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看你每次工作都能及時完成,執行力不錯,於是就習慣讓你多分擔工作,該怎麼辦?

餘小魚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詞,叫延遲幸福感,就是把幸福感來臨的時間略微往後延遲一點。應用於我們的工作中,就是把領導交代的每個任務完成時間略微往後延遲一下,既不完成後立馬彙報,也不要到了最後時間節點才去彙報。一般情況下我的任務週期是3天左右,我會在第3天的中午向領導彙報任務完成情況和結果。這樣的工作節奏其實是可以滿足題主的【及時完成】、【執行力不錯】。

1、多承擔工作並沒有錯,對自己是有好處的,具體得看承擔什麼樣的工作。

工作分很多種,從創造價值的大小來分,大家更應該多承擔創造價值大的工作。
因為創造價值大的工作,是你未來升職加薪的證明。
什麼樣的工作是創造價值小的?
重複的,機械的,毫無任何可提升空間的,對你未來職業道路毫無幫助的工作。
例如,端茶遞水,洗衣疊被。
例如,打印和分發文件,收集整理表格。
例如,售前接待售後維繫。
有人說,售前接待可以創造價值呀,甚至很大的價值,指不定會帶來商機。
售後維繫也可以創造價值呀,把客戶關係維護好,對公司品牌形象有很大幫助。
是的,你說的沒錯。
但這些工作,很現實說,花3000塊大街上隨便拉個人,培訓個半天大概就知道怎麼做了。
你還認為它的創造價值很大嗎?
什麼樣的工作是創造價值大的?
戰略的,決策的,分析的,有較大提升空間的,對企業可以創造直接性價值的工作。
例如,戰略諮詢,商業智能。
例如,產品運營,程序開發。
例如,營銷策略,政策管控。
這種類型的工作相比前面機械重複的工作而言,創造價值不僅僅是大,更多的是能直接性創造價值。

2、任務完成時間,是一個很需要感悟的事情,不可早不可晚。

這裡並不是教大家“磨洋工”。
如果領導交代的事情,我們早於領導預期完成了,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領導安排事情是有問題,或者對任務難度的預估有偏差。
一次還好,次次如此,你覺得領導不會打臉嗎?
都被打臉了,你覺得領導不給你“優化優化”任務量?
如果領導交代的事情,我們晚於領導預期完成了,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我們能力有問題,多來幾次,可能你就要被“優化”掉了。
到底什麼時候完成才最好呢?
我的經驗是在時間週期的2/3進程去彙報工作最好。
好處有三:
2/3進程,對於一個任務來講,基本上可以完成80%了,內容基本定型,可以事先簡單彙報任務進度和內容框架,徵詢領導是否滿意或有修改的地方。剩餘的1/3時間就可以用來調整領導不滿意的地方。
2/3進程,相比任務完成時間節點來講,是提前完成任務了的,但是並沒有提前很多。那麼從某種意義來講,領導的時間規劃是“英明”的,自然不會給你找茬。
2/3進程,相比任務完成時間節點來講,並不晚,所以我們的能力是可以駕馭住這些任務的,自然領導也會get到這個信息,保證自己不會被“優化”。

3、視自己崗位職責,主動去拒絕與自己無關並且創造價值小的工作。

大家都知道人是有思維定式的生物,一般在21天就能形成一種思維定式或者某種習慣。
如果把某個創造價值小的工作加在你身上長達21天,相信我,以後這個活固定就是你的了。
我自己目前組內工作有調整,我以前是專職負責數據分析和數據支持的。
最近因為人員流失,導致離職人員的工作打包到了我身上。
我做了兩件事情來優化的工作:
1、優化離職人員的工作流程,儘量做成模型性質,這樣讓我不至於那麼累,並且還能更高效。
2、主動拒絕掉一部分之前數據支持的工作,因為這個工作其實每一個人都會,以前僅僅是希望有個人專職數據作為統一出口而已。
這樣優化後,雖然相比之前工作還是比較累,但至少還可控。

