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狗鎮》這部電影?

老兵東雷


《狗鎮》這個電影讓人看見了人性的貪婪和邪惡。慾望永無止境。

當所有人都可以隨意欺負你的時候,你的生命安全,人身安全,就會受到威脅。

狗鎮的女主最大的不同,就是她從不計較自己的利益,總是在不斷的做一個善良的女孩。從一開始她一直是在乞求鎮子裡的人收留,幫助,一開始他們拒絕接受她,但是想到她可以免費幹活,就默默的接受。

慢慢的人性的慾望被不斷放大,他們除了希望她幫自己幹活,還希望她能夠幹更長時間,甚至絲毫不在乎她的感受。

到後來她要逃走,人們想的就是他們的免費勞動力逃走了,非得把她捉回來,用鏈子綁她。當所有的人發現她完全失去了保護自己的能力,男人開始輕薄她,嘲笑她,繼續榨乾她的身體。

這些貪婪的人,他們並不覺得他們在犯罪,並不覺得他們在把自己的慾望建立在剝奪別人的幸福製造痛苦上,他們不斷的索取,不斷的侵犯女主,並且絲毫不愧疚。

在這個社會上,其實有很多這樣的人,這部影片反映了人性黑暗的一面。

最後女主父親給了女主權利報了仇,把狗鎮放火燒了,也算是對女主的一種受到委屈的補償吧。


小五小六看影視


《狗鎮》是一部讓人值得反思的恐怖電影。

編劇、導演: 拉斯·馮·提爾

主演: 妮可·基德曼、哈里特·安德森、勞倫·白考爾、保羅·貝坦尼、詹姆斯·凱恩等

上映時間:2003年

我來評價這部片子,應該是一部“挑戰人性,又釋放人性的恐怖片”。

而這部電影是丹麥天才導演--拉斯·馮·提爾導演的“美國三部曲”的第一部。

當然不僅入圍了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獲得了第16屆歐洲電影獎導演獎、攝影獎等等,更是參加了無數電影節的提名。但是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充滿了諸多爭議的影片。

正是豆瓣中常說的那種:喜歡的人給五分都嫌少,不喜歡的人給一分都嫌多的影片。

看看豆瓣評分,評論簡直就是分水嶺。

就好像一個故事中說的一樣,一艘小船將要離岸,突然跑來一個人央求搭他一起離開,並給予豐厚報酬,面對金錢的誘惑,船上的人都表示同意,都在幫他和船主說清,讓他上來吧,他已經沒有其他船可搭了。但同時另一個人卻站出來極力反對,畢竟這艘船已經滿載,多一個人上船全船的人都會有危險。但是面對財物,大家都要給自己找到道德的高點,都開始指責這個拒絕的人心腸歹毒,毫無善心。船主為了照顧大家的意見,提出如果遇到危險就要扔掉眾人隨身的物品,減輕負重。眾人都是同意的,因為每個人都覺得遇到危險是偶然的,但是眼前的利益是真實的。上了船,眾人拿到了報酬,都很開心。但是當船行至一半時,突然起了風浪,船無法負荷所有人和物,船上所有人都陷入了危險,當船主提出要扔掉眾人的隨身物時,居然有人提出扔掉的不應該是他們的物品,而是最後一個上船的人,都是因為他,才讓一船的人都陷入了危險。這時當初極力反對的人不顧眾人的意見,畢竟生命比物品更加貴重。他和船主用盡渾身解數保住了這個人的性命,也幫助眾人平安上岸,但是上了岸以後呢,沒有人對這位救了一船人性命的人和船主道謝,而是責備船主不守規則不應該多讓一個人上船...

看過《狗鎮》讓我先想到的就是這個故事,人性的醜惡,人性的扭曲,人性最陰暗的一面就是沒有思考,沒有是非,只有隨大流的站隊。

“太陽照在我們身上的地方,就是陽面,沒有被照到的地方,就是陰面。但這兩面都是我們。不用否認,更不用逃避。”但是不能因為我們認為我們站在陽面,我們就真的站在陽面,也許我們站在的恰恰就是陰暗面,如何辨別,如何思考,如何抉擇才是我們作為人的底線。

不過如果讓我反思,我能否站出來和整個村子唱反調?

或許我只會冷眼旁觀,不跟從惡,卻也不敢捍衛良知,遠離集體可能很難做到,但還明哲保身,才是活下來的資本。但是,沉默和默許,何嘗不是另一種認可呢,冷暴力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暴力呢?

