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開發區大季家“2345”工作法奏響復工復產“春耕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2月19日訊(記者 盧偉霞 通訊員 王聰 曲金濤) “多虧街道工作人員指導我們制定防控方案,籌備防疫物資,如果再晚復工1天,我們的客戶至少要流失三分之一。”煙臺開發區大季家惠鑫商貿主要為煙臺機場及周邊賓館、企業配送速凍食品,由於企業註冊地和倉庫所在地不一致,申請復工遇到了麻煩。無可奈何之時,負責人李洪波找到了倉庫所在地的監管部門大季家街道安全生產辦公室。瞭解情況後,工作人員迅速為其安排了“開復工綠色通道”,由專人駐廠籌備復工事宜,2天達到所有要求,順利復工經營。

“綠色通道”不僅限於對惠鑫商貿這樣的特殊開復工企業提供專人指導、優先審批服務,同時還為市外返煙人員壓力較大的重點企業建立隔離觀察“直通車”。通過將閒置資產整修,形成一處203間、10000餘平米的封閉隔離點供企業使用,幫助企業提升隔離觀察能力,儘快實現復工復產。

“現在街道堅持‘2345’工作法,具體是實行開復工‘綠色通道’和駐廠蹲點制度,建立村居、社區、企業3道防線,加強與區疫情處置指揮部、上級業務部門、化學工業園和重點企業4方對接,守好村居、社區、企業、項目工地和九小場所5塊陣地。”大季家街道負責人介紹,在緊抓疫情防控的同時,分層次、分區域、分群體做好企業開復工服務工作,確保“兩手抓、兩手硬”。

街道組建40人的開復工服務隊伍,每人分包2-3家企業、商戶,將駐廠指導與巡迴督導相結合,在做到“應開盡開”的同時,確保已開復工企業防控措施落實落地。工作人員駐廠督導的同時,協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先後為越洋食品、富康生物等企業落實口罩等防疫物資5500餘件,協調解決車輛通行證辦理等難題7個。

“復工的關鍵還在人員流動上,在實行3種通行證明的基礎上,街道將轄區劃分為安全區、人員密集區,通過通行證明限定不同人員活動範圍,降低新返煙人員對前期疫情防控工作成果的衝擊。”該負責人表示,由於轄區內規上、規下企業數量眾多,情況複雜,通過多方協調,多家企業已同意對市外重點地區返回人員實行“雙14”隔離觀察辦法,即員工所在縣級區域14天無新增確診病例後再返回企業駐地,並主動再隔離觀察14天。同時,對1300餘名市外返煙人員實行“一人一檔”和每日體溫監測,降低人員流動造成的疫情輸入風險。

截至目前,大季家街道監管的企業中已有37家實現復工復產,佔比超過60%,還有10餘家企業正在積極準備申請材料,計劃近期恢復生產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