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李太生:武漢萬例重症是如何從輕變重的

搜狐健康•課 |「第四課」李太生:武漢萬例重症是如何從輕變重的

文 / 班亞 編 / 袁月

【搜狐健康】疫情發生後,北京協和醫院相繼派出兩批國家援鄂醫療隊共計163名醫護人員,接管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病房,奮戰在武漢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作為新冠肺炎防控的主戰場,此次新冠肺炎與非典有何區別?武漢重症患者是如何從輕症轉成重症的?這些患者得到了怎樣的治療?2月18日,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援鄂抗疫醫療隊隊長李太生在武漢進行了主題為“我在武漢一線搶救重症” 的直播。

新冠肺炎發病更加具有隱匿性

針對新冠肺炎和非典的區別,李太生主任在直播中介紹,疾病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傳染性疾病;一類是沒有傳染性的,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腫瘤。傳染性疾病又分為急性和慢性,像流感、非典、中東呼吸綜合症,包括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都是一個急性的、烈性的傳染病,它的特點來勢非常兇猛,而且作為新的疾病,在我們對它認識不清楚的時候,確實會造成巨大的災害。

首先,患者數量增加。相對2003年的非典傳播,新冠肺炎患者數量多。非典當時患者總體6000多例,在北京傳播比較嚴重,在2003年5月底控制住,持續4個月。目前,新冠肺炎確診數量多,高達五六萬例。

其次,新冠肺炎發病更隱匿。從已有對非典的疾病分期和發病機制認識來說,兩者區別很大。從臨床上看,非典起病猛,發病期就有傳染性,病人要不病情加重,要不兩三週就會好轉;新冠肺炎發病更加具有隱匿性,有些人發病並非像流感、非典患者有典型症狀,有些患者低熱、不發熱、乏力,造成防控更加困難,而新冠肺炎5-7天有一個明顯的加重病程。

近萬重症如何從輕變重?

截止2月17日,武漢現有的確診病例是37152例,重症9222例,佔24.8%。武漢重症患者近萬人,如何由輕變重?李太生主任在直播中表示,新冠肺炎發病隱匿,有的病人症狀不典型,造成防控更加困難。此外,根據現有的資料,武漢診斷得晚的患者容易變成重症。

另外,對於60歲以上,尤其對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以及腫瘤的病人,出現重症、危重症的概率更高。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這也是此次協和醫療隊面臨的壓力。

重症患者治療,可酌情給予靜脈免疫球蛋白

“治療上,目前武漢重症的治療壓力非常大,不過我個人信心是越來越足的”。李太生主任表示,防治新冠肺炎,我們需要做到的是減少新感染的人,增加治療成功率,包括出院病人人數的增加,最重要的降低病死率。我來到這11天,收治的都是特別危重的,經過治療,在前天已經有13個病人成功轉入普通病房,其中兩例病人是氣管插管成功拔管的。

但剛才提到武漢有近一萬的重症病人,危重症病人佔5%左右。一旦搶救起來需要的物資、人力巨大,尤其是專業搶救的醫生和護士。我們總共才三十幾張床,163個醫護人員,壓力是非常大。

因此,應該主動做出預警標準,主動出擊,才能更有效的、科學有序的治療,減少重症病人往危重病人轉的發生,最終降低病死率。之前,我們提前在線發表了《北京協和醫院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建議方案》。 明確了臨床中患者的早期篩查問題,增加了臨床需關注的檢測指標,對於重症患者的治療提出建議,並強調對醫護人員實施安全防護。

對新冠肺炎的治療,目前確實沒有特別有效的抗病藥物。雖然科學家、醫生們努力嘗試在做一些老藥新用或者新型藥物研發,但畢竟是需要時間。這種情況下,治療要通過:加強營養治療,同時給病人鼓勵的心理支持。根據具體情況,給予氧療,包括面罩吸氧等,包括對重要臟器功能的預警,包括對合並感染後,給予抗生素的適當治療,綜合治療非常重要。

對於重症患者,“建議方案”特別提出,依據病情可酌情早期給予靜脈免疫球蛋白0.25~0.5g/(kg.d),療程為3~5天。李太生主任介紹,在抗擊SARS、MERS及重症流感等病毒性疾病時,國內外都有過相關的臨床實驗研究證實:對早期重症患者使用足量的免疫球蛋白有可能減少病情轉化成危重症甚至死亡概率。

另外,人體免疫力夠強,多數情況下是能夠靠免疫力能扛過去的。在湖北之外,整個治癒率是非常高的,病死率比較低。在湖北,60歲以下的人,包括很多輕症的年輕患者能恢復過來,靠的就是免疫力把這病克服過去。他強調,大家不要過度恐慌,要科學有序地進行防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