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初三快中考还在玩游戏、刷抖音的学生,是什么心态?

欧阳林浪


我是 [来看我]

现在国家正处于灾难,孩子们正身处灾难,一个初三即将中考的孩子,此时他还不知道什么是灾难,还想着每天打游戏、刷抖音,只能说这是教育的灾难。

家长应该正面引导,在家里要制造一种氛围,经常讨论疫情对中国造成的一些危害,讨论每天有多少人感染,有多少人死亡,有多少人出院,让孩子增加危机感。现在教育的重点不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孩子反思灾难,让他们从灾难中汲取教训,在灾难中成长。

我们都不希望若干年后,你的孩子回想起新冠病毒,嘴上脱口而出:那年的寒假真长,那年老师用钉钉给我们上课。

让孩子学会在灾难中成长吧!


小爱老师讲数学


那些初三快中考还在刷抖音,玩游戏的学生是什么心态?

根据我的亲身经验来说,有以下这么几种。

其一和她的家庭有关系。

我也是从初中时代过来的,每当学习成绩考不好时,就要面对家里的本垒混合双打。然而还会把自己与其他人做比较说:你看人家小红考多少分,你连人家一半都不到。你怎么这么没出息?这在中国来说,这种教育方式很普遍。相信不少人都经历过。

其实说这句话只是出于气愤,但对于小孩子不一样,他会记在心里,潜意识的认为自己没出息。

曾经见过一个女孩,因为父母希望她得到好的教育,就把她送去了贵族学校。但是她带来的成绩并不理想。

她的成绩越不理想,她的父母就越逼着他学习。每一天晚上基本上都要学习到10点以后。周六周天还有各种补习班。

她当然也有闹过哭过,但都被父母认为是耍小性子,耍脾气。迎来的不是安慰而是喝骂:我在外面辛苦赚钱,供你上贵族学校读书。你就拿这个来回报我吗?学习成绩不好,考试考不好,将来能有什么出息?你怎么这么不知上进?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逼迫下学习,她对于学习本身这个事,产生了厌恶和抗拒。于是对于一切能够令她开心快乐的事情,她都会喜欢。在家长看不着的地方,她便会尽情的放纵自我。至于是对是错,其实她并不在乎。能够开心就是她最大的追求。

其二就是观念的问题。

学习是为了什么?学习是为了考高分。

基本上大部分的孩子都会这么回答。不得不说这真是可悲。难道说学习是为了考高分,而不是为了在生活中能学以致用吗?

记得有那么一个女孩,她的学习成绩很好。

有一次我们带她出去逛商场,给她买了一个玩具。这时候我们就想逗逗她说:这件商品99,但叔叔这里只有43,还差多少钱?

她算错了。

似乎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考高分。在他们的观念里,我只要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情自有大人们去解决。他没有用到过自己学到的知识,便会认为学到的知识没有用。这就是孩子的世界,很简单。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务必要让他知道学习是有用的,知识是有用的。不是为了考高分,而是因为你能够用到。只有这样他才能对学习本身这个事情产生兴趣。

其三有趣对无趣,无趣完败。

学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无趣的。别说小孩子理解不到学习的乐趣,就是大人也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到学习的乐趣。

小孩子本就是白纸一张,他是什么样子,全靠大人们在塑造。

你孩子天天刷抖音玩游戏,可能是因为他看见你天天刷的抖音玩游戏啊,这个问题有没有想过?

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是跟谁在学习?是老师,是父母。你都没有天天去看书去学习,凭什么要求他天天看书学习?

父母一般很少把累的一面,苦的一面展现给孩子看。回家之后看看抖音玩玩游戏,这都很正常。但问题是你的孩子并不知道。他看见你玩游戏玩抖音,其实他觉得有趣,他就跟你学。

说白了孩子的不良习惯,很多都是跟咱们学的。

最后一点经验之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他们本就是白纸一张,他们能长成什么样子,全靠我们在塑造。他有着这样那样不好的习惯,跟我们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不能一味的埋怨孩子啊。

如果你的孩子天生生而知之,那还用去上学吗?就是因为他们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才需要我们去引导。

