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年少時用棋盤砸死吳王劉濞太子,是什麼心理?

QIYUELI

西漢文帝初期,大漢皇宮中發生了一件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事:吳王劉濞的兒子劉賢在長安陪伴皇太子劉啟(即後來的漢景帝)博弈時,由於對棋路起爭執,無禮耍賴,且態度十分橫蠻,被太子劉啟用博局當場砸死。

被劉啟所擊殺的吳國世子劉賢,是吳王劉濞當時唯一的兒子,由於自幼深受其父寵愛,所以平常就飛揚跋扈,品性極差。到了皇宮中,他依然沒有收斂,做事依舊率性而為,太子劉啟早就對他忍耐已久,那天下棋的時候,劉賢又無禮爭執,年親氣盛的劉啟於是一時怒從心頭起,於是提起博局砸死了他。這事說起來並非有何陰謀,就是個偶然的事件。劉啟的如此舉動,就連漢文帝都有些吃驚。不過這個偶然事件卻也是造成後來“七國之亂”的因素之一。

劉賢的老爸吳王劉濞是漢高祖劉邦的親侄子,劉邦的二哥劉仲的長子,為人十分剽悍勇猛而又野心十足,性格與劉邦非常相似,劉邦當時封賞他的時候都說他有反相。殺子時間過後,儘管劉濞又生了其他兒子,但當時痛失愛子的仇恨卻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更加深重,可以說,劉賢被殺這件事情,也是促使劉濞決心造反的誘因之一。


慣與長夜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就是個誤會,也是皇家的悲哀。

吳王的兒子劉賢和當時的漢景帝劉啟,兩個孩子在一起下棋。

吳王的兒子劉賢年輕輕佻,不懂得宮廷的道理。

在皇宮中,一個基本規矩是不能贏皇帝和太子。不管是下棋、打牌、玩遊戲甚至搏鬥,都是一樣。

這是所謂的潛規則,每個人都要遵守的。

比如陪著皇帝下棋的人,基本都是國家級選手。如果真的按照各自本事下棋,這些人閉著眼睛也能贏皇帝或者太子。

但無論他的棋力多高,也是不能贏的,還必須下得很逼真,最後輸掉。

所以小孩時候的漢景帝劉啟,估計從來沒有輸過棋(除了和他老爸下)。見局勢不妙,漢景帝劉啟和吳王兒子劉賢因為一步悔棋,大吵了起來。

劉賢也是嬌生慣養的龍子龍孫,為人輕佻好勝,也不願意受氣,出言不遜。

漢景帝劉啟自出孃胎哪裡受過這種氣,一怒之下將棋盤扔過去。

當年的棋盤都是實心的,相當重,這一下就砸破了頭。

而古代沒有抗生素,認為外傷都很危險。結果劉賢被砸破頭以後,竟然因為破傷風不治而亡。

這下,他的父親吳王大怒,但不敢發作,隱忍了多年最後叛變。

不過,漢景帝劉啟也並非故意殺人,真殺人也不會用棋盤砸過去,他又不是武林高手,還是毆鬥的無心之失。

按照今天的話來說,也就是過失傷害致死。而漢景帝劉啟又是未成年人,不用坐牢,賠點錢就了事。

有人覺得漢景帝太霸道,沒道理。

其實,古代的皇帝就是這樣。

其實在漢代,你只要稍微出言不遜,皇帝就可以處罰你,甚至斬掉你都可以。不然怎麼說伴君如伴虎呢!


薩沙

關於這件事其實真沒有什麼陰謀論,就是兩個孩子在下棋。因為下棋有了爭論,誰都不願意讓步,所以,導致了漢景帝的失手,當然那時候的漢景帝還不是皇帝,畢竟他的父親漢文帝還在世,所以我們稱這時候的漢景帝為劉啟更合適。

吳王劉濞也就是在漢景帝朝發動吳楚七國之亂中的主謀,他對朝廷的不滿,多多少少也有劉啟把他兒子殺害的原因。

畢竟劉濞的兒子也是太子,太子都是長子,長子在古代都是比較受父皇寵愛的。人家辛辛苦苦把兒子養大,就是因為串門走親戚,到了皇宮裡,沒想到兩個孩子竟然因為下棋鬧出了人命。都怪兩個人生在帝王之家,誰都沒受過氣。所以,脾氣一個比一個臭。我估計他們下棋的水平也是一樣臭。

劉啟作為皇太子的殺了人,作為皇帝的漢文帝就要出來給兒子擦屁股了。他先是把自己的兒子大罵了一番,然後請求吳王劉濞的諒解,這件事在劉濞看來是不容諒解的。但是,他又無可奈何,因為殺他兒子的人是天底下最有權威的人。

最終劉濞還是選擇了原諒劉啟,皇帝的面子多少總要給的。可是,漢文帝因為處理劉濞兒子屍體的事,讓劉濞大為惱火,因為漢文帝不遠千里又派人把劉濞兒子的屍體給送到了吳國。

劉濞一看兒子的屍體,他就大動肝火了,所以,劉濞也不接受屍體,他還說了一句話,大家都是劉姓,死長安就葬在長安得了,為什麼還要給我送來呢?

