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山村小人物那些防疫事


一個小山村小人物那些防疫事

(姜山村的山路上)

——廣信區茗洋學校徐水田同志防疫事蹟

2020年春天,神州四處暗藏著一種叫新冠狀病毒的猛獸,它們伺機而動,隨時準備一躍而出,試圖在大地上掀開腥風血雨。

廣信區最偏遠的山區茗洋,在1月的最後一天接到上級部門的防疫通知。當晚,姜山村全體幹部連夜在村部召開會議,討論次日開始立即設立廣信區湖村鄉姜山村疫情防控卡點的相關事宜,值守崗位由黨員幹部帶頭,村民自願報名。茗洋學校副校長徐水田同志挺身而出,毫不猶豫地在會議記錄簿上第一個報了名。“我不止是黨員幹部,也是教師,關鍵時期更應表率。”徐水田這樣說,他的家人一點也不奇怪。

一個小山村小人物那些防疫事

(防疫前期給各家各戶送防疫宣傳單)


l 抗疫宣傳戶戶送

徐水田是土生土長的姜山人,師範畢業後一直就在家鄉茗洋工作。

早在過年前,關心武漢疫情的徐水田就利用網媒學習各種防疫措施,常常勸說剛從外地打工回村的人不要圍聚在狹小空間裡。姜山這個偏僻小村,往常都是寂寥的,春節才會熱熱鬧鬧。打工回來的老少每天最愛做的事就是互相串門吃飯、聊天打牌。

徐水田主動擔任起抗疫宣傳員,隨時關注疫情防控工作信息。除了及時網上傳達給學校同事,也逮住時機就給姜山百姓講點“新冠病毒”,每次都不忘叮囑鄉親們“出門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儘量別聚會”。

打點小麻將,幾乎是山裡留守老人和婦女的唯一娛樂方式。為防止村民在這個特殊時期扎堆麻將,徐水田和村幹部們一起,把村裡的所有麻將機都貼上了封條。在所有人一起努力下,姜山村整個正月,各家各戶都做到了“不吃拜年飯,不接上門客,不聚眾麻將”,紮紮實實做到了把抗疫宣傳落實到點。


一個小山村小人物那些防疫事

(卡點執勤)


l 不近人情盡責任

從茗洋關水庫往茗洋深處,楊橋村和西龍崗村均有從武漢回來的村民,姜山村在往這兩村去的左岔路半山腰上。往年平時,姜山村與外界的往來人跡並不多,可茗洋四周百姓多半沾親帶故,春節期間正是唯一的人情交往時。姜山村卡點設立後,徐水田隨同其他執勤員一起輪流值勤,每天給本村進出人員量體溫、登記,並勸阻外來人員及車輛,風雨無阻做好每一個細節。

有一次,徐水田打著傘正在給本村一輛出去採辦的小四輪登記信息,身後一輛小車緩緩繞過泥地上的障礙就要往村裡開。當時正下雨,徐水田幾個疾步想追上,傘沒拿穩飛出了胳膊,人差點滑倒在地,手上的登記本倒是緊護在懷。另一個在給小四輪司機量體溫的卡點執勤員慌忙打傘跑過來,連聲一起攔住小車。


一個小山村小人物那些防疫事

(姜山村卡點)


原來,是村裡徐某外嫁的姑姑派丈夫從外村來給徐某的老父親拜年。徐水田把信息登記好,一邊讓執勤員量體溫,一邊電話徐某:“你姑父給你老爹拜年來了,你知道的,村委統一過規定,外地車輛近期一律不許進村……”徐某開始求情:“水田啊,我姑父都到村外了,鄉里鄉親,你就通融通融,讓他進村吧——”徐水田依舊不肯放行。他深知這種不近人情有的鄉親很難理解,可這關鍵時期,防疫工作容不得一絲馬虎。最後,幾番耐心勸說,終於是把徐某姑父給勸調回了頭。

把徐某姑父的拜年貨提送到徐某老爹手上時,徐水田笑著告訴徐某:“這也是我的責任啊。”徐某終於表示理解,也表示了感謝。等徐水田再回到自己家,一身透溼。老婆埋怨徐水田:“別人家封禁都躲家裡陪家人,你除了睡覺時,根本見不著人影……”徐水田一解釋,老婆又心疼:“那麼冷天打了傘還給淋著。登記本掉就掉地下唄,又摔不疼。人沒扭著哪裡吧?”徐水田摸著腦殼樂呵:“當時根本就沒想那麼多。”

姜山村卡點與茗洋其它卡點一樣,越來越清寥。可卡點上從沒一天缺過執勤員,去暗察的湖村鄉領導對姜山村卡點防疫工作大加讚賞。因為親自在卡點值勤過,徐水田深知箇中辛苦,輪到去學校值班那兩天分不開身,徐水田又捐了幾百塊錢,拜託青雲支書給村委添點簡單防護用品。


一個小山村小人物那些防疫事

(不丟下一個學生)


一個小山村小人物那些防疫事


l 踏遍姜山無覓處

2月10日,廣信區全體學生利用直播平臺開始線上學習。此前,各校需要統計線上學困情況。茗洋地處偏遠,達不到線上學習條件的孩子比較多。作為茗洋學校副校長的徐水田,與同是姜山人的一個教務處同事,在獲取茗洋學校線上學困生信息後,決定全面回訪一下整個姜山學生線上學習情況,並對線上學困生進行輔導。

姜山百多戶居民,這期間在家要進行線上學習的共42戶56個孩子,其中小學生21個、初中生22個、高中生3個。徐水田他們兩個,走訪探詢了每一個學生情況。這些孩子,平日大部分都屬留守孩子,也大多本地就學,個別去了縣城的六小、八小、龍翔、信芳、七中、二中、縣中。線上學習報困生在村委幫助下都已能利用電視進行線上聽課,可有的孩子卻因家人沒智能手機,根本無法接收任課老師通過網絡佈置的相關練習。

不管是不是茗洋學校學生,卻都是姜山的孩子。徐水田想到一個好法子:高年級學生,一對一安排有智能手機的鄰居每天藉手機給學生自己從老師那接收作業。低年級學生,徐水田親自上陣。四年級學生鄭小霞父母的老來女,成了線上直播課後徐水田輔導的第一個線下弟子。鄭小霞沒念過書的媽媽,每天在徐水田給鄭小霞批改作業講解練習時,臉上的皺紋就成了一朵花。(文/徐珍)

一個小山村小人物那些防疫事

(線上學習回訪)


一個小山村小人物那些防疫事


一個小山村小人物那些防疫事

線下上門義務輔導

歡迎進入珍影像頭條號2020第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