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說劉備對季漢眾臣有殊遇之恩?

因為他們這幫人在老劉手裡都破格了。


《出師表》:「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翻譯成普通話,就是說大夥兒不管啥工作,都擼起袖子加油幹,不計較個人得失,這都是因為先帝對大家的恩遇,大夥兒都想報答給陛下。

諸葛亮為什麼說劉備對季漢眾臣有殊遇之恩?

​在那萬惡的舊社會,不同階層的人都有各自的天花板。你出身寒門,背後沒有大家族支持,沒有世交同門捧場,個人能力再突出,大概率也只是個被框在「限定」範圍內的命。

有些不認命的,早早看到了天花板的存在,拼盡全力去衝擊侷限,最後就是頭破血流的下場。

曹丕四友的吳質,出身寒門,和世家大族子弟關係極差,在曹睿跟前給陳群穿過小鞋。哪怕曹丕在世的時候,有心給好友屁股底下插火箭,最高也就是個振威將軍,督河北諸軍事。

同時期曹丕四友裡其他三個人在幹嘛呢?朱鑠,中領軍;司馬懿,御史中丞;陳群,尚書令,曹丕的鐵桿裡唯一不在中央的就是吳質。

當然吳質在河北的任務,可以理解為保證經濟中心穩定,這個任務需要可靠信得過,能力足夠,還不會和地方豪強沆瀣一氣,關鍵時刻能得罪人。身家清白的吳質似乎是最合適的人選?

不過話說回來,曹丕任命的其他都督,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夏侯楙、臧霸,除了臧霸是聽調不聽宣的地頭蛇,其他都是諸夏侯曹的宗親。為何河北就非得是吳質?一來是因為信得過,二來恐怕就是因為中央實在沒地方安置了。

朱鑠是譙郡人,曹家老鄉。司馬懿是河內人,他爹司馬防是曹操最早的支持者之一。陳群是潁川士人代表之一,陳和荀都是漢末潁川的領袖家族。不是家族力量強大,就是有政治後臺。只有吳質是兗州濟陰寒門出身,也就只有他不在中央。

這就是吳質這個階層的人能達到的上限了,到了建興八年,曹睿時期,你猜怎麼著?終於被調回到中央,給他做了個侍中。


魏略:「太和四年,入為侍中。」

侍中是幹啥的呢?在兩漢一般都是加官,好處就是可以出入宮禁見到皇帝,算是個高級顧問。這個加官,司馬懿和陳群都有。另一位和曹家關係親密的才子何晏同志,一出場就有侍中。

換句話說你做到一定級別了,進入核心了,十有八九都會撈到一個侍中。劉曄、辛毗、王粲、杜襲、和洽、桓階、趙儼、盧毓、溫恢、董昭、何晏、傅巽、王肅、鄭袤、高堂隆……

光榮是真光榮,要說有多了不起吧,也不見得。因為光是出入宮禁能見到皇帝沒有毛用,你還得有權力。吳質回到中央擔任侍中後,督河北的人換成了劉靖,吳質同學除了有個出入宮禁見曹睿,給陳群穿小鞋的權力之外,任嘛不是了。

一年之內吳質就堵心死了,死了之後還被世家大族子弟們糟踐,諡號給了個「醜侯」,兒子吳應上書叫屈,叫了二十年才給翻案改諡「威侯」。

曹丕的好朋友,曾經都督河北,能出入宮禁見皇帝的寒門子吳質,死後兒子給老爹翻案,翻了二十年才平反。那麼請問這二十年間壓制吳應,不給吳質翻案的是誰呢?

吳質翻案的時間最早不早於延熙十七年,最晚不晚於延熙十九年。這三年正是曹魏政壇變動的時間,發生了司馬師廢黜曹芳、曹髦繼位、毌丘儉壽春二叛,還有司馬師嗝屁,司馬昭上位等事件。

也就是在政治局勢敏感時期,司馬家為了籠絡人心,獲取寒門士人支持,某些世家大族逐漸失勢,才會有的舉措。就是個政治套路,並不說明真實的社會認同。


魏略:「質子應仍上書論枉,至正元中乃改諡威侯。」

曹魏正元年號只有三年,所以準確時間可能是在延熙十八年,也就是毌丘儉壽春二叛,司馬師嗝屁的時候。那麼搞這個操作的可能就是司馬昭。

吳質對曹丕有什麼幫助呢?在曹丕和曹植爭奪世子儲位時,吳質就是曹丕身邊出謀劃策的襄助。很有名的那個事件,曹操徵張魯時二子送別,曹植吟詩,曹丕落淚,這裡曹丕的神反應就是在吳質的提醒下才發揮出來的演技。

如果奪位時的曹丕是個好演員,那吳質就是他的導演。當然這出狗血大戲的編劇是曹操,不過沒有導演做演員指導,曹丕也發揮不了那麼好。可以說吳質就是曹丕的小翅膀,成功送他上天。