说着说着,其实有点跑题了,但既然说到这个问题,我只想深入的说一下。


事实浮冰


很多种,自我放弃的,游刃有余的,家里有矿的。说一个游刃有余的,我高三同桌一女孩比我小一岁,上课看似啥都不听,捧着厚厚的一本武侠小说看[捂脸]但是一到考试啥都会,次次都是我们班前五名[赞],后来上了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现在去火神山医院援鄂了[祈祷]



尾巴21637919


最近我老公要备考,都快30岁了,985高校的研究生毕业,每天学习抱着手机,看1个小时才能看一行字,我也是惆怅。他看的是微博、知乎等,不管是搞笑视频还是军事新闻,刷的不亦乐乎。昨天我实在没有忍住,就又唠叨了他几句。他脾气上来了,一直说我这是自己不飞,就让自己的蛋飞。还说自己就是学不下去。气的我当时就把他的笔都给折断了。后来我气消了,仔细想想,我自己也有一定的原因。这个考试是我非得让老公考,之前老公开始备考,我陪着他学习,我俩谁也不玩手机。老公学的挺认真的,过年期间,在老家,爸妈亲人在一起玩闹,没学习的氛围。后来回到自己的家,整天在家隔离,我每天刷手机看电视,却希望他学习,然而他压根做不到努力学习。

想想以前自己上学的时候,脑子也是整天想着玩,盼着玩游戏,写着作业瞅着电视。爸妈看电视,却非得让我进入学习。在屋里学习的时候,我耳朵一直偷听外面的声音,哪有心思学习。

孩子的学习习惯很重要,不要老是念叨他们,要以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什么是学习。学习氛围很重要,如果家长能沉心来,安静的陪孩子看书,慢慢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晒太阳的方方


首先,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哪几种情况。然后可以对症下药,解决孩子的问题。

第一种情况,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不考虑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什么远大理想,这种属于思想还不成熟的学生。

第二种情况,知道应该好好学习,应该用心努力,但是就是管不住自己,缺乏自控能力,需要有人监督管理才行。

第三种情况,知道好好学习,不用家长管理,有远大理想跟目标。并且付诸实施。

当然了,第三种情况的孩子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并且,这种孩子属于凤毛麟角,普通人家很难碰到。

那先说说第一种孩子,这样的孩子其实最该检讨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请问您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已经初中的孩子不能明辨是非,学生的工作是学习不是每天游戏、视频这个简单的道理他都不知道,价值观堪忧。

早知道,以后的世界,如果没有文化,可能连最简单的工作都做不了。

人工智能的社会,你会被抛弃的很彻底。

那作为父母,这个时候,亡羊补牢,还不算晚,抓紧把思想工作补上,让孩子明白,他之后的人生跟现在的关系,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需要你为此做出什么样的努力。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信他能听懂这些道理。

再说第二种情况的孩子,他们缺的就是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也是大多数孩子的共性问题。

毕竟,游戏、视频玩起来让人更轻松,学习会很枯燥,而且,学习很难让他们精神愉悦。

那作为父母,就应该跟孩子约法三章,学习就专业致志的学习,休息的时候可以玩一玩,但是,一定要有时间限制。

说实话,现在的孩子在如今的环境下,不碰手机是不可能的,只要掌握好分寸,问题也不大。

你总不能要求他没有休息的时间,一直在学习。娱乐一下未尝不可。

所以,每个孩子的模样,背后都有父母的身影,都说孩子是父母综合的复印件,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董卿之所以是董卿,因为她的父母都是复旦大学的毕业生,而且,爸爸对幼年的董卿相当的严厉。

在孩子没有辨别是非能力的时候,应该给他们正确的价值导向,让他们知道,做什么才是正确的事。



秀芬姐姐


首先我理解这位家长的心情,中考在即,孩子仍然沉迷游戏、娱乐,家长急得不行,孩子貌似对游戏乐在其中。孩子到底怎么想的,还有很多家长想和孩子对玩游戏的问题进行沟通,但大部分孩子并不愿意沟通。这其实是有原因的。

首先孩子正处于成长叛逆期,这个年龄最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不得不说很多游戏迎合了孩子的这种心理。别说是十三四岁的小孩子,就是成年人一旦玩上了也会上瘾。

第二,十三四岁正直心理快速成长期,很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一旦玩上瘾,很难控制自己。

