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電影《狗鎮》裡Grace爸爸對Grace說的話?

楊楣

拉斯·馮·提爾2003年的作品《狗鎮》是“美國三部曲”首部曲,全片以序場和九個章節的敘事結構,描寫一名落難的外來者闖進與世隔絕的封閉“狗鎮”,試驗出人性的寬容、自私、慾望、暴力如何相互牽涉、絞殺。以微觀而深刻的視角,挖掘罪與惡的複雜層次和深度。拉斯·馮·提爾憑藉此片獲得第16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狗鎮”住著一群自給自足的居民,他們在彼此身上各取所需、互不威脅,維繫著一種平衡的互利關係。他們消極地依存,培養冷漠淡薄的情感,避免競爭和關懷,排斥為彼此分擔情緒和生存責任,“不影響甚至遠離對方”是最大的好意,也是他們的生活共識。為逃避黑幫追緝,女主角Grace(妮可基德曼飾演)暫時躲避於此,並以幫助村民一些雜務作為交換。然而日子漸長、追隨在後的警察和黑道越來越接近,村民們開始感到威脅性,並將已經漸漸視為理所當然的,Grace的勞務幫助視為一種人們給予Grace的恩惠。

村民最後索性在Grace身上套上枷鎖使其不得逃離,而村民們的蔑視,從孩子們以限制Grace自由的工具取樂便可看出。一開始令Grace感到友善、親切的Dogville已不復在,一個小而完整的體制在Grace這個“誘因”出現後開始崩潰。

“人犯了錯,你不懲罰,是不給他們知錯的機會;你原諒他們,是因為你自以為你的道德高於他人,這就是傲慢!”這是影片最後Grace爸爸對Grace說的話。聽完這些後,Grace便下車要求父親將“權力”交付於她,並使用了她的“權力”將整個狗鎮的村民全數處死。

這樣的結局,使得得Grace與狗鎮居民立場不再對立,大家其實都是虛偽的,都有一張偽善的面具。Grace爸爸認為人性的醜惡是經不住考驗的,權利和暴力才能讓一切迴歸到本來的面目。


大牌情報局

核心是,不給別人改錯的機會,預設別人的道德水平與自己相同。個人覺得不是傲慢。只是一種“想當然”而已。翻譯的不同,理解也有稍微差別。

孔子說:“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翻譯成白話,不經教化便加以殺戮叫做虐;不加告誡便要求成功叫做暴;起先懈怠而突然限期叫做賊,同樣是給人財物,卻出手吝嗇,叫做小氣。

和這段話同一個意思,假如別人對你不敬,先表明自己的態度,然後說明如果對方再這樣你會採取何種措施。之後如果對方沒有改正,仍然如此就可以採取措施,這是解決問題的態度。而如果在對方尚未意識到自己問題,也不給改正的機會就突然發難。則幾乎是一種站在道德制高點的偽善的態度“你應當如此,然而你並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從來就沒有應當如此這個說法 。




面對你我身上都具有的愚蠢、貪慾、粗暴乃至卑劣,既能敏銳而毫不留情的指出,又能寬容地諒解這些對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總是漫不經心的人們,寬容他們身上的種種缺陷,痛惜他們遭受的種種不幸,即使在最殘酷黯淡的時刻也絕不放棄改善我們自身和周圍生活的希望和勇氣,並耐心等待人們身上表現出的善意溫暖的光芒。這些,才是這個灰暗世界中的真正的烏托邦。

而高尚和高傲的區別,正在於此。

以上。


山月際

“人犯了錯,你必須懲罰,指責他們。你不懲罰,是不給他們知道錯的機會;你原諒他們,是因為你自以為你的道德高於他人,這就是傲慢。” 就這一段話,就幾乎把《狗鎮》全片主旨給概括了。

Grace的爸爸早已看透:人是低級的,人性是齷齪的,如果有人想要比其他人更善良,那不過是場一廂情願的美好幻想。

電影鯊太欣賞這類粗暴直白的價值觀,也太喜歡這種揭開所謂文明面紗的酸爽,比如:

《猜火車》

電影所講述的並不是墮落的快感,而是青年們藉由自暴自棄的不作為生活來與自欺欺人的成人世界對立抗衡。

《苦月亮》

愛與性怎可以分開討論,如果有人告訴你“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就是耍流氓”,我們應該大膽回懟“不以交配為目的的戀愛才是耍流氓”。

《發條橙》

體制讓你是人,你就是人,體制讓你變作獸,你就得是獸。無論是強大的邪惡之靈還是脆弱的肉體凡胎,最終都只能屈服在體制之下。

《美國麗人》

自由是極奢侈的東西,你嚮往自由,可社會不會允許,你要娶妻生子,要有房子有體面的生活,要為孩子們的將來做打算……你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重複著父輩們的生活,這種沒有鐐銬的精神囚禁讓你活活被閹割,並且無法了結。

如果你也喜歡《狗鎮》這類對揭示現實醜陋、殘酷、黑暗面樂此不疲的影片,請在評論區留言,電影鯊願意與你一同探討。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電影鯊

電影裡的這人,有著掌控他人的權利,所以他能說,而且因為是黑幫,他也能做。我們,不能。他人犯錯,我們未必有權利懲罰。

別嘮兩句外國話就覺得是真理,理性的看看我們的社會就好了,我們的權利是用一切合法手段搞死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