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雹神"李左車|兵仙韓信為啥尊李左車為師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是我們的習語,意即:"聰明的人思慮再周到,也有考慮不周全的時候;愚笨的人只要多思多想,也會有不錯的主意。"這名言是秦末漢初謀士李左車(音jǖ)留給後世人的。

李左車還著有《廣武君略》兵書一部,把一生的謀略奇計,編輯在這本書中。那麼李左車何許人也?到底有哪些能耐?簡略地說,秦朝末年,六國並起想扳倒秦國。時李左車輔佐趙王歇,被趙王歇封為廣武君。他還有一個名字,叫雹神。

雹神李左車

《山西通志》:秦楚之際李左車"趙將李牧之孫也,父泊,秦中大夫詹事。左車事趙王歇,封廣武君,即今代之故廣武城也"。

《山西通志》記載,李左車是趙國大將李牧之孫。李牧抵禦匈奴,抗擊秦軍,戰功赫赫,他的聲名在諸侯各國中遠播。李左車的父親名泊,是秦中大夫詹事。李左車本人很早就是事奉趙王歇,被封為廣武君,也就是今天代的廣武城。

李左車年少的時候,他爺爺李牧被奸臣誣陷,最終被殺,家庭中道衰落。儘管如此,李左車仍然發奮努力,學得一身本領,並忠心輔佐趙王,希望自己的國家能立於強國之林。李左車足智多謀,多謀善斷,不居功,不貪功。

李左車畫像

李左車|智者千慮,還是輸給韓信

李左車足智多謀,關鍵時刻,常有奇計。公元前204年,這年十月,劉邦派韓信、張耳統率一萬多新召來的漢軍翻過越太行山,一路向東,攻打已經在項羽名下的趙國。趙國派統帥陳餘,帶領二十多萬人馬,在太行山區的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駐紮,準備與漢軍決一死戰。

《史記·淮陰侯列傳》載,李左車說成安君曰:"聞漢將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新喋血閼與,今乃輔以張耳,議欲下趙,此乘勝而去國遠鬥,其鋒不可當。臣聞千里餽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

李左車為陳餘的副將,給統帥陳餘進言,我聽說韓信跨過西河,俘虜魏王,擒了夏說,剛才打了一場勝仗,現在又有猛將張耳,想來一舉攻下我們的趙國。他乘勝而來,銳不可當。我認為他們千里奔襲,缺糧少食,士兵很疲憊。

李左車向陳餘獻策

《史記·淮陰侯列傳》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後。原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道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彼前不得鬥,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後,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於戲下。

李左車繼續說,我們現在佔據有利地勢。井陘口這個地方,谷深溝窄,人馬不能並行,易守難攻。我們只需要嚴防死守,以守為攻,就可以保證萬無一失。李左車自請領兵三萬,從中間斷韓信韓的糧草。

李左車的意思,我軍佔據有利地勢,緊守不出,再以三萬斷敵方糧草。這樣一來,韓信軍,前進不得前進,後退不得後退,又無糧草供應,就是想再籌集糧草,都不可能。不出十天,韓信和李耳的人頭落地。

井陘之戰地圖

不幸的地,陳餘是個讀書人。他認為仁義之師,就不要用一些奸狡的計謀。並給李左車說,兵書上說,"十則圍之,倍則戰"。韓信對外宣稱有兵力幾萬,實際不過幾千,又是千里來襲,已經很疲憊。如此有利形勢不正面進攻,以後遇到更強的,又如何對付?

陳餘還說,如果我這麼有優勢,都堅守不出戰,同道之人會笑我膽怯,會輕視我並來攻打我。陳餘堅持己見,再聽不進李左車的建議,堅決主張主動出擊。韓信沒有想到會有這等好事,在井陘口外擺好"背水陣",引誘趙軍出擊,趙軍大敗。

這就是韓信眾多戰例中,著名的"背水一戰"。隨後,韓信率領漢軍乘勝追擊,斬陳餘,陷趙都,滅了趙國。李左車在這場戰鬥中,成了韓信的俘虜。韓信親自給李左車鬆綁,請他上座,以師禮待李左車,向他請教滅齊破燕策略。

韓信拜李左車為師

李左車|亂世之中,隱姓埋名

韓信待李左車甚厚,李左車也不藏著掖著,在韓信憂心的齊燕問題上,李左車給韓信出謀劃策。李左車說,漢軍常年征戰,士兵疲憊,戰鬥力大不如從前。在這個時候,和齊燕硬拼,沒有取勝的絕對把握。他建議讓士兵休整,派人去勸降齊燕即可。韓信聽從其計,燕國降漢。

劉邦為削弱韓信的勢力,把李左車從韓信身邊調走,安排李左車輔佐太子劉盈。李左車教習劉盈在滎陽城外的山上操練兵馬,這座山因李左車後來叫作廣武山。韓信被殺,李左車感覺到朝堂兇險,辭官歸隱,在民間扶危濟困,廣施德澤。

據傳李左車離開朝廷,還頗費了些周折。韓信被殺,讓李左車感覺到朝廷的兇險,決心離開是非之地。直接請辭,顯然不行,於是就裝病。裝病期間,劉邦還派人來查看。裝病一段時間,李左車的家人,向劉邦彙報,李左車病死了。

李左車畫像

實際李左車沒有病死,趁"病死"之機,逃出朝廷,從此隱居山林。隱居後的李左車,愛民如子,深得老百姓愛戴。有一年,李左車所在地方圓幾百公里大旱,莊稼顆粒無收,老百姓很著急。

這年六月下了一場大雨,但主食播種的時間已過,這個時間,只有蕎麥還可以播種。但老百姓沒有蕎麥種子,非常焦急。正在這時,來了一個白頭髮老頭,向農民賒下大量蕎麥種子。農民們對他感謝萬分。

大家問他是誰,如何報答他。白頭髮老頭說:"我叫李左車,是山東安丘雹泉村人,你們還是把蕎麥種好,等你們過上好日子再說吧。"從此以後幾年,這個地方風調雨順、年年豐收。這個地方的老百姓,遠遠地趕到雹泉村,想報答李左車的救命之恩。

《李左車傳說》(書封面)

可到了山東安丘雹泉村一打聽,李左車已經去世。百姓們無法忘記李左車對他們的恩情,聯合各地老百姓,給李左車修祠堂,修廟宇,把李左車像神一樣供奉起來,稱他為雹泉爺,有的乾脆稱為"雹神"。

李左車被稱為"雹神"的來歷,還很多,有說他母親懷孕八百一十天,生來就不凡的;有說他生下來黑糊糊一怪物,有一個尾巴,他爹把尾巴給砍了的。還有說他是天天掌管降雹的神,因為徇私不降雹在自己的家鄉,被玉帝貶下凡間的。凡此種種,太離譜,不可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