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逼死周亞夫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今夕何夕960611


引言:

西漢景帝年間,今天的未央宮裡熱鬧非凡,為什麼呢,皇帝今天請客吃飯,大擺宴席,這可是做臣子的莫大光榮。宴席進行的很順利,可在皇帝的一側卻空著一個座位。酒過三巡,一個身著布衣的男子急衝衝的闖了進來,坐在了那空著的座位上,只見那桌案上擺著這大塊肉,男子正想飽餐一頓,卻發現沒有餐具!氣急敗壞的男子對旁邊的內侍吼道:“快給老子拿餐具來,不然怎麼吃!”正巧,這話被皇帝聽見了:“周大將軍,是朕讓人把你的餐具撤下的,你來的太晚了,就這麼吃吧!”皇帝的聲音雖然不大,卻充滿了威嚴。男子一聽這話,更加生氣了,認為皇帝是有意讓自己在大臣面前難堪,不情願的給皇帝下跪,結果,皇帝剛剛說“起”,男子唰的站了起來,這讓皇帝有些下不來臺,惺惺的離開了宴席,一邊走,一邊小聲的說道:“這樣的人,怎麼可以輔佐後繼之君啊!”

周亞夫劇照

沒多久,這個男子就被皇帝以謀反罪名抓進了監牢,但男子堅持稱自己是不知情,被冤枉的,進入監牢後,男子以絕食進行抗議,最終羞憤交加的他死在了監牢之中。

他,就是文景兩朝中最有名的大臣之一——周亞夫!那麼,周亞夫去世的背後,到底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事呢?

一.細柳軍營功震主

漢文帝時期,匈奴興兵犯境,為了保護首都的安全,漢文帝安排三位將軍分別在霸上,棘門和細柳進行駐紮防禦。為了激勵士兵們的信心,漢文帝親自前往軍營勞軍,以示鼓勵。結果,棘門和霸上的軍營都很順利,可到了細柳營前漢文帝卻碰了釘子。

原來。文帝先頭部隊去傳達命令,細柳營的士兵並不買賬,表示沒有收到聖旨;後來,皇帝親自來了,士兵依然不肯開門,直到請示了細柳營的主將周亞夫,得到他的允許才把文帝一行人迎進了軍營。

周亞夫之前下過命令,軍營裡不許騎馬奔馳,結果皇帝也只能乖乖的慢慢走,等到了中軍主帳,周亞夫一身戎裝的去面見漢文帝,還非常傲慢的說:“臣甲冑在身,不能行跪拜禮,請皇帝恕罪!”

“漢文帝勞軍細柳營”圖

等到回到皇宮,文帝身邊的人對周亞夫的行為非常氣憤,紛紛要求文帝處置周亞夫。但漢文帝對周亞夫卻大加讚賞:“嗟呼,此真將軍矣,鄉者霸上,棘門如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於亞夫,可得而犯邪?”對周亞夫愈加重用,並且在文帝去世前告訴兒子景帝,關鍵時刻,可以依賴周亞夫挽回大局!

固然,周亞夫治軍嚴謹,戰鬥力很強,但是你面對的是皇帝,可依然我行我素。軍營裡的士兵連皇帝的命令也不聽,只聽周亞夫一個人的,這讓哪個皇帝能放心呢?可以說,周亞夫的悲劇,從這時候開始已經埋下了種子。

二.平定七國惹眾怒

很快,父親漢文帝臨終的話語得到了應驗,景帝即位後採取晁錯的削藩策略,結果步子邁的太大,反而導致了以吳楚為首的七個諸侯國發動叛亂,漢景帝誅殺晁錯卻也不能平息眾怒,無奈之下,漢景帝想到了周亞夫,於是,周亞夫就成了這場戰役政府軍隊的總指揮。

不得不說,周亞夫是一個軍事奇才,面對如此危局,周亞夫制定了先平北方諸國,而後合圍吳楚的戰略行動。而此時,南方的吳楚叛軍已經打到梁國的首都,梁王派人到首都求援,可週亞夫按兵不動,就是不肯支援梁王。

梁王劉武劇照

周亞夫的策略沒什麼問題,但是,他卻沒想過樑王劉武是什麼人?他是漢景帝的親弟弟,當朝太后最疼愛的小兒子

。一旦梁國被破,劉武必定沒有好下場,這讓竇太后非常擔心,幾次要求漢景帝派人增援,漢景帝迫於壓力派周亞夫增援梁國。可週亞夫來了一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把漢景帝擋了回去。

等不來援兵的梁王此時已經破罐子破摔了,反而激發整個梁國士兵的戰力,叛軍被擋在梁國無法前進。幾個月後,周亞夫平定北方諸侯國後南下,與梁國合兵一處,七國之亂被平定了!

周亞夫可以說是這次戰役最大的功臣,景帝因此把他提拔成了丞相。但這次戰役,周亞夫卻把朝廷權貴全得罪了。首先是梁王劉武,那麼危急的情況下週亞夫不來增援,自己差點就沒命了,劉武非常怨恨周亞夫;其次是竇太后,自己最疼愛的小兒子差點被周亞夫坑死了,做母親的哪有不愛自己的兒子的,因此對周亞夫也非常討厭;最後是漢景帝,雖然我把軍隊交給了你,可我才是老闆,你不聽我的命令,這還得了!

因此,周亞夫雖然升了官,可是與景帝之間的關係卻有些疏遠了。

三.貌合神離漸疏遠

雖然漢景帝不喜歡周亞夫,但畢竟周亞夫立了大功,而且是個非常有能力的人,景帝在朝堂上還是非常需要依賴周亞夫的。可隨後發生的幾件事讓漢景帝與周亞夫的關係更差了。

周亞夫劇照

1.反對廢立太子

隨著景帝后宮的爭鬥,太子

劉榮被廢除,王美人的兒子劉徹成了新一任的太子。但是,在這件事上,周亞夫站在了反對面上。我的命令你敢違抗?漢景帝有些討厭周亞夫了。

2.反對立王信為侯

竇太后想把王美人的哥哥王信封侯,但漢景帝不同意,但迫於母親的壓力,為了找一個臺階,他找周亞夫商量這事。結果周亞夫又極力反對,還搬出漢高祖劉邦出來,說高皇帝說了“無功不能封侯,否則天下共擊之!”