《狗鎮》把這些人性剝離的更加鮮血淋漓,就算是我這種默許的善良,都沒有出現,沒有驚濤駭浪,沒有生死攸關,但是偽善的醜惡就赤裸裸的擺在所有人面前,除了那條狗,其他人都該死,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我想導演想讓我們看到的應該還有很多,只是有些道理講不出來,只能自己去體會,去領悟。

包括女主葛瑞斯,知道最後和她抵制的父親,一番關於“傲慢”的深談後,她才真正明白那個真正傲慢的人正是她自己。就是因為她承受著那所謂的善的道德的壓力,她自以為是的認為寬恕別人的罪孽就是最大的善,就是因為她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美好,把善和惡卻分得太清太極致,最終她害了自己,當然她也害了其他所有人。

雖然我不同情村裡的任何一個人,雖然我看到葛瑞斯惡狠狠地懲罰那個侮辱過她的女人,而她的方式則是殘忍的當著女人的面,一個接一個的殺光她的孩子,感覺就像她曾經摺磨她的方式(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即使我知道這不是正確的,但是對於看電影的我來說,這一點也不重要,一報還一報,這才是公平。


小衣漫談


如何評價《狗鎮》這部電影?



您好,我是澄山電影解說,我對《狗鎮》這部電影有所瞭解,希望可以幫到您。



狗鎮,彷彿一間人性的實驗室。有這樣一個平常而又殘酷的故事被放到了舞臺上,不緊不慢地被講述著。這整個故事不過發生在一個被群山環抱而與外界交流甚少的偏遠村鎮裡,但這個相對封閉的體系,已經足夠醞釀一次實驗。並且通過這個實驗,它證明了人類與生俱來的罪惡和他們無法逃避的命運。



故事的主角不是格蕾絲,儘管她身上是全片所有矛盾集中展現的那一個焦點。這是講述關於狗鎮——其整體作為一個鎮子本身,而不是鎮上的任何一個個體——的醜惡與墮落。就像罪惡之城所多瑪和蛾摩拉,它不是因為某一個人的道德敗壞變得萬劫不復,而是這座城本身就是一個罪惡的源頭(的象徵),就是該詛咒的墮落自身。而對於格蕾絲而言,她甚至可以不用是一個真實的形象。她的存在更像是一面鏡子,她的作用就是原原本本地映出每個人所作所為的醜陋,並且這種映射也是一種集體性的——因為對她所犯下的罪惡,不是個體的行為,而是群體之惡;是人之所以為人,個體之所以存在於社會之中,所必然被賦予的原罪。在影片結尾那一段她內心的獨白裡面說到,如果她也是這個鎮子上的一員,她完全會做和他們一樣的事情。

但問題就在於她不是。如果她是鎮民,那麼她也是等待審判的對象之一。而現在,誰有權力審判他們呢?誰最能瞭解狗鎮的醜陋和罪惡呢?只有她——如果她有權力去審判的話。她同樣作為人類,同樣有著人類的弱點和缺陷,但她卻不得不冒著犯“傲慢”之罪的風險去降下懲罰。這種懲罰就像神話故事裡憤怒的神祇將災禍帶給犯下罪過的人類一樣,不過是人類用自己受限的思維藉助想象中人格神的力量來獲取關於正義的復仇快感。而上帝的審判是否會到來,抑或者它根本是人類自己的靈魂中那把道德量尺的產物而無任何增益於物質世界的罪行之懲治本身,我們不得而知。


當然,我們也可以認為,狗鎮的毀滅不是來自神力的降罰,而就完全是它自身墮落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從一個一個摔碎小瓷人作為鎮民展露其殘忍天性的開始,到最後把他們的發洩對象完全不當作是人——而是牲畜或者物件——來對待,這個鎮子施加了多少無端的暴虐和罪惡,就完完整整地被受虐的一方吞下了多少。於是世界本著平衡的原則,到頭來被鎖進仇恨之箱裡暫存著的這些醜陋,在審判日來臨的那一天又被原封不動地從箱子裡釋放出來,傾倒在了這些精神力量最開始所來源的個體身上。仇恨之箱只是一個過渡的中介,它在不在那裡、以什麼形式展現出來都沒有關係。


同樣,從這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說,狗鎮自始至終就未曾改變過。它就是那個樣子,它已經在那裡存在了那麼久,狗鎮本身和它的居民都從內到外腐爛透了,就像查克說的。查克一邊這麼說,一邊率先踐行著狗鎮的腐爛精神。原本和格蕾絲一樣來自城市裡的他,身上已經徹徹底底地浸透了這個鎮子的氣息,而和周圍的一切和諧地融為一體了。要麼承認這一點,和鎮子一起爛在這與世隔絕的群山之中;要麼抱著城裡人看桃花源一般的眼光去看它,用所殘存的道德世界的清高來衡量它,並最後不免被其頑固不化的本性所傷害與吞噬。


以上是我對《狗鎮》這部電影的一點淺解,如果有一個地方的消失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那就是狗鎮。”這是狗鎮的上帝所作出的最後判決。狗鎮的消失會不會讓世界變得更好,這一點我不得而知;但如果沒有,又能怎麼辦呢?

