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次疫情和蝗災,糧食的重要性是否能得到農民的重視?

鹿塬農事


面對這次疫情和蝗災,糧食的重要性是否能得到農民的重視?

今年這是怎麼了,自從進入2020年後,澳大利亞的大火剛剛被澆滅,在1月份我國就發生了疫情,當疫情還沒有散去時,而在前幾天印度和巴基斯坦又發生了蝗災。而2020年剛開始的這一兩個月裡,由於封村封路,一部分蔬菜、糧食、水果等也跟著漲起了價,特別是蔬菜,因為封路等原因其價格也漲了幾成多。面對這次疫情和蝗災的到來,糧食的重要性能否得到農民的重視呢?李子來回答。


“家中有糧,心裡不慌”,這是老一輩人留下來的諺語,其意思是說,不管是在災年還是出現別的情況,只要農民家裡有糧,就不怕任何的自然災害。在當時的時候感覺這句話多此一舉,每年的糧食吃不完,而且糧食的價格還比較便宜,只要有錢什麼都能賣到的,但是這句農村俗語卻讓我在今年感受到真真切切,還是有存糧比較好。

就拿我們村來說吧,在10年以前的時候,我們這邊種植的是小麥和玉米等糧食。由於那時候的糧食不值錢,一畝地的糧食產值不到1千來元,而那時在城裡打工的人一天就可以賺一袋面錢。


所以在此情況下,很多農民看到種地不賺錢,就改變了種植結構,有的在地裡種植中藥材,有的在地裡栽上了白楊樹去城裡打工,還有的農民以較低的價格轉包給一些留守的農民,前去城裡打工。就在這樣的操作下,在農村種地由主業也變成副業,很多老一輩開墾的土地也逐漸變為荒地,因為很多農民都知道,種地遠不如打工賺的錢多。

但是我們村裡一位老人,卻依然勤懇的種植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和別人不同的是,他還是種植著小麥和玉米,並且在麥收後,依然留著一缸存糧。其他人看了不解就對老人說:“你年齡大了而現在還有補貼,吃穿是不愁的,為什麼還要留下一缸存糧呢?”而老人卻說:“以前的苦日子過慣了,我是從苦日子走過來的人,不守著一缸糧食反而讓我不踏實!”老人的這一番話雖然讓很多人感覺無解,但是來說,老人是很有智慧的,而他能做到未雨先綢也是很難得的。


而前幾天蝗災的到來,讓印度人不得不和巴鐵簽署停火協議,共同面對蝗災這主要“敵人”。那麼是什麼讓印度人這麼痛快的停火呢,『是因為糧食』!根據印度數據統計,在大批蝗蟲短短到來的這幾天,就讓印度70萬人的軍隊飢腸轆轆,糧食都沒有了還打什麼仗呢!

所以來說,“豬糧才能安天下”,古代如此,現在也是如此。農村老話說的好,“人哄地皮,地皮哄肚皮”,從老話來說如果農民們對種地不上緊,種地得過且過,到頭來地皮對人也是不上僅的,而最終捱餓的還是不上緊的人們。雖然外國有便宜的糧食,但是來說一旦外國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外國的糧食價格也是不便宜的。

所以來說

面對這次疫情和蝗災,我們農民也知道了種地的重要性,特別是糧食,只要農民家裡有存糧了,農村裡在以後的日子才過得井然有序,而不會慌張,因此來說農村俗語“家中有糧,心中不慌”還是很靠譜的。


李子說農


糧食重要性的問題不應該是農民的問題,而應該是國家的問題。

就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民增加收入異常艱難,從土地裡刨食,也就只能解決溫飽問題,無法應對其他方面的物質生活,包括農民子女的教育問題,都無法依靠土地來解決。

農民也是公民,也需要生存,也需要更好的生存條件,所以當農民無法取得相當性的收入時,農民工就出現了。並且,很多農民的後代都在努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並不希望祖祖輩輩都是農民。那麼,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土地的荒廢。

為了生存,創收是農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而不是如何保證糧食的產量。

當前的中國農業屬於小農經濟,生產力水平很低,最終導致的就是農民收入很低,這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

因為糧食是人民生活的根基,在物價上漲的今天,糧食價格是最穩定的,其實也就是犧牲了農民的利益來保證,這也是不得已,為了保持國家穩定的必要做法。

所以,從當下對於農民的政策來看,國家即將實施農場化的模式,用最科學的種植方式和最現代化的機械來提高農業的產量和生產效率。

但是,這並非一朝一夕才可以完成的,需要一定的時間,循環漸進才可以。

因此,在疫情和防災面前討論農民是否重視糧食,這本身就已經忽略了最根本性的問題,而且選錯了對象。

國家應該考慮的並非農民是否重視糧食,而是如何讓農民從土地裡解放出來,增加他們的收入,實現收入平等化。

或者更加確切的說,中國這樣一個人口超級大國,糧食永遠是最大的問題,如何才能夠將土地的產出最大化,這是我們需要解決的根本性的問題。


喵了個咪的喵


這個事情要國家重視才對,農民是最底層,他們能夠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很不錯了,要養活市民,公務員,那是國家的任務與責任,或者由國家來引導農業發展,把糧食安全,公共衛生安全擺在首位,房地產過時了


大黃蜂71030083


提這個問題真好,一下點明瞭糧食得重要,我是農民,家裡地不是很多,莊稼人怎麼也不能讓地荒了,種點玉米,年景好了一畝除去種子化肥可以賺四百左右吧,當然時間不能算,農民有的是時間。你提到的這個問題,在趕上疫情我真有點怕了,沒口罩我可以不出門,沒菜沒油可以不吃,如果沒糧沒水怎麼辦?我去年的玉米還沒有賣,現在我決定了,必須存夠一年的糧食,剩下的在賣,惡肚子實在是太可怕了!記得我小時候別說野菜,就是樹根樹皮都沒得吃!