但是呢,在曹魏的話,哪怕和皇帝關係鐵,在曹丕上位過程中起到過巨大幫助,也沒什麼卵用。你是寒門出身,你就低人一等,你就沒資格進政治中樞攪風攪雨。

相較於此,另外一邊,同樣是有才無德人緣不好,法正一樣是劉備的小翅膀,成功把他送上天,法正的待遇就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法正少爺一上來就是蜀郡太守、揚武將軍,三國志裡陳壽的原話是「外統都畿,內為謀主。」建安二十五年法正去世,當時的職位應該是尚書令、護軍將軍,且是劉備時期唯一死後得到諡號的。


《法正傳》:諡曰翼侯。賜子邈爵關內侯,官至奉車都尉、漢陽太守。

不光本人生前顯位,死後哀榮,連兒子都安排的明明白白。法邈同學不光有個爵位吃喝不愁,此後仕途更是一路青雲。為父喊冤二十年?不可能的。吳質的兒子吳應苦熬到晉朝,才混了個尚書。從吳質死到晉朝建立,足足三十六年,吳應至少六十歲,也快活到頭了。(吳質死時五十三)

法正少爺在劉璋時期又是個什麼德行?


《法正傳》:「建安初,天下饑荒,正與同郡孟達俱入蜀依劉璋,久之為新都令,後召署軍議校尉。既不任用,又為其州邑俱僑客者所謗無行,志意不得。」

法少爺在劉璋麾下至少苦熬了十來年,才終於等到劉備,之後一飛沖天。老劉入蜀時已經建安十六年了,那時候才勾搭上法正。到建安二十五年法正去世,才九年的時光,勝過之前十幾年的蹉跎不知多少,這當然是難得的殊遇,法正如何會不感恩?法邈如何會不感恩?

就算說回諸葛亮自己,他是什麼出身呢?琅琊諸葛氏,東漢末一個小世家,他爹諸葛珪最高只當到郡丞。如果和漢末其他世家大族合照,C位肯定是潁川荀、陳的,旁邊站滿了八俊、八顧、八及、八廚及其親友們。諸葛珪只配站在畫面邊緣,拍出來的照片裡還有一半身子在框外。

當然,有資格入畫已經很了不起了。然而他爹早逝,那年諸葛亮才八歲。雖然爹沒了,也還不那麼慘,還有叔父,還有親族。然後他們老家徐州被屠了,死了一地人,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誰幹的?你猜。

本來就不算鳳凰,還摔地上了。僑居荊州的諸葛亮,真實身份是個難民。前二十七年一直宅在家裡無人問津,為了討生活,出賣色相娶了當地豪強黃家的女兒。

荊州大族有蔡、蒯、黃、龐、馬、寇、習,黃承彥、黃祖、黃忠,這仨人很大可能沾親。假如黃忠見到諸葛亮,叫一聲孫女婿……這畫面有點美。

理論上來說,當時諸葛亮的社會地位,大概其就是你們在土豆派文學裡偶爾會看到的那種地主家的上門女婿……然後這小夥子還天天吹牛說自己世面見得多了,早生幾百年,可以和管仲、樂毅談笑風生。身邊還有個不知道哪兒流竄來的遊俠氣息很重的二混子捧臭腳,說就是這樣的喵~~~(徐庶)

這換到什麼年代,都妥妥不是什麼正經人。所以儘管同學裡有不少大族子弟,但他還是在家一直宅著,沒人搭理。突然有一天,有個中年創業失敗但是很有社會影響力的大耳朵老遊俠跑上門來,專門請他出山,一次不夠還來了三趟……是個人都得感動的一把鼻涕一把淚。

假設一下,你整天在家裡宅著,在網上縱橫捭闔高談闊論,但沒人待見,事業不順。在同學會時只能眼巴巴看著別人顯擺自己的成就,不甘心的嘟囔一句,我早晚比他闊多了,他算是什麼東西。散席後回到家裡繼續宅著,偶爾打個嘴炮才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

這時候已經破產保護的某位大佬,丁磊馬雲馬化騰,黃崢嚴昊許家印,隨便哪一個都行,巴巴的跑到你家來請你出山,幫助自己東山再起,聽你給他指點迷津,教他怎麼拳打微信支付寶,腳踩恆大拼多多。然後你真的幫他又賺了一桶金,他馬上就給你個高管職位,不光管事兒還管錢……是你,你爽不爽?這算不算殊遇?


《諸葛亮傳》:「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赤壁之後老劉打了翻身仗,收了荊南四郡,一口氣給了村夫三個郡管。這得信任到啥程度?

同樣的出身,你看他哥哥,諸葛瑾混的怎麼樣?


