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能做二十多个俯卧撑,却连一个正手引体向上都上不去,是哪里的问题?

董佳羽


热爱生活,适度健身。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1.首先,俯卧撑和引体向上,用到的肌肉群是不一样的。

俯卧撑用到的肌肉群包含,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腹部核心和胸大肌等等。

2.引体向上用到的肌群包括,肱二头肌,斜方肌,大圆肌,腹部核心和背阔肌等等。


你能做俯卧撑,但是做不了引体向上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我们做俯卧撑的时候,其实我们双臂承受的重量,只有身体的60%多,而我们做引体向上,双臂承受的重量是百分之百。

2.我们做俯卧撑的时候,使用肌肉的侧重点,在三头肌和胸大肌。而我们做引体向上的时候,使用肌肉的侧重点,是前臂和背阔肌。

3.由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经常能够使用到推这个动作。所以我们的三头肌和我们的胸大肌,很容易参与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加上俯卧撑只承受身体的60%的重量,所以相对比较简单一些。

4.虽然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有提东西的动作,能够使用到肱二头肌。但是提东西的动作,更多能参与到的肌肉是,肱二头肌和斜方肌上部。而我们的背阔肌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难得到锻炼的,再加上我们做引体向上,需要承受身体百分之百的重量,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能够做反手的人体向上,却做不了一个正手引体向上的原因。


那么如何改善呢?

其实改善的方法很简单,你只需要找一个有矮杠的公园儿。或者是两张椅子和一根结实一点的棍状物,做下图这个动作。

大部分的公园都有这样的矮杠,练习这个动作持续一周左右,相信你就能做引体向上。


學生胡某某


二十个俯卧撑,话说也只是起步,这个和引体向上有关系,但是关系不大。

1.说句刺激你的话,如果只是能做二十个俯卧撑,那么拉不上单杠是很正常的事。我们在部队的时候,谁还不能一口气做个百十个的。另外即便你俯卧撑没问题,那么引体向上也是有可能拉不上的。

2.因为二者锻炼的部位不一样,而且引体向上对身体核心力量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做俯卧撑只能是一种促进作用,但是还远远不够。想做好引体向上,还需要反复坚持地去练,当然了,我们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3.一种是可以练一练吊杠,就是抓住单杠吊在下面,这样可以练习手的抓力;另外健身房里面一般都要那种模拟单杠的器材,可以循序渐进地加码,让自己逐渐地适应这种状态;如果没有的话,那就找个小伙伴保护你,在单杠下给你一些辅助力量,让你模拟拉单杠的过程,这样也能够促进你相应力量的提升。

4.另外,如果你体脂率较高,那么也有必要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减减体重,这样也是有助于做引体向上运动的。还有就是,一定要坚持,别不好意思去练,天天拉,哪怕一开始就能做一个,只要你每天尽力,就会有提高。


起步一二一


俯卧撑主要是推力肌肉在做功,如肱三头肌、胸大肌等;

而引体向上主要是拉力肌群在做功,如肱二头肌、背肌等;

若想提高引体向上,除了俯卧撑,应多做吊杠、哑铃弯举、划船,如果体重过大的话也适当多做有氧并控制体重。

特别是吊杠和哑铃弯举一定要高多组数多次数练习,每次都练到力竭,并注意饮食多吃些(牛肉、鸡肉、鸡蛋、牛奶等),多注意休息促进体力恢复和肌肉生长!

练习引体向上大部人前期主要是靠手臂和二头肌发力(等动作熟练了才能找背部发力),所以提高手臂的抓握力和耐力以及二头肌的收缩力最为紧要;当条件不允许时,即使坐在办公室里或家里也可以练习,如可以用手抓住水杯、酒瓶、甚至是坐椅扶手都可以练习(例如:双手握住水杯用尽全力去捏紧,并配合呼吸,呼气时发力并用意念力想像把水杯捏碎,吸气时保持力道不变,一呼一吸反复练习直至力竭,每天练习数次),吊杠也可以用同等方式练习。

其次,多做慢速俯卧撑和哑铃弯举,并注意慢放快收,多找发力感觉;勤加练习想信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从0突破到1,能够完成一个标准引体。

(如果感觉正握引体较难练的话,可以先从反握和对握引体练起,慢慢再过度到正握)








遥远的星空568


你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比较容易回答的。其实能做俯卧撑的人,不一定就能做引体向上,尤其还是比较难的正手引体向上。 一个成年男子一口气二三十个俯卧撑,我个人觉得算是正常,一点也不多,如果做不到的话那上肢力量就太不足了。

