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要飯的是地主,大地主是要飯的

閒來無事,聊聊家鄉的故事。聽一老人講的。老家農村早年間有一個大地主,方圓幾十裡的土地都是他家的,十里八鄉都有名的地主,一方土豪。這個人姓鞏,人送外號“大要飯的”。“要飯的”,意思就是上門乞討的乞丐,地主嗎,指定富有啊,為什麼叫他要飯的呢,還是大要飯的。

事情是這樣的,過去交通運輸條件極差,長途販運主要用手推車,這種車子推起來花費力氣。


大要飯的是地主,大地主是要飯的

說是有一年,村子外面來了一夥推車子的商販,從南向北販賣大豆的商人,雖然商人也是苦力出身,但是比起尋常百姓來,還是有錢富有的,看待窮人也有的人帶著有色陽光看人。大豆用布袋裝著,早年間物資匱乏,布袋破了用補丁補上,補了破破了補,一直再用。過去有句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夥人趕路累了,放下車子,在道旁樹林邊上休息。一夥販夫推著車子在林邊休息,遠處有個人走來——別誤會,這不是智取生辰綱的橋段,沒有青面獸楊志,也沒有賣酒的白勝。來者是一個瘦小的老人家,一步一彎腰,原來是在撿地上的豆子,不知是車上哪個口袋破了。老人來到這夥商販面前,捧著一大捧豆子要還給他們。商販打量著面前這個其貌不揚的乾瘦莊稼老頭“:要飯的,這些豆子不要了,拿回家吃吧。”老頭子笑了:“我是怕糟蹋了糧食,家裡的豆子你們幾個三天也推不完。”老頭回家給家裡人講遇到的事,搖頭自嘲,竟然有人稱呼他要飯的,慢慢的大要飯的外號傳了開來。

這老頭節儉也是出了名的,自己捨不得吃喝,也捨不得給長工們吃白麵。有一次孩子想吃餃子,老頭讓家裡人包了餃子,算著長工們快回家來吃飯的時候,抓了幾把豆子灑在了門外衚衕裡,長工們回家看見路上的豆子,都去撿,長工們撿豆子的功夫,餃子早進了地主一家人的肚子裡,撿起來豆子進家,就剩下湯了。想起了葛優的那句有名的臺詞“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早晨一般人都是睡懶覺,地主不是,他早早起來,天還沒亮呢,他到長工屋裡,生爐子。說是弟兄們辛苦了,給他們燒水做飯,實際上他故意用溼柴,嘔煙不著火,滿屋子煙,燻得人受不了,長工們早起,跑到屋外,幹活去了。有周扒皮半夜雞叫,也有鞏地主早起燻煙。

鞏地主你說它摳吧,有時候也大方,有一年大旱,作為靠天吃飯的老百姓來說,無疑是天災,好多人家都顆粒無收,老早就斷了糧,人們還要活啊,沒辦法去地主家借糧。老地主開了兩個糧倉,凡是來家借糧的,給一斗高粱,一斗麩子,也沒要借條,不記賬,體諒窮人。所以後來土地改革,他家的房子,田產全部分掉,單是糧倉就住了好幾家人,還住了好幾年。在鬥地主的時候,在很多地主捱打被批鬥的情況下,老百姓都沒有忍心難為他和他的家人,因為很多人記著他的好,好人有好報,正所謂天道輪迴,因果循環,善有善報。

村子裡還有一人真的是要飯的,長得胖大,村裡人調侃他更像地主,時間長了,便有了大地主的外號,所以村裡面的段子就流傳開來“大要飯的是地主,大地主是要飯的”。


大要飯的是地主,大地主是要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