《諸葛瑾傳》:「漢末避亂江東。值孫策卒,孫權姊婿曲阿弘諮見而異之,薦之於權,與魯肅等並見賓待。後為權長史,轉中司馬。」

徐州大屠殺發生在興平元年,孫策死在建安五年。諸葛瑾外出打工,混了六年,才終於在孫權姐夫弘諮的推薦下混成了孫權的賓客。相當於應屆高材生四處投簡歷投了六年,終於得到了面試機會,隨後依靠個人能力成了大老闆的助理之一。

和那個在家宅著吹牛就有聘書送上門的村夫相比,是不是辛苦了很多。

你可能覺得以諸葛亮的出身,這本來也不算事兒?那就看看他的對標,經常被人相提並論的司馬懿。河內司馬家將種出身,世家大合照的話,地位和諸葛家差不了多少,一樣要靠邊站。

司馬懿同志出道時二十九歲,但他早在建安六年,就被郡守徵辟過。按照時間來算的話,當時徵辟他的人應該是兗州人魏種。奈何司馬懿看不上魏種的咖位,沒當回事。

等到建安十三年,荀彧同志親自徵辟他,直接進了相府做文學掾,然後就是遷黃門侍郎,轉議郎、丞相東曹屬,尋轉主簿。按照兩漢的官場套路,這就是當做未來領導班子核心成員培養的。人在家中宅,內定天上來,若問為什麼,他爹司馬防。

所謂的五子良將們,人生拼搏的最高成就又達到了什麼程度?眾所周知,曹魏軍權以諸夏侯曹宗親為重,異姓將領翻身要等到諸夏侯曹的宗親們實在擠不出人才了。然而郭淮還是要一步一步苦熬,跟著別人屁股後面轉,人家陳泰出門就是持節。

不只是諸葛亮和法正得到了老劉的殊遇,你看看劉備團伙的其他人,若是在其他陣營,有幾個能混出頭來的?

關羽,邊地武人,殺人逃犯。張飛,涿郡惡少年,演義裡成了屠戶。簡雍,疑似無業遊民。孫乾,他爹可能是個算命的騙子,沒準跟鄭玄一起搞過讖緯。

糜竺、糜芳,這倆如果在其他陣營,最好的結局是李典,把家產投獻,然後混個三百戶的雜號將軍。正國級待遇?親屬投敵免死?子孫掌管禁軍秩比二千石?不存在的。其他可能?朱靈、李通選一個,不是全家死光,就是自己撲街。

趙雲,郡內豪強在袁紹和公孫瓚之間兩頭下注,想要騎牆觀望,就推出這麼個實誠孩子,帶著一夥兒人送給公孫瓚做政治投機,還要被公孫瓚調侃。委婉的說,就是棄子。

董和,在劉璋麾下不合群,當時蜀地風氣奢侈,他偏偏清高節儉,於是被人排擠。等到老劉入蜀,直接和諸葛亮一起署事,終於有了同道之人,迎來了風氣健康陽光積極向上的環境。

蔣琬,酗酒瀆職,險些被處理。諸葛亮求情後,劉備給了第二次機會,成了諸葛亮繼任者。

張嶷,縣城功曹,在山賊攻打縣政府時表現出色,得到破格提拔,進入省政府秘書處。

楊儀,關羽的功曹,被劉備破格提拔為左將軍府兵曹掾,直接在老劉身邊負責部隊武裝。

魏延,老劉部曲,大概率是泥腿子出身。王平,降將,板楯蠻,文盲。

劉循,劉璋兒子,堅守雒城期間龐統陣亡,投降後給了個奉車中郎將的職位。雖然不知道具體是幹啥的,但是參考奉車都尉,可能是老劉為了提高待遇,所以把都尉改成了中郎將。奉車都尉的職責是掌御乘輿車,秩比二千石。

孟達、彭羕,就連這倆政治犯,之前都是不得志人士,雙雙被劉備破格提拔。

馬超馬岱?聽說過一個叫呂布的人嗎?

更不要提黃權的兒子黃崇了,老爹投降了死敵都不影響政治生命,還能當官到尚書郎。

所以耷賊團伙兒的眾人有沒有得到老劉的恩遇呢?不言而喻。

沒有什麼是比幫助一個人打破他的壁壘,給他一個更大的舞臺發揮自己才能更難得的了。這種事情哪怕到現代,都是值得感恩一輩子的事情。試問諸位現實生活中,又看到過幾次這種提攜之恩。

很多人兢兢業業一輩子,渴望事業有成,渴望功成名就,然而一頭撞上天花板後,往往努力到死都無法突破那道看不見的屏障。

這時候有人伸出手來,把你拉了上去,給你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去實現你的追求,甚至在你翻了錯誤後竟然還會原諒你,給你第二次機會。

就算這不是童話,也是生命的奇蹟了。

現實生活裡又有誰敢去奢望自己遇到這樣的好運?要麼認命低頭躺平,等著命運從自己身上碾過。要麼就是妄想逆天改命,不死不休,跟人生這條逆旅拼到吐血。

歷史上的諸葛亮躺平在家混吃等死眼看就要三十了,卻竟然等到了這樣的奇遇,宅了二十七年的村夫用另一個二十七年去回報這份信任,成為了名垂宇宙的武侯。

這就是國士待之,國士報之。

奈何大多數人雖有國士之力,不能自舉其身。

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非國士也。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不過存於苟且,不如奮力而亡,至少於心無愧。

因為那個於諸葛亮有殊遇之恩的劉備,他就不信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