4、只有創造價值大的工作,才是你升職加薪的墊腳石。

我們每個月都會有述職大會,來對上個月的工作進行總結和分析。
舉個例子,如果你手裡的工作都是創造價值小的工作,那麼你的述職PPT可能會是這樣寫的:
給領導倒水,124次;
給領導打印文件,23次;
售前接待客戶,89個;
售後接待客戶,56個;
so........?
所以領導要給你點評:幹得不錯,下次倒水更多點?
對你自己,對公司,其實都毫無意義的。
不可否認,有人曾經說過,每份工作都值得大家認真對待。這個沒有問題,可認真對待的並不能給我帶來什麼,我還需要認真對待嗎?
無私,不適用於現在的職場。
而創造價值大的工作,可能述職PPT是這麼寫的:
經過數據分析,我們發現在X商品的購買流程存在較大問題,主要問題集中在X頁面跳轉響應時間較慢,跳轉時間大約需要2-3秒。如果可以優化到0.5秒左右,那對於客戶購買行為有很大的幫助,對銷售額的提升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經過數據分析,我們發現XX城市出現了違規售賣,售賣方式並沒有通過總部申請就直接採用,對XX城市的市場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接下來我們會對X城市的經理進行相應的處罰,並制定策略來降低所造的影響。
前後一對比,你覺得哪種創造價值的工作升職加薪更快?

總結下,跟領導相處就好比談戀愛,要若即若離。工作完成時間最好能控制在2/3處,既有時間調整內容,又不妨礙領導的“英明”。在工作中儘量承擔創造價值更大的工作,這樣有利於自己的職業道路成長,也利於自己未來的升職加薪。

我是職場萬事屋-銀桑,五年國企,五年私企,時間管理達人。以接地氣的文字,分享接地的職場經歷。關注我,有任何職場問題都可以私信給我,幫你解決職場難關。

銀桑筆記


我想說,我一直就是這麼被對待的嗎?說說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吧。

我是前年考到新的單位,來新的科室之前,前面已經有四位前輩,年齡都在四十左右。剛開始可能因為我是新人、年輕人,領導就給我安排了一些小事,畢竟是初到一方,咱也不能太讓人看不起,所以做事情也都是秉承著認真負責的態度,每一件事都高效準確的完成。

這也讓領導對我刮目相看,慢慢的無論大小事,領導都會吩咐我負責做或者參與完成。而科室的幾個前輩,經常無所事事,這讓慢慢適應了新環境的我心裡產生了不平衡。好在其他科室有一個我的老鄉,也是單位裡的老人了,偶爾跟我聊起工作,就會指點我一些經驗,現在我應對這些事也從容了很多。總結起來就三句話,跟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堅持原則,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拖後腿也不冒尖。

遇到類似我科室的這種情況,有人累死有人閒死,就要按照第一條這麼做。一般單位裡,每個職能科室都有明確的職責,針對到科室裡的每一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分工,這個在年初的時候領導都會開個會,給每一個人一一明確。

有了這個就可以有理有據,一般情況下,是誰的工作就是誰做,不越界,這也是保護自己,做得好沒有獎,做的不好就是犯錯,何必呢?不冒尖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要相信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讓你真的天天去找領導哭訴,而是做了工作,要懂得彙報結果,讓領導知道工作進展,同時也能掌握你的工作成效。

這也是大家普遍有感的一種現象,那些彙報的比較積極的人,一般混的都不差。原因一方面是領導知道了你幹得好,另一方面,領導覺得你是緊跟著他的人。這樣的人能不得到領導重用嗎?

第三,工作有三六九等,要學會分級分類處置。

這裡所說的三六九等並不是指工作高低貴賤,而是說事情的緩急程度。剛開始工作那會兒,我也經常忙的頭昏腦漲,還容易忘記。

後面總結,如果一堆工作同時來襲,我就一一給他列在紙上,然後給每一件事情標上不同星級,星星越多代表事情越急越重要,我就最先從這件事開始著手,同時,也列出時間安排,這樣一來,既保證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又能夠一件不落的做完。

儘管如此,心中有千萬個不情願,你也得明白,當領導習慣讓你多分擔工作時,也代表他對你的認可、對你的信任。這對於在職場中拼搏的你,是一件好事,繼續加油吧!