原本漢景帝是想找個臺階下的,結果周亞夫這一說,把漢高祖都搬出來了,弄得漢景帝在母親面前非常尷尬,漢景帝對周亞夫更討厭了!

3.反對封匈奴降將為侯

景帝時期在對外事件上發生了一件很著名的事——五降將投漢!此前漢朝都是一直被動挨打的一方,這回匈奴人來投降我,漢景帝非常開心,想封這五個人為侯。結果周亞夫又跳出來反對,

認為這些人是不忠之臣,皇帝封他們爵位難道希望天下百姓都不忠誠嗎

這件事,兩個人各有道理。漢景帝希望通過封侯給匈奴那邊傳遞一個信號,我這裡待遇好,投奔我有前途;而周亞夫則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評價這件事,也沒啥問題,可卻又一次打了漢景帝的臉了。

漢景帝劉啟劇照

最終,漢景帝沒有聽周亞夫的,周亞夫一看,你不聽我的,那好,爺不伺候了!請病假!漢景帝一看,我巴不得你請假呢,我一說事你就反對,一說事你又反對,老和我對著幹我留你幹嘛?於是趁機把周亞夫丞相的位子給罷免了,讓他做農民去了。

四.為後繼之君掃平障礙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漢景帝的身子也越來越不行了,是時候該為後繼之君考慮一下了。想來想去,漢景帝想到了周亞夫,於是決定再給周亞夫一次機會。

於是,景帝下命令給周亞夫請他吃飯,周亞夫很開心,結果開心過了頭,故意來晚了,這讓漢景帝很不爽,於是把他餐具撤了下去,等周亞夫來了沒有餐具。

漢景帝的意思是告訴他,你的一切都是我給的,沒有我,你連桌子上的飯都吃不了,所以你以後低調點。按理說,這時候周亞夫最應該做的是向皇帝請罪服軟,可週亞夫卻非常愚蠢的向內侍要餐具,再一次打了漢景帝的臉,弄得漢景帝非常生氣,這才有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漢武帝劉徹劇照

自此以後,漢景帝認為周亞夫並不是一個值得託付的人,同時又擔心新皇帝制約不了周亞夫。剛好周亞夫的兒子擔心他的身體,為周亞夫購買甲盾。可是這東西在當時是違禁品,周亞夫的兒子又剋扣工人工資,結構被人告了謀反。周亞夫對此事並不知情,堅決聲稱自己只是買陪葬品,沒想謀反,結果被抓進了廷尉府。此時的周亞夫非常氣憤,用絕食來進行抗議,五天之後,吐血身亡!一代名將落下歷史帷幕,可惜!!!

結語:

單從周亞夫被判有罪這事來看,漢景帝非常的不厚道,可以說,周亞夫是非常冤枉的。但是周亞夫因為他的脾氣行為,得罪了太多當朝權貴,為了替後繼之君掃平障礙,漢景帝是不會在乎的,更何況他一個小小的周亞夫呢?


相城歷史小學生


周亞夫由於漢文帝時期稱他為“真將軍”,而被後來的漢景帝重用。公元前154年,吳楚“七國之亂”時,漢景帝起用周亞夫代行太尉職責,領軍平亂。周亞夫三個月左右平定了“七國之亂”。



周亞夫有功,被任太尉。公元前150年被景帝任丞相。周亞夫是武將出身,政治上基本是個弱智者。

平亂時得罪了梁王劉武;竇太后(漢景帝的母親)想封侯他不同意;匈奴人來投降,漢景帝想安撫幾個頭目,封侯給他們。周亞夫說高祖時有約定,無功不能封侯。

漢景帝沒有聽他的,還是封了幾個匈奴人。周亞夫感覺沒面子,回家不上班了。公元前147年,漢景帝免了他的丞相。



一次漢景帝請吃飯,唯獨他的面前沒筷子,周亞夫不滿,讓下人去拿筷子。景帝說:“這不是沒有給你筷子嗎”?周亞夫稱謝後,不辭而別。漢景帝說:“他如此含恨在心,終究不是我年輕君主的臣子”。

這句話很重要,當時關於廢太子立劉徹的事,周亞夫是不大同意。而這次宴請,已是太子的劉徹就在旁。周亞夫表現出來的不滿,當然也包括以往對皇權的牴觸,或是擺老資格,使漢景帝產生殺意。他是為了給劉徹掃清障礙,使其將來能順利繼位掌權。

至於周亞夫後被誣告謀反,其實是他兒子買了不合規定的陪葬品給他。但是,漢景帝也就不再留情面了,直接交廷尉處理了。周亞夫最終在獄中絕食而死。一代名將,就此含冤而消失了。

要說其中隱藏的秘密,那“兔死狗烹”就能說明一切了。


路遙lgy


要論漢景帝時期作死小能手,周亞夫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從周亞夫的性格就可以看透他的命運。不可否認周亞夫是一個很有能力的臣子。但周亞夫一方面情商太低,另一方面狂妄自大。就這兩個缺點就足矣要了周亞夫的性命。雖然說有本事的人有資格狂傲。但起碼你狂傲的對象得搞清楚。否則就會惹上殺身之禍。

周亞夫在漢文帝時期繼承了其父親傳給哥哥的爵位。出身於武將世家的周亞夫自然也是一名十分出色的武將。漢文帝二十二年時期,匈奴大規模入侵。漢文帝為了預防不測,所以召集了三路大軍在長安周圍進行防守。而周亞夫就是其中的一路兵馬。漢文帝為了做到知己知彼,所以特意抽出時間巡視三路兵馬鼓舞士氣。漢文帝到其他軍營巡視的時候都受到了最高禮儀的接待。但到了周亞夫細柳營後,漢文帝被攔在了軍營之外,並且守門的軍官還表示“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將軍命令,不聽皇帝詔令。

”後來周亞夫來迎接漢文帝也不行禮,並且還說“介冑之士不拜,請陛下允許臣下以軍中之禮拜見。”漢文帝表面上對周亞夫讚賞有加。但實際上漢文帝會不生氣嗎?

