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希特勒為何放走了在敦刻爾克的盟軍?

蘇健朋


敦刻爾克,一個法國北部名不見經傳的港口小鎮,卻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次撤退行動而舉世皆知。作為二戰發起人的德軍元首希特勒,曾經發出過一道決定敦刻爾克命運的命令,而這道命令的直接後果,就是把本已吃到嘴裡的肉又吐了出來,最終成為令敵我雙方都詬病的命令。

1939年9月1日凌晨,在英、法等國企圖將德國這個禍水東引後,德軍以“閃電戰”迅速征服了波蘭。

就在英、法等國暗自慶幸的時候,打得正在興頭上的德軍將士,在企圖征服世界的德國元首希特勒的指揮下,於1940年5月10日,轉身揮師進攻西歐各國。當時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聯軍擁有147個師,300多萬軍隊,其實力與德國的進攻兵力相當。從紙面上分析,這仗還有的打,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在戰爭中的攻防兩端,防守一方總是具備著一定的優勢,況且他們還有被譽為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做戰略支撐。

然而,精明的德軍卻沒有直接攻打馬奇諾防線,他們首先攻佔了防守薄弱的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然後繞過馬奇諾防線,從色當一帶渡河攻入法國。

如果將這次戰鬥,稱為一邊倒的戰鬥絕不為過,不知是德軍的戰力過於強悍,還英、法聯軍不堪一戰。總之,從戰爭發起的1940年5月10日至5月24日,在短短的十天裡,德軍便橫掃西歐各國,幾乎是跑著跑著,就直接衝進了靠近英吉利海峽的敦刻爾克,把近40萬英法聯軍圍逼在這個法國北部小鎮。敦刻爾克是個僅有萬名居民的小港,由於該鎮地勢低窪,,極易受到轟炸機和炮火的持續攻擊,如果這四十萬人不能迅速從這個港口撤出,在德軍猛烈炮火的打擊下,將會面臨全軍覆沒的命運。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政府和海軍,動員了一切能動員的力量,來營救這支已經落入德軍虎口的軍隊。

平心而論,其實英國政府對這次營救行動並沒抱多大希望,因為他們當初的計劃是力爭撤出三萬人。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出現了,英法聯軍打仗不咋地,但若是論跑絕對是行家裡手,因為他們在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裡,居然救出了三十三萬五千人,是原計劃的十倍還多,可以說,英國人在陸地上被德軍打的望風而逃之後,總算是在海上找回了些足以自慰的顏面。

雖然如此,英法聯軍的損失仍是慘不忍睹。

因為這些部隊撤離時將重裝備全部丟棄,帶回英國只不過隨身的步槍和數百挺機槍而已。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英法聯軍共丟棄了1200門大炮、750門高射炮、500門反坦克炮、6.3萬輛汽車、7.5萬輛摩托車、700輛坦克、2.1萬挺機槍、6400支反坦克槍以及50萬噸軍需物資。在撤退中,英法聯軍有4萬多人被俘,2.8萬餘人陣亡,在英國共動員的861艘各型船隻中,有226艘英國船和17艘法國船被德軍擊沉。

當時德軍的裝甲部隊從西、南、東三個方向,已對敦刻爾克已經形成了包圍之勢,德軍的坦克離這個港口僅有10英里了,而等待這四十萬英法聯軍的命運,除了做戰俘就是被趕進英吉利海峽裡餵魚。

但在1940年的5月24日,德軍前線指揮官,卻接到了希特勒親自下達停止進攻的命令,古德里安仰天長嘆,敦刻爾克在唾手可得的情況下,卻被命令停止前進!而這一命令在後來引起了無數人的爭論,也被很多軍事學家確認為,這是希特勒獨斷專行,干涉軍事指揮中一個最愚蠢的命令,也是令德軍輸掉整個戰爭的命令。

希特勒的這一命令是否真的很愚蠢?這其中或許有他的苦衷和無奈。

很多人認為希特勒的這道命令是有意而為之,他想通過以放這些英法軍隊一條生路為契機,作為德國迫使英國投降的砝碼。然而事實上完全是大錯特錯,我們可以從希特勒的性格上入手,希特勒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希特勒最崇拜的人是俾斯麥,他信奉的是“鐵和血”,只有征服才能滿足他的成就感,況且武裝入侵英倫三島的“海獅計劃”已在實施當中了,即便是在1945年德國行將敗亡的時候,希特勒仍就血戰到底,要流盡最後一滴血,你儂我儂不是他的風格,因此,這種觀點無法成立。