洞見職場


我們經常會發現在一些公司裡面,單位的人總是在分配工作時說,你乾的快,又幹的好,那這個也做一下。所以,做得越多,活越多。最難的是,都要求同一時期要出來結果。可以說,很多職場新人和好人都有這個困惑。


一,“能者多勞”卻不能多得,“能者多勞”是對員工最大的傷害。

這種情形就是“能者多勞”,“能者多勞”的解釋為能幹的人做事多、勞累也很多。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因為工作太多從原公司辭職了。辭職後他跟我打電話,原以為自己能夠改變點什麼,但最終到新公司還是不堪重負。他說自己就像一頭老牛,後面拉著一個破車,車上是自己的團隊成員,偶爾有一兩個下來推車。可最殘忍的是,領導就像主人,還時不時拿鞭子抽他。

有的人整天忙忙碌碌,工作似乎永遠也做不完,領著與其他員工同樣的工資,甚至更少;有的人很輕鬆。待加薪升職的時候,永遠沒那些忙碌的人的份,反而是那些整天無所事事的人一路高升。


二,“能者多勞”為何出現?

能者多勞,不僅是一條職場“潛規則”,在家庭內部、甚至在一切有組織存在的地方,這似乎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

在公司裡你能幹,你好說話,你聽話,那你就多做一點,是你的,不是你的,統統都讓你來做,誰讓你能幹,能把活做好呢?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單位裡大家公認的“能者”,同事會經常找你幫忙,能者工作效率高且工作效果好,領導也非常信任你,也傾向於把急難險重的工作任務壓在你身上。管理風險小,領導放心省心。隨之出現:越能幹,幹得越多;幹得越多,越能幹。

在團隊裡面,往往是能者少,而平庸者居多。但是容易讓人忽視的是,能者做的事多,困難也多,需要花費很大努力去完成任務;而庸者事少,偶爾表現好,領導還會刮目相看。這樣極容易導致能者雖然不說啥,產生抱怨、消極的心理。

無論在小企業還是大公司,當能者靠自己的能力站穩腳跟,成為職場中的核心人物時卻發現,周圍沒有掌聲和鼓勵,只有讓人密集到窒息的工作要求。無能者在能者多勞的時候,應該感謝他們,而不是理所當然的認為這是能者的責任。

嚴格意義上來說,能者沒有多勞的責任。同時讓能者多勞,最終弱者會被剝奪進步的機會。

三,不能多勞多得,就力求提升自己。

1,讓自己手頭有活幹,讓自己時刻看起來很忙。關鍵是不要提前完成任務,按照領導給的時間節點最後期限完成,即使你有能力提前完成。但要保證你完成任務的質量。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以讓領導認可你的能力,又可以團結同事。

2,我們可以體會到,很多時候“能者多勞”的“勞”常常是一些對自我提升沒有幫助的瑣事。重要事較多,工作已經很忙了,就要對這類事情說"不"。

能者雖然有能力,但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一旦工作和休息的時間的平衡被打破,短時間內承接了大量的工作任務,就很容易會手忙腳亂,從而在工作中出現失誤甚至錯誤,畢竟做得越多,錯的越多,引起管理者的不滿。

所以“能者”要尋找適當時機,對管理者分配的超過自己能力的,特別是工作飽和度較高情況下的工作任務,學會並且善於說“不”。

3,要多向領導彙報工作,及時彙報工作,讓領導知道你在做什麼,重要工作做到什麼程度了,不要讓領導覺得你很閒。

比如,可以把上級領導交辦的任務製作成工作日程表,向上級彙報自己的工作飽和度情況。

告訴他其實你每天做了很多事情,滿滿的工作量,並提醒他這個工作量是超負荷的,同時說明如果工作量再增加,工作質量就很難得到保證。 有些工作甚至超出了你崗位原來的職責範圍,要保證工作質量,就必須要調整工作任務分配情況或者工作任務的優先次序。但一定要有詳細的工作任務清單,才能客觀說明你的超負荷工作量。

5,多幹活可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對“能者”來說,沒有“多勞”往往很難成為“能者”,成為“能者”本身就是“多勞”的獎勵。因此,“能者多勞”應該成為“能者”個體自覺追求的內在價值觀,但不能成為一些管理者強加於“能者”身上的“咒語”。