我们做俯卧撑,主要靠的是肱三头和胸大肌发力的。而正手引体向上,首先靠的是小臂力量,小臂力量不足就算做也做不多,因为你会抓不住杠,然后完成向上的这个动作还要靠你的背肌。

所以说正手的引体向上主要靠锻炼的是小臂和背部。而俯卧撑是肱三头和胸肌。发力的部位都不一样,所以能不能做俯卧撑并不决定你能不能做引体向上。

一点个人见解,一样对你有帮助



胸口碎尼玛


这个问题泛用性很强。

在人们日常的观念里,基本上能够把一个训练动作重复多次,或者是能够以某个姿势举起比较重的器械

就会认为自己力气大,其它的动作也游刃有余了。

这个想法不对。

假如我们换一个案例:

有些学生英语很棒,但是数学成绩不好,你一定觉得这是正常而且普遍存在的。

偏科而已啦!

其实在人体的肌肉功能领域,同样存在这种偏科问题

正是这种偏科,导致你对各个训练动作的控制力完全不均衡

----------------------------

人体一共有肌肉639块,共有60亿条肌纤维组成这些肌肉

可以说,每一块肌肉的发力角度,力量大小,围度长度都是不同的。

咱们来看看你俯卧撑的时候需要什么肌肉参与

我们清楚的看到,俯卧撑的支撑肌群,集中在身体前后

尤其是上身前面的肌群,几乎在全权参与

而背部的肌肉标出的颜色比较浅,这是辅助的肌群。

事实上,俯卧撑参与的肌群主要是胸大肌,手臂肌群,肩膀肌群以及腹肌。

然后再看看引体向上需要哪些肌群参与。


我们可以看到,引体向上能够应用到的肌群,比俯卧撑少一半都不止

主要集中在背部,肩膀以及小臂

这里头80%的肌群都处于上半身的后侧。

----------------------------

那么我们可以下定论了:

俯卧撑运用了几乎全身的肌群参与,尤其是身体的前链肌群。

引体向上则是只有上半身肌群在参与,主要是上半身的后链肌群。

于是我们可以想象

这就好比说,引体向上只有10块肌肉参与,而且是要完全吊起你的全部体重

而俯卧撑却有2块肌肉参与,而且是只负担撑起你体重的2/3,剩下的体重由腿部支撑。

那么,这两个动作比较的话,引体向上比俯卧撑难度大,那是太正常不过了。

我见过有不少人一次俯卧撑50个以上,但引体向上1个都做不起来。

-----------------------

还有一个制约因素,那就是身体背部的肌肉,对于大众人群而言都偏弱

背部的肌群主宰的是你下拉,后拉,出拳等等动作

在我们现代工具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这部分动作用的会很少,于是乎背部的肌群就会慢慢退化

因此引体向上这种利用背部发力的动作,自然就变得费劲。

--------------------------

引体向上要多做,挺拔的背部线条给你的收益会比俯卧撑要大很多

希望有帮到你。


虎山行不行


首先要知道,虽然俯卧撑和引体向上这两个都是复合动作,但是两者的主要训练肌群是不同的。

俯卧撑与引体向上的锻炼肌群不同

俯卧撑

俯卧撑的目标肌群是胸大肌中部和下部,协助发力的肌群有胸大肌上部、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与杠铃卧推相比,俯卧撑可以募集到更多的核心肌肉,因为做俯卧撑时必须要身体挺直,所以俯卧撑还可以提升核心力量。你可以试着在完成一组杠铃卧推之后接着完成一组俯卧撑,这可以算作一个超级组。另外俯卧撑还会锻炼到前锯肌,这会提升肩膀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引体向上

与俯卧撑不同,引体向上的目标肌群是背阔肌,协助发力的肌群有肱肌、肱桡肌、肱二头肌、胸小肌、大圆肌、三角肌后束、冈下肌、菱形肌、小圆肌和中下斜方肌。引体向上可以帮助你提升上半身的力量和打造宽阔的背部。如果你不能做引体向上,先从高位下拉坐起,增加配重直到它接近你自己的体重,就可以尝试完成标准的引体向上了。或者使用弹力带挂在膝盖下方或让搭档辅助。

引体向上的动作解析

向上拉起时,想着将上胸拉向杆,不要弓着背,这样会让肩膀承受过多的压力长此以往,会让你的肩膀受伤。从侧面看,肩胛要在胸部的后侧,也就是说要收紧肩胛,这样才能做到上背部肌肉被募集,不然下背部发生代偿会引起下背和腰的疼痛。在做引体之前要充分热身,不然刚开始的动作很多是由小臂发力,这时小臂酸胀充血,背部没啥感觉。

结语

俯卧撑和引体向上都是徒手训练的黄金动作,在动作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完成会让你身体更加强壮。勤加练习,你一定会完成一个标准的引体向上,然后做的更多!


