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利率低、费用免,货币信贷政策既要防疫情又能促经济


不差钱、利率低、费用免,货币信贷政策既要防疫情又能促经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等采取多方面措施,加大逆周期调节强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有力地支持了疫情防控工作。当前,全国上下正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货币信贷政策应更加灵活适度,既要继续服务好疫情防控,也要有利于复工复产。

历史经验表明,恐怖袭击、疫情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往往造成金融市场短期波动,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因此,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冲击,各国央行普遍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如2001年“9·11”事件后,美联储立即开展大规模逆回购操作,并于当年9-12月连续4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2011年日本“3·11”地震后,日本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金融市场注入资金,同时实施了规模巨大的金融资产购买计划。我国2013年“非典”发生后,央行于2003年5月公布7项货币信贷措施,为抗击“非典”提供有力支持。在上述措施中,货币信贷政策是重要的着力点。

不差钱、利率低、费用免,货币信贷政策既要防疫情又能促经济

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一个多月来,央行等金融管理部门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货币信贷方面,措施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适度注入流动性。如2月3日和4日,央行连续两天开展逆回购操作,超预期地向市场投放流动性1.7万亿元。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此举传递了央行呵护市场的积极信号,稳定了市场预期,提振了市场信心,金融市场在短暂波动后迅速趋于稳定。

是加大信贷投放。如1月31日,央行下发通知,专门安排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资金投向实行重点企业名单制管理,确保精准投向疫情防控重点企业。这一特殊的政策安排,提高了金融机构向重点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的意愿和能力。

三是降低资金成本。2月来,无论是逆回购操作利率还是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上述措施加上专项再贷款,降低了银行资金成本。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有望下降10个基点,进而推动贷款利率普遍降低。

总之,上述举措及时有力,针对性强,有效地支持了疫情防控工作,也体现了货币信贷政策灵活适度的调控方向。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进入了新阶段。2月18日,全国企业社保费和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阶段性减免,多措并举稳企业、稳就业。对于感染人数较少、疫情较轻的大多数地区,应重点抓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只有企业逐步复工复产,经济运行正常有序,我们才能把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才能更好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不差钱、利率低、费用免,货币信贷政策既要防疫情又能促经济

因此,货币信贷政策在服务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应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更多支持。目前,湖北省之外的各地中小企业,在复工复产中普遍面临资金荒、用工荒等难题,而这些企业在前期较少享受到金融优惠政策。因此,应在继续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重点通过定向降准、增加再贷款额度等措施,加大对中小银行的精准支持,鼓励中小银行发挥决策半径短、机制灵活等优势,进一步服务好本地的中小企业。在农村,今年的春耕备耕工作与往年相比,也面临着较大压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主动对接农户需求,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金融监管部门应尽快调整不良贷款率等监管指标和“两增两控”等考核要求,为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创造更好条件。

在前期,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共克时艰,普遍采取下调利率、减免利息等措施,将对全年盈利增长造成影响。应采取多方面措施,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拓宽各类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负债来源,增强银行业为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应加大对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确保优惠政策精准落实,

防止资金被无效占用、挪用,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等。金融机构应充分借助金融科技手段,一方面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能力,一方面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努力降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

不差钱、利率低、费用免,货币信贷政策既要防疫情又能促经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