炮哥真敢轟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糧食都受到農民的重視,我認為以前、現在、以後都會一直受到農民的重視。原因有三條:

一,農民受過鬧饑荒餓肚子的苦。

我小時候常聽爺爺說,在新中國成立後的1959年,1960年,1961年,我國由於連續三年受自然災害的影響,造成糧食的普遍減產,許多地方都在鬧饑荒,有許多人就把樹皮剝下來,還有樹葉樹根放在鍋裡煮煮來充飢。

二,我國也曾經歷過蝗災。

聽爺爺還說過,我國農作物也曾受到蝗蟲的襲擊,而且蝗蟲的破壞力極強,只要蝗蟲經過的地方,把農民辛辛苦苦種的莊稼一掃而光,幾乎寸草不生,那一年中國又鬧起了饑荒。當時中國人口眾多,農民總是吃不飽。

像我家有五畝地,等糧食豐收了,賣一小部分,家裡留一部分,再往麵粉廠裡存一部分,媽媽總是說:哪天不種地了,吃啥呀?

三,糧食是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

現在農民的收入還基本上靠天靠地吃飯,只有在農忙過後才會出去打工。

像我家有五畝地,等糧食豐收了,賣一小部分,家裡留一部分,再往麵粉廠裡存一部分。媽媽總是說:哪天不種地了,吃啥呀?

總結:中國農民受過餓肚子鬧饑荒的苦,糧食又是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農民是知道糧食的重要性的。今年又遇到疫情和非洲的蝗災,農民會更加重視糧食的播種和生產。

最後想呼籲一下:提倡全國人民節約糧食,反對鋪張浪費。[祈禱][祈禱][祈禱]

個人觀點,如有不妥,歡迎大家溝通交流評論。







小唐勝利在農村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農民從古至今所追求的,也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之一,甚至現在,在某些地方,糧食的收入仍然是最主要收入。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如果僅僅靠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個糧食的收入在現在社會的消費中就顯的捉襟見肘了,所以很多農民就謀發展,在有限的土地上開發無限的金錢,經濟作物逐漸搬上了一塊塊田地。

我老家就是農村,小時候的歡樂也留在那片土地上,現在看來,那時候的歡樂還真是簡單。冬麥子,夏玉米,中間播豆子。以前的糧食主要是以自己自足為主,其次才是賣掉當做收入,所以大豆,高粱,小米地瓜等比較豐富,但是這些作物的生產過程是相當的繁瑣勞累。隨著消費的升高,糧食的收入不足,於是蔥薑蒜,西瓜蔬菜,到後來大棚反季節蔬菜成了收入主力軍,這是形式所迫,不是不重視。隨著工業用地的拓展,糧食用地是越來越少,好土地被大量侵佔,能有效使用的也是更少,更加零散的地方讓糧食作物更不容易操作,反倒是經濟作物簡單容易的多。很多人也就順應形式減少了糧食播種。現在國家政策好,糧食也有補貼,但是杯水車薪不得不承認。但是老一輩眼中,糧食生產永遠是不可替代的。我家也是,不論土地怎麼緊張,我們的地頭永遠是糧食作物。


劍橋輔導1


農民重視糧食幹嘛?價格低,夠吃就行,去年我們這裡幾位種戶,都沒有收穫,天干也是因素,價格低才是主要,誰還去對糧食重視?外出打工賺錢養活全家才真理!他們不重視我農民乾著急幹嘛!


永遠的勝利和堅強


農民也不笨,自己的算盤算不來這個賬嗎?別說大話,去農村實地考察考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四月槐花香70458263


農民一直很重視糧食,只是糧食價賤,不值錢。種地是為了家裡有糧,如果為了掙錢,種地賠的多。種地的各項成本比以前高太多了,糧食價格卻一年不如一年,天氣好的話,辛辛苦苦一年還能一畝地掙幾百,如果像前年的天氣,累死累活幹一年,還賠不少錢,種地的成本都收不回來


奇趣動漫之旅


面對這次疫情與蝗災,糧食的重要性是否能得到農民的重視?首先這樣的問題非常弱智,即使沒有災情農民種地都是全心全意認認真真,那怕糧食價位低!第二農民種地並不是天經地義的,農民也可以打工,利用農閒的時候賺點錢也是無可厚非的!第三在錢越來越不值錢,種地的收穫並不能滿足自己生活需要的時候,出去打工尋找合適的工作是年輕一代農民的出路!我家在農村,但地都被政府修路佔了,沒有賠償沒有補助,我們一大家子該怎麼辦?還是要生存要自尋出路!綜合很多方面,糧食對一個國家來說重要性是無法言喻的,把這麼重要的問題壓在農民身上也是不理智的!武漢加油!!!中國加油!!!農村的父老鄉親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