乐观浪子


俯卧撑做的好并不代表引体向上就能做的好,因为这两个动作的模式和所使用的肌肉几乎是相反的。

练俯卧撑时骨骼的运动方向基本是指向身体前侧,所以胸大肌、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是主要的发力肌肉,而练引体向上时,骨骼的运动方向是指向身体后侧,所以背阔肌、三角肌后束、肱二头肌、斜方肌是主要的发力肌肉。

这两个动作在使用的肌肉上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能练到前锯肌,因为两个动作都需要把肩胛骨前伸和下沉,前锯肌正好能做到这一点。

想要做引体向上的话需要遵循3点,分别是减轻体重、增加背部肌肉的力量、熟悉引体向上的动作模式。

动作分析

根据俯卧撑和引体向上的运动情况首先能判断出这两个运动主要的参与关节,分别是肘关节和肩关节。

同样,根据运动情况和关节的参与情况也能找出这两个运动主要牵扯到的骨骼,分别是肱骨和肩胛骨。

由于肌肉附着在骨头上并且是连接关节以及骨骼之间的主要组织,所以根据这两个动作的关节和骨骼的参与情况就能够分析出动作中所牵动到的肌肉,分别是:

  1. 位于上臂的前面、后面并连接肘关节和肩关节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2. 位于肩膀下面上并连接肱骨和肩关节的三角肌。

  3. 位于胸廓前部并连接胸骨和肱骨的胸大肌。

  4. 位于腰部和胸廓后部并连接腰椎和肱骨的背阔肌。

  5. 起点在肩胛骨下面并连接着肩胛骨和肋骨的前锯肌。

  6. 位于颈部和后背上部并连接锁骨外侧和脊椎的斜方肌。

所以俯卧撑和引体向上的共同点在于关节和骨骼的参与情况,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前锯肌、斜方肌是在做这两个动作时有可能牵动到的肌肉,到底哪个动作能牵动到哪些肌肉?这得根据肌肉的功能以及骨骼的运动情况来具体分析。


相关肌肉的功能

肱二头肌的主要作用是屈曲手臂,当肱二头肌的肩膀端固定时,肌肉发力能使手臂在肘关节屈,做出弯举动作。

肱三头肌的主要作用是伸展,当肩膀端肱三头肌固定时,肌肉发力能使手臂在肘关节处伸,做出手臂伸直的动作。

三角肌的作用比较灵活,能够让手臂做出前屈、外展、后伸、外旋、内旋的动作,而不同的动作对应着三角肌的不同发力区域,比如前屈动作利用的是三角肌前束的收缩、外展动作利用的是三角肌中束的收缩、后伸动作利用的是三角肌后束的收缩。

胸肌的主要作用是使手臂内收,当胸骨侧胸肌固定时,肌肉发力能使大臂向躯干靠拢,做出夹胸的动作。

背阔肌的主要作用是使手臂向身体后侧内收,当脊椎侧背阔肌固定时,肌肉发力能使大臂在像后伸的同时向身体内侧回收,做出划船的动作。

前锯肌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肩胛骨,让肩胛骨向前伸或者向下沉,做出含胸的动作。

斜方肌的主要作用是控制锁骨和肩胛骨,让肩胛骨做出上抬、下沉、后缩等动作。

俯卧撑动作分析

在对相关肌肉的功能有了解之后,我们就能根据不同的动作模式判断出肌肉的参与情况,俯卧撑这个动作,在向心阶段骨骼做出的运动轨迹如下:

  1. 手臂伸直


  2. 肩关节前屈

  3. 肩胛骨前伸

  4. 肱骨向胸骨侧靠拢,做出内收动作

所以在这个动作中会牵扯到的肌肉有肱三头肌、胸大肌、三角肌前束、前锯肌。

引体向上动作分析

引体向上在向心阶段做出的运动轨迹如下:

