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GDP在世界排名第6,而且在不斷增長,十年之後,印度能成為世界級強國嗎?

冰哥129472092


我認為「不能」

印度三大原因註定無法強大

1.實事求是的辦事態度與努力改變的集體力量不足

2.種姓制度的問題與各邦之間的行政能量過於分散

3.精英力量的社會責任感太差!


爻哥


印度現在就可以稱為經濟大國了,因為它已經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量,2018年印度GDP達到2.726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但印度不是經濟強國,因為它仍然是一個經濟較為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印度GDP之所以能夠躋身世界前十,更多的是由它的體量支撐起來的。印度國土面積接近300萬平方公里,人口高達13.5億,因此只要人均GDP達到2000美元,印度GDP就達到2.7萬億美元,這就是目前印度的發展水平,2018年全球人均GDP約1.1萬美元,印度人均GDP連全球平均水平的1/5都達不到。

當然,印度某些產業比較發達,比如它引以為豪的軟件產業、生物製藥等,但僅依靠這幾個產業就想成為經濟強國,那絕對是不可能的。未來十年,如果以印度現在7%~8%的經濟增長速度計算,GDP也就翻一翻,達到6萬億美元上下,屆時印度GDP超過英法德應該沒問題,超過日本就有點懸,能夠成為世界前四大經濟體,也是經濟大國。

但未來10年,印度經濟發展也未必能夠順風順水。印度經濟增長不穩定,容易大起大落,今年以來,印度經濟放緩就比較嚴重,各項經濟數據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放緩,投資、就業、消費處於下行態勢,製造業、服務業、建築業、農業等主要經濟指標也持續低迷。一季度印度經濟增速只有5.8%,二季度則又進一步放緩至5%,由此可見,未來10年,印度未必能夠保持7%的高速增長。

當然,拋開經濟不談,如果我們不戴有色眼鏡來看印度,印度現在也已經是大國了。無論從人口規模、土地面積、經濟發展、軍事能力還是國際戰略等,印度都能在全球10%的國家之內。或許印度現在還不是第一梯隊,但它的大國定位應該是沒問題的。


錦繡中源


世界級強國必須擁有:

1,世界秩序的制定權。

2,世界經濟領域的定價權:

3,世界輿論的主導權。

4,人類文明的解釋權,人類歷史的解釋權。

5,人類發展方向的引導權。

從以上方面來看,美國也只能勉強算是世界級強國。俄羅斯也僅僅是捱了點邊。

按印度目前的狀況,即便是經濟一直保持目前的增長速度,十年之後,印度的GDP大約為7萬億美元左右。也許按GDP的國家排名,十年之後的印度GDP能排名世界第三,但是印度仍然不可能成為世界級強國。因為:

1,十年之內,美國不可能倒下。只有美國依然夠強大,印度就不會獲得世界秩序的主導權。

2,只要美國不倒,美元在全球經濟領域中的定價權,就不可撼動。

3,只要北約不解散,西方不整體衰落,世界輿論主導權就不可能讓印度染指。

4,印度自古就沒有人類歷史解釋權,更談不上什麼人類文明解釋權。

5,至於說人類發展方向的引導權,那也不是印度能掌控得了的。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十年之後的印度,會比今天要強盛得多,但是依然不可能成為世界級強國。


鬼影147951010


實際上,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目前還不是世界第六,是排在法國之後的世界第七大經濟體,經濟總量為2.716萬億美元(法國同期GDP為2.776萬億美元)。談及世界級的強國,當今世界上除了美國以外,還真找不出另一個,它算是目前為止唯一的頭號世界強國。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連續幾年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增速最快的印度,2019年的實際增速明顯放緩,且呈現“斷崖式”增長狀。12月14日,印度總理莫迪在一次出席公開活動中不小心摔倒在臺階上,被全球媒體好一頓熱議,就連印度國內網友們也都拿這次總理的“撲街”,比作是印度經濟增速的現狀。

據《印度時報》12月15日報道,印度總理莫迪在印度北方邦坎普爾出席“清理恆河計劃”活動時,從公開的一段視頻顯示,印度總理莫迪在走臺階時不慎摔倒,他周邊的安保官員快步向前並向其伸出援手。