最後總結:領導讓你多分擔工作,就要向領導多彙報工作情況,讓自己看起來很忙,學會並善於說“不”。


職場一得


職場上,“能者多勞”似乎成了一種默認的潛規則,而作為當事人的我們,該不該多勞,判別原則也很簡單,即看“多勞是否能多得”。

一、能者該不該多勞?主要看多勞是否多得。

這裡的多得,不一定只是錢。

講個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我理工科出身,第一份工作是技術工程師。我當時的領導見我工作比較踏實,做事也比較有條理,每次開會就安排我做會議紀要。

對我來說,這是額外的工作,且領導也並沒有額外給我報酬的意思,但我還是立刻欣然接受了任務。

不是怕拒絕而得罪領導,而是我第一時間認識到,這件事對我來說是有意義的。

因為要記錄,迫使我不得不認真聽取每一位參與者的發言,提煉其中精華形成文字,需要補充時,還會專門私下再去單獨虛心請教。這本身就是一次極好的學習過程,也變相加深了我和各個同事的鏈接。

長期堅持下來,在領導和同事心中,我牢固地樹立起了能寫作、會溝通、擅總結的人設。

憑此,半年後,我成了新人中第一個被提拔為項目組長的人,之後一年,我做了主管。

我的前輩朱哥深得上級器重,他最大的秘訣是,喜歡主動攬事。

每次有新技術、新產品上線,他都是第一個舉手要求參與,哪怕加班加點,暫時沒有回報也在所不惜。

久而久之,他成了部門乃至全公司最頂尖的技術專家。

歸納一下,能者確實可以多勞,前提是多勞能“多得”。這個多得,主要從三個方面體現:

第一,有額外獎金激勵或漲薪體現;

第二,能樹立鮮明人設及口碑;

第三,能觸及核心業務,增強個人競爭力。

二、確實是毫無價值的臨時攤派,該不該接受?

不可否認,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那麼多選擇。

老闆或上級硬性攤派過來的,極有可能就是那些臨時起意的邊緣任務,除了消耗精力和時間,於個人積累或發展毫無意義。

這時候,到底針對該不該接,公子建議從3個維度考量:

第一, 看頻次。

如果只是偶爾一次,接了就接了,沒必要過於斤斤計較。

第二, 看複雜度。

如果只是舉手之勞,而不需要消耗大量精力,可以接。

第三, 看對上級的重要性。

對上級個人比較重要的事,可選擇性接,這樣,能增加他對你的印象分。

三、必須要說No,如何說得體面些?

一概生硬拒絕,是沒最情商的做法。

該如何體面拒絕,公子也提供3點建議:

第一,替老闆算一筆賬。

足夠聰明的老闆心裡其實有譜,絕不會安排員工幹低效能(比如打掃衛生)這樣的事,但不排除確有很多糊塗老闆,他們完全沒有概念,只管一味安排。

如果你能有理有據地陳述自己為公司貢獻的價值,比如你每天能為公司賺一萬塊,老闆絕不會安排你幹100塊的事。

第二,延遲滿足。

每次一安排臨時事情,你總能第一時間快速響應,這未必是好事。

在老闆眼中,可能有另外的解讀:你果然很閒。

所以,更合適的方式是,適度延遲。

“小劉,你把這個事情趕快弄一下。”

“好的老闆。不過我現在手上有個方案特別著急,客戶說明天就要要。您看我之後給您做好嗎?”

這樣說,本身代表你在做事,如果老闆真的著急,他自然會找別人。

當然,如果你真的無所事事,這招不適用。

第三,主動定期彙報。

前兩點其實都是治標,最後這點,才是治本。

從老闆心態出發,他之所以一有事就找你,無非兩個原因,你好用,你看起來很閒。

而後者,更為主要。

如果你平時就能做好精細的過程管理,定期主動給老闆彙報溝通,讓他感覺你總是處在很忙很拼的狀態,那些臨時起意的事情,他真的不會把你放到首選列表裡。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普通員工在職場想要儘快掌握更多技能,獲得晉升的機會。多做一些工作,是最簡單和有效的辦法。

