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送柴侍御》火了,但錢起這首《送僧歸日本》更值得一讀


王昌齡《送柴侍御》火了,但錢起這首《送僧歸日本》更值得一讀

文|丁十二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想必最近你的朋友圈也被這幾句詩刷屏了吧。這是在武漢新型冠狀肺炎爆發後,日本援助中國物資外包裝上的語言。第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出自唐代長屋的《繡袈裟衣緣》;第二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出自《詩經·秦風·無衣》;第三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送柴侍御》。

這幾句詩不僅形象傳達了日本與中國同舟共濟的情誼,更重要的是其優美的意境讓人驚豔。五千年文明,三千年詩韻。詩詞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即便在傳統文化逐步缺失的今天,咱也不能讓詩詞成為遙遠的記憶和精神的遠方。

王昌齡《送柴侍御》火了,但錢起這首《送僧歸日本》更值得一讀

俗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日本如此喜歡我國的詩詞文化,那我們當然要回詩一首。而最合適的莫過於錢起的這首《送僧歸日本》。期待疫情過去,中國和日本終將迎來“萬里眼中明”的一天。

《送僧歸日本》

【唐】錢起

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
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
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
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

錢起,字仲文,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詩人。早年數次赴試落第,唐天寶十年(751年)進士。初為秘書省校書郎、藍田縣尉,後任司勳員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學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代宗大曆中為翰林學士。他被譽為“大曆十才子之冠”。又與郎士元齊名,稱“錢郎”。

此詩寫詩人送別日本僧人朋友,說:只要有機緣,隨時都可以到中國來;一路霧靄茫茫,船隻象在夢中航行。天海浮沉,小船駛去那遙遠的邊際;超脫世俗,自然會感受到法舟輕盈。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虛幻;海內魚龍,也會出來聽你誦經之聲。最可愛的是,有盞照亮心田的佛燈;航行萬里,眼中永遠都是燦爛光明。

王昌齡《送柴侍御》火了,但錢起這首《送僧歸日本》更值得一讀

詩起筆突兀,本是送別,前兩句卻不寫送歸,偏從來路寫起。“若夢行”表現長時間乘舟航海的疲憊、恍惚的狀態,以襯歸國途中的艱辛,並啟中間兩聯。頷聯寫海上航行時的迷茫景象,暗示歸途邈遠。“浮天”狀海路之遠,海面之闊,寓含著對僧人長途顛簸的關懷和體貼。“法舟”扣緊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隨緣而往之意蘊,儲蓄空靈,意蘊豐富。

頸聯寫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禪,在舟上誦經。“水月”喻禪理,“魚龍聽”切海行,又委婉表現僧人獨自誦經而謹守佛律的品性,想象豐富。尾聯用“一燈”描狀僧人歸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燈相伴,這是實處。但實中有虛,“一燈”又喻禪理、佛理。虛實相映成趣。此詩後半首不明寫送歸,而寫海上景物,這就拓寬詩境,不受內容拘泥,使較窄的題目,能有豐富的內容,成為經典。

全詩前半部分寫日本僧人來華,後半部分寫日本僧人回國,詩中多用了“隨緣”、“法舟”、“禪寂”、“水月”、“梵聲”等佛家術語,充滿宗教色彩,帶有濃厚的禪理風格,並緊扣送僧的主題,寄寓頌揚的情意。全詩遣詞造句融洽、自然,足見詩人淵博的學識和紮實的藝術功底。

王昌齡《送柴侍御》火了,但錢起這首《送僧歸日本》更值得一讀

現在新型冠狀肺炎在日本才剛開始蔓延,希望日本的朋友不僅要記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更要堅信“魚龍聽梵聲,萬里眼中明。”


圖片/網絡

每天共話詩詞,關注十二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