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連續六個月減持美債 外匯儲備有必要繼續調結構

中國連續六個月減持美債 外匯儲備有必要繼續調結構

美國財政部18日發佈的國際資本月度流動報告(TIC)顯示,2019年12月,中國所持美債下降了193億美元,至1.07萬億美元;日本12月所持美國國債下降59億美元,至1.15萬億美元。12月減持規模排在第二到第四位的是巴西、盧森堡和加拿大,分別減持了115億美元、75億美元和63億美元。

日本雖已連續兩個月減持美債,但是2019年日本全年總體增持了1152億美元美債,連續第7個月坐穩美國頭號債主的位置。

12月中國內地的美債持倉減少193億美元,減持規模為2018年7月以來最大,總持倉降至1.0699萬億美元。在截至去年12月的10個月中,中國有9個月減持,2019年12月為連續第六個月減持。

美國不斷製造雙邊矛盾,以及中國有意縮減貿易逆差,使中國長期增持美債具有不可持續性,因此長期來看中國持有的美債規模依然有繼續下調的可能性。

雖然美債是全球最安全的資產之一,且流動性比較高,但是美聯儲的降息與擴表削減了美債收益率,迫使美債收益率滑向歷史低位,這對中國央行的外匯儲備管理帶來一些挑戰。鑑於美聯儲持續購債擴表,美債價格會相對走強,這種情況下中國適當減持美債是合理的。而且國內的實際利率與債券收益率明顯高於美國的市場利率,這令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利差不具備優勢,長期高額度投資美債並不合理。

另外,當前美元因多重因素走強,美元指數直逼100大關,歐元、日元與人民幣等皆相對走弱,但是美元的走強利於國內逐步減持美債,不僅可以合理控制美債規模,還可以適當調整外匯儲備結構。過高的美債持有額度顯然不利於國家的戰略轉向,尤其是在美國的單邊主義傾向比較強烈的前提下,目前美債收益率又在日漸收斂,破歷史低位的概率較高,因此央行有必要繼續適當下調美債持倉。

去年12月美國國債雖然遭受中日等國央行的減持,但是美國12月國際資本淨流入782億美元,前值為731億美元;美國12月長期資本淨流入856億美元,前值229億美元。截至2019年末,海外的美國國債總持倉由2018年末的6.3萬億美元也增至6.696萬億美元,連續第三年持倉增長,且創2012年以來新高。

由於美國政府雙赤字問題始終比較嚴重,所以國際借款也再創新高,而日央行與歐央行長期執行負利率,這使歐日投資者為了尋求利差而繼續傾向投資美國國債。而美聯儲中期高速擴表給予國際投機短期獲利機會,由於對美債價格走高預期較強,一部分投機資本流向美債。

另外,美國經濟相比歐日增速明顯快一些,再加上去年美股經過震盪之後走穩,所以一些國際風險資本依然會選擇美股,並在美股風險走高時進入美債市場避險,因此海外持倉去年繼續增長。

總體來看,美債雖然安全性較高,但是收益率曲線明顯下行,這不利於美債的長期持有者,而且美債擴張速度過快,雖然目前美元因多種因素偏強,但是從長期來看,美元體系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大,經濟危機週期律、美聯儲高速擴表與變相QE、美債規模高增長、美國資產泡沫嚴重化等等,都在威脅美國金融體系未來的安全,因此不論從戰略層面還是戰術層面,中國都有必要繼續調降持有的美債規模。(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頭條號馨月說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