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個小公司生產的飛機,在懸崖峭壁之巔救走了墨索里尼

我是“保持進攻線”,喜歡我的文章請點一下右上角的“關注”,謝謝!

本文詳細介紹了在二戰爆發前到戰爭進行中,德國海軍為“齊柏林伯爵”號航母所研製的所有配套艦載機。由於文章篇幅過長,分為上、中、下三篇來分別介紹,中篇主要講述部分艦載戰鬥機和轟炸機。


Bf109艦載型的最終版本——Me155

1941年底,隨著德軍在莫斯科會戰退卻,希特勒快速解決蘇聯的幻想破滅,東線似乎將要陷入持久戰的境地。為了避免陷入兩線作戰的尷尬境地,希特勒又把目光轉向了西線,他打算先收拾掉英國穩住西歐局勢,再回頭全力消滅蘇聯。

要想進攻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是個無法避免的難題,面對強大的英國本土艦隊,光依靠戈林的空軍顯然無法完成任務,因此海軍的所有力量再次得到了元首的青睞。1942年,“齊柏林伯爵”航母的棲裝工作又被提上了日程,艦載機配套工程自然也跟著舊事重提。但這時候被空軍霸佔的那批Bf109T-1性能已經過時,梅塞施米特只好在Bf109G-4的基礎上重新設計艦載機,這個型號後來被航空部編為Me155。

就是這個小公司生產的飛機,在懸崖峭壁之巔救走了墨索里尼

Bf109G


就是這個小公司生產的飛機,在懸崖峭壁之巔救走了墨索里尼

Bf109G


Me155根據新型號Bf109G-4進行改造,引擎為DB605型發動機,另外沿用了Bf109ST的起落架設計。總體來說沿用了Bf109G-4型 65%的機身部件,結構的主要改進在起落架和機翼。

Me155的主翼雖然還是以單根翼梁為承力中心,但為了給主輪騰出空間,翼梁並沒安置在機翼最厚的地方,而是在機翼45%弦長的位置。這一改動使Me155的輪距達到了驚人的5.6米,而Bf109G只有2.06米。帶有前後緣襟翼的大翼展帶來的較低進場速度,加上大輪距,使Me155成為當時德國起降性能最好的戰鬥機。

就是這個小公司生產的飛機,在懸崖峭壁之巔救走了墨索里尼

Me155的模型,展現了寬大的輪距


此外由於翼展加大到了15.1米,使主翼內部空間增大,每側多了3個燃料箱。增加的燃料箱有5個用來裝燃料,剩下一個位於左翼最內側的則用來裝70升MW50水/甲醛混合液。Me155同時還攜帶克85升的GM1一氧化二氮,這兩種都是用於輔助發動機的渦輪增壓器,可以使引擎的高低性能更加全面。

Me155的尾翼結構沒做太大的變動,方向舵和升降舵時在輕型衝壓合金框架結構外蒙皮,垂尾和水平安定面則為全金屬。

另外作為艦載機,Me155還完善了很多德國的先進電子設備,例如西門子K23自動駕駛儀、FuG125無線電導航著陸儀,以及電熱防霧駕駛艙玻璃等。武器加強為3門20毫米MG151機炮,2門在機翼、1門在螺旋槳的中軸上。

就是這個小公司生產的飛機,在懸崖峭壁之巔救走了墨索里尼

Me155側視圖

1942年9月,Me155完成了基本設計,稍早的時候,“齊柏林伯爵”號更是進行了首次自主航行,德國航母計劃似乎一切都在朝海軍期望的方向良性發展。可哪想到接下來幾個月戰局急轉直下,1942年12月31日的巴倫支海戰更是激怒了元首,希特勒忍無可忍,痛罵“呂佐夫”和“希佩爾海軍上將”號怯戰。不久之後希特勒惱怒地下令:海軍所有殘存的大型水面艦只全部退役!所有未完工的大型艦隻也全部取消建造!

正在進行棲裝的“齊柏林伯爵”號這次遭到徹底遺棄,被拖到波蘭什切青的奧得河口自生自滅。M155的驗證工程也被迫停止,到死都是停留在圖紙上,連一架原型機都沒有。


番外——面目全非的Me155高空截擊機

時間到了1943年,盟軍對德國的戰略轟炸日漸頻繁,除了英國轟炸機司令部的飛機來搞夜襲,美國陸航第8航空軍也開始白天就上門兒扔炸彈,德國每個工業城市都在水深火熱之中。

就是這個小公司生產的飛機,在懸崖峭壁之巔救走了墨索里尼


為了對付日漸增多的盟軍重型轟炸機,德國空軍急需裝備一型高空高速截擊機,梅塞施密特根據此前荒廢的Me155設計出了Me155B參與此次競標,而另外一個競爭對手是福克公司的Ta152。Me155B雖然編號看起來像是Me155的改進型,可實際上卻是大變樣,出於對高空高速性能的要求,Me155B的機身被拉得巨大而修長(長13米,翼展19.4米)。但是隻要引擎的問題沒解決,無論如何修改氣動佈局也滿足不了航空部的高空高速要求。

就是這個小公司生產的飛機,在懸崖峭壁之巔救走了墨索里尼

福克公司的Ta152


此前Me155使用的DB605在動力上根本不能解決問題,梅塞施密特把希望寄託在了Bf109H高空戰鬥機使用的DB628A發動機上,並搭配了新的4葉正反對轉螺旋槳來抵消扭矩,以提高發動機的功率。DB628A發動機有著全新的2級3速機械增壓器,但配套的冷卻機制效果卻不理想。該發動機使用的是後冷式裝置,也就是冷卻裝置沒使用在兩級增壓器之間,而是在兩級之後,在實際使用中證實了這種結構並不成熟。