在古代皇帝看來,自己的權利至高無上,周亞夫敢在自己軍營把他的將權壓在皇權之上。這怎麼能讓漢文帝不氣憤。軍營中他的權力高於皇帝的權利呢那是不是意味著周亞夫隨時可以拉著士兵造反呢?這都是漢文帝會思考的問題。而從細柳營問題上,也可以看出周亞夫的狂傲自大和他的低情商。畢竟規矩是規矩。但在古代哪個封建社會時期。皇帝就是最大的規矩。他以自己的規矩壓皇帝一頭。這不是典型的低情商是什麼?但漢文帝算是一個仁皇帝,他並沒有介意那麼多。甚至還把周亞夫推薦給了漢景帝。

周亞夫到了漢景帝時期依舊受到了皇帝的重用。七國之亂周亞夫當居首功。漢景帝同樣也在戰後對周亞夫進行了賞賜。丞相大位就交給了周亞夫來擔任。但周亞夫低情商的毛病還是沒有改正。漢景帝時期,漢景帝因為太子劉榮無德,所以想要更換太子。但周亞夫卻極力反對。周亞夫這一反對就徹底讓漢景帝開始厭惡他了。畢竟漢景帝可不是他父親漢文帝那樣的老好人。漢景帝可是眼裡揉不得沙子。他的原則就是,和我不是一路人,我就想辦法整死你。但畢竟周亞夫也是大功之臣,因為太子的問題,漢景帝雖然疏遠了周亞夫,但也沒有直接針對他。

不久後周亞夫又為自己的低情商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竇太后但還是想讓漢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漢景帝一方面不願意隨便封侯,另一方面又不敢違背母親的要求。所以就一拖再拖想辦法拒絕掉。當時整個朝廷上誰都不敢和竇太后對著幹,結果周亞夫卻堅決制止漢景帝不要封王信為侯。結果漢景帝順水推舟答應了,而竇太后可就記恨上週亞夫了。後來匈奴有將軍來漢朝歸順。漢景帝想要分封幾人為侯,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匈奴人歸化。但周亞夫又跳出來拒絕漢景帝的要求。結果漢景帝徹底怒了,大罵周亞夫迂腐至極。本來你惹皇帝生氣就得趕緊道歉了。但周亞夫卻死扛著不道歉,甚至以辭職威脅漢景帝。結果漢景帝同意了他的辭職。把他罷官為民了。

過了一段時間,漢景帝消氣了。他也感覺如此苛責周亞夫不太好。所以準備在宮中宴請周亞夫,看看他脾氣改沒改好。結果周亞夫錯誤的認為漢景帝離不開他,所以不僅宴會遲到了。而且在宴會上大呼小叫的十分無理。漢景帝徹底對周亞夫失望了。從此之後徹底不搭理周亞夫了。後來周亞夫兒子給他買以後需要用的陪葬品的時候,私自購買了五百甲盾。漢朝時期個人購買甲盾形容謀反。所以周亞夫被抓了起來。朝廷在審訊周亞夫的時候,周亞夫還死犟驢脾氣和廷尉互掐。結果周亞夫被廷尉好一頓羞辱。最後在牢裡的周亞夫受不了羞辱自殺身亡。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史記》中對周亞夫之死的原因是這樣記載的:“不食五日,嘔血而死。”但考慮到司馬遷所處時代和他的身份,司馬遷很可能替“尊者諱”了。周亞夫真實的情況,也許是被漢景帝生生餓死的,背後隱藏的是皇權和相權的較量。

周亞夫得到賞識

周亞夫是周勃的兒子,出身可謂極好。在周亞夫治理細柳營,防備匈奴的時候,漢文帝前去視察。只是到了營門口,漢文帝卻進不了營門,“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詔”,後來還是周亞夫下達軍令,漢文帝才得以進入軍營。而且,士兵還阻止漢文帝車騎在營中疾馳,因為不符合營中規定。

換做其他皇帝,這些士兵和周亞夫可能都被治罪了。可漢文帝脾氣好,在周亞夫以軍禮,而不是君臣之禮見過他之後,漢文帝還誇他:“此真將軍矣!”此後,周亞夫得到重用,甚至漢文帝把他當作輔佐漢景帝的重臣來看待。等到周亞夫在漢景帝時期平定“七國之亂”後,先後擔任太尉、丞相等高位,可以說,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官,周亞夫都做到了最高職位。

暴躁青年漢景帝

漢文帝寬宏大度,能容忍周亞夫的桀驁不馴,漢景帝和其父相比,肚量則小了許多。當漢景帝還是皇太子的時候,因為下棋和吳國的世子發生爭執,漢景帝直接拿起棋盤把吳世子給拍死了,這也是吳王劉濞後來發動叛亂的一個原因。從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漢景帝簡直就是一個暴躁青年。

周亞夫本人出身好,又有大功勞在身,因此平常的時候經常流露出驕傲的神色,甚至有時候對皇帝也不怎麼尊敬。周亞夫的性格如此,並不代表他將對漢景帝不利。但關鍵是漢景帝並不這麼想,周亞夫無形中得罪了漢景帝而不自知,這也註定了周亞夫最終悲劇的結局。

周亞夫違背了漢景帝的意志

如果說周亞夫無形之中流露出的傲慢得罪了漢景帝,那麼在周亞夫擔任丞相後,他和漢景帝之間的鴻溝便越來越大。當初漢景帝要廢除太子劉榮,周亞夫反對;當漢景帝要封皇后的哥哥為侯,周亞夫反對。固然“天子無家事”,周亞夫出發點是為了國家。但歷來皇帝的家事和國事就很難分清,周亞夫在這上面又多次違背了漢景帝的意志。

周亞夫為了反對漢景帝的決定,甚至搬出了祖訓,這就讓漢景帝對他有了想法。君臣之間的裂隙越來越大,漢景帝最終已經對周亞夫不再容忍,甚至直接說出了:“丞相議不可用。”周亞夫沒有理解漢景帝這句話背後的含義,反而以體弱多病辭掉職務。這個舉動是自保的行為,但也可以理解為向皇帝示威。周亞夫善於治軍而不善於自保,這是他的癥結所在。