從當前的經濟增速來看,2019年一季度印度經濟增長率為5.8%,二季度印度經濟實際增長率同比增長5.0%,創下過去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印度今年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速僅為4.2%,據預測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率為4.9%,2020年為5.5%。

由於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因素之下,以及貿易等不確定性因素的疊加影響,今年各大主要經濟體都或多或少出現了放緩,但像印度這種現象(猶如過山車般)極為少見。去年,印度還曾提出GDP要在2025年進入前五大經濟體中,至2030年衝進世界前三。很明顯,以印度經濟的體量未來分別實現這兩大目標都不是問題,問題僅是時間而已。

總之,印度距離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之路不會太遙遠,但要想衝刺前三短期內有些難度。最關鍵的是,印度人均GDP還只有2400美元(2018年),尚未達到全球平均的人均GDP水平(1萬美元)。因此,這種情況下談世界強國有些勉為其難,即使是我們還在努力爭取進入世界強國的路上。要知道,美國雖然早在19世紀末,就已經超過英國的經濟總量GDP,但直至上世紀40年代中,它的人均美元GDP才超過英國,去年為62000美元(排在全球第八)。


東震木


印度2018年GDP是全球第七,總量為2.72多萬億美元,在有十年時間,印度按2818年的發展速度它絕對是達不到強國水平的。況且經濟增速此一時彼一時,從來都是不固定的,今年一季度印度經濟增速降到GDP的百分之五左右。在有十年,印度發展,只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還需加勁努力,但印度是個大國這是事實。
如諾,十年內印度捲入某場戰爭經過消耗可能連現在都不如。大家都看到印度不明智,大好的機會不韜光養晦,整治內部,發展自己,而是借任性彭脹想滿足不該有的慾望,這是很危險的。為什麼說,印度發展十年達不到強國的水平,有三個方面可以說明問題:

一是印度沒具備自主的工業研發製造體系,縱觀世界崛起國家的歷史都走的是工業化興國道路,譬如:

以前的英國,德國,日本,美國包括東北亞的韓國,前蘇聯都是重視了工業製造的研發創新,發展起來的。而印度對這些很缺失,包括軍工製造,一型號坦克製造三年還在爬窩,可見工業化發展水平,但不可負認印度有突出的一面,就是,軟件,生物醫藥製造,重點還發展了航天,搖感衛星,射程遠些的導彈,但這些支撐不起國家象強國發展的動力。
二是莫迪政府可能認為自已對工業發展搞研發製造太費時間,投入大,還要引進培養人才,見的效果慢,不如有錢買起來簡單,還有好裝備。印度GDP雖然有2.7多萬億美元,但對國內牽涉到的整治改造,民生重視不夠,印度有13.5億人口,有多半屬於貧困線以下,每個地方有貧民搭建的成片棚區,飲用水質量差,到熱天民間傳染疾病發生是常見的。政府機構辦事主要突出三個字,懶,散,慢,社會發展及民眾生活是慢節奏。至於水利設施發展,整治環境衛生,改善民生哪就不用提了。印度大部分錢用在購買軍火裝備部隊上,有的被一忽悠容易當寃大頭出高價錢。對國內基礎建設等投入較少!


三是印度不能正確衡量認識自己,雖說經濟總量GDP排名第7,看起來在前面,但人口多,底子薄按人均計算成啥樣?不要說十年,就按二十年來算,按發展最快GDP年增百分之六——百分之八區間來計算,內部全盤整體整治建設提升需要多少資金,再加上天災,人禍災害,龐大的人囗民生改善提升,可想而知!
l

總不能說,把資金絕大部分用來購買先進武器裝備部隊,對外強硬,甚至主動挑起戰爭,而內部人民生話窮苦,沒有形成自主的工業體系連一般的裝備都無法制造,包括基礎建設,交通,環境改造,民生改善等都很差的國家,能衡量為強國嗎?所謂強國的標準是什麼?是剛看到GDp排名靠前,對外有些軍事實力就認為是強國呢?還是一方面看GDP排名,一方面還要看國家內部整體實力的提升發展。

印度有錢剛知道買買買弊端不說大家都知道,要使真正捲入一場中等戰爭,打完啥都沒了,不重視國內的基礎,完蛋了,誰都不如!