十多年前,我剛進入公司,領導安排做業務代表。

在那個還沒有出現終端管理系統的年代,業務開展全憑自覺。因為是背井離鄉,也沒有其他朋友關係,隻身在外下班後和週末都無所事事。

怎麼合理利用這段時間?當時我嘗試了很多方法。去其他加班的部門打雜、學習;走訪市場掌握信息;加班提前完成工作等。只要能多掌握些技能和知識的事情都主動去做。

領導看到這種情況,也給安排了一些份外的工作。

後來,我將除了經理之外的所有崗位工作都兼著做過。有次和一個前輩聊起這些時,他說你早晚會成為經理的。

工作四年後,有幸被公司提升為部門經理。並且在此後的多個機會中都能遊刃有餘地勝任,每次想起這些的經歷,我都對當初多做事的決定感到非常值得。

回到題主的問題,既然你的執行力強,不管老闆是有意壓榨勞動力,還是給你提供更多鍛鍊機會,我都認為多承擔一些工作有益無害。

當然,前提是在自己精力允許的範圍之內,畢竟隻身一人和孩子老婆熱炕頭狀態完全不同。

所以,年輕的時候多做事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些注意事項,建議如下:

1、不要抵制領導攤派工作,保證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多掌握多受益。

2、工作不能只埋頭苦幹,既承擔一職多能責任,就得讓老闆記住你的全面表現。

3、別太在意一時的得失,能力提升和回報都需要逐漸積累,斤斤計較的人是難堪重任的。

總之,苦逼的人生,必須付出加倍努力,才能有牛逼的成績。當你不具備優渥的條件時,這是最簡單可靠的捷徑。



我是子亦,專注職場領域經驗分享。歡迎討論、點贊和關注,謝謝!

子亦不語


多勞沒問題,問題的關鍵在於多勞是否多得!

01 賺錢和前途至少有一樣吧

工作的追求,要麼是賺錢,要麼是前途,只要有一樣,多勞也是高興的。

一個同期參加工作的同事,分配到了一個很忙的科室,平常大事小事一堆,節假日也是不停地加班,忙的要死,約飯都約不到人,但是人家提拔快呀,兩年前就給安排到上級部門了。

辛苦是真辛苦,累是真累,有一次,我記得他兒子發燒不去幼兒園,小女兒剛滿月,沒辦法他只能帶著3歲的兒子來上班,看著真挺心酸的。

但是他的付出也沒白費,領導是個厚道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後來上級單位有個選派名額,很多資歷老、有背景的同事爭著去,領導力排眾議給了他。

02 如果既沒錢,又沒前途,理他作甚。

無奈的是,工作中最常見的是,髒活累活想到你,好事輪不到你。如果再碰上個挑剔的領導,乾的越多挑刺越多,那簡直就是白做工還落不著好了。

我表妹去年剛考了公務員,小姑娘剛出校門一腔熱血,幹活特賣力,不到一個月就被調去辦公室,服務大領導。半年後後就來找我訴苦了,她幹活又好又快,主任就什麼事都喜歡分給她,老同事呢拖拖拉拉磨洋工,工作最後弄得一團糟,主任就讓她接手。沒多長時間,同事、領導習慣了把各種任務交給她,對她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老同事出了錯,領導從來不說啥,她出一點兒紕漏,就捱罵,就連身體生病不舒服了,請幾天病假,主任都話裡話外的埋汰她。

最初她還能安慰自己,領導要求高是對她好,可是年底評優的時候,給了另外一個混日子的關係戶和另一個資歷老的同事。

這事吧,其實也常見,所有的提拔、重用,從來不是單憑個人能力的,背景資源也是重要的加分項。但是如果當前的環境看中背景和資歷,說句不好聽的,慢慢熬就是了,何苦太拼命呢。

因此,個人建議是領導多分配任務沒問題,但要搞清楚領導的為人處世,如果是實幹派領導,相信你的付出不會白費,如果是看資歷的領導,多做多錯,果斷拒絕,有那閒工夫不如干點兒別的呢 。

03 對於額外的工作如何拒絕呢?