第三、孩子的自控力还没有成人高,很多家庭因为忙于工作,疏忽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和自控力的培养。

第四、孩子接触到的同学也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都有从众心理,喜欢攀比 ,如果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同学玩伴 想控制很难。

第五、家庭环境。家长在家一定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都喜欢玩游戏刷刷视频娱乐,也是给孩子竖了一个不好的榜样,孩子会觉得不服气。

第六、现在的学习压力真的挺大的,孩子有时候也需要心理释放 而玩游戏刷视频也是他们的一种施压方式。

解决方案:

1、不要一味地施压抱怨,没有人喜欢被施压被抱怨。要试着去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走进他们的内心,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2、有空多和孩子聊聊天,聊聊他的同学,悄无声息中教会孩子应该选择什么的同学接近。

3、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多引导,让孩子自己分析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做的后果是什么。引导孩子树立短中长期目标,有目前的孩子自控力会提高。

4、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从自身做起,和孩子相处时少玩或者不玩游戏,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多看看书,并让孩子感觉到读书是有益的 ,培养良好的习惯,书香门第教出来的孩子大部分都喜欢看书就是这个原因。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鸡蛋,从外部打破是压力,从内部打破是动力。你品, 你细品!


郝哥自媒体


初三的孩子还在玩游戏看抖音,这是什么心理呢!家长在旁边急得跳脚,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一副我就这样了,爱咋咋地。

——我觉得造成现在这种状况,孩子平常的学习态度就不太好,导致在学校成绩一般。平时基础就没打好, 后期乃至初三,知识点越来越广,要学的东西又特别多,孩子感到越学越吃力。也越吃力越不愿意学。

——我怎么觉得孩子好像也已经豁出去了?反正已经这样,学不学都无所谓混个初中毕业,后面的事后面再说。

——可家长不想呀!父母吃过的苦,不希望孩子再走父母走过的路,吃父母吃过的苦,可怜天下父母心。有几个孩子能懂父母的良苦用心?总觉得父母说的将来对他(她)们而言还很遥远不用着急。

——大部分人都会说跟孩子聊聊,看看孩子怎么个想法,作为父母能没聊过吗?没用,你说你的,孩子不言不语,十五.六岁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说不代表没有,父母急的挠墙却使不上劲,作为父母是何等心伤。

——初三毕业,无非是上高中,或技校或专科的院校,再不就是直接不读书了,打工去了,身边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见,我的同事,三个小姑娘,一东北的,两个山东的,小小年纪就出来上班,我问其原因:一个小姑娘说中考结束能上的高中有不喜欢的同学在读就不去了,另两姑娘倒是上了高中,一学期不到不上了,理由么:校风不好.同学不好想处就不上了,就这任性,父母是一点招都没有。

——说实话,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觉得自己长大了,不想父母过多的干涉自己,可她(他)们不知道身体是长高了,可心智还不成熟,对于很多事还不能做 出正确的判断,就算是成年人好多时候也都是心有于而力不足。

——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父母希望孩子好好念书,能多接触更多优秀的同龄人,提高见识.开阔眼界,可以选择过不一样的人生。不吃学习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无法重来的一生,每个人都没有后悔的机会。告诉孩子,做什么选择就得接受什么样的后果。尽人事听天命吧!



不负时光219518767


从教12年来,带过五届毕业班,每一届都会有这样成天混日子、抱着手机、游戏,每一天得过且过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0-20%左右。

二八法则

这样的比例恰好符合著名的“二八法则”: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这个理论类推到学习方面,站在象牙塔尖的只有20%的学霸,因为20%的人积极进取,80%的人庸庸碌碌;20%的人选择坚持,80%的人半途而废。

对于初三毕业班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了刚刚入学时的新鲜和好奇,甚至有些头脑灵活的孩子认为,初中学习太简单,不过如此,随随便便也可以应对;还有些孩子认为,中考还远,先玩再说,一切都来得及。但是,这些“聪明”的孩子最终的结果是“反被聪明误”,中考也就只能拿到一个“随便”的分数。

家庭因素

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外,家庭的学习氛围也很重要。

许多家长要求孩子自觉自律,自己却做不到。最糟糕的情况是,家长自己整天在客厅里看电视,孩子从自己的书房里跑出来想看一会儿,却遭到训斥。那些习惯玩游戏、放纵自己的孩子,他们的背后往往也有一对不负责任、自律性较差、无原则宠溺的父母。