就是這個小公司生產的飛機,在懸崖峭壁之巔救走了墨索里尼

Bf109H高空戰鬥機側視圖


梅塞施密特後來又考慮了DB625、DB603U、DB632等新式發動機,可這些引擎的進展都看似樂觀實際卻遙遙無期,相比之下,競爭對手Ta152更為務實,並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為了保障重要項目Me262不受其他因素干擾,德國航空部下令梅塞施密特停止高空截擊機研發,把手上Me155B的全部資料轉交給布洛姆•福斯公司。

至此,以Bf109為基礎的德國艦載戰鬥機研發才算是拉上了帷幕,後來福斯公司的BV155高空截擊機已經很難再找到Bf109的痕跡。

就是這個小公司生產的飛機,在懸崖峭壁之巔救走了墨索里尼

BV155


雙翼轟炸機的競爭

德國航空部對艦載戰鬥機的研製啟動得最早,1935年就選中了阿卡多公司的Ar68改進為Ar197。另外在艦載轟炸機的研發上也沒滯後,就在Ar197原型機試飛之前,航空部又向兩個公司發放了艦載轟炸機招標書,除了阿卡多之外,還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菲斯勒。

阿拉多這次拿出的方案Ar195,由Ar95雙翼水上偵查/魚雷機改裝而來,但僅僅是拆除了Ar95的兩個水上浮筒換成了固定式起落架,其他方面基本上沒有大的改動。Ar195全機為雙翼半硬殼結構,機身採用鋼管焊接結構,後機身和操作翼面由織物覆蓋,充滿了草草敷衍的味道。

就是這個小公司生產的飛機,在懸崖峭壁之巔救走了墨索里尼

攜帶一枚魚雷的Ar95


其實這也怪不得阿拉多,當時該公司項目眾多,既要開足馬力生產Ar68戰鬥機和Ar96教練機(德國空軍主要教練機),又得把主要研發精力放在Ar197艦載戰鬥機上,對於自己不太擅長的轟炸機領域,實在分不出足夠人力物力來應對這次招標。

Ar195機長10.5米,翼展12.5米,高3.6米;空重238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745千克,最大載彈量700千克。引擎為一臺819馬力的BMW132M星型氣冷發動機,最大平飛速度282千米/小時。

菲斯勒當時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對於這次招標態度認真負責,雖然也缺乏相關經驗,但還是拿出了一個全新設計方案,編號為Fi167。Fi167同樣也是雙翼半硬殼金木混合結構的布蒙皮飛機,卻有很多新穎之處:

第一,採用了固定前緣縫翼和後緣襟翼技術,並且機體還被設計成了細長型。

第二,主起落架腳柱延伸得很長,降落時可以耐受更大的下降速度。

第三,主起落架位於機體重心的前方,配合強力油壓剎車裝置,可以實現更短的制動距離。


就是這個小公司生產的飛機,在懸崖峭壁之巔救走了墨索里尼

Fi167


Fi167長11.4米,翼展13.5米,高4.8米;空重28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4850千克,最大載彈量100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325千米/小時。

1937年3月,兩家公司各製造了兩架原型機參與了對比測試,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Fi167在載彈量、最大平飛速度等各方面都優勢明顯,並且在短距起降上更是奉獻了令人咋舌的表演。

Fi167在測試中攜帶250千克配重時,還能在78千米/小時的極低速下控制飛機。只要存在23千米/小時的風速,它就能在50米的短距內逆風起飛,而降落更是隻需要29米的距離。當時最短的降落距離記錄只有15米,而這個距離只有它身長的1.3倍,假如逆風再大一些,恐怕垂直降落都不是夢。

就是這個小公司生產的飛機,在懸崖峭壁之巔救走了墨索里尼

Fi167


可惜的是,隨著航空技術的進步,雙翼機的輝煌不過是曇花一現。Fi167雖然擊敗了Ar195,後來在Ju87C面前卻是毫無抵抗之力,菲斯勒的努力最終還是付之東流,Fi167僅生產了12架就不得不關閉生產線。

但菲斯勒也並非沒有收穫,其產品極佳的短距起降性能引起了航空部的注意,後來該公司的Fi156擊敗了梅塞施密特這樣的業內巨人,成為德國陸軍的主要聯絡/偵察機。該機被交戰雙方公認為二戰中最出色的陸軍聯絡機,具有驚人的短距起飛能力,最著名的戰例就是營救墨索里尼。當時Fi156在意大利中部亞平寧山脈最高峰——蒙特柯諾山南坡,從陡峭懸崖頂部“坎普將軍”旅館外一個面臨深淵的狹小場地起飛,救走了意大利獨裁者讓全世界譁然。

就是這個小公司生產的飛機,在懸崖峭壁之巔救走了墨索里尼

Fi156


12架製造出來的Fi167並沒用於實戰,它們先是被運到位於荷蘭的第167試驗中隊進行測試,隨後又各奔東西。其中的9架在1943年調回德國,隨後賣給了羅馬尼亞。剩下的3架則送給了位於捷克的德國航空試驗協會,用於起落裝置特別測試,也算是物盡其用。

談到二戰時期德國轟炸機,任何機型在“斯圖卡”面前都會黯然失色,艦載轟炸機的選擇也不例外,下篇一開始將會講述Ju87上艦的曲折經歷。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就請關注我,我是“保持進攻線”,持續為您帶來精品好文,謝謝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