劉濞對漢文帝不滿極了,但,他又無可奈何,這時候的他根本就沒辦法和中央抗衡。這也給了劉濞一個警示,自己一定要強大起來,不能任人宰割。

可以說劉濞為了造反還是準備了幾十年的,在漢文帝時期,他沒有反,漢景帝剛當上皇帝,皇位還沒坐熱,他就開始起來鬧了。

這多多少少和漢景帝年幼時殺死人家的兒子有關係。當然直接原因是因為晁錯的削藩,在我看來吳王劉濞就是想新仇舊怨一起報了。索性,他就反了。

可是,很不幸的是,他遇到了名將周亞夫,周亞夫把他的叛亂給鎮壓了下去,最終,劉濞落了個死無全屍的結局。


史學達人

漢景帝劉啟是漢文帝劉恆的長子,很早便被立為太子。為了培養這位接班人,漢文帝又是給他請老師,又是很早給他"監國,總之,對其關愛和寵愛有加。也正是這樣,自然滋長了劉啟心中的傲氣和目空一切。


而諸侯王吳王劉濞是漢高祖劉邦的二哥的兒子,他的封地地大物博,地多肥厚:煮海水為鹽,即銅山鑄錢。因為富可敵國,劉濞漸漸不聽朝廷的使喚了,連每年進京朝覲的事也由兒子劉賢替代。

結果,劉賢等人朝貢時,同輩的劉啟代其父皇接見了堂哥們,並下起棋來。結果劉啟棋藝不精,眼看棋局局勢已非,拒不認輸,而是推倒重來。劉賢是王太子,平時也是驕橫貫了,自然不幹了。於是爭執起來。劉啟一怒之下,拿起棋盤就砸到了劉賢頭上,結果竟砸死了他。



整個過程粗暴,結果血腥,也反映了劉啟的暴戻和自私。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皇權制度的束縛和弊端。


後來,劉濞對此懷恨在心,劉啟繼位後,乘他"削藩"時,興風作浪,引發了七國叛亂。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漢文帝初期,皇宮裡發生了一場慘劇,一盤圍棋引發的血案。

太子劉啟執白棋,吳王世子劉賢執黑棋


吳王劉濞世子劉賢在長安陪伴皇太子劉啟下圍棋。劉賢自由飛揚跋扈,品行低劣。到了皇宮,依然沒有任何收斂。

劉賢人品差,棋藝差。局勢不利,便無禮耍賴。劉啟一忍再忍,劉賢變本加厲,肆無忌憚。太子劉啟壓不住怒火,用棋盤將劉賢砸死。

對此事,我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兒子也剛剛學圍棋,兒子還教了我一些對弈的禮儀:

拿棋子:食指在下,中指在上,夾著棋子。

對弈前,向對方鞠躬道:請多指教。

對弈後,也向對方鞠躬:多謝指教。

還有落子無悔等等。

我兒子學棋時,和一個水平高的男生一起下棋。由於他學棋時間長,往往大勝。但我兒子進步快,差距越來越小。

上一次兒子和他下棋,贏了他。輸棋後,他不但不守圍棋禮儀。還說:我不服。

這一次又和我兒子下棋,還沒下多少步,就被吃了好多子。我兒子準備提他子時,他自己把子搶走了。還不給我兒子。

那盤棋沒下完,就終止了。

兒子說:他如果不耍賴皮,我就贏了。以後再也不和他下棋了。


此外,還有《圍棋少年》中的圍棋比賽,為了獲勝。在對弈時故意放屁,把對手燻的半死。也是棋風敗壞的表現。

我們要引以為戒,棋品如人品。


楊朱學派

孝文時,吳太子入見,得侍皇太子飲博。吳太子師傅皆楚人,輕悍,又素驕,博,爭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吳太子,殺之。——《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

這就是漢景帝殺死吳太子的過程,史書中並沒有記載當時的皇太子,即後來的漢景帝和吳太子的年紀,但漢景帝三十一歲即位,事發時也是血氣方剛。而楚國素以彪悍著稱,自幼生長在楚地的吳太子性格也很暴躁。兩個青少年在躁動的年紀因為一點小事發生爭執,導致命案的發生。這說起來,是皇太子劉啟故意殺人,但在當時來說這是不大不小的一件事,畢竟全天下都是太子家的,殺個人也沒什麼。偏偏死者他爹——吳王劉濞不好惹。

英布反叛被平定之後,劉邦便封侄子劉濞為吳王,並且預言大漢建立五十年後劉濞會謀反。吳太子的屍體運到吳國之後,劉濞非常生氣,說:“天下同宗,死長安即葬長安,何必來葬為!”強硬地又把兒子的屍體運回了長安,並在那裡下葬。此後,劉濞對皇室更加不滿,並且開始失君臣之禮了。

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吳太子之死並不是吳王造反的根本原因,甚至連導火索都算不上,因為吳王早就有反心,並且他有雄厚的資本——吳國曾經憑藉得天獨厚的資源,達到了幾千年間所有中國人的夢想社會——“無賦,國用富饒”,意思就是整個吳國需要任何稅收,也不怕民間私定神馬大小合同,但是吳國一點都不缺錢。不但不缺錢,他還可以憑藉豫章郡的銅山來造錢!

