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魄力、執行力強、寬厚、極易讓人親近…… 同事眼裡的劉智明

有魄力、執行力強、寬厚、極易讓人親近…… 同事眼裡的劉智明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19日訊(記者劉璇)2020年2月18日上午10時58分,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永遠離開了他戰鬥的高地,離開了跟他一起抗擊疫情的戰友。

作為原市三醫院的同事,現在市武昌醫院的同事,徐亮對劉智明有著極深的感情,無論是作為醫生,還是作為朋友,作為下屬,在情感上,他都接受不了。不僅僅是徐亮,市武昌醫院的很多職工得到這個消息,都不願意相信那個總是忙到很晚才下班,見面時臉上永遠帶著笑的院長,已經永遠地離開了。

“他很有事業心,常常以辦公室為家”

2月18日上午,得知劉智明去世的消息,目前在武漢市第五醫院掛職副院長的張武昌當著眾多醫生的面,潸然淚下。

去年9月之前,張武昌還是武漢市武昌醫院副院長(後調任市四醫院副院長)。在市武昌醫院,兩人同為武漢大學醫學院畢業,劉智明高張武昌三級,是他的師兄;兩人搭檔5年,辦公室隔壁到隔壁,他們既是最親密的工作夥伴,也是很好的朋友,兩人感情很深。

1月24日下午,張武昌看到了劉智明發的消息:“我中招了!”。當天是除夕,正在市五醫院掛職的張武昌馬上給劉智明打了個電話,一是詢問病情,二是拜年。“他聲音洪亮,聽上去狀態還好,又正值壯年。”當時醫務人員感染者不在少數,大多都是輕症,張武昌沒有多想。

市五醫院也是發熱定點醫院,每天忙著轉運救治,之後自顧不暇的張武昌沒有再聯繫劉智明。“我一直以為他早已經好了。”張武昌形容聽到消息的那一瞬間,就像被一個炸雷從頭劈到腳,一眨眼就是陰陽兩隔。

說起搭檔的5年,張武昌說,劉智明是個很寬厚的人,很好相處,沒有一丁點兒領導架子,醫院的人都很喜歡他。“他很有事業心,從三醫院調到武昌醫院來後帶領大家成功創建三級醫院。”作為神經內科專家,張武昌說,劉智明在業務發展上對自己特別支持,特別是成立武漢市腦卒中120急救站,與國家遠程卒中會診中心實現遠程會診,對醫院神經內科專業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除了事業上的幫助,他對我個人的發展也很提攜。”張武昌坦言,自己調任市四醫院副院長,也得益於劉智明的推薦。

兩人共事時,辦公室緊挨著,好多次早上來得早,張武昌發現劉智明正在洗漱,他知道劉院長又是一夜未歸。“忙到晚上八九點鐘是常有的事,忙晚了就經常在辦公室睡下了。”張武昌一臉心疼地含著淚說,劉院長太累了,這一次他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了。

“他從未停止業務上的追求”

“我有兩位伯樂,一位今天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另一位去年調離了醫院。”說起自己的“伯樂”劉智明院長,市武昌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文明悲慟不已。

有魄力、執行力強、寬厚、極易讓人親近…… 同事眼裡的劉智明

(圖為文明手機裡保存著一張與北京三博腦科醫院簽約時的照片,劉智明(右三)正是主要促成人)

“從20日左右,劉院長已經有些不舒服了。平素就非常忙,21日接到定點發熱醫院的通知後,他更是日夜忙著組織改建病區,部署全院工作,一直都沒能好好休息。”24日下午,得知劉院長感染新冠肺炎住進醫院的重症監護室,文明很擔心。“劉院長在我們醫院住院的22天裡,我去看過他3次。”他說,有兩次沒有進到裡面去,只是隔著玻璃門看到劉院長戴著氧氣面罩,也能看清楚呼吸機的各項參數,當時各項指標並不算太糟糕。

2月3日那次進重症監護室,他到了劉院長的身邊。“看到我來,他想跟我說話,剛開口就不停地咳嗽。”文明連忙讓他別說話,劉院長輕輕握了一下我的手,還豎起了大拇指。“我看到他的血氧飽和濃度在90%以上,想著他的病情正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擔心影響治療,也擔心難過的情緒被劉院長看到,文明只呆了兩分鐘就匆匆離開了。

