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每年都會把收穫的糧食存放等漲價,這樣做划算還是在地裡就賣掉划算?

硯風烙畫畫廊


如果有時間當然是自己出工收割回來加工成新米趕早市價格適當可以高一點,也可以打有機米概念,存著也可以等待價格高一點出手,不過不要指望暴漲,民生基本需要國家好調節價格的



採雲之男


我來自東北農村,我們這裡是玉米主產區,每年都有留乾糧的農戶,地趴糧也不少。我種地15年每年的玉米都是地趴糧。但是價格多數年頭是乾糧價格好,只有少數時候賣地趴糧比干糧划算。

就拿今年為例現在玉米價格30個水0.715元少一水漲一分。那麼14個水為乾糧。我們可以算一下,乾糧與地趴糧相差16個水,加上0.16元,乾糧就是0.875。但是六月份的乾糧可以達到1元左右,所以還是賣乾糧划算。

我們家賣4萬斤糧,打水23.5個水賣了0.782元,因為沒有玉米簍子,也沒有大地方晾曬。所以就買了,今年秋天覺得搭個玉米簍子,存乾糧了。


靠自己生活會更美


關於每年都會把收穫的糧食存放等漲價這樣做划算,還是在地裡就賣掉划算。根據我在農村多年的生活經驗以及街坊鄰居的做法,我個人認為還是在地裡賣掉划算。

其一,每年糧食收割後,我會第一時間把糧食賣掉。因為有了一次教訓,我深知糧食運到家中所耗費的精力。

小麥收割的時候,正趕上雷雨天氣。雷雨天氣空中的雲來的迅速,但消失的也快。看著天氣睛朗,不一定那一會一陣雲彩飄過來,嚇的全家老少齊上陣,忙的不可開交,迅速的把小麥堆積起來,恐怕把收穫的小麥淋溼。

玉米收割的季節,適蓬陰雨連綿的季節,如果趕上陰雨天,很難管理。記得有一年收割完玉米,收完運到家,因為有事,我出門去了其他城市,由於家中勞動力少,又趕上連陰天,院子又小,十畝的玉米堆在一起,被十幾天的雨淋的一塌糊塗,發芽變質,最後只有三分之一能出售,無奈之下,只好運到地裡當肥料使用,白白浪費了化費,農藥,澆水和耕耙的錢。

其二,在地裡賣掉的糧食水分高,能省去往家運輸的運輸費,人工費,還有找人幫忙的招待費。糧食運到家中需要晾曬,還得預防陰天下雨,給家人造成麻煩。

其三,糧食收割的時候正趕上青黃不接,有許多客戶急於訂購使用。這就應了一句古話,蘿蔔快了不洗泥,無論什麼,都是以缺為貴。一旦運到家中,晾曬需要功夫,需要大的場地,特別是玉米,在家中管理的時間更長一些。

其四,有些農戶運到家中進行晾曬,然後等著漲價。結果價格漲價之後,隨後停滯。農戶繼續等待,殊不知價格沒等到在漲又下跌了。最後蟲咬,老鼠吃,糧食乾的沒有水分,農戶的臉上只能寫上兩個字,後悔。

當然,上面的觀點不一定正確,如果你家中有充足的勞動力,有充足的晾曬糧食的場地,有充足的經濟基礎,你也可以運到家中晾曬好,等待著漲價,無非就像賭博一樣,輸贏都是自己的。

以上就是老農鴻運當頭的個人觀點,答的是否如你心願,歡迎評論留言探討。







鴻運當頭hydt


這根本不是劃不划算的問題,關鍵是一種習慣,我們的老一輩都是這樣,他們經歷過捱餓的年代,還有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所以他們特別珍惜糧食,即使大豐收也不會立即賣掉糧食,一般都是第二年收穫的時候賣陳糧,在他們眼裡這樣才安全,這也是年代的烙印。

我老爸每年都收1萬多斤麥子,1萬多斤玉米,曬乾都存放起來,堅決不賣,我經常說放他幹什麼,賣掉算了,不行,你們都賣我了,你叔叔家也賣完了,萬一減年怎麼辦,我說怎麼會,現在不用擔心減年,根本不會發生,那不行,等下一年收完再說,每年爸爸都是這樣。

有人存糧是為了賣個好價錢,有人是為了防患於未然,農民大部分都有這個愛好,這也是一種習慣,過去大家都有存糧的習慣,主要是老人,他們害怕,這些人都是有經歷的,所以不足為奇。

一般糧食差價不大,還是在地頭賣掉划算 ,拉回家晾曬要折秤的,還特別麻煩,需要好多天折騰,所以現在農民大部分都是直接地頭賣掉,這樣是最划算的。


大海傳媒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記得小時候家裡種的麥子都是收穫完放到家裡,什麼時候家裡缺面了就帶一袋子去麵粉廠換面,家裡的玉米也是收穫完,搬到房頂,曬乾了,蓋好。啥時候用就擦點玉米去磨面。家裡養著狗,基本就是餵狗呢,[驚呆]從來沒有直接在地裡賣掉,而是實在吃不了才賣玉米,小麥還不夠吃呢[暈][暈]


東子的記錄


老爸每年都會把收穫的糧食存放等漲價,這樣做划算還是在地裡直接賣掉花算?