身教重于言传,家长的行动比言语更有说服力。作为毕业班的家长,要做的是尽可能减少环境中的诱惑,而不是用空洞的说教,劝说孩子去抵抗诱惑。

欲罢不能

习惯,具有强大的力量。好的习惯能不断敦促人进步;而一旦陷入坏习惯的裹挟,可能会泥足深陷。我所见的这样血淋淋的例子数不胜数。

有一个某校直升保送生(保送生成绩年段前50名),初二年那个暑假开始玩手机,因为家里有钱,玩游戏随便买装备,妈妈跟他说,你一天玩几个小时就好,无比放心。一个学期之后,他的成绩掉到了保送资格之外。

厌学后学生课堂睡觉慢慢变成旷课,去校内外去寻找他“志同道合”的好友,结交不良少年,夜不归宿,逐步的演变成游走在犯罪边缘的学生。后来,还多次参与了抢劫。最终被送到了工读学校。

这样的孩子,人生缺乏明确的目标规划,在本该拼搏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在本该自律的人生里选择了放纵

,那么,就算不像上述那个孩子的极端情况,也会让自己浑浑噩噩一无所成。

学习这件事本就是反人性的,但是,人活一世,是要有点奋斗和追求的。如果那么轻易就能成为梦想的“人生赢家”,那么这珍贵的初三、宝贵的人生,不就显得过于廉价了吗?


叶子爱导图


初一:因为没有认识到中考的重要性,所以玩游戏。初二:是因为在侥幸的心理下玩游戏,初三:成绩已经太差,心知肚明已经考不上高中了,索性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玩游戏刷抖音!这就是很多初中生从初一到初三不同的心路历程!

初一:小升初以后,孩子面对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

很多孩子的心理还是一个小学生的心态,他们根本不知道初中的中考有多么重要,还像小学一样,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学习环境而已,所以他们会像小学生一样不计后果玩手机不学习,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是要告诉孩子初中的中考和小学的考试不同,只给你一次机会,玩手机不学习考不上高中不能复读留级,

初二:很多孩子初二学生侥幸的在玩手机,他们认为到了初三再学习也不晚。

结果正是在这种错误的心态下,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低,同时由于初二又加了一门物理,成了八门功课,知识量加大。孩子如果这个时候玩游戏不好好学习,很容易造成成绩下滑多门功课不及格的现象,由于初二太差落下太多,等到了初三了已经来不及了,这就是人们经常说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后导致这些孩子中考未达线,详细内容下图所示

因此当孩子进入初二以后,家长一定要抓好孩子的学习,控制玩手机的时间,让孩子守住普通高中的底线,在班里排名不能低于20名,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对学习和中考抱有信心,如果初二形成了严重的偏科多门功课不及格,那么他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和中考失去信心而沉迷于游戏,详细要求下图所示

初三:由于初一初二成绩太差,排名在班里30名以后,好几门功课不及格,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对中考和学习失去了信心,

他会想落下这么多,反正我再怎样学也赶不上来了与其这样,我还不如每天痛痛快快的去玩游戏,只有这样才会消除对中考的烦恼,所以破罐子破摔这样的学生多年来我遇到很多,比如下土这个初三学生班级倒数多门功课不及格每天回到家中就是玩游戏

对于这样的初三学生家长,现在让他学也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家长这个时候要给孩子去寻找另外一条出路,找一个不错的技校或职高去学一门技术。同时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初一和初二的家长一定要限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不能溺爱孩子由着他想玩多久就玩多久那么必然会形成网瘾,初中三年一定要给孩子的学习成绩划一个最低的底线,让他能够最低考一个本地的普通高中。

以上内容和图片摘自《赢在终点家庭教育实操手册》,只为帮助各位家长能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业有成,考上高中考上大学。


家庭教育感悟


首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多在叛逆期,我个人觉得要好好和孩子沟通,正确引导孩子,我们自己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在孩子跟前玩手机,打游戏,我感觉我们在孩子跟前玩手机,孩子会羡慕嫉妒恨的。个人见解[祈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