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背水一戰打勝了,為何後世卻再也沒人敢輕易用此計策

背水一戰,為什麼能打贏?戰爭結束後,當將領們問韓信這個問題的時候,韓信的解釋是:“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

韓信的意思是,當把人放入絕境的時候,為了求生存,他們身上往往會爆發出巨大的能力,從而以少勝多,打出不可思議的戰爭。

韓信背水一戰打勝了,為何後世卻再也沒人敢輕易用此計策

(背水一戰)

韓信的話,雖然對,但是,韓信的話其實並沒有說完。“陷之死地”其實有兩種結果:一種是“而後生”,一種是“而死”。

如果別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一味地生搬硬套這種戰術,可能就會像趙括那樣“紙上談兵”而失敗。

那麼,韓信是如何做到“而後生”的呢?

有幾點我們可能沒有太注意。

第一,韓信的對手,趙國統帥陳餘,是一個只能打正規戰的傳統軍人。當時從春秋戰國傳下來的所謂“正規戰”,是一種交戰雙方把軍隊開到一個開闊地,硬碰硬地打仗。也就是所謂的“君子戰”。當時有個叫李左車的謀士,曾給陳餘提了建議,說韓信遠道而來,最困難的問題是糧草問題,所以最好偷襲他的糧草。但陳餘不同意,認為自己兵多,而且地勢好,所以打韓信很容易。因為遇到這樣一個只能打“正規戰”的人,他看見韓信背水列陣還嘲笑他,最終才會鬆懈。如果陳餘聽了李左車的,韓信可就倒黴了。所以戰爭結束後,韓信千金懸賞捉拿李左車,最後把他抓來,成為自己重要謀士。

韓信背水一戰打勝了,為何後世卻再也沒人敢輕易用此計策

(韓信)

第二,韓信瞭解對方的主帥是個什麼人。《史記》中記載:“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也就是說韓信的情報工作做得好,對敵人一舉一動都很清楚。如果韓信不瞭解,他也不敢打這種仗。

第三,配合背水一戰的是,韓信派了兩千輕騎兵搞後方突襲。這兩千輕騎兵每人手拿一面漢軍的旗幟,在衝進趙軍營地後,拔掉趙軍旗幟,全部插上漢軍旗幟。這一點非常關鍵。趙軍在和背水的漢軍作戰的時候,因為漢軍激發了巨大的能量,所以,雖然趙軍人數眾多,依然打不敗漢軍。但是,就算打不敗,他們可以圍而不攻。漢軍缺乏糧草,這樣圍困,過不了多久就把漢軍困死了。而漢軍輕騎兵在趙營“易幟”後,讓趙軍產生恐慌心理,主動撤退,這樣背水列陣的士兵才會找到反敗為勝的機會。

韓信背水一戰打勝了,為何後世卻再也沒人敢輕易用此計策

(正規做戰的陳餘)

第四,配合背水一戰的,還有後續的埋伏。韓信前往攻打趙國的,總共是幾萬人,背水一戰列陣的,只有一萬人。除了這一萬人,除了拔營的兩千人,剩下的人,都用來埋伏了。《史記》上並沒有說埋伏的事情,但是做了這樣的記載:“於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擒趙王歇。”這裡說了夾擊,顯然是剩下的軍隊埋伏起來夾擊,不可能是那兩千人,畢竟趙軍是二十萬人。所以,這埋伏的軍隊非常重要。

第五,背水一戰要成功,一定要把漢軍陷入死地。怎麼陷入死地呢?一是人數不能太多。二是韓信只讓士兵早上吃了很少一點食物,並說:“今日破趙會食。”也就是打贏後才會餐吃飯。士兵們都餓著肚子,要想吃飽飯,唯有賣力地打。所以,韓信對尺度的把握是非常好的。

正因為有這麼多的配套工程,因此,雖然大家都知道韓信這是妙計,但條件不具備,後世再也沒人使用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