也許這需要我們去問一問全人類的上帝,看看它有什麼樣的意見了。


澄山電影解說


很高興回答你的影視作品問題:首先《狗鎮》的導演拉斯·馮·提爾並不是給我們提供又一篇可讓人超脫於外的故事,他依然秉持其所執導的《破浪》、《黑暗中的故事設定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的一個位於洛基山脈的峽谷上的小鎮——狗鎮(Dogville)。這是一個和諧而普通的美國小鎮,居住這一群貧窮卻善良的人們,他們有信仰——那位年輕的文學青年湯姆充當他們的牧師,他們有民主的制度——小鎮居民在教堂裡投票議事,這是美國的一個縮影。

一、女主角格蕾絲為了逃避黑社會的追擊而闖入了這個原本寧靜的小鎮,在槍聲之後,遇到了湯姆。湯姆是一個文學青年,擁有所有文學青年具備的特質——軟弱、自詡高尚、理想而不切實際。他總愛站在道德的雲端,俯瞰這個鎮上的人。是的,是他幫助格蕾絲躲避了黑社會;是的,也是他在教堂說服小鎮上的人們給格蕾絲兩星期的時間來決定是否把她留下,如此看來,他真是個道德高尚的善良的人。

是的,在格蕾絲看來這個小鎮上的人哪一個不是善良而淳樸的呢,那個雖然看不見世界卻依然用最詩意的語言讚美它的盲人老者,那個辛勤料理他的蘋果園的農夫和為他生了七個孩子的妻子,那個單身而忙碌的貨車司機,那個智商不高卻努力學習工程技術的年輕人,那個湯姆的父親、總是懷疑自己身患絕症的可愛的鄉村醫生,……,所有的人,在這榆樹街兩邊居住著的所有的人,他們沒有大城市裡人的冷漠和自私,他們那麼熱情和善良,保守而民主——特別是他們被那兩星期裡格蕾絲的熱情和勤快所感動,而投票決定讓她留下來之後。就如同房龍說的:“大多數羅馬人水深火熱的生活與最早期傳教士的成功有著很大關係,就象窘苦生活導致神學的成功一樣。”這個貧窮的小鎮可以看成是堅持基督教信仰的樂園。

二、格蕾絲是導演塑造的一個完美的基督徒,博愛,寬容,道德至上,她所逃避的是家族所賦予的邪惡生活,她甚至會為偷吃了狗的肉骨頭而感到愧疚,她對生活的苦難逆來順受,她寬容傷害過她的人,正如最後她的父親——那位黑社會老大說的,她總是把自己的道德標準訂得很高而把別人的訂得很低。對於格蕾絲來說,這個小鎮正是一個物質貧瘠而精神富足的夢想花園,是上帝應許他的羔羊們的流著蜜和奶的迦南。正如片子開頭畫外音說小鎮上的唯一一條街道榆樹路“盡頭是一個幽暗深邃的隧道”,人性的墮落是否比那隧道更幽暗深邃呢?

格蕾絲以給鎮上每戶家庭幫忙為代價,留在這個小鎮上,開心而快樂地過著每一天,鎮上的人也很和藹,樂於幫助她。直到有一天,警察貼出有大額賞金的尋人啟示。小鎮上的人們開始猶豫了,因為收留格蕾絲的代價開始變大了。儘管在湯姆的說服下,大家同意繼續收留格蕾絲,但是代價是格蕾絲的工作量要加大。繁重的工作,以及鎮上的人逐漸冷漠的態度,這一切格蕾絲都忍受下來了,並開始和湯姆戀愛。格蕾絲開始攢錢買下小鎮雜貨店裡的七個陶瓷小人,這七個小人代表的正是人性的七宗罪——饕餮、貪婪、懶惰、淫慾、傲慢、嫉妒和暴怒——被封存在華美的陶瓷裡,人性的光輝彷彿陶瓷一樣光潔。