在農村種地可謂又髒又累,他們早出晚歸揍收地,就是為了有一個好的收成,多打糧,打的糧食越多,他們心裡越自豪,越有成就感,當然打這麼多糧食不是為了解決餓肚子的問題,除了留夠自已吃的以外,大部分都要賣掉,以滿足這一大家子的花銷用度,為了賣一個好價錢,他們也大費周折,有的把糧食曬乾,存放起來,坐等漲價,還有的趁糧食沒有晾出多少水分,打下來就賣掉,雖然價格低些,但此價格不是彼價格,這裡面有不少水分也被他們賣了錢,細一算,他們總覺得這樣賣最合適,一是省了不少後續的人工,二是賣了省心。而反觀把糧儲存起來等漲價的人家來說,但是費了不少周折,晾曬,裝袋,入庫,儲存,在這期間,還有精心管理,如果稍一不細心,就會叫糧食生蟲,其中有一種牛子的昆蟲很歷害,象蝨子一樣大小,黑黑的,全身披掛象一個個鎧甲勇士,它們對糧食危害非常巨大,一個月時間就能把糧食盜空,還有老鼠,也把糧食糟蹋的不象樣子。這樣的糧食,如果糧價有一個很大的漲價幅度,是可以多賺一筆的,如果漲價空間很小,是得不償失的。

農婦本身是農民,因為頭些年挨個餓受過飢,對糧食本身就有一種鍾愛,每當糧食打下來,不管糧食價高價底,堅決不賣,一定把糧食存起來,等第二年的糧食要收成了,再匆匆忙忙的賣,因為收糧的販子少了,還只得拉到糧點去賣,糧點老闆又壓價,又挑剔的態度真叫人生氣,而且家裡的糧食被老鼠帶糟踐帶吃也得損失幾百斤,這樣下來,細想真的不合算呢,而且糧價漲的時候少,到是漲的時候多,賣完糧,怕左鄰右舍的笑話,都灰頭灰臉的不敢說實話。

不怕笑話,這樣的情景持續了幾年,終於有一年,下決心把剛打下來的糧食賣掉,一下子覺得輕鬆和省心不少呢。

至於糧食打下來是留還是賣,農民們還是各有各的打算,咱們誰也不能強求,農婦的經驗和教訓是直接賣掉,省心又省力,當然在賣之前,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就是以後糧食再漲也不後悔,糧食再漲也不要太高興,保持一顆平常心最重要,這就是農婦對糧食打下來賣好,還是儲存下來等漲價賣好的問題,一個簡單的回答,希望你不要照搬照抄,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根據你對市場規律的敏銳洞察力,有自己的小九九,畢竟對農民來說,種點糧食已經很不容易了,多賣點錢,實現利益最大化才是硬道理。

好了,農婦的回答就到這裡了,網友們,再見。


農婦做視頻


在農村糧食收穫以後,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一種是隻要糧販子肯收,就會把糧食賣掉,最好希望糧販子開車到田邊,收穫的糧食立刻過稱拉走,一種是把收穫的糧食拉回家,曬乾揚淨,好好的保存起來,等到合適的時候再賣;題主的老爸顯然屬於前者。

那麼,農民收糧賣糧,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兩種不同的現象?

先說第一種現象,把收穫的糧食,沒進家門就賣掉。

這一類人大多是些頭腦靈活的中年人和青年人,他們這樣做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搶佔先機。每當新糧下來的時候,糧食加工企業都會高於市場價,收購一批糧食,搶佔市場,因為新糧做出的食品清香濃郁,遠不是陳糧所能相比的,深受消費者的歡迎,誰先搶佔市場,誰就能獲取豐厚的利潤,因此糧食加工企業,會出高價,收購水分含量很高的新糧;這些人發現糧食加工企業的這個秘密,新糧剛收回來,就會賣掉,這時候賣糧價格高,水分足,遠比曬乾了再賣合適的多。

(二),減少時間的付出。糧食從田裡收回來以後,晾曬乾了再儲存起來是非常耗費時間和花費極大的體力的,往往需要三四天的時間才能完成;這些農民都不是專門在家種地,忙完家裡的農活以後就會到外面打工,來提高自己的收入;把晾曬糧食的時間擠佔出來,到外面打工,獲得的收益,遠不是每斤糧食多買幾分錢所能相比的,這筆時間賬他們算得很清楚。所以,他們根本不會把收穫的糧食,精細化的晾曬,收回家儲存起來。而是快速的把他們賣掉。