可緩歸矣736


印度的經濟實力在這些大國當中發展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幾乎只有中國才能和其相當。而在2018年的時候,印度的GDP是2.73萬億美金。這個經濟體量在當時是排在世界第7位的,在他前面的有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所以你可以看到排在印度前面的這6個國家都是世界級的強國。

按照2018年的GDP,印度的GDP,比英國和法國只稍微差了一點點。2018年法國的GDP是2.78萬億美元,英國的GDP是2.83萬億美元。按照印度當前的經濟增長速度,2019年它就能超過法國和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經濟的增長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它既取決於你國內的生產力的效率也取決於你人口的總數,而我們中國的話能夠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是有賴於這兩個方面都做得非常的好,人口是世界第一,而改革開放之後極大的解放了我們思想,也解放了我們的生產效率。人口可以慢慢的自由的流動,勞動要素可以自由的流動。企業的經營慢慢的被放開。當經過初期的發展之後,進入到2000年以後,中國的體量才在國際上真正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前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一個可以和美國扳扳手腕的一個國家。但是在10年以前,可能很多人還不太不太願意去接受中國的這種經濟體量以及中國的經濟實力。可能那個時候我們自己也不太願意去接受,因為我們離開世界大國的舞臺已經很長時間了。但是到今天,其實我們自己也在接受了這個事實,國際上也接受了這個事實。

1978年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間點,這個時間點對於中國而言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1978年的時候,中國的GDP在世界排名是第11位,而印度當時的排名是第12位。兩者的GDP也非常相近,大概都是1400億美元左右。

這一年我們進行的改革開放,到了1999年的時候,中國的GDP達到了1萬億美元,並且排名提升到了世界第7位。是的,世界第7位就是現在印度在國際上今。經過10年的發展到了2010年的時候。中國的經濟體量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0年中國的GDP是6萬億美元。而當時美國的GDP是15萬億美元。

又經過了8年的發展,到了2018年。中國的GDP已經達到了13.6萬億美元,而美國的GDP也突破了20萬億美元。而這一年中國的GDP是世界排名第三的經濟體,也就是日本的2.6倍。

印度的經濟發展和中國的經濟發展在經濟方面是有很多的類似的地方。印度在2018年的GDP在世界排名第7位。它的經濟的總量大致相當於中國在2006年的水平。2006年中國的GDP是2.75萬億美元。所以其實中國的經濟發展比印度大概從總量上是領先13年左右。

但是因為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更加的快,所以印度要想追上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還是有很大困難的。但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10年以內,印度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國家,這個概率是非常非常大的。

最近這些年印度的經濟發展增速長期維持在5%~8%的區間。按照這個發展速度是印度的經濟11年就會翻一番。也就是說到了2030年的時候,印度的經濟的總量將會達到將近6萬億美元。而排在印度而排在印度前面的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等幾個國家的經濟增速都非常的緩慢。所以印度在10年以後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在這些世界級的經濟體當中,印度的發展潛力依然是最大的。年輕的人口結構。印度的服務業的水平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就比較薄弱的是在基礎建設以及工業方面。但是這恰恰也說明印度在這方面擁有巨大的潛力。印度受制於他們本國的一些制度的原因,所以在基礎建設方面以及製造業方面的發展都比較緩慢。但是印度如果一旦能夠突破這種制度,在基礎建設上面能夠發力,那麼他們會為製造業以及工業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中國有一句俗語叫做:要致富,先修路。中國經過20年的時間,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建設。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商品需要流通,沒有基礎設施的投入,經濟發展始終會受制於人。

從經濟體量上來講,印度已經是世界排名第七的經濟體,在未來的十年之內會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所以從總量方面來講依然是一個世界級大國。但是水平發展並不高,人均程度依然很低,所以也很難稱得上是一個強國。但是印度在東南亞這一塊可以說是一個大國強國,或者說是一個霸主國。

