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佈 l 我省疫情防控科研攻關進展

​2月18日下午,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疫情防控第24場新聞發佈會,通報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情況,重點介紹廣東省疫情防控科研攻關進展情況。

新聞發佈 l 我省疫情防控科研攻關進展

疫苗研發有何進展?

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科研攻關組組長、省科技廳廳長王瑞軍介紹了廣東在疫苗研發方面的最新進展。

在腺病毒載體疫苗方面,2月5日完成抗原基因的DNA質粒的構建,2月12日在細胞水平證實抗原蛋白成功表達。2月15日獲得重組腺病毒載體候選疫苗株。預計將於2月28日前開展動物實驗。

在mRNA疫苗方面,2月2日完成了1毫克mRNA疫苗合成。2月4日在細胞水平證實蛋白表達成功。動物實驗證實mRNA疫苗誘導小鼠產生高水平抗體,目前正在進行中和抗體的病毒中和活性評價。

在重組蛋白疫苗方面,2月17日獲得第一代重組桿狀病毒,正在製備第二代重組桿狀病毒。

“疫苗研發有固有的週期規律。在緊急情況下,開發和審批的流程可以加快。”王瑞軍說:“我們希望疫苗能以最快的速度開發出來並得到應用。但我們更希望,疫情能很快過去,這些疫苗最終派不上用場。但我們的研發活動將為今後可能出現的這類疫情做技術儲備。”

新聞發佈 l 我省疫情防控科研攻關進展

“肺炎1號”臨床研究效果如何?

2月8日,“肺炎1號”批准用於全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臨床使用。

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表示,截至2月17日18時,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應用“肺炎1號”治療確診病人221例。研究結果提示,治療6天及以上的121例患者總體臨床症狀明顯改善。目前,121例患者中已有44人治癒出院。

目前,全省已有11家定點醫院申請調劑“肺炎1號”6072包,並向湖北省人民醫院等10家湖北醫院捐贈2萬餘包。下一步,將繼續推動該藥擴大臨床應用。

與此同時,王桂林提醒,“肺炎1號”是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輕型及普通型肺炎治療藥方,對重症病人不合適,也不是預防藥物,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新聞發佈 l 我省疫情防控科研攻關進展

磷酸氯喹臨床研究效果如何?

對於最近被熱議的“磷酸氯喹”,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呼吸科主任江山平介紹,磷酸氯喹是上市多年的老藥。前期體外細胞實驗顯示其有抑制新冠病毒的作用。

按照廣東省科研攻關部署,1月23日即著手準備,1月29日正式開展磷酸氯喹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首批入組的10個病例完成療程後,咽試子病毒核酸全部轉為陰性,目前已出院6例,移出到普通病區3例。

2月8日廣東省十餘家定點收治醫院開始磷酸氯喹臨床治療研究。截至17日,全省共有10個定點醫療機構累計入組氯喹治療的病例是128例,128個病例中已有93例病毒轉為陰性,26例出院。

江山平表示,接下來準備在廣東省援助湖北的醫療機構裡開展臨床應用。同時基於廣東和北京的經驗,推薦磷酸氯喹納入到新版的診療指南,擴大應用範圍。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也表示,面對新病毒,往往是實踐先於科研,常常用以前機制有相類似作用的老藥,使用在病毒身上。從氯喹來說,這次北京六安醫院和廣東較早開始臨床試驗,發現部分患者病毒核酸檢測轉陰,同時對用藥和不用藥進行對比,看得出用藥病人發熱、病毒消失會早一些。

“磷酸氯喹是不是特效藥呢?我認為還算不上,但是一個值得探討藥物。” 鍾南山提醒,磷酸氯喹也有副作用,就是消化道腹瀉,少數出現耳鳴。特效藥夠不上,但從現有苗頭來看,肯定會有幫助。

新聞發佈 l 我省疫情防控科研攻關進展

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教授楊子峰介紹,目前,該團隊與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廣州海關技術中心P3實驗室在分離出活體病毒後展開了藥效篩選,篩選了54個已上市的中藥和化藥,開展了抗新冠病毒的體外藥學研究。

從第一批受試藥物初步發現連花清瘟膠囊/顆粒、六神丸膠囊/微丸、熱毒寧、金振口服液、芩莖葉口服液等5個名優中成藥顯示體外抑制新冠病毒引起的細胞病變效應。透射電鏡分析也發現連花清瘟顆粒、六神丸能減少新型冠狀病毒在感染細胞囊泡內的病毒顆粒。

楊子峰舉例,目前已對連花清瘟完成了42例確診的臨床實驗,發現常規治療聯合了連花清瘟等中藥後,能明顯緩解發熱、咳嗽、咳痰、氣促等臨床症狀,而且發熱消失時間較對照組平均縮短1.5天,對疑似病例有相似的作用。

雖然中成藥在細胞水平顯示出抗病毒與抗炎的效果,為新冠肺炎的治療帶來一些希望,特別是輕症、中度,但仍然需要推進一些嚴格的臨床試驗以確定在臨床治療方面的療效,更好的實現中西醫結合,緩解抗疫的燃眉之急。

“上述藥物指的是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治療藥方,不是預防藥物,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楊子峰強調。

新聞發佈 l 我省疫情防控科研攻關進展

遺體解剖有何發現?