2月13日,醫院請來了北京協和醫療隊為劉院長會診,之後專家建議轉到他們對口支援的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去做治療。沒想到,他這一走,竟再也沒能回來。

文明原本在安徽省六安市中醫院神經外科工作,兩個病區,90多張床位,神經外科是六安市中醫院的龍頭科室,是安徽省有名的“金牛科室”。2018年,文明作為科室負責人被引進到市武昌醫院,“伯樂”正是劉智明。

“到了醫院,因為共同的專業、共同的追求和信念,我們很快熟絡了起來。”在文明的眼裡,劉智明為人正直,善良和藹,處事無私心、無官威,對醫學專業執著,儘管身處行政崗位,但是他在業務的追求從未停止過。科室每週二或者週四上午的大查房,除了出差,劉院長從未缺席。每一個病人他都會到床邊檢查,遇上疑難病例,還會親自做手術。

最讓文明感激的是,劉智明對科室業務上的支持。去年,市武昌醫院神經外科和北京三博腦科醫院簽訂業務合作協議,這所神經專科醫院,在全國排名前三甲。“我們的合作被業內稱為‘在武漢的神經外科領域扔了一顆重磅炸彈’。”一年間,神經外科從10張床,發展到現在的30張床,業務量翻了幾番,文明坦言,“真心感謝院部提供的平臺,沒有劉院長及院部的鼎力支持,科室不可能做到。”

“聽說劉院長去世的消息,對我,對醫院的同事,打擊很大。”18日下午3時,記者聯繫上市武昌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劉迪龑時,他連說了兩個“很難過”。在隔離病房忙了整整一夜,此時的劉迪龑仍毫無睡意,一直不願意相信這個消息是真的。

“劉院長來我們醫院之前,我就認識他了。”2010年6月,劉迪龑參加武漢市衛生局第九期青年幹部培訓班,與時任武漢市第三醫院醫務處主任的劉智明成了同班同學。

“2014年底,他調到市武昌醫院當業務副院長時,我正在北京進修。”劉迪龑說,得知這個消息非常高興,馬上就撥通了劉智明的電話。“他跟我說,安心在北京學習,等我回來當面聽我彙報。”回漢後,劉迪龑向劉智明彙報工作,“他一點院長的架子都沒有,很容易讓人親近,還是當初同學時的那個老大哥。”在劉迪龑眼裡,大自己10歲的劉智明,不僅是自己的領導,更是人生的導師,在業務方向的發展和個人發展上給過他很多中肯的建議。

一直讓劉迪龑心存感激的是,作為醫院領導,劉智明給予了醫生絕對的信任。2018年,劉智明的父親中風住院,劉迪龑是管床醫生,“每次他來病房,都會當著家人的面誇讚我們醫護,把我們抬得很高。”更讓劉迪龑欽佩的是,劉院長每次來病房,都像普通家屬一樣詢問父親的病情,從不會在治療和用藥上給予醫生任何干涉。“好多次,劉院長來病房探望父親時已是晚上九十點,我一問才知道,他忙得剛剛下班。”

“他是一個做事有魄力,執行力強,有恆心的領導。”讓劉迪龑印象最深的是市武昌醫院的三級醫院評審。對當時只是二甲醫院的市武昌醫院來說,三級醫院評審時間緊、任務重、難度極大。“全員一起努力,我們必須贏。”劉智明和全院職工一起加班加點,順利完成了在大家看來不太可能完成的評審,順利晉升三級醫院。

業務能力過硬,是醫院同仁對劉智明的一致印象。去年,骨科胡立冬主任曾為兩個親戚看病的事找過劉智明:一個是脊髓空洞,劉院長推薦他們去找同濟醫院教授;另一位是腦外傷引起的腦積液,他推薦了顱內引流的方法,如今兩個親戚都恢復得很好。“最讓我感動的是,劉院長特別熱情。他還介紹三醫院以前的同事來找我做手術,對我們特別信任。”

在全院職工眼裡,這幾年醫院發展特別快,劉智明院長功不可沒。“劉院長的離開,對我們打擊特別大。”多位同事談起自己的院長,不約而同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