那麼我們就應該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入手分析了。

第一:軍備的供給問題

德軍於1940年5月10日發起進攻,至於5月24日,德軍便從歐洲中部的德法邊境攻至歐洲西部,即便是軍事演習恐怕也沒這種速度,因此,德軍裝甲部隊的燃料和彈藥供給及協同作戰的步兵,已被遠遠的甩在了背後。5月24日,希特勒曾走訪了A集團軍群司令部,他們的戰爭日誌上明確記載了倫斯德司令向希特勒提出的建議,裝甲部隊應在離敦刻爾克不遠的運河一線上停止前進,等候更多的步兵部隊的接應,換句話說,希特勒的這道命令,也是A集團軍群司令部的意願。

第二:地形及不利於裝甲部隊作戰

當時法國北部的戰局已經趨於明朗,但法國南部和歐洲大部尚未征服,希特勒作為一位統帥,他所要考慮的是戰爭全局,而不是一場局部戰役的得失。據資料顯示,在戰爭的初期,德軍的裝甲部隊只有十一個師,而這十一個裝甲師無疑是希特勒膽敢發起二戰的底氣,這從他任命愛將隆美爾為第七裝甲師指揮官上就可以看出。隆美爾作為他大本營的衛戍司令,又在波蘭戰役中立下了大功,也是在隆美爾多次請求下,希特勒才讓他指揮了一個坦克師。況且自戰爭開始後,德軍的坦克已經有了一些損毀,如果在敦刻爾克在損失一部分坦克,那麼今後的戰鬥還打不打?那什麼打?

第三:德國的海軍其實不敢恭維

眾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陸軍、空軍無疑是最優秀的,他們完全可以吊打世界上的任何軍隊。然而德國的海軍卻始終是德軍的短板,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有U形潛艇了,但在面對以海軍起家的英國人時,退避三舍應該是最好的選擇,這大概就是“水桶原理“吧,一個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這個水桶最短的那塊板,而德軍最短的那塊板就是海軍。試想一下,如果德軍的坦克過分的逼近敦刻爾克港口,那麼英國大口徑的海軍艦炮,將會把德軍坦克炸成零件,這應該是希特勒最大的苦衷和無奈。


王銘葦


當年希特勒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放走英軍?我認為這決不是希特勒頭腦發昏做出的決定,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希特勒放過敦刻爾克的英軍的目的是不想與英國結怨太深,因為希特勒想與英國談和。

當時德軍佔絕對優勢,如果想全殲敦刻爾克的英軍易如反掌,這決不是後世某些人說的是空軍元帥戈林無能,更不是希特勒心疼他的裝甲部隊,在希特勒看來,敦刻爾克的那幾十萬殘軍敗將被消滅與否已經無關大局。

當時的國際形勢對德國極其有利,德軍閃電戰天下無敵,德軍已經橫掃西歐,在當時如果不是英吉利海峽,估計英國也在劫難逃,但是海戰德國不佔優勢,所以希特勒的如意算盤是迫使英國談和,然後在全力對付蘇聯,而要讓英國接受談和,就要給英國人留點面子,所以權衡利弊,希特勒放了敦刻爾克英軍一馬。

對希特勒這樣的人物來說,在戰場上是絕對不會心慈手軟的,放走敦刻爾克的英軍在當時是沒錯的,當然了希特勒的目的沒有達到,因為希特勒也遇到了和他一樣的人,那就是英國首相丘吉爾,邱吉爾和他一樣,目光看的很遠,邱吉爾信奉一句名言,那就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邱吉爾知道一旦英國和德國談和,那德國就無後顧之憂,等德國打敗蘇聯,那英國也將死無葬身之地,所以邱吉爾堅決不與德國談和,希特勒的目的也沒達到。

但邱吉爾對敦刻爾克的評價卻是戰爭不是靠撤退打贏的,這句話很中肯,這是對敦刻爾克撤退很好的評價。


天宇的文史情懷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軍裝備強大的軍事力量,繞過馬其諾防線以A、B兩個集團軍群進攻比利時、荷蘭、法國、盧森堡等國。當德國軍隊以西、南、東三個方向向敦刻爾克步步緊逼,德軍最近的坦克離這個港口僅16千米,眼看著敦刻爾克就唾手可得,一舉就可攻下時,德軍卻被命令停止前進!