對於一個個體的生命而言,30歲也許就走完了,整個青春最有活力的年齡。而對於一個國家而言,30年也許僅僅是一個起步階段。所以對於印度的經濟發展,我個人還是非常看好的。儘管我們都知道印度的發展也是困難重重。但是我們中國的經濟以前不也是困難重重嗎?雖然各自都有各自的國情。但是他們都有一顆振興國家,為人民發展更好的生活的目標和雄心。


壹號股權


印度GDP含金量不高,這都是莫迪為了數據好看造出來的,水大的很。印度在2015年和2018年兩次修改GDP統計辦法,將從前那種以生產要素成本計算方式改為以市場價格計算方式。比如說前年產鋼1億噸,1噸3800元。今年鋼產量掉到9000萬噸,如果按照生產要素成本GDP肯定是下降的,但是今年市場價每噸卻漲到5500元,那麼按照新的統計辦法GDP還是明顯上漲的。這就像一家上市企業,股市上漲時股價很高,顯得很富,可一旦股市下跌,身價立馬大幅縮水。

更過分的是,印度修改GDP統計數據簡直是無所不用其極,將羊牛糞摺合成肥料計算進GDP;貧民窟搭建的窩棚被算入房地產的建築業產值;金銀都算入儲蓄而不是消費;流動攤販被算入服務業的產值。而在我國,農民的自建房根本就不計入GDP,居民消費的金銀也不計入儲蓄,更沒有牛羊糞被算成肥料的情況。如果按照印度的GDP統計辦法,那麼我國的GDP增幅比印度要好得多。所以,就連極力吹捧的歐美,也有不少聲音對印度的GDP嗤之以鼻。彭博社的文章毫不客氣地說印度的GDP統計數據沒有可信度,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部新興市場負責人魯奇爾·夏爾馬則稱印度的GDP增長就是一個“糟糕的笑話”。
玩虛的遲早要露怯的。印度在2017年就面臨經濟發展疲軟問題,雖然2018年第二次修改GDP統計辦法讓數據又變得好看,但是出口下滑、貧富差距拉大、失業率上升卻是蓋不住的。莫迪的人民黨在去年底的地方選舉中慘敗,就是印度人對莫迪的用腳投票。而今年的大選莫迪及其所在人民黨戲劇性翻盤大勝,主要是煽動了印度教民族主義,不是經濟有了什麼起色。相反,今年4月的印度失業率達到了近10多年來的最高。能成為世界級強國的,無一不是工業化國家,而且農業也很發達。美歐日現在的第三產業佔GDP比重高,那是工業化之後逐漸出現的結果。即便是日本GDP世界第三,工業和服務業都發達,但也不是什麼實打實的世界級強國,因為其還存在很多短板。
相比之下,印度從來就沒有實現工業化,其工業在GDP所佔比重一直沒有達到四分之一。印度不是老喜歡和我們比嗎,那就以鋼產量為例,2018年我國鋼產量達到9億噸,佔世界鋼產量一半,而印度2018年鋼產量才1.1億噸,計劃到2023年才突破1.3億噸。再如發電量,我國是印度的5倍。我國的工業門類齊全,而且實力不俗,這些年軍艦“下餃子”就是工業化的一個表徵。而印度國產武器裝備拖期是家常便飯,“10年造1艦”司空見慣,歸根到底是工業實力不行。

再如印度農業,最近幾年印度西部、中部以及南部呈現出長期乾旱的狀態,北部則是澇災,其中一個很大原因是印度的水利設施很糟糕,導致原本就脆弱的印度農業遭到重創。2017年,我國穀物產量是6.1億噸,而印度是3.1億噸,而兩國人口差不多,都是13億級別。但是,我國是世界有名的糧食進口國,而印度卻是糧食出口國,由此可見兩國的糧食消費情況根本不在一個層級。所以,印度要成為世界級強國,路還遠著,10年時間遠遠不夠。(S)


聯合防務


2018年印度的GDP不是全球第六而是全球第七,總規模高達2.73萬億美金,僅從經濟角度來看,印度確實有了一個“世界強國”的底子,但如果我們進行橫向對比,以2018年世界各國GDP排名第六的世界老牌強國法國作為印度的對比就可以發現,印度距離世界級強國還非常之遠,十年時間根本就不足以完成這樣的跨越。