直接懟回去是不明智,咱們得學會取巧,迂迴去實現目的。

比如說,領導又派給你一堆任務,讓你3天完成,你一天就完成了,先別急著上報,等到2天半的時候,再上報給他。

又比如,同事、領導在一起的時候,你可以不經意地說一說最近的工作情況,忙的都顧不上約會了這種。

還有一個建議,下次領導再分新任務給你的時候,你可以給他列舉下你當前的工作,直言完成有困難,需要幫助和外援。

總之,一句話,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別讓不好意思拒絕害了你。


落落的成長閱讀


還能怎麼辦,職場中遇到這種情況的人應該很多很多。

講一下我的親身經歷,我們部門有兩個組是做同樣的工作,但總有一些是沒法劃清界限的工作以及一些臨時的工作,這些工作我們領導都全給我做,但我們那個同事在沒有接這些工作的情況下,每天加班。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多做了很多工作,但每天下班比她早,在我們領導眼裡,就是我們同事怎麼怎麼工作辛苦,讓我要多包容一點,領導這麼說,是不是完全沒話說?是不是心裡很氣?但,這不算什麼,有些時候,明明是兩個人共同負責的工作,同事可能私下找領導說,然後讓你一個人做,是不是快氣炸了?而且,同事可能還拿著比你高的工資。

但你生氣,完全沒處說,因為你不可能直接告訴領導說你不做,也不能直接和同事鬧翻,每次說到什麼,人家就說你年輕,反應怎麼怎麼快,人有怎麼怎麼聰明,你簡直連反駁的話都說不出口,因為別人都這麼不要臉了,你如果說了什麼生氣的話,領導還不站在你這邊,簡直絕望得不止一點點。

但理性點來說,職場真的沒有完全的公平,工作能力強的人可能就會被分配多一些的工作,感覺你就應該多做一些。但如果你沒下定決心離職,那隻能自己想辦法協調解決。

明確讓領導知道,你可以多做,但這並不就是你的本職工作。

後來,但反領導讓做什麼,我可以平靜的接受,但你要用領導的方式讓領導知道,你只是幫忙,並不就是我應該做的。例如,可以用玩笑的口氣說,是不是我要繼承王冠了,所以要承受那麼多重量。或者說,領導你每次都叫我,是不是看我比較閒啊,我真的不閒。總之,要讓領導知道,你是樂意做的,但並代表你就應該做。

給自己做心理疏導,做得越多,能學習的機會就越多。

職場是一個還是講求機遇的地方,有的時候,機遇就是你之前恰好做過那件事情,所以我們要讓自己做的事情都有價值。舉個例子,我一直幫我們領導處理一些報銷的單子,後來在組的技能大賽的財務報銷方面就拿了一個獎。所以,沒有什麼是多餘浪費的,只要你用心去做,好好的積累自己。

另一個方面,當領導給你做的東西越多,那你能接觸的東西就越多。我們都有一個切身感受,就是有些工作你沒做時,你是一個局外人,很多東西領導都不會讓你知道,但當你接觸這項工作後,你就會掌握很多別人不知道的東西,這對我們的發展是有利的。


淋說職場


我單位也是,領導們豪爵誰用的順手就一直用,和薅羊毛似的,並且,他們部門人也挺多,為什麼不用呢?

我最近就被各種安排,三個領導同時安排我幹不同得活,雖然都幹了,但是心裡面不舒服。又不好直接拒絕!怎麼整!


子木宸


鞭打快牛是職場中常見的現象。因為態度好,效率高,領導就讓自己多負擔點工作,先不要問應該怎麼辦,首先考慮這個事怎麼看!

很多人認為,拿一樣的錢,憑什麼讓我多幹活,領導這是欺負老實人,我必須堅決懟回去,我相信有這想法的絕不在少數。領導這是欺負老實人嗎?不排除有這樣的領導。但如果你只是這麼想,格局未免太小了點。

換個角度想一想,有沒有可能是領導在培養你呢?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如果這麼想問題,心中就會豁然開朗。有人可能會說,我這是洗腦,是自欺欺人。我不想跟你爭辯什麼,我只要告訴你一句話:態度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

職場就是一個小社會,要想出人頭地,首先要學會吃虧。多幹點活,多跑跑腿,很多人認為這是吃虧的事,可是聰明人卻認為這是鍛鍊自己的機會。我從來沒見過一個斤斤計較,從不吃虧的人在職場有良好前途的。每個人都想成功,都想在升職加薪上超越別人,可是,又捨不得付出,多幹一點就喊冤叫屈,幸運的機會憑什麼垂青你呢。

看《人民的名義》的時候,沙瑞金說了一句話:“易學習這樣的幹部,要破格提拔,我們不能讓老實人吃虧。”當然,這是電影。其實,生活中也不乏好人好報的例子,並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樣。

我有個同學,剛進廠時候分到車間。他人很機靈,工作態度也很好,寫寫畫畫的事,車間主任都交給他去做。他從不多說什麼,每次都是樂呵呵地接受任務。有一次,公司組織黑板報比賽,獲獎黑板報在公司辦公樓門口展覽,他們車間獲了一等獎,正是他的手筆。

公司總經理路過的時候,被他們車間的黑板報吸引,看了好一會。然後就打電話給車間主任,說這是一個人才啊。結果,沒多久他就調到了公司辦公室,三年以後,就被提拔成了中層幹部。那時,他還都沒有結婚!