  1. 手臂屈曲

  2. 肩关节伸展

  3. 肩胛骨下沉、后缩

  4. 大臂后伸的同时向内收。

所以在这个动作中会牵扯到的肌肉有肱二头肌、背阔肌、三角肌后束、前锯肌、斜方肌。

小结

根据以上的分析能够看出,俯卧撑的动作模式和引体向上的动作模式正好相反,从肱骨的运动方向就能够看出来,前者是把肱骨往身体前侧收,后者是把肱骨往身体后侧收,俯卧撑大多数用到的是身体前侧的肌肉,引体向上大多数用到的是身体后侧的肌肉,这两个动作唯一的共同点是都有前锯肌的参与,因为俯卧撑做到顶点的时候肩胛骨有向后缩的趋势,为了阻止这个趋势,前锯肌会发力,让肩胛骨往前伸,而在引体向上的时候,为了做出顶峰收缩的动作,我们会拉动肩胛骨往下沉目的是让身体再往上移动一小段距离。

所以练俯卧撑并不能帮助我们完成引体向上,想做引体向上的话需要对这个动作进行相关性的训练。

做引体向上的办法

引体向上比俯卧撑难做,因为这个动作身体移动的距离大、需要参与的肌肉多而且肌肉的配合程度高,有3中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引体向上,分别是减重、增加背部肌肉力量、熟悉动作模式。

减重

体重对做出引体向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动作需要把身体往上拉,而且移动的距离也大,举个我自身的例子,我是易瘦体质,从小就比同龄的孩子体重轻,引体向上对别人来说可能是高难度动作,但我却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从来没人教过,也没刻意的练习过,所以想做出引体向上的话就先把体重减下来把。

背部肌肉力量

再举个我自己的例子,虽然我从小就有做引体向上的先天条件,但是到大学之后我基本上不怎么锻炼了,等毕业了当我走进健身房,再试着做引体向上的时候发现一个都做不起来了,从那以后我开始加强锻炼,尤其是注重背部肌肉的锻炼,过了半个月之后又能做起来了,所以背部肌肉的力量对于引体向上来说也尤为重要,尤其是背阔肌在这个动作中占主要作用,关于背部肌肉的训练我推荐3个动作分别是高位下拉、杠铃划船、器械划船。

高位下拉与引体向上的动作模式类似,但没有引体向上的动作难度大,引体向上能练到的肌肉,高位下拉基本上也能练到。

杠铃划船的特点是能够使用较大的重量,这对于增加背阔肌的力量很有帮助。

器械划船主要锻炼的是斜方肌中部,虽然背阔肌在引体向上中发挥的作用最大,但斜方肌也有参与。

以上动作建议做4组,每组做10次。

熟悉动作模式

刚接触健身的朋友一般都有这样的感触,那就是力量增长的飞快,但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肌肉增加造成的,而是逐渐的熟练动作模式之后使得我们更容易的完成动作,我们的身体是非常聪明的系统,它能以最便捷的方式帮我们达到目的,熟悉动作模式就是最节省身体成本的方法,因为只要增强神经的信号就可以了,而增加肌肉需要消耗很多的热量并打破身体平衡,这对于身体来说是亏本的买卖。

所以想做出引体向上的话就要熟悉这个动作模式,在神经的帮助下完成动作,常用的办法是用弹力带做辅助的引体向上(如下图所示)


我是健身小瑀,一名专注于健身领域的创作者,希望我的回答会对你有所帮助。


健身小瑀


为什么我能做二十多个俯卧撑,却连一个正手引体向上都上不去,是哪里的问题?俯卧撑和正手引体向上的用力部位不一样,两个动作承受的负重不一样。

俯卧撑是训练胸肌和肱三头肌为主的无氧训练,宽距俯卧撑训练胸肌为主,窄距俯卧撑训练肱三头肌为主,通常意义上的俯卧撑,多是指宽距俯卧撑。正手引体向上,是训练背阔肌为主的动作,需要以背阔肌收缩的力量上拉。

俯卧撑和正手引体向上训练的不同部位,决定了不同的用力部位,相应部位肌肉和力量的强弱,也决定了二者的动作能否顺利完成;平时学习、工作、生活中,上身前侧的胸肌容易用力或者被训练到,而背部背阔肌用力的机会相对要比胸肌少得多。

作为同样的自重训练动作,正手引体向上是以全部的体重上拉,俯卧撑是以部分的体重挺起,不管是从重量的多少,还是用力的半径,引体向上都要比俯卧撑费力得多。从体重的角度来说,体重越大者,引体向上需要负重量越多,上拉也就越困难。

再来从性别的角度来分析引体向上的上拉难度。女生上肢的力量要差于男生的上肢力量,如果说女生下肢力量是男生下肢力量的三分之二左右,女生上肢力量则只有男生上肢力量的一半左右;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引体向上都是男生的体育测试内容之一,男生相应的训练远远多于女生;综合而言,同样的俯卧撑动作和引体向上动作,女生在引体向上方面的难度更大。


沧海人间


你好

我在前几天就回答过类似的问题,我的两个读者,一个能做80个俯卧撑,另一个能做50个俯卧撑,但他们都跟你一样一个引体向上也拉不起来。

那么是什么问题呢?

