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復工復產倒逼行政服務提速

天津濱海:復工復產倒逼行政服務提速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程海瑞 在疫情防控關鍵階段,如何更快且有序地復工復產?不僅是企業的訴求,也倒逼地方政府更快實現審批流程革新。

天津濱海新區行政審批改革,近年來一直在持續推進,一系列微創新使得濱海新區的行政審批效率位居全國前列。例如,全國首個全流程自動化管理制證中心,在2019年下半年投入使用,他們採用“物聯網+雲儲存”的技術,將證照模板、打印、蓋章、發放等環節集中管理,實現行政審批“車間式流水線”作業模式的閉環管理,從體制機制上規避廉政風險。

面對疫情防控與企業復工的矛盾,行政審批出現的新問題應該怎麼破?濱海新區又交出了一份新的答卷。

特事特辦有多快?

最近,天津石化作為天津地區主要的航空煤油生產企業,為保持煉油裝置生產穩定,規避疫情期間國內市場需求下降的不利影響,計劃通過天津港石油化工碼頭,實現航空煤油裝船出口。

內銷轉出口,這涉及一系列行政審批流程,至少需要5個工作日的審批時間。在符合環保要求的前提下,該項出口業務審批涉及到天津石化在原有港口經營許可證的航空煤油卸船業務之外,再增加獲批一項裝船業務。

對於這項行政審批,天津濱海新區特事特辦,取消了這家企業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編制、專家評審等相關審批環節,併為石化碼頭公司出具相關環保意見,來作為天津石化辦理航空煤油裝船的港口經營許可證的前置要件。這樣,原本5個工作日的審批流程,經港航局四級連審和網上辦理,在一天內就辦結了。

據悉,從3月份開始,天津石化每月將有一到兩船、即3—6萬噸航空煤油出口,保障其生產經營及煉油裝置穩定運行。這是濱海新區政府服務系統在特殊時期,推行“保安全、能辦事,網上辦、不見面”審批的案例之一。

據濱海新區政務服務辦主任徐斐介紹,在疫情防控期間,新區各級政務服務和綜合便民服務中心通過“九辦”確保正常運轉,“九辦”即“網上辦、輔導辦、預約辦、一次辦、郵遞辦、容缺辦、承諾辦、馬上辦。”從2月3日至2月15日,天津濱海新區政務服務部門為20多個項目辦理環評、規劃許可、施工許可、消防驗收等相關手續。

而對於一些消毒產品生產企業的衛生許可證的行政審批,濱海新區開闢的“綠色通道”更可謂神速,通過“以函代證”、“容缺後補”和“信用承諾”等辦理特事特辦事項。此類項目,正常審批需要8個審批要件、不算踏勘環節也需要5個工作日,而特事特辦僅用了一張企業申請表和一紙告知承諾書,從企業提出申請到郵寄許可證,全程不到一小時。

此次,特事特辦不僅涉及防疫、防控類產品的行政許可事項,也對涉及防控產品生產企業和創新創業項目註冊開闢“綠色通道”,來保證企業註冊、項目開工、生產經營。

中新生態城試水雲招商

對“綠色通道”的便捷,北京摩點文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常進也感受到了。

這家公司是新三板上市企業,致力於動漫、影視、遊戲相關衍生品的開發和銷售,正打算在天津佈局第二家子公司。對於他們來說,快速佔領線上市場是當務之急,此時正值急需註冊一家公司完成線上結算之時。

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的在線招商,也開闢了“綠色通道”——藉助電話、微信、郵件進行“線連線”和“屏對屏”的溝通,幫助企業解決問題,推動項目落戶。

據常進透露,2月5日,他們和中新天津生態城商務局表達了企業要註冊的意向,工作人員就企業關心的扶持政策、公司開辦流程、需要提交的材料等具體事項,在線上作了介紹。

2月11日,公司在線提交開辦企業所需的所有電子材料,次日,中新天津生態城就通過了線上審批,為企業辦理了營業執照。在中新天津生態城開啟“雲招商”模式服務下,第二家子公司從開始對接到完成註冊,僅用了7天,而從遞交材料到拿到執照只用了1天。

為了儘快促成企業復工復產,中新生態城還想了不少辦法。例如,中新生態城管委會與智聯招聘聯合打造了一個招聘平臺,該平臺將生態城的招聘服務搬到了線上,對區內註冊企業免費開放。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隨時發佈招聘信息,並能與求職者進行在線溝通和麵試。

而中新生態城還將與智聯招聘實現數據資源共享,通過大數據整合,為求、供職雙方提供精準匹配,幫助生態城內的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提高線上招聘求職效率。

在企業全面復工復產的背景下,中國的地方政府、尤其是國家級新區和產業園區,面臨著疫情防控和推動復工的雙重考驗,兩手都要抓,這倒逼著他們在行政審批和企業服務上做出革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