所以說,領導給自己多加點擔子,一定要以積極的,正面的心態看待這件事。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不要把領導想得多麼陰險和不堪。多幹點事,就是多學點知識。而知識是給自己學的,並不是給老闆學的。當你有了這樣的心態,你就能泰然接受更多的工作,更重的擔子。只有放大你的格局,你才能與別人有不一樣的結局!

📚提示:未經本人授權,嚴禁任何人抄襲我的問答和文章在其他平臺以原創名義發佈。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本人已在各平臺註冊,一經發現,堅決舉報,毫不留情!請以前抄襲的,馬上刪除,否則後果自負!


管理那點事


這是一種很不正常的現象,憑什麼拿著一樣的工資卻要多幹活。

01.單位幹活“旱的旱死,澇的澇死”,越是有能力乾的越多。

這種現象在任何單位都存在,特別是在機關事業單位中普遍存在,越是能力高的乾的活越多,越是能力低的反而乾的越少。並且更重要的是,單位幹多幹少都一樣,不會因為你乾的多了就多給你發工資,也不會因為你少完成一項任務就給你降工資。同時,在職務提拔的時候和你平時乾的工作也沒有多大關係,乾的多不一定能提拔,不幹活的倒有可能步步高昇。

舉些例子:我有個朋友就遇到這樣的問題,他寫材料水平不錯,處室大小材料都是一個人承擔,但凡開會調研、檢查彙報等等,都離不開他,問題是辦公室除了他以外還有兩名年輕人,但這兩個年輕人卻由於不會寫材料而不用那麼辛苦。我這個朋友加班熬夜搞材料的時候,人家嘻嘻哈哈玩手機,我這個朋友材料纏身走不開的時候,人家卻到處出差掙補貼。雖然,我這個朋友心裡很不爽,但奈何領導一有寫材料的活就派給他,一有出差的機會就派給那倆年輕人,理由就是單位離不開他。

02.能者可以多勞,但報酬也應該更多,而不是總是吃大鍋飯。

現在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制度就好比吃大鍋飯一樣,根本沒有考慮按勞分配。雖然大家都是辛辛苦苦通過考試進入的,但在工作任務分配上卻不是很科學,導致忙得忙死,閒的閒死,特別是有些人愛偷懶鑽空子,投機取巧,一有好事比誰都積極,一有難事比誰都跑得快。現在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增長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種是按考核年度正常增資,另一種就是職務提拔後增長工資。也就是說,只要你職務不提拔,所有人的工資待遇都是一樣的,管你幹多幹少,出了成績都是大家的。

所以說,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制度亟待改革,至少考慮下人家的辛苦付出,發個加班工資,也比現在這樣吃大鍋飯有積極性。

03.職場工作,儘量避免做那個單位離不開的人。

我們常常討論,到底是做一個單位離不開的人好,還是做一個離不開單位的人好。很多人感覺,做一個單位離不開的人,不正顯示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嗎。但其實,對於我們個人發展來說,要儘量避免做那個單位離不開的人,因為,單位一旦習慣了用你就真的不想讓你離開,畢竟,一個單位的崗位有限,在職務提拔的時候不一定會考慮到你,但在幹活的時候絕對不會忘了你。特別是在你有其他機會的時候,單位對你的依賴反而會成為限制你發展的阻礙。

04.結語

工作能力高是好事,但要切忌長處變短處。對於領導來說,他的目的是完成自己的工作,你有沒有發展前途他不會在意太多,況且很多時候也不是他能決定的。所以,我們有時候要學會拒絕,千萬不要做那個單位離不開的人,否則,你的辛苦付出都會成為順理成章,你的一次拒絕反而會成為不服從命令的表現。

歡迎關注“中省直遴選”,有問題歡迎私信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