漢景帝為漢武帝掃清障礙

周亞夫罷相後,漢景帝曾在宮中擺下宴席,周亞夫也在被邀請之列。但這卻是漢景帝擺下的“鴻門宴”,懵懂無知的周亞夫一腳踩了進去,也最終使得漢景帝對他動了殺心。漢景帝專門賜給周亞夫一整塊肉,沒有切開也沒有筷子,藉此觀察周亞夫的反應。

周亞夫喚人取筷,漢景帝開玩笑地說:“此不足君所乎?”周亞夫最終離開,但臉上的神色十分不忿。他這樣的舉動落在漢景帝眼中,換來一句:“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周亞夫既不能被漢景帝所用,也不能用來輔佐少主(漢武帝),而且還可能威脅皇權。對於這樣的人,暴躁青年漢景帝自然不會心慈手軟。

當年,“七國之亂”時,叛軍圍攻竇太后心愛的小兒子梁王劉武,周亞夫好幾次拒不出兵幫助劉武。所以周亞夫雖然平定了“七國之亂”,也得罪了梁王劉武和竇太后。等到他後來再得罪漢景帝,周亞夫更是必死不可了。但綜合這些事情,也可以看出周亞夫軍事才能極為優越,但政治手段卻非常欠缺,這是他最終被賜死的原因。

“平定七國”之亂後,周亞夫的兒子給他買了五百尚方甲盾(埋葬時的用具,但超越了禮制)。後來被人告發,周亞夫受到牽連,漢景帝把周亞夫交給廷尉審理。深刻領會了漢景帝精神的廷尉,把“君侯欲反邪”的罪名安到了周亞夫頭上。當週亞夫用這些東西是死後用的為自己辯解時,廷尉卻說:“君侯縱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這就很有些“欲加之罪”的意味了。

司馬遷說周亞夫絕食而死,算是為“尊者諱”。等到了唐朝,人們就沒有這麼多顧忌了,有人直接指出漢景帝把周亞夫交給廷尉後,直接不給周亞夫提供食物,最終被活活餓死。而這也是廷尉堅決誣陷周亞夫要“謀反”的原因了,因為背後影影綽綽有漢景帝的影子。


飛熊說歷史


周亞夫被逼死的背後隱藏著領導不喜歡不聽話的下屬!

在領導眼裡服從遠比對錯重要,沒有任何一個領導會允許一個不聽自己話的下屬蹦躂,更何況一個有著平定七國之亂的軍功集團代言人。

周亞夫能夠被賞識,起源於文帝霸上勞軍時見識到了周亞夫的治軍嚴謹。

皇帝勞軍前往別的軍營都是直接馳入,連招呼都不打,所以說這些將領一定是知道皇帝要來。

那麼周亞夫不可能不知道,但是當皇帝來到周亞夫的細柳軍營之時,連門都進不去,還被自己的士兵用利劍、強弓對著,初次見面就給皇帝留下了不聽話的印象。

還好是慈惠愛民的漢文帝碰上了執拗古板的周亞夫,要是換成朱元璋,等他回去就是把周亞夫扣上一個謀反的帽子,就算他周亞夫有十層皮都不夠扒。

漢文帝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可以說周亞夫能夠被漢文帝注意和推薦給漢景帝是源於他的執拗,他被逼死也是源於他的執拗認死理和公然頂撞皇帝。

反對皇帝封匈奴降者為侯

公元前154年,匈奴王徐廬等六人向漢朝投降,漢景帝打算封這些人為侯用來激勵那些後降者。

當漢景帝把這個說出這個方案之時,卻遭到了身為丞相的周亞夫的激烈反對。

周亞夫說:這些人背叛了原先的君主而投降漢朝,漢朝還把他們封為侯,這極大的傷害了那些在前線浴血奮戰的戰士,他們絕大部分終其一生都不能封侯。

並且漢帝如此對待匈奴降臣,那麼又該怎麼去責備那些不守節操的漢臣?

周亞夫終歸還是吃了沒文化的虧,他不僅意識上有問題與領導的溝通方式和態度也有著極大的錯誤。

我們先從他的意識去分析

周亞夫的那句話咋一看沒有任何問題,完全政治正確。但是身為人臣,他沒有以一種宏觀的角度去看待封侯此舉意味著什麼,他單純把大漢和匈奴看成平等的、沒有區別的兩股勢力。

這種意識形態的問題其實很好解決,只要運用好宣傳工具,把大漢和匈奴的戰爭宣傳是農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碰撞,除了文明碰撞之外還有階級、文化、生產力的對比。

所以從這個方面出發就能很容易解決他的問題,如大漢與匈奴誰代表了高級文明?誰有著更先進的生產力?誰代表著正義?都是大漢!

所以這些降臣代表著的匈奴中的那些渴望先進生產力,渴望高級文明、渴望正義的人民,他們放棄了落後的生產力、低級的文明走向大漢,就是放棄了為邪惡政權賣命走向正義,放棄黑暗走向光明,這種行為值得鼓勵和發揚!

解決了意識形態問題,就來分析當時的漢匈形勢。

匈奴

當時的漢匈處於誰也打不了誰的焦灼狀態,而此時如果積極招降,不僅有利於打擊敵人士氣,瓦解匈奴鬥志,還有利於增加己方力量,所以這樣我們力量越打越多,敵人越打越少。

而殺了他們,那麼以後誰還會來投降?橫豎都是死,死國可乎?所以看似漢文帝決策失誤,其實這裡面有著大智慧。

溝通方式及其態度

領導們一般喜歡大事開小會,小事開大會,而及其重要的事一般不開會。漢景帝直接在朝廷上提出降臣的解決方案就已經表明了,這件事沒有商量的餘地。

作為下屬,只有執行和完善方案的資格而不是公開和領導唱反調。就算領導的方案出了問題也要私下裡溝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這種當堂質疑領導行為、懷疑領導智商的行為、挑戰領導權威的行為極其愚蠢。

況且周亞夫還是有著巨大軍功的武將,皇帝在之前已經明升暗降奪了他的兵權,他仍不知收斂,這為然後被誣陷埋下了伏筆。

當然大臣在這種國家政策上的唱反調,漢景帝還是可以容忍,這只是無關國本的爭議。

但是一旦涉及到國本,也就是儲君的選立,那麼失敗後的權臣就已經註定了只有死路一條。

恰好漢景帝想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立劉徹為太子之時。周亞夫與竇嬰據理力爭,這不僅參與了漢景帝的家事,而且在這一廢一立中,他又得罪了漢武帝劉徹,就算漢景帝容得下他,漢武帝也不可能留下這個刺頭。