三、當警察和FBI再次來到小鎮上,貼出格蕾絲是搶劫犯的通緝令時,格雷絲終於睜開眼睛,看到的卻是整個小鎮人們猙獰的嘴臉。小鎮上每個人都知道,通緝令上所謂搶劫犯進行搶劫的時間裡,格蕾絲都在小鎮上勤勤懇懇地給各戶人家幫忙,所以格蕾絲並非搶劫犯。但是,人們卻開始越加冷漠和排斥格蕾絲了,他們無情地差使著格蕾絲,不能寬容她的任何一點小錯誤,人們眼裡的格蕾絲不再是一個美麗的天使,而是仰承他們恩惠的弱者。是制度給了人們欺壓弱勢的權利,還是因為人性的邪惡給了他們暴露本性勇氣?

正如格蕾絲說的,善良是相對。在此時,格蕾絲開始明白了,這裡的人們和任何地方的人們一樣,並不會因為物質的匱乏而更堅定對信仰和道德追求,任何一種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品德,假如代價太大,人們就開始猶豫,開始憤憤不平,不是那麼心甘情願了。人們覺得,受恩惠的人定要有所回報,受恩惠者本身道德就要低一個層次,這樣的道德制高點也構成了他們奴役格蕾絲的心理基礎。

那個粗魯而低俗的蘋果園農夫以出賣格蕾絲給警察為要挾,強姦了格蕾絲;他的兒子以向他的母親誣陷格蕾絲打他為要挾,而希望得到格蕾絲的狎近。認為格蕾絲勾引了她敦厚而正直的丈夫的農夫妻子,帶領著女人們衝進格蕾絲的小屋,欺負她,並當著格蕾絲的面砸碎了她的七個小人:“假如你能忍住不哭的話,我就給你留那麼一個兩個……”人性的罪惡隨著四濺的陶瓷碎片瀰漫開來。

四、湯姆開始幫格蕾絲逃跑,結果在逃跑的車裡,那個快樂的單身漢卡車司機強姦了格蕾絲——“對於風險較大的貨物,我們一般要收取額外的保險費用”。但是當格蕾絲在顛簸的車裡醒來,卻發覺又回到了小鎮——湯姆為了洗脫自己偷父親錢的嫌疑,而在那個晚上把逃跑計劃和盤托出,並把偷錢的罪名嫁禍給了格蕾絲。

剛開始人們害怕格蕾絲的留下,而現在卻又不肯讓她離開——人們已經習慣了奴役和欺負她,已經習慣了一個比自己更低等級的人的存在以凸顯自己存在的意義和道德上優越。人們把她視為一個小偷,逃犯,道德卑下而淫蕩的女人,他們設計了一個鎖鏈套在格蕾絲的脖子上,讓她移動困難,無法逃跑。現在這個鎮上的每個女人都可以欺凌她,每個孩子都可以向她扔石塊吐口水,每個男人都可以玷汙格蕾絲的身體——湯姆除外。

湯姆看著自己的父親從格蕾絲的房間心滿意足的出來,而他卻彷彿陷入思考中,這個聲稱愛著格蕾絲並要幫助她的男人,只是懦弱地在窗外踱步,看著鎮上的每個人欺負她把它看成蕩婦,而自己卻裝模作樣的痛苦和思考著。我們總愛給那些我們認為有道德汙點的人套上道德的鎖鏈,用閒言碎語去欺凌他們,把一切的罪孽加在他們的頭上,看著他們的笑話,彷彿如此才能體現自己道德的優越感。

五、越是罪惡的人越是不寬容,因為他們內心恐懼,他們自己罪惡,就惟有不寬容他人的罪惡才能自以為的得到疑點道德的優越。假如道德只是人類社會交往的一種經驗累積和推衍,那麼它就必定是建立在利益得失的基礎上的,面對著受著恩惠的弱者,沒有任何能力對自己造成危害的弱者,我們想當然的把他們的道德打上卑賤的烙印,那麼奴役和索取弱者本身也成了一種“道德”!假如道德是一種先驗的規範,無比神聖和天然正確,那麼誰能指給我看這個世上又有哪一處可以凸顯神的榮光!