首先要了解俯卧撑和引体向上的发力部位有何不同?他们是如何发力的?主要锻炼部位又是哪些?

引体向上,是100%的自重锻炼,锻炼的是向上的拉力,通过肩胛骨做内旋,逐渐收紧,使背阔肌产生原动力,肱二头肌收缩产生向上的动力。将自身体重完全拉起的运动。

引体向上,意念始终集中在肩胛骨收紧与舒展的过程中。

引体向上,是背阔肌发力,腰腹力量辅助,肱二头肌是次要发力部位,传输力量到小臂一直到手掌。

引体向上,全身的重量都悬挂在胳膊上,对手指的握力,小臂肌群,三角肌,都有很高的要求。可以说是缺一不可。哪个地方的力量薄弱。就很难完成引体向上。

引体向上主要锻炼背阔肌,三角肌,肱二头肌,小臂肌群以及手指握力。对肱三头肌,胸大肌,腰腹核心力量也有附带锻炼效果。

正手引体向上,主要锻炼肱二头肌,背阔肌的中下部,大圆肌,斜方肌等部位。

正手引体向上,是背部力量与腰腹力量,以及胳膊力量,手指握力相结合,协调一致,产生向上的动力,完成的动作。

俯卧撑,也属于自重锻炼,但它只承受身体大概70%左右的重量。

俯卧撑是通过胸大肌的收缩与伸展,使胸大大肌做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产生动力。传输力量到胳膊完成动作。

俯卧撑练习的是向下的推力。

在俯卧撑运动中,胸大肌是主要发力部位,肱三头肌是次要发力部位,但同时,对腰腹和三角肌也有很好的锻炼。

在俯卧撑运动中,小臂,手指是起到支撑身体与平衡身体的作用。受力较小。

在俯卧撑运动中,意念始终集中在,胸大肌的收缩与伸展过程中。

俯卧撑主要锻炼,胸大肌,三角肌,肱三头肌,腰腹,附带锻炼背阔肌,肱三头肌,小臂肌群等。

标准俯卧撑,主要锻炼胸大肌的上束和外侧,以及三角肌和肱三头肌。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俯卧撑和引体向上是两个不同的锻炼方法。两者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只是侧重点不同。

经常练习俯卧撑对引体向上有好处,有帮助,但俯卧撑所锻炼的力量,不是引体向上所需要的绝对力量。

所以,哪怕标准俯卧撑做的再多,不在单杠上锻炼引体向上所需要的力量,以及锻炼它们之间的协调性。引体向上是拉不起来的。

关于长期从事体育健身工作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橄榄树123加油


专业解读:能做俯卧撑而做不了引体向上,很正常,

首先,俯卧撑练得好不代表可以做引体向上,这跟你只练上身,下肢力量没变强是差不多的道理。甚至,因为你身体前侧练得多,导致一些肌肉太紧张,反而让你的后侧相对更弱,从而做引体向上更难。

人体是追求平衡的。像这个帐篷一样,立起来需要不同方向协同发力。

所以说“新手练胸,老手练背”

初学者练胸是因为觉得好看和简单上手,而练背好像缺乏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

其实如果按照难度等级,俯卧撑是练习胸大肌的简单动作,引体向上是练习背部的高阶难度动作。

与其死磕引体向上,你应该先从一些难度较低的动作逐渐提升,会进步更快。

动作名称:悬吊带高位划船(TRX拉)

全程将身体保持一条直线,双手贴近身体,将身体拉近绳子固定端,手的位置接近胸部两侧(注意沉肩挺胸),再缓慢身体向后落下再拉起。

如果能做到每组20个,下一步进阶动作:

悬吊低位划船,

身体开始位置更靠下(可屈膝):

没有悬吊带可以用杠铃杆,或另一种方式替代(公园里常见):

如能做每组20个,下一步进阶动作:

借力引体向上

小跳借力向上,缓慢(尽可能慢)向下

如果能连续做12个以上,可进阶为下一步。

辅助引体向上

利用弹力带(较厚的那种)减少自身负重,降低引体向上难度。

最后,你就可以做一个完整的引体向上,再结合退阶的动作一起训练,比如(正式引体向上先做,做不动了,就换成退阶的辅助引体向上,做不动再退阶为借力引体向上。这样你的背部力量会不断增强,最终有可能连续做十几个或者更多。

用脑健身,科学健身,愉快健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