有錢、有軍隊、又有資歷威望,為什麼不造反!

從劉濞的做事風格以及後來的處理方式上,他也把世子之死當成普通的青少年鬥毆事件,他和劉邦一樣,是“行大事者不顧家”的人,他不把世子之死歸咎到劉啟個人身上,而是歸咎到當皇帝的不是自己。


國史通論

劉啟是皇太子,劉賢是王太子。

都是太子,但地位差了一大截。

"戎狄芝懲,荊舒是徵″。吳楚剽掠,強悍,輕慮。這在《史記,三王世家》裡有詳細記載。當年,漢高祖劉邦回沛縣,喝酒唱出悲愴: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四海兮回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道出劉氏後人的無能而且後繼荒涼。這麼打下來的地方要人去守。異姓強力不可信用,同姓要用又無能。權衡良久,就把劉二哥的兒子沛侯劉濞弄到鯨布死後的淮南地方建立第一任劉姓吳王。就成了吳王劉濞。不久,劉邦就後悔了,說五十年後,吳地有亂,最好不要是你哈,好好做藩王,別動鬼心思。

劉濞上班了,搞起了開發,搞活了經濟。這地方肥厚:煮海水為鹽,即銅山鑄錢。有了錢,還有什麼不敢幹。漸漸就與朝廷有那麼點又和諧了。

劉賢代表乃父劉濞進京進貢兼走親戚。劉啟代其父皇劉桓接見了堂哥們,然後一塊兒下棋。下來下去,棋藝差別,棋品等級就出來了。劉啟是皇太子,劉賢是王太子。前為主人,後者是客人;前首是國家儲君,後者是諸侯王嗣。所以,一旦鬧起來,前者就動了手,提了棋盤就打,一打就打死了。這劉啟很失儲君之理!劉賢再不對,他也沒動手"提局"打人啦。這件事,劉啟不對。下手太狠,太自戾自私。劉賢一死,這吳國與長央天遠地遙地,漢文帝卻把劉賢送喪回吳國,這不是臭棋一著嗎?劉濞的話沒錯,死長安葬長安,送回吳國幹啥?劉姓藩王的根在長安。所以,吳王沒錯。

這件事,漢文帝父子處理失當。吳王對此很失望。天下是漢高祖的天下,澤被子孫,人人有份,所以,劉啟一上位搞"削藩″,各劉姓王誰高興?不反對不反叛才怪。

果然,劉賢死後,劉濞就少進京城了,大家都曉得是這事給造成的,也沒太在意。吳國就在國內"自強不息",存錢積物招致亡命之徒,吸引江湖豪強,豢養門客奇士,準備幹事了……





劉一千五

這件事發生在漢景帝年少時。此時他當然年輕氣盛,好勇鬥狠,寸步不讓 ,而且做事喜歡直來直去,沒有城府。當時他沒考慮那麼多,生氣打了就打了。

最為關鍵的是這件事對漢景帝以後的影響。此後,漢景帝變得胸有城府,做事非常腹黑。

漢景帝繼位以後,先是假意聲稱要傳位給他的弟弟梁王,同時利用大臣堵塞竇太后立梁王的想法。

漢景帝在立劉徹為太子的時候,又是不聲不響,除掉了原來的太子和皇后。而且自己親自找藉口處死了周亞夫,又利用假密詔騙竇嬰在武帝時期受死。因為周亞夫和竇嬰權勢很大,而且是原先太子的支持者。

由此可見,此後漢景帝成了一個平時隱忍,一旦得到機會就會就斬草除根的城府極深的人。


芙蓉芳

同是太子,劉啟太子地位高於劉賢,劉賢比他這個天經地儀,至高無上的太子還蠻橫,不尊重劉啟,在正經太子前耍威風。劉啟一方面是喪威儀之氣,一方面是想殺雞嚇猴,給諸侯王一個警示,別挑戰皇權。進宮陪太子前不告誡嗎?守規矩,以皇宮太子為大。劉啟認為這是諸侯王示探其心,考驗皇權繼承人之能。


圃香

景帝劉啟當太子時,年輕氣盛。而累王世子也年輕,驕橫。覺得自己是高祖嫡出,封國勢大且富甲天下。所以,對太子不恭,有犯上之舉。啟因小事門門用棋盤打死世子,只能是日積月累的煩燥,火起而怒來。肯定是砸了解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