再說第二種現象,他們遲遲不賣糧食,也有幾個原因。

(一),他們看到收穫的黃燦燦的糧食,感到非常的滿足和快樂,會好好的晾曬,再把它們拉回家,細心的儲存;看到屋子裡堆滿了糧食,會感到非常的踏實,一旦把它們賣了,會覺得心裡空蕩蕩的;所以,他們不會把收穫的糧食立刻賣掉。這些人大多數是上了歲數的老年人,他們捱過餓,受過苦,在他們眼裡,錢可比不上糧食珍貴。

(二),還有一種人,他們發現剛收穫的糧食價格不錯,會認為水分高的糧食都賣出高價,曬乾的糧食怎麼可能會價格低,邊等著糧價生的更高的時候再賣;由於他們看不清市場的奧妙,只按照自己的好惡來判斷市場,結果好糧賣不到好價,出了力,花費了時間,反而減少了自己的利益。

至於題主問,收穫的糧食坐等漲價買合適,還是就地賣合適,這個問題不用考慮,當然是就地賣合適。因為糧食這種產品屬於國家的管控產品,它的價格只會在國家規定的範圍內波動,即便上漲了,也不過幾分錢,下跌了,幅度也有限。但就地賣糧的綜合效益,是坐等賣糧的綜合效益不能相比的。所以,為了讓自己種地的效益最大化,一定要改變自己的陳舊觀念。

同意我的觀點,請點個贊;對您有所幫助,請多關注。謝謝!


老農說鄉村


老爸每年都會把收穫的糧食存放等漲價,這樣做划算還是在地裡直接賣掉花算?

大家好,我說一下我自己的感受。

當然無論是直接賣掉還是曬乾之後先存起來肯定是各有好處的呀,很多農民都是自家情況來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

我爸每年都會把糧食曬乾存放起來等到漲價再賣,這個是有原因的。

第一。在地裡收割完了糧食。馬上賣掉對於農民很不合適。因為收購者他會把糧食水分給你算出來,這個誤差就很大了.吃虧的就是老百姓,辛辛苦苦忙活一年都想再掙點,

第二。也是考慮了很多因素。天災人禍。 這個誰也算不準,誰也猜不透。俗話說的好: 手中有糧,心裡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由此可見糧食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特殊時期,糧食是救命稻草。

總之,對於一些農民來說小麥收割後在田地裡就把小麥賣掉,主要是為了省事、省力,當然也是為了節約時間,為了獲取更高的收益而已,總結我的感受就是在地裡賣掉不太划算。也就是多辛苦多出點力。多抗幾袋子小麥[奮鬥]。再就是有利就有弊,有弊就有利。







奮鬥中的老A


在農村種地可謂又髒又累,他們早出晚歸揍收地,就是為了有一個好的收成,多打糧,打的糧食越多,他們心裡越自豪,越有成就感,當然打這麼多糧食不是為了解決餓肚子的問題,除了留夠自已吃的以外,大部分都要賣掉,以滿足這一大家子的花銷用度,為了賣一個好價錢,他們也大費周折,有的把糧食曬乾,存放起來,坐等漲價,還有的趁糧食沒有晾出多少水分,打下來就賣掉,雖然價格低些,但此價格不是彼價格,這裡面有不少水分也被他們賣了錢,細一算,他們總覺得這樣賣最合適,一是省了不少後續的人工,二是賣了省心。而反觀把糧儲存起來等漲價的人家來說,但是費了不少周折,晾曬,裝袋,入庫,儲存,在這期間,還有精心管理,如果稍一不細心,就會叫糧食生蟲,其中有一種牛子的昆蟲很歷害,象蝨子一樣大小,黑黑的,全身披掛象一個個鎧甲勇士,它們對糧食危害非常巨大,一個月時間就能把糧食盜空,還有老鼠,也把糧食糟蹋的不象樣子。這樣的糧食,如果糧價有一個很大的漲價幅度,是可以多賺一筆的,如果漲價空間很小,是得不償失的。

農婦本身是農民,因為頭些年挨個餓受過飢,對糧食本身就有一種鍾愛,每當糧食打下來,不管糧食價高價底,堅決不賣,一定把糧食存起來,等第二年的糧食要收成了,再匆匆忙忙的賣,因為收糧的販子少了,還只得拉到糧點去賣,糧點老闆又壓價,又挑剔的態度真叫人生氣,而且家裡的糧食被老鼠帶糟踐帶吃也得損失幾百斤,這樣下來,細想真的不合算呢,而且糧價漲的時候少,到是漲的時候多,賣完糧,怕左鄰右舍的笑話,都灰頭灰臉的不敢說實話。


黎家妹阿紅


當然是在地裡賣掉划算。打個比方就拿去年的稻穀說,剛收割的是新米口感都很不錯的,那肯定比前年的陳米賣的價錢高。在我們農村大部分人都喜歡吃新米,香甜啊!特別是剛出的新大米做米飯老遠都能聞著香氣,不要菜都能吃兩碗。總之,新的糧食存放時間長了口感就差了許多,永遠沒有收穫的新糧食口感好,自然價格就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