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日報|增強的免疫細胞抵抗阿爾茨海默病

1,Nature | 眼見為實——造血幹祖細胞的活體成像

腦科學日報|增強的免疫細胞抵抗阿爾茨海默病


造血幹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成各類成熟血細胞潛能的成體幹細胞。追蹤活體動物HSCs的方法是向接受了輻照的動物移植HSCs,而輻照會嚴重的破壞骨髓微環境。

2月6日,來自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和哈佛大學的Fernando D. Camargo和Charles P. Lin教授在Nature發表論文“Live-animal imaging of native ha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該研究首次建立了體內造血幹祖細胞的活體成像技術,觀察它們在骨髓中的定位和生存環境。

閱讀鏈接:

2,Nature | 腸道菌群促進腸道神經網絡興奮性維持腸道生理功能

神經系統調控機體內臟功能對維持健康至關重要。腸道蠕動對消化系統生理功能和宿主防禦是非常關鍵的。腸道神經系統(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是調控胃腸道的內在神經網絡,它調節腸道的各方面生理功能,包括腸道蠕動。

2月6日,來自英國倫敦Francis Crick研究所Vassilis Pachnis和Brigitta Stockinger課題組和瑞士的伯爾尼大學的Andrew J. Macpherson課題組聯合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Neuronal programming by microbiota regulates intestinal physiology的文章。作者發現轉錄因子芳香烴受體(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HR)作為腸道神經網絡的生物傳感器,感應腸腔內的微生物環境而誘導性表達,並參與維持腸道神經元興奮性,調控腸道生理功能。

閱讀鏈接:

3,常見的利尿劑可能會緩解自閉症症狀

一項小型神經成像研究顯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利尿劑布美他尼可能有助於治療自閉症症狀。該研究發表在《轉化精神病學》(Translational Psychiatry)雜誌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李飛博士及其合著者稱,自閉症譜系障礙(ASD) 兒童接受布美他尼治療三個月後,症狀嚴重程度評分得到了適度的改善,兒童自閉症評分量表(CARS)提高了2分,並顯著大於對照組。這些症狀變化與磁共振波譜(MRS)中γ-氨基丁酸(GABA)轉變為穀氨酸的比例變化有關。

閱讀鏈接:

4,溶酶體神經輕鏈基因表達的皮質網絡與口吃皮質網絡相交

持續性發展性口吃是一種言語障礙,其特徵是言語表達流利性受到干擾,這種障礙在兒童早期(集中於2-4歲)出現。雖然這一領域的最新發展已經使研究人員能夠確定幾種與口吃有關的基因圖譜,但這些特定的遺傳背景是如何影響神經迴路的,以及它們是如何產生或促進口吃語言的出現的,這些都是未知的。

來自麻省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者進行了一項堪稱“大海撈針”式的研究。在這項研究中,作者使用功能連接方法和圖論確定了具有口吃特徵的大規模皮層網絡。通過一項空間相似性分析,檢查了口吃皮質網絡的拓撲結構是否與先前報道的來自Allen人腦圖譜蛋白質編碼轉錄組數據的口吃基因的遺傳表達水平相交叉。

研究結果發現,參與甘露醇-6-磷酸溶酶體靶向途徑的GNPTG基因與口吃皮質網絡顯著共定位。通過比較GNPTG和本研究涉及的神經絲基因之間的遺傳相互作用,研究了溶酶體代謝途徑、細胞骨架組織和口吃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包括CDK5、SNCA和ACTB在內的內酯酶體網絡基因在溶酶體和神經輕鏈基因之間起著功能連接的作用。該研究發表在Progress in Neurobiology雜誌。

閱讀鏈接:

5,增強的免疫細胞抵抗阿爾茨海默病

最近由Cedars-Sinai神經科學家領導的一項研究提供了關於如何改變免疫細胞可能被用來幫助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保持認知的洞見。研究人員對被稱為單核細胞的免疫細胞進行了基因改造,它通過血液循環對組織損傷或炎症做出反應。當給表現出阿爾茨海默病特徵的實驗小鼠注射時,這些經過修飾的免疫細胞有效地靶向並摧毀了與該病相關的蛋白質片段。

這項研究發表在《大腦》(Brain)雜誌上,《大腦》是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期刊。研究發現,無論是接受骨髓移植的小鼠,還是接受輸血的小鼠,經過乙酰化處理的單核細胞在分解毒性最強的β-澱粉樣蛋白方面都優於標準單核細胞。

閱讀鏈接:

6,JPSP: 個體成就促進積極情緒,團體成減少積極情緒?

本文是針對論文《小池塘裡的快樂魚:檢驗一個成就與情緒的參照群體模型(Happy Fish in Little Ponds: Testing a Reference Group Model of Achievement and Emotion)》的一篇論文解析,該論文於2019年1月發表於《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該研究的作者包括Reinhard Pekrun,Kou Murayama,Herbert W. Marsh,Thomas Goetz和Anne C. Frenzel。

本研究基於一個區分了個體水平成就和群體水平成就的理論模型,該模型考慮了群體水平的成就對情緒的組合效應(compositional effect,通常用來表示個體變量如成就、性別或社會經濟地位等在群體水平上的總體效應,其作用超過了這些變量在個體水平上的貢獻),解釋了個體的成功和失敗以及他人的成就會對個體的成就情緒產生怎樣的影響。具體來說,作者認為,參照群體的成就水平決定了個體比其他人更成功的可能性,而他人的成就促進了社會比較過程,從而影響成就情緒和這些情緒背後的能力自我概念。

閱讀鏈接:

前文閱讀

1,

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