橫豎周亞夫都是死,那麼早點解決他為漢武帝鋪路,就是漢景帝最後時光的任務。

最後的試探:景帝請吃飯

儘管周亞夫如此的執拗,但是他的很多想法漢景帝都很贊同。

不然在太后向皇帝請求封皇后的哥哥為侯的時候,漢景帝要是同意的話,那麼就不會說這件事要詢問丞相的意見了。

所以對於周亞夫,漢景帝還是覺得這個人是有點一根筋,但是也是一個好的擋劍牌。鑑於此,漢景帝有意留給了周亞夫一個機會。

公元前143年,漢景帝在宮中大擺筵席而叫周亞夫來吃飯,桌子上有一塊肉,但是沒有筷子,周亞夫隨即直接和掌管宴席的官員要筷子。

漢景帝大笑:這都還不滿足你?周亞夫隨即摘下帽子謝罪,漢景帝叫他起來,於是他起來後就緩緩退下。

看著周亞夫的背影,說出了:“此鞅鞅,非少主臣也”的漢景帝終於下定了決心要除掉他。

公元前143年,此時離漢景帝駕崩只有一年的時間,他也感覺自己時日無多,於是想在有生之年再給周亞夫這個刺頭一個機會。

不然漢景帝完全可以找個理由弄死他,而不是像這麼大費周章請吃飯。

漢景帝請周亞夫吃飯,給他最後的一個機會,看他能不能領會到領導意圖,要是領會得到,那麼他就沒有事,要是領會不到那就只有死。

而漢景帝給他肉又不給筷子,暗示周亞夫今天你所有的成就都是我賜給你的,沒有我,也就沒有你。

就像今天這一大塊肉擺在你面前一樣,沒有我給你筷子,你只能乾瞪眼。

所以只要你聽話,時時刻刻都有肉吃。但是周亞夫就是一根筋,領會不到,反而直接越過皇帝去向宴席官要筷子。

當我第一次讀《史記》之時,我就知道了周亞夫要完。

為什麼?宴席官是皇帝內臣,你一個閒賦在家的人,居然指揮皇帝身邊的人,這不僅是嚴重的越權,還是變相的埋怨領導安排不妥。

指手畫腳就算了,他還沒有經過漢景帝的批准就因自己不爽而私自離席,心裡還有沒有王法?還有沒有皇帝?

面對此時此景,漢景帝終於痛下決心要除掉他,於是說出那句讓人脊背發涼的話:“此鞅鞅,非少主臣也”。

於是公元前143年,周亞夫被冠以“陰間謀反”的罪,他不服,遂在監獄絕食五天,隨後吐血而亡。

一代名將,不得善終,令人惋惜。


楚國八百年


周亞夫,西漢開國功臣周勃的兒子。周勃還是擁立漢文帝的功巨。漢景帝時期,周亞夫自己也是平吳楚七國之亂的大功臣。

然,就是這麼一個大功臣,深得漢文帝賞識的大功臣,漢景帝器重的丞相,居然在漢景帝朝,活活餓死在獄中。

細柳營,漢文帝半是歡喜,半是憂

還在漢文帝時期,匈奴進犯漢廷,為抵抗匈奴的進犯,漢文帝分派三位將軍把守京城附近的霸上、棘門、細柳。為鼓舞士氣,漢景帝親自到三處軍營慰問。

漢文帝到霸上、棘門兩處時。大將軍守門迎候,將士們各個歡欣鼓舞。漢文帝看到軍營裡糧草充足,士氣高昂。漢文帝很是高興。

慰問完霸上、棘門漢文帝又率領慰問大伍隊,前往周亞夫的細柳營去慰問。

漢文帝到了細柳營,只見將士們各個都是身穿鎧甲,箭箭繃在弦上,各個刀出鞘,沒有熱烈歡迎的場景,也不見周亞夫出門迎接。

漢文帝的先導前來向漢文帝報告說,細柳營不讓咱們進營,將士們說:“將軍有令,軍中只知道將軍令。沒有聽說天子令。”

等漢文帝已經親自來到了細柳營的門前,把守營門的都尉,還是不肯放漢文帝等人入營。直到漢文帝拿出天子符節,周亞夫才傳令打開營門,讓漢文帝入營。還不許漢文帝的隨從騎馬奔走。漢文帝一行人等,只好牽著馬,在軍營內緩緩地向前徐行。漢文帝算是領教到了,來自周亞夫的下馬威。

漢文帝感慨地說:“這才是真將軍啊!剛才的霸上、棘門,簡直就是兒戲。如果遇到偷襲一定會敗,而細柳營誰敢進犯。”一個月後,匈奴退兵。漢文帝立即任命周亞夫為中尉。

然,漢文帝通過這次細柳營的慰問,對周亞夫則是半是欣賞半是憂。欣賞的是周亞夫的軍事才能,擔憂的是少主難以駕馭這樣一位有才能、有軍功的大將軍。

漢文帝臨終前交代漢景帝說:“如果天下有危急,周亞夫可以帶兵。可是這個將軍難以駕馭,不可太過器重。”

平吳楚七國之亂,周亞夫再立顯赫大功

漢景帝前三年,發生了吳楚七國叛亂,國家危急時刻,漢景帝任命周亞夫為太尉率兵平叛。周亞夫果然不負重託,三個月打敗吳楚叛兵,聲名大震。

周亞夫恃功而驕,漢景帝君心莫測

周亞夫反對廢太子劉榮

周亞夫平叛七國之亂後,深得漢景帝的欣賞。公元前152年,漢景帝任命周亞夫為丞相。此時這對君臣關係還是很好的,可是,好景不長。

漢景帝前七年,漢景帝欲廢太子劉榮。因為周亞夫是丞相,所以漢景帝找周亞夫商量廢太子一事。其實漢景帝心裡早就拿定要廢太子,找周亞夫商量不過是走個過場,給丞相一個面子。然後丞相同意,反過來又給了漢景帝一個理由,這事就好向朝野有個交待了。