印度面積是法國本土的近六倍,人口越20倍,但雙方經濟規模差距約為500億美金,拋開人均GDP不談,只論人均購買力,印度也距離法國遙遠,由此可見印度經濟只有絕對數字上的規模,距離真正的“世界級強國”經濟還有很長的距離。

而且印度經濟連年高漲的背後,則是貧富差距的懸殊,而貧富差距的背後又是印度經濟產業結構的不合理——一般來說,後發國家想要追趕高達國家,都是走工業化道路。

亦步亦趨雖然不好聽也不好看,還會出現血汗工廠、勞資社會矛盾等問題,但由於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到一定規模後,都會進行產業轉移,不會和發達國家出現競爭,浪擲國力——如日本就利用雁型模式,帶動了亞洲四小龍的崛起。

但印度卻早些年孤注一擲的發力軟件、生物科技等高精尖產業,雖然如今成效顯著,可這些產業吸收的勞力有限,有著很高的技術和學歷門檻,這就導致大量低端印度勞力無業可就,最終造成而今印度的貧富分化。

同時,由於沒有走工業化道路,印度也缺乏了作為一個世界級大國的所必要的工業基礎,以至於“國之重器”諸如戰機、坦克等武備都只能大量進口——該國雖然也力推軍武國產化,可由於缺少工業積累和相應的工業體系,不僅導致成本高昂,研發緩慢,問題層出,就算能夠出產成品,可許多零件也只能從國外進口,只是在徒有“國產表面”,實際只是“印度組裝”。

最後,工業、經濟、社會財富結構等問題,就算印度解決,不過充其量能夠成為“穩定的地區強國”,不會出現如巴西、阿根廷甚至土耳其那樣的“貧富循環”,但想要成為世界級強國,則必須要擁有“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資格,對國際事務有“一言九鼎”的權力——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和利比亞卡扎菲政權同時深陷“阿拉伯之春”革命,但一則幾近復興,一則身死國亂,區別就在於背後有無常任理事國的力挺。

而在世界格局不發生重大格局的變化的情況下,印度幾乎沒有入常的可能性,哪怕如美國這樣表面“不否決”的印度盟友,其實質也不過是篤定其他常任理事國會否決“印度入常”的申請,所做的表面功夫而已,畢竟多一國否決權,也是在變相分薄其他國家的影響。

所以說,印度能在十年之後,能完善國內問題就已經不易,但想要成為世界級強國,卻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 END -

看見我們,發現世界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真實星球


真實星球


印度的不斷的增長經濟和發展是個預估,而且不僅僅是在印度增長,其他國家也在增長,如果印度的增長落後於其他國家的增長,這樣的增長沒有任何實際意義,自己跟自己比沒有可比性,跟別的國家比才有實際意義,再就是僅僅依靠GDP,印度也無法成為一個世界級大國,就目前來看,印度不具備成為世界級強國的條件。

一個國家要想成為世界級強國。領土和人口是必須和先決條件。科技和國防是必要條件。有領土和人口不一定成為世界級強國,但沒有領土和人口一定成為不了世界級強國。科技和國防是“必須品”印度的宗主國曾經是世界級強國,蘇聯和美國也是世界級強國。目前也只有美國一家。現在GDP超過十萬億美金的就兩家(美國20萬億,中國13萬億)。而第三位的日本也不過是4萬億美金,工業體系最完備的也只有美國,中國,俄羅斯,三個個國家而已。英法德日稍弱一些。印度的2.5萬億GDP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沒有進入核心地位。顯然印度欠缺太多。國防,文化,種族,國家體系的落後,更是印度的短板。

印度顯然不具備成為一個世界級大國的潛質和底蘊。歷史上根本就沒有作為一個國家出現過,印度僅僅是在1950年剛剛成立的新的國家。要想成為世界級強國的首要條件就是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強大的軍事實力,這是兩個必然具備的能力而非條件。條件是先天所具備的,而能力則需要自己去創造和培養,也就是說能力是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具有的。印度經濟實力只是他實力的一部分,但僅僅依靠經濟實力沒有任何實際作用。