近日,全國第1例和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遺體解剖工作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完成,併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這兩具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檢。

鍾南山認為,17年前非典也有患者遺體解剖研究,弄清楚了全身臟器的破壞情況,特別是肺本身的病變。

“我們做過一例肺移植,得到非常好的治療。”他說,從肺移植的情況來看,新冠肺炎患者的肺與非典不一樣,有肺泡、炎症,同時存在大量黏液,引起哮喘。這與新冠肺炎的臨床觀察來看,非常相似。

鍾南山正在等武漢的遺體解剖研究結果。他提醒,在臨床治療中,要特別注意患者的氣道通暢。

此外,發佈會上鍾南山還提醒,保持下水道的通暢對防控疫情極為重要。

新聞發佈 l 我省疫情防控科研攻關進展

潛伏期最長達24天?

最近,由於河南信陽檢測出兩例非常規病例,這兩例病例潛伏時間超長,令人也關注到病毒核酸檢測準確性的問題。尤其是原來預估的“潛伏期”時間有沒有改變?廣東正在研發的快速試劑盒是否準確有效?

鍾南山表示,在此前納入其團隊研究的1099例病例中,2-7天潛伏期是大多數,但潛伏期可達0-24天,1099例中,潛伏期長達24天只有1例,超過14天的只有13例,總有例外的情況。

針對病毒核酸檢測準確性的問題,鍾南山說:“核酸檢測率正規做的話是比較準確的。但現在有些媒體對核酸的檢測率有的說只有30%-50%的準確率,有的甚至說只有20%-30%,我認為這種看法是片面的。這和採樣的方式和專業性有關。應該相信核酸檢測,對採樣操作進行正確培訓。”

鍾南山說,一是咽拭子的採樣,取得是否合適很重要;二是從影像方面來看,肺炎的特點都差不多,不能都算在新冠肺炎病例裡,所以核酸診斷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廣東已具備這方面的技術。

徵集防治技術和產品進展如何?

廣東科技廳從1月28日開始徵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治技術和產品。據王瑞軍介紹,發出徵集通知後幾天之內就收集了2000多項圍繞著藥物研發、疫苗研發、快檢試劑的開發、消殺設備、機器人、人工智能等裝置和技術在醫院臨床等方面的應用,說明廣東高科技企業、新型研發機構有很好研發基礎。

另外,廣東和港澳有著很好的聯合。香港和澳門的科研機構,包括一些高科技企業與廣東合作,聯合部署啟動了2000項左右的推薦項目。通過應急啟動機制,會遴選一批確實有效、有條件的項目。同時,會同廣州、深圳等地市進行聯合資助,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也支撐了各地市科技支撐的能力建設。2月14日省科技廳還印發了實施科技惠企“防控17條”措施。

廣東再向湖北派出醫療隊員24人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介紹,為確保復工復產的同時做好疫情防控,防止疫情傳播,省衛健委制定了工作指引,對機關、企業及工廠提出了六方面的防控工作要求:

要求各個單位、各級各部門成立防控領導小組;做好重點人群分類管理;設立臨時醫學觀察點;開展全體員工日常健康管理;避免人群過於密集;加強衛生宣傳工作。

周紫霄介紹,2月17日晚,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前方指揮部首次通過廣東省遠程醫療平臺進行九方連線,與8家廣東援荊醫療隊駐點醫院成功開展遠程會診。與此同時,廣東醫療隊—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正式啟用,開始接收重症病例。接下來,遠程醫療平臺將以開展專家遠程會診、醫學遠程教育等方式,助力荊州醫療救治,為湖北帶去阻擊疫情的“廣東經驗”。

為進一步支援湖北的疫情防治工作,17日下午,第18批援湖北醫療隊前往湖北荊州,這批醫療隊是5名職業病防治醫院選派的專家,主要是支援當地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18日下午,我省第19批、第20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又再出發。其中,第19批是來自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15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第20批是來自中山市人民醫院的9名醫護人員,馳援荊州。截至目前,廣東已向湖北派出醫療隊員,共2147人。

新聞發佈 l 我省疫情防控科研攻關進展

一圖讀懂廣東省政府新聞辦疫情防控第24場新聞發佈會

新聞發佈 l 我省疫情防控科研攻關進展

新聞發佈 l 我省疫情防控科研攻關進展

來源:廣東發佈、南方網、南方+客戶端、南方都市報、羊城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