然,這個周亞夫性格耿直,加上他真把自己當回事了,堅決反對漢景帝廢太子劉榮,惹得漢景帝非常不愉快。從這件事以後,漢景帝便開始疏遠周亞夫。

周亞夫反對竇太后提議為王皇后兄長王信封侯

一次竇太后提議給皇后王娡的哥哥王信封侯,漢景帝不願意,但又不敢反對竇太后的提議,漢景帝心裡想著,這事周亞夫一定會堅決反對,便推說這事要和丞相周亞夫商議。

果然,周亞夫在朝堂之上鄭重其事地提出:“當年高祖皇帝白馬盟誓,非劉姓不封王,無功不封侯。”

周亞夫的態度如此堅決,朝議封侯的事也就不了了之。然,周亞夫的堅決反對給王信封侯,一次性地得罪了竇太后、王皇后、王皇后的哥哥王信。

還引起了一個人對周亞夫不滿,那就是漢景帝。雖然說封侯的事漢景帝要朝議是個故意推脫,但周亞夫的這番表現也讓漢景帝,看到了周亞夫自恃功高,難以駕馭的一面。

周亞夫反對漢景帝封匈奴降將

這年,漢景帝朝發生了一件大喜事。五位匈奴將領投降大漢,這可是大漢朝數十年來,第一件天上人間的大好事。

漢景帝非常高興,為鼓勵匈奴貴族多多投降大漢,漢景帝要為封歸降的匈奴王徐盧等五人為侯。這次漢景帝又遭到了周亞夫的堅決反對。

周亞夫說:“這五位降將是背叛他們的主子投降過來的,如果我們封這幾降強將為猴,今後我們怎麼勸勉自己的臣子守節呢?”

漢景帝這次又沒聽周亞夫的,堅持為徐盧等人封為列侯。周亞夫不滿漢景帝的決定,抱病回家休息。漢景帝也來氣了:“好,你周亞夫稱病不上朝,那你就乾脆不用上朝了。”漢景帝罷免了周亞夫的丞相。

漢景帝起殺心,周亞夫餓死獄中

周亞夫被罷相不久,漢景帝在宮中宴請周亞夫,周亞夫欣喜赴宴。周亞夫來到漢景帝宮,往酒桌上一坐,見自己面前擺了一大塊整肉,沒有切開,也沒有筷子。

周亞夫心中一怒,回頭命侍從給他上小刀筷子。漢景帝見周亞夫根本沒把他這個皇上放在眼裡,頓時惱火不悅地說:“這難道你還不滿意嗎?”

周亞夫見漢景帝惱了,趕緊脫帽跪地請罪。周亞夫見漢景帝真生氣了,便恭恭敬敬地退了下去。漢景帝在目送周亞夫離去的背影時說:“這個心懷不滿的傢伙,日後決不是侍奉幼主的人。”

本來,漢景帝宴請周亞夫也是想看看,周亞夫回家後是不是有所反省。如果周亞夫能在看到眼前無從下口的肉時,向漢景帝求援,明白自己有今日的榮光,全都是靠皇上賞賜、恩寵而得,向漢景帝說一些賠罪的話,或許漢景帝還會給周亞夫官復原職的。

原本一場很好的君臣關係,到這裡就算結束了。漢景帝已暗暗地下決心要為劉徹掃除一切障礙,包括難以駕馭的大功臣,確保劉徹順利登基。

周亞夫獲罪入獄

周亞夫的兒子給周亞夫購置五百套盔甲、盾牌,為將來大將軍周亞夫過是後,作陪葬品。結果就因為下人們對周亞夫兒子的不滿,向政府舉報了周亞夫之子非法購買兵器,企圖謀反。

漢法規定禁止私人購置兵器,而周亞夫一次就購置五百套盔甲、盾牌。在漢朝也算驚天大案了。漢景帝接到狀告信後,立即將揭發信轉給司法部門,並要求司法部門迅速查辦。

周亞夫見司法部門派人到他家來詢問、核實謀反事件,非常氣憤,拒絕質詢,不予回答。漢景帝聽說周亞夫拒絕質詢,勃然大怒,在漢景帝看來,周亞夫簡直就是在蔑視自己,氣憤地破口大罵道:“我不要核實了。”

一代名將周亞夫不堪受辱,在獄中絕食五天,吐血而死。

周亞夫一生耿直不阿,卻有勇無謀。雖然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最終落得受辱絕食而屈死。說來說去。周亞夫還是太仗著自己有功於朝廷,自以為是地堅決反對漢景帝廢劉榮,漢景帝怕日後劉徹駕馭不住周亞夫。

漢景帝又怕周亞夫會像他爸爸周勃那樣,私殺少主,擁立劉恆。(周勃、陳平曾經就以誅呂為由,斬殺了劉盈的五個兒子,包括少主劉弘。)

漢景帝擔心周亞夫家,有其父,必有其子。所以漢景帝怎麼都要殺了周亞夫才會放心。


吳百蘭


周亞夫是西漢開國功臣周勃的次子,漢文帝時期京師長安,受到匈奴攻擊的危脅,周亞夫受命駐軍細柳保衛長安,因治軍嚴明受到文帝的嘉獎並於提拔。漢景帝時七國叛亂,周亞夫受到重用,統帥漢軍平叛七國,立下大功,被封為丞相,成為景帝的寵臣。


這時候的周亞夫是他人生仕途輝煌之極,然而性格耿直,又肯直言是他的人生缺點。不會迂迴的周亞夫,得罪了竇太后和景帝的同胞兄弟梁王。在平定七國叛亂時,叛軍攻打梁國非常激烈,梁王傳信讓周亞夫出兵救援,周亞夫有自己的佈置,沒有出兵,梁王寫信給景帝讓周亞夫出兵相求,周亞夫還是沒有出兵,分析其中的不出兵的歷害,並將自己的佈置告之景帝,最後大敗叛軍,證明了周亞夫的決策是正確的。

竇太后要讓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景帝沒有同意,竇太后一直追問景帝,景帝又不敢拒絕太后,便推辭要和大臣們商量,景帝找周亞夫商量,知道他直言不諱,果然周亞夫以高祖誓約:“非劉姓不能為王,否天下人攻之。”為由而拒絕,竇太后知道後大發雷霆,周亞夫算得罪了竇太后,王皇后和王信了。

