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时期魏蜀吴政权的合法性,看出“名分”在古代有多么重要!

儒家思想中,君臣、父子、夫妻的关系称为“名”。相应的责任、义务称为“分”。在名分的教义下,进行人伦价值的判断,人伦价值称为“大义”。自古以来,古今中外对于是非善恶都有基本的价值判断。儒家思想认为,只要人人遵守这个价值观,不需要君王就能够达到社会稳定和谐的目的。反之违反大义,违反名分的话,即使花费巨大社会成本也不可能维持统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古代人这么多看重名分。尤其在古代的战争以及皇位传承方面,则更加讲究名分。“师出有名”这在古代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从三国时期魏蜀吴政权的合法性,看出“名分”在古代有多么重要!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献帝蒙尘。为何曹操那么迫切的想要迎奉汉献帝呢?为什么被誉为王佐之才的荀彧也极力的劝谏曹操迎奉汉献帝呢?原因就是汉献帝就是大义。只要掌握了汉献帝,就掌握了大义。曹操掌握了汉献帝之后,他的所作所为在名分上就得到了认证。历史上为什么曹操可以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因为曹操掌握了汉献帝,所以曹操发出的诏令并不是矫诏,而是真正的天子令,天下诸侯只要没有明确反汉就必须遵守其令。别管曹操私底下怎么样。但表面上都是合理合法的。所谓“师出有名”就是这个意思。

从三国时期魏蜀吴政权的合法性,看出“名分”在古代有多么重要!

三国时期为什么曹丕可以第一个称帝,而刘备可以紧随其后称帝自立。但唯独孙权称帝最晚呢?

事实上曹魏阵营在曹操时期就已经具备了称帝的实力。但曹操为什么不称帝呢?首先是曹操不愿意背上篡汉多恶名。历史上曹操也曾说过“若天意在吾,愿为文王”。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其次,曹操发现自己阵营内部还有很多潜藏着的汉室死忠粉。比如荀彧,从曹操开始称公伊始,荀彧就十分反对曹操这么做。当时荀彧对曹操说“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荀彧如此激烈反对曹操僭越,曹操一方面肯定会十分的气愤。另一方面也在深思自己阵营内部究竟还有多少人忠于汉室。所以曹操才没有称帝,而把这个机会给了自己的继承人曹丕。

从三国时期魏蜀吴政权的合法性,看出“名分”在古代有多么重要!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继承了曹操的魏王爵位。曹丕上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始逼迫汉献帝禅让皇位给自己。很多人就奇怪了?为什么非要汉献帝禅让呢?直接除掉汉献帝称帝不就行了嘛。但事实上并不这么简单,首先曹丕也是个聪明人,篡汉这种千古恶名他自己也不愿意背负。其次,为了之后自己政权的稳定性和合法性。曹丕也必须要让汉献帝禅位给自己。一直以来曹魏阵营虽然傀儡了汉献帝。但表面上曹魏依旧是汉臣,如果汉献帝没有禅位给曹丕,而是曹丕自己独自称帝的话。虽然效果是达到了。但产生的影响却大不相同。禅让在名义上是汉室自己主动把天下交给了曹魏。而造反就失去了大义。造反毕竟违背的君臣的名分,就算曹魏日后夺得了天下也难免会被人诟病。禅让就不同了,简单、高效,而且没有后顾之忧。这也是为什么曹丕可以第一个称帝,也解释了为什么曹丕非要逼着汉献帝禅位。

从三国时期魏蜀吴政权的合法性,看出“名分”在古代有多么重要!

刘备之所以能在曹丕称帝之后,立刻就称帝自立,也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名分。首先刘备虽然一直标榜着匡扶汉室,但刘备想要叛逆之心早已昭然若揭。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刘备是汉室宗族,有着汉室血脉。所以说,如果汉献帝被废,最高兴的一定就是刘备。因为那个时候刘备就有足够的理由称帝自立了。刘备有了汉室宗亲这个身份,就意味着在大义上刘备是占据主动的。毕竟历史上不是有刘秀这个例子嘛。所以刘备才会在得知汉献帝禅位,曹丕称帝后,就第一时间称帝自立。甚至于刘备都没来的及确认汉献帝是否还活着。而刘备的仓促称帝也被很多人多诟病。历史上刘备着急称帝的时候,蜀汉臣子刘巴,雍茂,费诗三人劝谏刘备不要急于称帝授人以柄。但三人均没有什么好下场。结果一死两冷落。这种结局足见刘备的品性。

从三国时期魏蜀吴政权的合法性,看出“名分”在古代有多么重要!

而孙权则完全不同了。孙权完全就是臣子,他既没有掌握汉献帝这个先天优势,又不具备汉室血脉。所以说孙权为什么不敢早早称帝呢?就因为不具备名分。名不正言不顺,这样建立的王朝肯定是被人诟病的,也是不稳定的。所以孙权才会在曹丕称帝后遣使请求成为魏国的藩属,之后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直到曹丕病逝,孙权平定了内部一切纷争后,才在229年建立吴国,称帝自立。此时距曹丕称帝已经过去九年了。可见没有名分的孙权有多么惨。只能不停的熬,不停的清理内部关系,最终才得以称帝自立。

感谢阅读理解的喜欢的朋友请多多关注支持一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