湯姆終於決定結束這樣痛苦的現狀,他再次召集大家在教堂,讓格蕾絲想大家陳述清楚,以及言明這段時間以來的罪惡。然而,大家的反應是——“這不可能,和我印象中的完全不一樣”。人們公然撒謊,每個人都是罪惡的一份子,每個人都在撒謊,於是這個謊言就成了真理,那罪惡也從無發生過。雖然那些罪惡就彷彿格蕾絲走過雪地而拖出的那一條清晰深刻的印痕。這激怒了道德優越的湯姆,他怒斥小鎮居民們這種“粗魯的反應”,然後,他絕望了。他覺得他付出了很多,為了他所以為的愛情,所以他也開始要索取——他要求和格蕾絲做愛,就如小鎮別的男人一樣。

六、在毫無自由的狀況下,湯姆爬上格蕾絲冷漠的身體,準備做所有別的男人一樣的事情。然而,格蕾絲說不愛他了,格蕾絲看清了他的面目,他和別的男人一樣,只想佔有她,只是更虛偽和懦弱些罷了。湯姆突然從格蕾絲的身上爬下來,走出格蕾絲的小屋。湯姆感到惱怒——並非因為格蕾絲侮蔑了他的情感,恰恰相反,是因為格蕾絲說對了。這樣的事實讓這位一直站在道德雲霄上的哲學家感到痛苦,於是他決定出賣格蕾絲——假如那些親歷我們罪惡的受害者不存在了,那麼罪惡也是從無發生過,陽光下的人們依舊是那麼淳樸和善良。

當黑社會的車隊荷槍實彈的來到,湯姆還代表大家腆顏向他們索取告密的報酬。導演最後設計了一個大屠殺的結局,每一個人都倒在了槍口下——包括那位以寫作為藉口想逃脫懲罰的湯姆,所有的房屋都被大火燒盡,格蕾絲最後酷酷地說:“這裡有家人有很多的孩子,當著那位母親的面殺掉她的孩子,告訴她假如她能忍住不哭的話,那麼就給她留一個兩個。”當黑手黨成員向著還在襁褓裡的嬰兒開槍的時候——曾經親手砸碎格蕾絲七個陶瓷小人的蘋果園農夫的妻子,終於親眼見著失去了她的七個孩子









影視分分鐘


《狗鎮》是由拉斯·馮·提爾編劇、執導,該片由妮可·基德曼、哈里特·安德森、勞倫·白考爾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03年6月4日在丹麥上映。 影片故事背景設定在美國1930年代,講述了格蕾絲從逃離都市身入狗鎮,以及她在狗鎮夢魘般經歷的故事 。 2003年,拉斯·馮·提爾憑藉該片獲得第16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安東尼·多德·曼妥憑藉該片獲得第16屆歐洲電影獎最佳攝影獎。2004年,該片獲得第48屆意大利大衛獎最佳歐洲電影獎。


我覺得狗鎮就是毒雞湯,它的最終目的是告訴你“對付狗不能仁慈,不能博愛,被欺負了要反擊,不要想著惡人會悔改。”,但是事實整個過程都在告訴你,你沒權勢沒力量最後還得被狗踩。


木葉第六視角


一個女人,一條狗,十幾戶人家

這是一個人性極速轉變的過程!

1.當年輕貌美的女子落難小鎮,即使不喜,小鎮居民還是收留了她。這是人所共有的良知,善心!女孩也心存感激,努力融入這裡。


2.當得知女孩是警察所重金通緝的人時,小鎮居民心中的不喜變成有些指責,更多的厭惡,甚至貪婪!女孩心裡也有不安!


3.大蕭條時代之下,人們心中總會充滿著壓抑,歇斯底里,比心中那僅存的良知大的多的多,只需要一絲火苗,就能點著心中的“惡魔”。一人錯,眾人皆錯,女孩受到了無盡的凌辱與痛苦!


4.如同暴風雨之前的寧靜,潘多拉魔盒被打開,阿鼻地獄降臨,女孩心中的朦朧的美沒有了,化身死神,親自收割著這些觸犯自己的人,沒有一絲憐憫。


狗活了下來!在女孩心裡狗不如狗!


白樺影劇


看這部電影是需要耐心的,當你慢慢接受了其單調到幾乎無物的佈景之後,你會發現這種全新的觀影體驗是異常美妙的。正是出於這樣一種獨特的觀看方式,使我們更能夠專注地切入每一個人的內心去觀察它的腐爛和骯髒。這部電影的實驗性並不一定代表著它的先鋒性。但正是因為它不先鋒,它讓我們所有人都感到徹骨的寒冷。

很少有什麼電影能讓我在看的時候覺得那麼地憤恨,那麼地不平靜。因為大多數情況下,面對醜惡我都習慣了冷漠地輕視它。但在這部電影裡卻無論如何也不可以,想想自己的過去和現在,那些能夠淡漠對待它的人,或者在天堂,或者在地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