周亞夫不盡得罪了太后,王皇后,王信,梁王也因周亞夫不出兵救梁國,也恨周亞夫,梁王借進見天子和太后時,沒少說周亞夫的短處和壞話。周亞夫最後只剩下景帝這邊的信任,然而,周亞夫讓景帝的信任也很快打消,景帝想廢太子劉榮和周亞夫商量,其實景帝心裡決定廢太子了,不過走走過程,哪知周亞夫說什麼也不同意廢,氣的景帝說:“這是我的家事,不用你管。”從此景帝疏遠周亞夫。



匈奴有六位將軍來歸降景帝,為了讓匈奴將領更多的歸降,景帝把他們封侯,周亞夫又出來阻撓,景帝沒有聽,氣的周亞夫稱病不朝,最後辭職在家。後來景帝在後宮裡宴請眾官員,便讓周亞夫參加,又因對景帝無禮得罪景帝。

周亞夫的兒子瞞著年老的他置辦陪葬品,用了不該用的皇家御用品,景帝藉機想再壓一壓周亞夫的傲氣,便交給廷尉處理,把周亞夫下入大獄,不願受辱的亞夫絕食而亡。


周亞夫的一生即輝煌又悲慘,耿直剛烈的性格,以謀國不謀己的行為,讓人們敬仰。然而確攤上一位心胸狹窄的皇帝,最後落個悲慘結局讓人惋惜。漢景帝的這種卸磨殺驢的做法,讓人們非常氣憤,“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是古代君王穩固皇權,維護皇家威嚴,永遠不變的殘酷手段。


趣談漢史


周亞夫的死對於周亞夫確實是一個悲劇,對於漢景帝也的確是一個汙點。一個平定七國之亂的名將沒有死在戰場上,卻被冤下獄,絕食而死,可悲可嘆。那麼咱們就來分析分析,漢景帝為何要逼死周亞夫。

談及帝王,首先就得說政治。性格的問題都是往後說的。

第一個問題漢景帝要在死之前給兒子掃清障礙。大家都知道,漢武帝的太子之位是他老媽王姪和其姑母館陶公主倆人聯手算計來的。在他之前漢景帝立的太子是他同父異母的哥哥劉榮。或許立了漢武帝為太子以後漢景帝就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而周亞夫是漢景帝時期的大將,更確切點說貌似算的上唯一的大將(其他人的功勞和能力,和周亞夫比感覺還是有不小差距的)。而那個時候的劉徹年齡還小,以周亞夫當時在軍隊的影響,漢景帝擔心周亞夫會成為劉徹政權的潛在威脅,所以逼死周亞夫很大程度上是對自己繼承人的一種保護。

第二個問題是周亞夫對太子的態度。在對漢景帝繼承人的改變上,竇嬰當時是太子太傅也就是劉榮的老師,周亞夫也是劉榮的支持者,或許是因為兩個人有私下的勾連,也或許是因為周亞夫覺得太子之位涉嫌大統,劉榮無過錯,一旦更換可能會國家不穩定,這些都無法確定。但無論什麼原因,都只說明瞭一個問題。周亞夫是支持劉榮,反對劉徹的。要知道周亞夫是一員武將,皇帝最忌諱的就是太子和武將之間有啥關係。而且立太子一事,既是國事,也是家事。周亞夫的身份是不應該參與到太子的選擇上的。

第三個周亞夫這個人個性有問題。大家可能會說漢景帝逼死周亞夫是因為漢景帝的個性不好,心胸狹隘。可是更關鍵的問題其實在於周亞夫本人。文景兩個皇帝要說到能力不能說多麼的出類拔萃,但是都算的上是仁厚的君主。就算漢景帝的個性跟他老爸比差點,但是也絕非殘暴的人。從他後來對衛綰的態度上可以看得出來,他不是記仇的那種人。可是周亞夫有些行為表現的卻太過於任性了。他仗著自己有功勞,再加上所謂的性子耿介做的事情總在刺激著漢景帝。有一次,漢景帝請周亞夫進宮吃飯,這個飯局只有他們兩個人,或許漢景帝有點無聊想逗逗周亞夫,也許是漢景帝對周亞夫要進行測試,就在周亞夫的桌子上只放了有一盆肉,連切都沒有切,還不給餐具。周亞夫一看,皺了皺眉,對一旁的下人說,快點去拿餐具來。此時,皇帝就坐在周亞夫的對面,一聽到周亞夫的話,連忙開口說道:“怎麼?不夠吃嗎?”周亞夫一聽,輕輕地站起身來,脫帽行禮,小步退了出去。而皇帝的眼睛一直目送著他出去,等周亞夫離開後,皇帝才開口說道:“這個人不能輔佐我的兒子。”就這個態度,雖說宴會只有兩個人,但那個人是皇帝啊,你給皇帝臉色看,我是不好說這個人的個性到底是怎麼養成的。或許是居功自傲,或許就是太過於耿介了,耿介到都沒有為臣之道了。就這樣的行為,別管哪個皇帝恐怕都不能一笑而過吧。

第四個問題周亞夫這個人的人緣實在是有點不好。熟悉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漢景帝有個寶貝弟弟梁王。按照他老媽竇太后的意思,都希望漢景帝死了以後讓梁王當皇帝。可是周亞夫卻和這麼一個王爺有仇。這個還得說到七國之亂的時候。梁王被圍困,周亞夫為了戰略考慮,沒有及時救援。你可以說這是為了國家大局,但是梁王的想法恐怕是你周亞夫不顧忌我的生死。於是每次都跟自己的老媽說周亞夫的不是,再加上漢武帝的母親王姪,漢景帝的姐姐館陶公主,這兩個人也對周亞夫支持劉榮而不支持劉徹而反感。所以,三個女人加一個梁王就在漢景帝這裡開啟了一場圍繞周亞夫的陰謀。

所以個人覺得,周亞夫的死跟漢景帝的性格關係其實倒也不大。第一政治需要,周亞夫是潛在的政治威脅。第二,群體算計,在眾多人一起說周亞夫不是的時候,漢景帝心理也會對周亞夫有看法。第三個,周亞夫自己的個性問題,或許是因為居功自傲,或許是因為太過耿介。沒有起碼的為臣之道。三個問題結合在一起,促成了周亞夫的悲劇。