從5月26日到6月4日,英法水兵和船員冒著德機的轟炸和炮火的轟擊,把殘兵敗將一批又一批地運過海峽。經過9晝夜的苦戰,33.8萬英法和其他盟軍逃離了法國,渡過海峽,進入英國。

這次大撤退對於保存英軍實力,重新武裝,重整旗鼓,以利再戰不是沒有意義的。撤退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在於希特勒的停止前進的命令。這樣英法聯軍便取得了3天時間修築防禦工事,掩護退卻。

實際上,希特勒的這一命令有他的考慮:

第一:在法國北部的戰事明朗後,德軍需要為下一步作戰行動保存裝甲部隊的實力,不想再做無畏的犧牲。

第二:加上戈林向希特勒保證空軍可以消滅敦刻爾克的聯軍,在實際空襲中,卻因為種種天氣惡劣和對空軍實力誤判的原因,導致聯軍撤退。

第三:敦刻爾克地勢遍地沼澤和低窪,不利裝甲部隊前進,沒有必要再讓裝甲部隊遭受損失。

以上就是希特勒的考慮,最終上演了歷史上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奇蹟。


歷史長流水


希特勒是“不小心”放走的。

當時德國橫掃西北歐,繞過馬奇諾防線,從荷蘭比利時方向突破英法防線,德國裝甲部隊一路追擊,把英法聯軍38萬的軍隊壓縮在敦刻爾克地區。

但是,德國的裝甲部隊進攻速度過快,後勤一時難以保障,希特勒擔心孤軍深入會中了英法軍隊的圈套,下令裝甲部隊暫停追擊,等待後續部隊的到來。


而正是這一命令的下達,給英法軍隊從敦刻爾克撤退贏得了時間,當希特勒獲知英法軍隊的真實情況後,命令部隊繼續追擊,並命令空軍對正在撤退的英法聯軍進行打擊,但是為時已晚,最後英法聯軍三十多萬人成功從敦刻爾克撤退。


津城沐雨


就在英法聯軍已成甕中之鱉幾乎要受滅頂之災的時候,德軍突然接到命令,要他們停止進攻。幾乎後世所有的軍事史家,都認為這一命令是二戰希特勒最大的昏招。如果德軍一舉拿下被包圍在敦刻爾克的38萬聯軍,二戰的歷史會改寫。

事實上,希特勒有他自己的考慮。一是在前面的閃電戰中,德軍雖然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重武器裝備也損失嚴重,如各部隊坦克的損失量,就高達30-50%。戰爭才開始,希特勒要保存攻擊實力。二是,希特勒從來沒有把英國看成自己的真正敵人。事實上,他一直希望和英國和談。始於1940年9月的倫敦大轟炸,希特勒也不過是想把英國逼到談判桌上來。他的真正敵人是蘇聯,原因在此不述。德軍保存實力,也是為了打蘇聯。在德國的戰爭形勢圖上,東線遠比西線重要。第三,敦刻爾克的沼澤地帶,不利於德軍的坦克行進。第四,戈林曾向希特勒保證,德國空軍可以輕易摧毀敦刻爾克的聯軍。當時德軍最高統帥部的所有元帥將軍們都認為,英國人逃回島上後,再也不會回到大陸上來了。

敦刻爾克的故事,說白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希特勒對丘吉爾的個性,對英國人戰時狀態下的全民心理,缺乏深刻的認識。他們一直對英國人抱著和談的希望,也許丘吉爾之前英國的綏靖政策,也給了他們這樣的錯覺。


世界真的很大


他認為僅靠德國強大的空軍就可消滅聚集在敦刻爾克沙灘上的英軍部隊。另外希魔決定抽調向敦刻爾克進發的前鋒裝甲突擊部向南轉向去攻取巴黎。所以後來人們說的希魔“放”走了英軍是胡說的。


duh23333


一種說法是空軍元帥赫爾曼.戈林的搶功。戈林極力向元首希特勒保證,無需動用陸軍,僅憑他的空軍就可以完全殲滅40萬盟軍。

其二,是出於軍事角度。40萬英法聯軍已經成為困獸之鬥,德軍若全面進攻,勢必會造成巨大損失。

其三,最重要的原因,是希特勒出於政治角度的考量。希特勒作為一個政治家,深知征服英國希望不大,所以希特勒更傾向於和英國媾和,以便全力入侵蘇聯。


社會我亮哥


放走英法聯軍。的確和希特勒有關,

希特勒對於龍德施泰特非常尊重,在德軍26個元帥中,龍德施泰特是惟一,敢不摘手套與希特勒握手的人。所以,希特勒很快與龍德施泰特交換了意見,最後下命令讓古德里安的部隊停止前進。由戈林空軍部隊進行攻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