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德:冲锋“疫”线的中医战士

张忠德:冲锋“疫”线的中医战士

张忠德:冲锋“疫”线的中医战士

张忠德:冲锋“疫”线的中医战士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李拉

通讯员丨宋莉萍 豆晓莹

张忠德:冲锋“疫”线的中医战士

除夕夜,张忠德在前往武汉的列车上。

17年前,非典肆虐,他不顾个人安危,冲锋陷阵,与“抗非”英雄叶欣护士长并肩作战,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在救治重症非典患者时不幸染病,在生与死的边缘线上走过一遭,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英雄之歌;

17年后,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临危受命,再次冲向疫情防控第一线,没有丝毫的迟疑和顾虑。

张忠德,广东省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曾经的“抗非”英雄,如今正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医医疗队队长的身份,带领着国家第二支中医医疗队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通过中医药这把武器与疫情病毒战斗。

2020年1月24日,本该和家人团聚的除夕之夜,56岁的张忠德踏上了前往武汉疫区的列车。那天中午,他匆匆扒了几口饭,算是对家人有个交代的“年饭”,而深谙其品德和性格的家人,默默帮他整理好换洗的衣服塞进行李箱。

“我这个年纪做事就凭两个,凭责任心做事,凭良心做事,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都在请愿参战,你不去,你的责任心过不去,良心也过不去”。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医者仁心和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

“这里危险,让我来!”

2月4日上午,张忠德带着5名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医医疗队队员,前往武汉汉口医院隔离病区会诊查房,与患者面对面,问诊、看舌苔、把脉,通过中医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并结合影像学等检查为患者制定中医药治疗方案。

3个多小时的查房,67位患者,张忠德及其团队每个人的护目镜框底都积了一层薄薄的汗水。查房结束时,张忠德拿着一沓满满记录着患者病情的纸张说:“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认真分析讨论,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帮助他们尽早康复!”

回到宾馆简单吃完午餐,当天下午,张忠德又马不停蹄地联系相关方面调配药材,然后开始着手安排针对2名重症患者准备开展远程会诊,与北京、广州的专家商讨。

在驰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半个多月时间里,张忠德将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大年初一6时30分出发,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查房、讨论治疗方案,持续到晚上11点半;年初二,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再远程会诊病例……每天都要工作10多个小时。

1月29日(年初五),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医医疗队接管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为新冠肺炎患者改造的隔离病区,这也是唯一一家由中医系统力量全力接管、负责诊治的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刚一接管,张忠德随即进入隔离病区查房。

作为医疗队队长,张忠德说得最多的是“这里危险,让我来”“积极作为,保护好队员”。在隔离病房,他总是第一个冲进去,“非典都没能压垮我,这疾病我一样不怕!”

张忠德:冲锋“疫”线的中医战士

张忠德与医疗队队员一起讨论病情,为患者制定中西医治疗方案。

“抗非”英雄曾命悬一线

17年前非典一役,使张忠德成为备受关注的“抗非”英雄。当时,身为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急诊科主任的张忠德,承担了大多数发热病患的排查,在与护士长叶欣一起处置危重患者时不幸被感染,很快进入呼吸衰竭,住进了重症监护病房。

在病魔一步步扼紧生命喉咙的时候,张忠德奋力抗争。躺在病床上,他强打精神连续五日五夜不睡觉,担心一旦睡着就再也醒不过来,但呼吸困难犹如巨石压胸,痛苦难耐。“每一天都觉得这也许是生命的最后一天,写好的遗书都压在枕头底下了。”幸运的是,在连续救治19天后,病情突然发生转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挽救了张忠德的生命,且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这次九死一生的经历让张忠德更深切地感受到“命悬一线”的危急,非典不但没能压垮他,反而让他进一步认识到中医药在治疗预防这类疫情中的重要价值,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张忠德:冲锋“疫”线的中医战士

张忠德与医疗队队员一起讨论病情,为患者制定中西医治疗方案。

关注医护人员防护辗转难眠

时隔17年再次临危受命,对比抗击非典,张忠德的感受也有所不同。

“抗击非典是遭遇战,我们对非典病毒缺乏认识,医护人员也相对缺少自身防护经验。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医疗队打的是有准备之仗——对病毒的认识更深入,个人防护也更规范。”张忠德说,“在治疗方面,目前还没有特效药,这时候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案和原则便显得非常重要,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对中医寄予较大的希望。”

这一次,张忠德带队对口支援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有了抗击非典时的经验,来到武汉后,张忠德给团队队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防护培训。“培训合格,我才给他进隔离病房;不合格,就培训到合格为止,确保人人过关。防护是第一要素,这是对他生命、对他家人的爱护!”

