非洲豬瘟,中西結合或許能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但還是要以生物安全為主,將病毒擋在場門之外。

他表示,中藥的作用機理主要是通過提高人和動物機體的抗病力和中藥獨特的藥效而發揮防治作用。非洲豬瘟和新冠疫情都是病毒性的傳染病,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也沒有相關的抗病毒特效藥物。針對新冠疾病,目前中醫藥科學家張伯禮和仝小林院士也帶領團隊對其進行治療,所用的清肺排毒湯等方子對輕病者療效比較好。體外研究方面也發現這些藥裡面也具有抗病毒活性成分,可以防止病毒複製等。使用中藥來提升機體免疫能力、阻止外邪的入侵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關於非瘟的防控,他強調,“治未病”是首則,預防為主,防大於治,也就是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御“敵”(病毒)於國門(養殖場)之外。

與印院士持相同意見的還有湖南農業大學餘興龍教授,他認為適當的使用中藥能提高動物感染非洲豬瘟病毒的閾值,有助於防範非洲豬瘟。他強調,中醫、中藥是現代醫療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疾病防控方面,中藥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中醫對症,在病因和致病機理均不清楚時,也有可能可以找到有效的治療辦法。當然, 還有不少其它相對於西醫有優勢的地方。中藥可提高生豬對“非瘟” 的感染閾值,對於目前的非瘟防控可發揮其特殊使命。

但也有觀點認為,本來對症正確的中藥不能因過度的放大其抗病毒作用而傷害了“有用”的中藥。

獸用中藥資源與中獸藥創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曾建國教授認為,面對“非瘟”未走,“新冠”肆虐的雙重挑戰,在設法降低病毒滴度(如正確有效的體外消毒)的同時,使用對症有效的免疫調節中藥,應該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但也切忌放大其效果和能力傷害中藥。他提出“綠色消毒劑-實時快檢裝備-中藥免疫調節”三位一體的中藥抗疫防控體系很重要!另一方面,千萬別蹭“新冠肺炎”熱度,在沒有十足的證據前絕不能蹭“瘟”發財!

從去年12月,武漢首例新冠病毒肺炎出現以來,短短2個月,中醫藥在治療新冠肺炎上已經卓有成效。非洲豬瘟從18年8月傳入中國以來,已經過去18個月,但目前為止,在非洲豬瘟上並未見到中藥的顯著療效。樊福好研究員對此呼籲到,中醫中藥在“武漢肺疫”的治療上確實起到了明顯的療效,而中藥在非洲豬瘟的治療上尚未見到效果。但在預防非洲豬瘟的工作中確實看到了作用,希望有關機構加大科研力度,爭取取得突破性進展。

特別感謝:印遇龍院士、樊福好研究員、餘興龍教授、曾建國教授

中药参与改善治愈新冠病例占87%!畜牧兽医专家:中药或能有效防控非洲猪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