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如何與子思形成思孟學派?

朱八戒CC


一, 古代諸子百家中的儒家學派由孔子創立,孔子死後,到了戰國時期,儒家分為八派:有子張之儒,子思之儒,顏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孫氏之儒,樂正氏之儒。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孟子學派和荀子學派。這些學派都自認是代表孔子的儒家思想,但相互間的觀點又不相同。

二,孟子曾是子思門下弟子,兩人為師承關係,兩人思想上又有一致性,所以後人把子思學派和孟子學派人合二為一,稱為思孟學派。


子思像


本昌談歷史


思孟學派應該是子思學派和孟子學派的通稱,因二者思想上具有某種一致性,所以人們往往將其聯繫在一起,稱為思孟學派;但在歷史上二者則可能是分別獨立的,當"孟氏之儒"出現時,"子思之儒"可能依然存在,但由於只是在墨守師說,缺乏創造,所以真正發展了子思思想的,反倒是後起的孟子學派。

曾子曰:"普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夫豈不義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

何為思孟學派?

1、在思想史上,很少有象思孟學派這樣既有著顯赫的地位,又產生不斷的爭議。說它地位顯赫,是因為至少從宋代起,它已被看作是得孔子真傳,居儒學大宗;說它爭議不斷,乃是因為對於"思孟學派"具體何指,其特色為何,甚或在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都一直是個存有爭議的問題。歷史學家說,我們所知道的只能是流傳下來的歷史。

2、我們說思孟學派在歷史上爭議不斷,決不僅僅是因為《漢書·藝文志》中的"《子思子》二十三篇"在唐代以後已經失傳,更重要的,乃是因為後代學者在爭論中往往摻雜了自己的意志、觀念,他們真正關注的也許並不是思孟學派的真實面貌,而是思孟到底從夫子那裡傳下了什麼樣的"道"。在這種情況下,典籍的遺失、缺乏固然會影響到人們的理解、判斷,但又何嘗不會為後人的借題發揮、"六經注我"提供了便利;而這種借題發揮、"六經注我"雖然不無其自身價值,但它終歸已不是思孟學派的原貌。首先要從春秋戰國的社會歷史背景中去探究思孟學派的演變、發展;同時更要將其原有的內容與後人的發揮區別開來,終歸我們探討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思孟學派,而不是作為"道統"化身的思孟學派。


3、思孟學派對易學也有貢獻,就是解決了大易醫人的問題。我們知道,易經號稱帝王之學,"群經之首"。其醫國問題由《易傳》基本解決;醫病問題由《黃帝內經》基本解決,醫人的問題,則由思孟學派提出的德性論《五行》學說給出了答案。思孟學派比照數術論五行(金木水火土),提出了仁、義、禮、智、聖五行。所謂"聖"不是指"誠",而是指會同天道、人道的本事。

4、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問易》認為:"思孟學派這種將數術引入儒門的努力,高揚'人道'主義旗幟的表現,是企圖把儒家的道德條目加以自然哲學和生命哲學化的明證。其理論勇氣是巨大的,對國人思維方式影響也是深遠的,甚至可以說其對我國古代社會發展進程影響都是深刻的。自此,易學真正走上了醫國、醫人、醫病的光輝歷程。孟子曾言'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隱含著終始交替的意蘊。由此看來,應是思孟學派開'五德始終說'之先河。"

結語

思孟學派講善道和德道。就個體而言,就是講仁義禮智善道;就社會講,就是弘揚由易經而來的德道: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此可謂今日我們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基石。


細說簡史


孟子誰都沒有見過,就平兩個字,不管為國為民為家,他是一好人,有責任心,有孝順,守法律法規,子字下面一個血是指流血流汗對一件事情負責到底,不人人都能做到,從古到今一直在人生們的心裡。💝👍👍👍👍👍👍🙏🙏🙏☀🔑⭕⭕⭕⭕⭕⭕⭕⭕⭕⭕⭕⭕⭕⭕⭕⭕⭕⭕⭕⭕⭕⭕⭕⭕⭕⭕⭕⭕⭕⭕⭕⭕⭕⭕⭕⭕


舂暖花開133567001



臨沂網


深奧的問題


永恆鉑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