隨意言之


周亞夫,周渤的兒子,早年帶兵紀律較好,被漢文帝看重。文帝去世時,告訴景帝周亞夫可擔大任。



後來景帝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匆忙撤藩導致七國之亂。因為當時中央政府的軍隊在防範匈奴,所以面對吳楚叛亂,兵力就顯得非常不足。形勢十分危急,景帝及時起用周亞夫,讓他負責平叛事宜。周亞夫,分析形勢,採取一部分兵力,遲滯叛軍,他親率大軍繞道叛軍後面,斷其糧草,使吳楚不戰自亂,漢軍再乘機掩殺很快就平定了叛亂。



周亞夫平定叛亂後,被景帝任命為太尉,掌管全國軍隊,可謂權傾一時。

經歷廢太子風波中,漢景帝感到皇權受到掣肘,為此他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皇權,削弱大臣權利的行動。對於周亞夫就是被免去太尉,官拜丞相。可是周亞夫是武人,不懂管理國家,很快就被漢景帝免除一切職務賦閒在家。



隨著漢景帝身體日漸衰弱,他感到要為太子選一位擎天保駕之臣。這個時候他想到了周亞夫,為此他舉辦了一個宴會,宴請周亞夫。周亞夫先是珊珊來遲,在入座後發現自己桌上沒有餐具,就對近侍大呼小叫起來。

不久景帝就找了藉口,把周亞夫下獄,周亞夫不甘受辱,絕世而死。可惜了一代名將。


滄海一粟7528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是很多古代君王對待功臣的態度。作為西漢第四位傑出皇帝漢景帝,在對待自己在位時期的最大功臣周亞夫時,最終還是選擇了這條“卸磨殺驢”的路。在周亞夫被殺的這件事上,誠然漢景帝要負很大的責任,但是作為被殺的周亞夫,同樣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縱觀周亞夫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從備受寵信到被疏遠、冷落、戲弄直至被害,其人生軌跡不禁讓人扼腕嘆息。其實周亞夫悲劇的人生早在他最輝煌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因為細柳營治軍一事,周亞夫得到了漢文帝的提拔。到了漢景帝時期,“削藩”一事引得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諸侯發動了“清君側,誅晁錯”的叛亂,史稱“七國之亂”。為了平息這場叛亂,漢景帝無奈之下殺掉了獻“削藩”之策的晁錯,但仍無法平息叛亂。最終漢景帝決定按照文帝生前遺囑起用周亞夫討伐叛軍。

周亞夫不負漢景帝所託,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就平息了叛亂。因平定“七國之亂”有功,周亞夫先後被封為太尉、丞相,深得景帝的器重,此時的周亞夫可謂是達到了人生頂峰。但也正是在平亂過程中,因沒及時救援梁國,他無意間與梁王劉武結下了仇恨。後來梁王劉武每次去京城朝見天子,“常與太后言條侯(周亞夫)之短”。正是與梁王結下的這一個仇恨,為周亞夫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在竇太后心中,梁王劉武的分量比起漢景帝劉啟還重。周亞夫得罪了梁王,相當於是得罪了竇太后。所以即便是周亞夫有再大的功勞,也早已在竇太后心裡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恰恰在這個時候,周亞夫還因為自己生性耿直的性格得罪了漢景帝跟竇太后。

景帝七年,景帝想要廢掉太子劉榮,改立其他皇子為太子,便找來了周亞夫商議對策。周亞夫認為廢長立幼不合祖制,勸誡景帝不要那樣做。其實在漢景帝的內心早已經下定決心另立太子,之所以找來周亞夫商議,不過是找一個理由罷了,沒想到周亞夫這麼不識趣。正是如此惹得景帝怒不可遏,言稱自己的家事不容外人插手。

中元三年,竇太后想要讓景帝封王信(王皇后兄長)為侯,漢景帝沒有同意。在竇太后的步步緊逼下,提出了找周亞夫商量藉此應付竇太后。漢景帝之所以要將周亞夫搬出來,是因為周亞夫敢於直言,肯定表示反對,這樣就可以將竇太后的怨恨轉嫁至周亞夫身上。果然不出所料,周亞夫以漢高祖曾與諸大臣歃血定下的盟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為由反對此事。竇太后聽到周亞夫對王信封侯的意見後,立即火冒三丈,認為周亞夫可惡至極,周亞夫由此得罪了竇太后,同時也得罪了王信和王皇后。

在這之後周亞夫又因為反對漢景帝封歸順漢朝的匈奴王唯徐盧等五人為侯一事,再一次得罪了漢景帝。這君臣二人日漸疏遠,矛盾重重。此時周亞夫才深感自身處境不妙,便稱病辭職。雖然君臣二人矛盾重重,但畢竟周亞夫還是有一定能力的。此時的漢景帝也在考慮是否讓周亞夫輔佐幼主,便安排了一場宮廷宴會。

在宴會上,漢景帝故意給了周亞夫一大塊肉,並授予下人不要配筷子。周亞夫見狀大怒,隨即向侍者要餐具。早就注意他一舉一動的漢景帝,這時笑著說:“莫非這還不能讓你滿意嗎?”周亞夫羞憤不已,也知道景帝不高興了,十分不情願地向景帝跪下謝罪。景帝讓他起身,他立即站起來,徑直走出了宮門。這樣目無君上的行為,徹底激怒了漢景帝。隨後漢景帝借周亞夫兒子私造盔甲一事,將周亞夫逮捕入獄。對私造盔甲一事毫不知情的周亞夫無法忍受人格屈辱,便絕食而死,史載“因不食五日,嘔血而死”。

其實縱觀周亞夫的一生,特別是他最終的死亡。糾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自身耿直的性格,以及“謀國不謀身”的做事風格,無論是在廢太子一事,還是在封侯一事上,周亞夫想到的都是國家的利益,絲毫沒有想過自己這樣做是不是會得罪皇帝、得罪太后。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漢景帝狹隘的心胸,同樣是為國頂撞自己。漢文帝在細柳營一事上,不僅沒有怪罪周亞夫,還提拔了他;漢景帝則是因為廢太子一事,大發雷霆、日漸疏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