第二就是要有大國情結和和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的雄心,印度顯然有這樣的雄心和情節。但這種雄心印度為何具備,實在是難以理解,是與生俱來的?還是是後天形成的?瑞典,西班牙等國都曾經位居世界第一,但他們這些國家現在已經沒有大國情結了。印度的情節來應該是來自他宗主國英國遺傳吧。

印度領土和人口都居於世界前列。但印度成為世界級大國的可能性很低,世界級大國是一個綜合性的考量,不僅需要軍事和經濟的強大,更加需要的的是文化的輸出,國家意識形態的影響。印度顯然無法具備,他文化的輸出和意識形態的影響力的很低。就目前來看,印度也沒有這方面潛質。

要想成為世界級大國,人口和領土是先天條件,但更需要後天的創造和培養的要求,如軍事,經濟,科技,文化,諸多因素外加一點運氣才能成為世界級大國。綜合分析,印度根本無法成為世界級大國。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三尺命認為印度在十年後成為不了世界級強國,十年之後的印度經濟實力很難超過德國,在經濟質量上印度更是差之千里,印度製造業根本支撐不起印度的大國雄心。其次從國家組織能力來看,印度的國家組織能力存在不足,具體來說印度政府無法有效處理好中央與地方,國家與社會的關係,沒有強大的組織能力,印度永遠無法成為一個世界級強國。


未來十年,印度經濟總量很難超過德國

印度前兩年經濟取得了較快的增長,GDP增長速度達到了7%-8%,但是印度很難保持這一經濟增速,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印度的經濟增速均出現了下滑,在第二季度經濟增速更是跌倒了5%。印度這種經濟增長忽快忽慢的現象,並不是個例而是過去幾十年裡的普遍現象,印度的經濟增長一直難以維持在高速增長階段。這也造成了印度經濟總量被我國遠遠甩在身後的局面,要知道在1962年,我國的經濟總量為472億美元,而那時的印度也約為422億美元,我國的經濟總量僅比印度多50億美元,反觀現在,我國經濟總量是印度的5倍。
圖片來源:快易理財網

三尺命認為: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未來十年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能夠維持在5%-6%就算很不錯,但是如果按照這個經濟增速,未來十年裡,印度的經濟總量很難超過德國。如果和我國進行比較,未來十年,印度和我國經濟實力的差距不僅不會縮小還將進一步拉大。

製造業是經濟的骨骼,一個國家成為強國的根本。從歷史上看,英國、德國、美國、日本這些國家先後成為世界一流強國都是因為抓住了工業革命,發展出了強大的製造業,反觀沒有發展出先進製造業的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無一不是在快速的沒落。印度在軟件外包行業和製藥行業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印度的製造業確是印度致命的短板。現在的印度軍事工業不行,戰鬥機、主戰坦克、軍艦、航母等主戰裝備全部依賴進口,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印度沒有強大的製造業。


印度花了30多年時間造出來的阿瓊主戰坦克

在世界上從來還沒有一個國家軍事裝備全靠買而成為軍事強國的案例,而軍事強國是成為世界級強國的必要條件。

國家組織能力不足,印度的大國夢註定坎坷

西方媒體整天鼓吹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但是這對於印度來說或許不是一個好消息。需要承認的是,印度實行聯邦制、多黨制等西方民主政治的標誌性政治體制給印度帶來了不少好處,意識形態上的近西方,使印度在和歐美各國打交道時獲得了不少優勢。



但是負面影響更不可忽視,聯邦制使得印度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缺少必要的制約能力,更重要的是,印度民族成分複雜,聯邦制的存在,使得印度各邦可以用各邦的民族語言進行教學活動,比如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孟加拉語就是西孟加拉邦的官方語言,這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印度各民族保持各自己的特點,這不利於國家的統一。


印度不成熟的多黨制,進一步的分化了印度國內的各個利益團體,導致了國家行動能力的不足。印度的政治經濟改革舉步維艱就體現了印度國家行動能力弱的特點。沒有強大的改革能力,印度經濟也就喪失了持續發展的基礎。未來印度在國內的政治經濟改革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缺乏強有力的國家行動力,印度的改革能走多快多遠還有待時間的檢驗,不過三尺命認為印度很難走得快,大概率是步履蹣跚。

期待您的評論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