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要饭的是地主,大地主是要饭的

闲来无事,聊聊家乡的故事。听一老人讲的。老家农村早年间有一个大地主,方圆几十里的土地都是他家的,十里八乡都有名的地主,一方土豪。这个人姓巩,人送外号“大要饭的”。“要饭的”,意思就是上门乞讨的乞丐,地主吗,指定富有啊,为什么叫他要饭的呢,还是大要饭的。

事情是这样的,过去交通运输条件极差,长途贩运主要用手推车,这种车子推起来花费力气。


大要饭的是地主,大地主是要饭的

说是有一年,村子外面来了一伙推车子的商贩,从南向北贩卖大豆的商人,虽然商人也是苦力出身,但是比起寻常百姓来,还是有钱富有的,看待穷人也有的人带着有色阳光看人。大豆用布袋装着,早年间物资匮乏,布袋破了用补丁补上,补了破破了补,一直再用。过去有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伙人赶路累了,放下车子,在道旁树林边上休息。一伙贩夫推着车子在林边休息,远处有个人走来——别误会,这不是智取生辰纲的桥段,没有青面兽杨志,也没有卖酒的白胜。来者是一个瘦小的老人家,一步一弯腰,原来是在捡地上的豆子,不知是车上哪个口袋破了。老人来到这伙商贩面前,捧着一大捧豆子要还给他们。商贩打量着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干瘦庄稼老头“:要饭的,这些豆子不要了,拿回家吃吧。”老头子笑了:“我是怕糟蹋了粮食,家里的豆子你们几个三天也推不完。”老头回家给家里人讲遇到的事,摇头自嘲,竟然有人称呼他要饭的,慢慢的大要饭的外号传了开来。

这老头节俭也是出了名的,自己舍不得吃喝,也舍不得给长工们吃白面。有一次孩子想吃饺子,老头让家里人包了饺子,算着长工们快回家来吃饭的时候,抓了几把豆子洒在了门外胡同里,长工们回家看见路上的豆子,都去捡,长工们捡豆子的功夫,饺子早进了地主一家人的肚子里,捡起来豆子进家,就剩下汤了。想起了葛优的那句有名的台词“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早晨一般人都是睡懒觉,地主不是,他早早起来,天还没亮呢,他到长工屋里,生炉子。说是弟兄们辛苦了,给他们烧水做饭,实际上他故意用湿柴,呕烟不着火,满屋子烟,熏得人受不了,长工们早起,跑到屋外,干活去了。有周扒皮半夜鸡叫,也有巩地主早起熏烟。

巩地主你说它抠吧,有时候也大方,有一年大旱,作为靠天吃饭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天灾,好多人家都颗粒无收,老早就断了粮,人们还要活啊,没办法去地主家借粮。老地主开了两个粮仓,凡是来家借粮的,给一斗高粱,一斗麸子,也没要借条,不记账,体谅穷人。所以后来土地改革,他家的房子,田产全部分掉,单是粮仓就住了好几家人,还住了好几年。在斗地主的时候,在很多地主挨打被批斗的情况下,老百姓都没有忍心难为他和他的家人,因为很多人记着他的好,好人有好报,正所谓天道轮回,因果循环,善有善报。

村子里还有一人真的是要饭的,长得胖大,村里人调侃他更像地主,时间长了,便有了大地主的外号,所以村里面的段子就流传开来“大要饭的是地主,大地主是要饭的”。


大要饭的是地主,大地主是要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