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血糖高时,嘴里是否会口干舌燥?

唯有140715699


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同时检测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即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这里需要注意诊断糖尿病时必须是静脉抽血,不可采用指末血糖诊断。因为我们指末血糖检测的是细胞组织间的血糖,与静脉中的血糖有所差别。如果指末检测发现血糖异常应当及时抽取静脉血糖明确诊断。

糖尿病人血糖高时,嘴里是否会口干舌燥?

口干舌燥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但不是所有的糖尿病人都会出现口干舌燥。有的病人表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有的病人什么症状都没有症状。当检测发现血糖升高但没有任何症状,在排除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以隔天重复检测血糖值或实行OGTT检查(检测空腹血糖和服糖75g后2小时检测血糖),如果仍然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则也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口干舌燥的症状是由糖尿病引起的,经过积极控制血糖至达标,症状自然也就会消失。但如果血糖控制达标后,仍然有口干舌燥的症状,则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如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贫血、口腔疾病或某些药物等,则需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评估。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我是医师杨浩,专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口干舌燥、多饮、多尿是糖尿病血糖高的典型症状,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症状并非糖尿病人所特有,其他许多疾病:如尿崩症(包括中枢性及肾性)、各种原因所致的高钙血症(如甲旁亢)、精神性多尿等均可引起口干、多尿、多饮等症状。

跟大家分享两个病例以及一些会引起口干舌燥的疾病

一、糖尿病合并中枢尿崩症

王先生是2型糖尿病患者,一直坚持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病情比较稳定。近半年来,逐渐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每天至少要喝两暖瓶水,尿量达6000~7000毫升,起夜小便达十多次,并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但是多次检测血糖均大致正常。尿常规发现尿比重很低,只有1.002(正常值为1.015~1.025)。医生给他做了“禁水—加压素试验”,结果禁水后病人尿量不减、尿比重及尿渗透压均无明显升高,注射“垂体加压素(AVP)”后病人才出现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及尿渗透压升高,符合“中枢性尿崩症”。脑垂体磁共振检查(MRI)未见占位病变,最终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

二、药物性因素引起的口干舌燥

李先生患冠心病多年,每当劳累、饱食就感觉胸闷、憋气,最近又添了个口干、多饮的新毛病。开始他以为是不是得了糖尿病,但几次化验血糖都不高。李先生有冠心病同时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最近医生给他开了心宝丸来帮助提升心率。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心宝丸中含有东莨菪碱,后者有提升心率的作用,但可抑制唾液腺分泌导致口干。暂时停服心宝丸后口干症状就消失了。其他含有莨菪碱类的药物还有颠茄片、654-2等,均可导致口干、多饮。

三、精神性多尿

主要是精神因素引起烦渴、多饮所致多尿与低比重尿。本病以女性多见,病人“多饮在先、多尿在后”,白天尿量大于夜间尿量,症状受情绪的影响,病人同时伴有其它神经症的症状,,“禁水—加压素试验”正常。

四、肾性尿崩症

是一种家族性X连锁遗传性疾病,其肾小管对“垂体加压素”不敏感。往往出生后即出现症状,多为男性,,女性表现为轻症,并可致生长发育迟缓。这种病人的肾小管对“垂体加压素”不敏感,注射加压素后尿量不减少,尿比重不增加。

五、慢性肾脏疾病

主要是肾小管疾病,可影响肾脏浓缩功能而引起多尿、口渴等症状,但多有原发病的临床特征,且多尿的程度也较轻。

六、高钙血症

甲旁亢、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可引起高钙血症,高钙血症可抑制“抗利尿激素(ADH)”对远端肾小管水重吸收的作用,导致多尿、多饮、夜尿增多,严重者颇似尿崩症。


欢迎亲们点赞加关注并参与讨论哈!

参考文献

[1]王建华.血糖不高了 咋还口干、多饮、多尿[J].江苏卫生保健,2016(21):22.


子乐健康科普


不一定会出现口渴的情况,一般糖尿病会出现口渴多尿的情况,都是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但是通过治疗这个现象是会消失或者改善的。所以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口干也有可能是日常喝水不够,我们人体一天需要的饮水量是1500ml,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及时的补充水分,满足人体所需,避免身体缺水。

如果在治疗期间出现口渴的现象,可以检查一下自己的血糖是否出现问题,导致身体内分泌系统失衡,出现缺水的表现,如果是建议及时进行治疗,这不是单单的喝水就能解决的。


糖尿病养生大讲糖


回答问题:人的血糖高的时候,觉得吐液都是甜的,喝水后口中也是甜的。


民农歌者


答复:口舌干燥这种现象因人而己,不是每一个血糖高的人都会有。


用户58834373561


体质不一样,症状表现不一样。


健康咨询菡萏花开



王红旗42


一般糖尿病会出现口渴多尿的情况,都是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但是通过治疗这个现象是会消失或者改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