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戰國七雄, 各國君主之間的血緣關係!

春秋戰國時期是處於東周時期,昔日周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實行分封制,將天下分封給諸侯,這其中有自己的親族兄弟、有功大臣,還有商朝的貴族。至戰國時,通過兼併戰爭,大國吞併小國後,有實力的還有七國(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當然還有個別小國也存在。這些國家的國君之間又有怎樣的血緣關係呢,是不是祖上都是一家人呢?

盤點戰國七雄, 各國君主之間的血緣關係!


秦國:秦國的國君姓贏,始祖是顓頊。祖先贏非子是商朝大將贏飛廉的後人,因為周孝王牧馬有功,得封附庸(國),即獲得准許在秦地(即秦亭,今張川縣後川河谷)建邑,號稱嬴秦。秦由此正式成為周朝在西域的封國,開始了秦族走向強盛的歷史。

盤點戰國七雄, 各國君主之間的血緣關係!


趙國:趙國的國君姓趙。趙君的祖先同樣是飛廉,飛廉幼子贏季勝之後造父為周穆王車伕,有功,被封在趙城,此後以趙為姓,據《史記》載:“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所以說秦趙原本是一家。

盤點戰國七雄, 各國君主之間的血緣關係!


韓國:韓國的國君姓韓。韓君祖先與周同姓姬,曲沃武公(晉武公)奪取晉國國君之位後,封叔父姬萬於韓原,遂以韓為姓,後人建立韓國。魏國:魏國的國君姓魏。魏君祖先也姓姬,始祖是周武王之弟姬高,封於畢,姓畢氏,其後代有畢萬,仕晉獻公為車右,有功,封於魏城,遂改姓魏氏,後人建立魏國。燕國:燕國的國君姓姬。燕君也姓姬,為周武王之弟召公嫡系子孫,一直未改姓。齊國:齊國的國君姓田。戰國齊的始祖是胡公媯滿,虞舜之子商均的第三十二代孫,助周武王伐紂有功,封於陳,遂以為姓,後陳厲公之子陳完避禍奔齊,改姓田,歷十代而代齊,是以媯、陳、田、姚、胡五姓在很多地方同用一個宗祠,因為他們的祖先都是大舜。(春秋時期,齊國國君姓姜,而齊國是著名的姜太公——姜子牙的封國。到公元前391年,田常的孫子田和廢掉齊康公,自立為國君。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和為諸侯。史稱田氏代齊。)楚國:楚國的國君姓熊。楚是顓頊之孫重黎、吳回之後,稱祝融氏。商末,祝融後裔鬻熊助周武王伐紂有功,封楚子,其子改姓熊,稱為熊鐸,武王賜姓羋,但楚國本身仍熊、羋並用,其支系子孫則分別姓屈、姓景、姓昭,所以楚國有熊、羋、屈、景、昭五個國姓。

盤點戰國七雄, 各國君主之間的血緣關係!


除了戰國七雄外,還有的小國,如:周:姬姓,正統姬氏子孫;衛國:姬姓;鄭國:姬姓;宋國:子姓,是商朝貴族微子啟的封國。綜上所述,戰國七雄追根溯源,竟有三家本來姓姬(魏、韓、燕),三家是顓頊後代(楚、秦、趙,秦趙的血緣關係更近),只有齊國耍單。

盤點戰國七雄, 各國君主之間的血緣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