每次进入隔离病区前,张忠德都会对每一位医疗队队员的防护措施反复检查。

“在他们准备进隔离病房的前一天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我很担心……,因为再怎么培训,怎么防护,战场上的‘流星流弹’都是防不胜防!”说到这,张忠德语带哽咽,就像一个家长面对自己的孩子将要到一个陌生且可能充满危险的地方时,心中充满了忧虑不安。他说:“我是团队的队长,我要他们平平安安来,健健康康回。”

张忠德:冲锋“疫”线的中医战士

“叶欣精神”充分演绎

在张忠德带领的这支国家援助湖北中医医疗队中,有26人是来自他所在的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医疗队从招募到组建完毕,仅仅只用了半天时间,可谓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17年过去了,当疫魔再次肆虐,这支经历过“非典”洗礼的队伍,再次硬核出击,“患者至上、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牺牲奉献”的叶欣精神,又一次得到充分演绎。

“看到德叔说在我们准备进入隔离病房的前一晚哭了,我的眼泪禁不住也流了下来,感受更多的是温暖,是感动,是安全感。就像我们经常在微信群里说的:有德叔这样的家长在,有医院大后方做保障,我们什么也不怕!”广东省中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凌传仁在他的抗“疫”日记里写到。

在武汉驻扎的日子,张忠德以及身边共产党员率先垂范的精神深深地触动着医疗队里的队员们。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医医疗队广东团队20名队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一线郑重递交入党申请书,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志愿做坚守抗“疫”最前线的战士!

张忠德:冲锋“疫”线的中医战士

寻找中西医结合的“中国方案”

暮色沉沉,卸下一身防护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宾馆,张忠德依旧不敢懈怠。作为国家中医专家组副组长,他所肩负的另一层重任,是尽快和其他专家一道,找到症候发展规律,找出核心病机,制定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国方案”。

张忠德说,目前他们正在大量收集和研究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中医药诊疗效果,并与国医大师、中医界院士,一线医生,以及后方广东省中医院抗击疫情专家团队等共同讨论,集合中医人集体的智慧以形成最佳的治疗方案。希望能够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有效降低病死率,减少危重病情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

在武汉忙碌了10多天,让张忠德欣慰的是,目前在他指导下开展救治工作的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很多病人的病情已经在逐渐好转,已有20多名患者符合标准,给予出院。

“这是了不起的成绩,也看到中医治疗的曙光。” 张忠德说。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守护百姓健康的使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他希望通过中医人集体的力量,早日打赢这场战役。

仁心仁术诠释大医精诚

得知张忠德驰援武汉的消息,在广东省中医院的微信公众号里,很多粉丝纷纷留言:“德叔加油!”“德叔好嘢!平安归来!”“德叔我们支持你,等你凯旋!”

张忠德先后师从名老中医甄梦初、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等,尽得诸师之所长,术业日精,中医理论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而且幽默风趣、和蔼亲切,深受病人欢迎。

尽管主管业务繁忙,张忠德仍坚持日常坐诊,为病患提供方便,而这一坐就是六七个小时。即使不坐诊时,张忠德也随身带着处方纸,方便看病开药,几乎一年到头都能在医院看到他的身影。“行”“可以”“没问题,我来!”这是张忠德对病人说的最多得三句话。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也是他一直践行的初心。

一次次冲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有些朋友也劝张忠德,“都56岁了,何必还去拼命?”但面对这些,他只是淡然一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时候不挡在前面,想让谁挡呢?而且全国像我这种得过非典,又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医生不多,必须加紧研究、应用,这笔宝贵的财富才会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在医生这个岗位上,张忠德始终谨记他的社会责任和职业使命,坚守初心,用仁心仁术诠释大医精诚。

统筹丨林若川

海报 | 李芳宇

制图 | 陈春霖 卢志科

校对丨潘经春

张忠德:冲锋“疫”线的中医战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