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李太生:武汉万例重症是如何从轻变重的

搜狐健康•课 |「第四课」李太生:武汉万例重症是如何从轻变重的

文 / 班亚 编 / 袁月

【搜狐健康】疫情发生后,北京协和医院相继派出两批国家援鄂医疗队共计163名医护人员,接管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奋战在武汉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作为新冠肺炎防控的主战场,此次新冠肺炎与非典有何区别?武汉重症患者是如何从轻症转成重症的?这些患者得到了怎样的治疗?2月18日,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援鄂抗疫医疗队队长李太生在武汉进行了主题为“我在武汉一线抢救重症” 的直播。

新冠肺炎发病更加具有隐匿性

针对新冠肺炎和非典的区别,李太生主任在直播中介绍,疾病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传染性疾病;一类是没有传染性的,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肿瘤。传染性疾病又分为急性和慢性,像流感、非典、中东呼吸综合症,包括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都是一个急性的、烈性的传染病,它的特点来势非常凶猛,而且作为新的疾病,在我们对它认识不清楚的时候,确实会造成巨大的灾害。

首先,患者数量增加。相对2003年的非典传播,新冠肺炎患者数量多。非典当时患者总体6000多例,在北京传播比较严重,在2003年5月底控制住,持续4个月。目前,新冠肺炎确诊数量多,高达五六万例。

其次,新冠肺炎发病更隐匿。从已有对非典的疾病分期和发病机制认识来说,两者区别很大。从临床上看,非典起病猛,发病期就有传染性,病人要不病情加重,要不两三周就会好转;新冠肺炎发病更加具有隐匿性,有些人发病并非像流感、非典患者有典型症状,有些患者低热、不发热、乏力,造成防控更加困难,而新冠肺炎5-7天有一个明显的加重病程。

近万重症如何从轻变重?

截止2月17日,武汉现有的确诊病例是37152例,重症9222例,占24.8%。武汉重症患者近万人,如何由轻变重?李太生主任在直播中表示,新冠肺炎发病隐匿,有的病人症状不典型,造成防控更加困难。此外,根据现有的资料,武汉诊断得晚的患者容易变成重症。

另外,对于60岁以上,尤其对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以及肿瘤的病人,出现重症、危重症的概率更高。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这也是此次协和医疗队面临的压力。

重症患者治疗,可酌情给予静脉免疫球蛋白

“治疗上,目前武汉重症的治疗压力非常大,不过我个人信心是越来越足的”。李太生主任表示,防治新冠肺炎,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减少新感染的人,增加治疗成功率,包括出院病人人数的增加,最重要的降低病死率。我来到这11天,收治的都是特别危重的,经过治疗,在前天已经有13个病人成功转入普通病房,其中两例病人是气管插管成功拔管的。

但刚才提到武汉有近一万的重症病人,危重症病人占5%左右。一旦抢救起来需要的物资、人力巨大,尤其是专业抢救的医生和护士。我们总共才三十几张床,163个医护人员,压力是非常大。

因此,应该主动做出预警标准,主动出击,才能更有效的、科学有序的治疗,减少重症病人往危重病人转的发生,最终降低病死率。之前,我们提前在线发表了《北京协和医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建议方案》。 明确了临床中患者的早期筛查问题,增加了临床需关注的检测指标,对于重症患者的治疗提出建议,并强调对医护人员实施安全防护。

对新冠肺炎的治疗,目前确实没有特别有效的抗病药物。虽然科学家、医生们努力尝试在做一些老药新用或者新型药物研发,但毕竟是需要时间。这种情况下,治疗要通过:加强营养治疗,同时给病人鼓励的心理支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氧疗,包括面罩吸氧等,包括对重要脏器功能的预警,包括对合并感染后,给予抗生素的适当治疗,综合治疗非常重要。

对于重症患者,“建议方案”特别提出,依据病情可酌情早期给予静脉免疫球蛋白0.25~0.5g/(kg.d),疗程为3~5天。李太生主任介绍,在抗击SARS、MERS及重症流感等病毒性疾病时,国内外都有过相关的临床实验研究证实:对早期重症患者使用足量的免疫球蛋白有可能减少病情转化成危重症甚至死亡概率。

另外,人体免疫力够强,多数情况下是能够靠免疫力能扛过去的。在湖北之外,整个治愈率是非常高的,病死率比较低。在湖北,60岁以下的人,包括很多轻症的年轻患者能恢复过来,靠的就是免疫力把这病克服过去。他强调,大家不要过度恐慌,要科学有序地进行防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