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為而治”與“無為而治”有什麼本質區別?你更欣賞哪一種?

老孫遁世無悶


“有為而治”與“無為而治”的本質區別在於尊道還是違道。

“道”是老子哲學的核心,道是自然而然、清靜無為的。因為萬物的生髮變化自有其運行規律,在治國方面,能遵道而行即是“無為而治”,背道而馳即為有為而治。老子以聖人為例,他說“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無為而治,不是要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做就什麼也成不了。無為的意思是統治者要遵循自然規律,擺正人和天地萬物的關係,不能為所欲為,恣意妄為。

道是無為自然的,所謂“為”,就是人為的、任性的做作,無為就是“無違”,不違反道的自然運行規律。莊子說“人為,偽也”,就是背離道的自然無為,搞政績主義、形式主義,將個人意志通過權力機構變成天下人的共同遵循,制定名目繁多的禮法制度,約束人性,壓抑天性,排斥個性,將天下百姓統御在自上而下的君主意志之下,這是政治上的有為而治。

有為而治的結果只能是,以皇權為核心的統治集團成為高高在上的神權象徵,皇權超脫百姓,成為“天子”而為所欲為,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死也不能申辯,並且要山呼萬歲,謝主隆恩。

文武大臣狐假虎威,層層盤剝百姓,魚肉人民,人民不得反抗,反之抗之則被冠以逆民、刁民的名號,予以殘酷鎮壓。執行過程中,又完全視親疏遠近和統治者的感情好惡而定,殺無赦,沒法申辯。這都是有為而治在實施過程中的具體表現。

秦國末期,趙高、胡亥制定嚴刑峻法,以統治人民,造成天下大亂。陳勝、吳廣被徵發去北方戍守,因大雨延期。秦法規定,誤期當斬。繼續前行也是死,造反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於是造反。嚴刑苛法就是有為而治的典型。所以老子說: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漢初,劉邦、文帝、景帝等皇帝及其張良、蕭何、曹參、等名相大臣以秦亡為戒,多崇尚黃老無為思想,寬徭薄賦,與民休息,節慾崇儉、愛民養民,保證了漢初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還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平盛世“文景之治”。

道,不是不要律法,而是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類一切行為規範,包括律法制度都要遵循天道,照應到天下百姓的情感意願,不能強加個人意志,違道而行。老子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與百姓心相通,不苛刻百姓,純任自然而法之,則百姓歸心,天下太平。

舉個現實例子。當前疫情嚴重,如何理解有為與無為?並非說積極應對就是積極的“有為”,“有為”沒有什麼積極和消極之分,凡“有為”,都是妄為,都是“有為”。

疫情的爆發是人類盲目自大,“勇於敢則殺”的必然結果;戰疫正是“無為”而治的必然選擇。我們對中、西醫有一個普遍的看法,那就是西醫哪疼切哪,中醫總是望聞問切,探尋病原,辨證施治。所謂無為,就是積極溯本求源,尋找病毒生髮的根本原因,在遵循病原體發生變異規律基礎上,科學地制定預防措施。

此次戰疫積極引進中醫中藥,不盲目迷信人造機器,而採用中西結合,中醫為主的治療方案,正是中醫“大醫治未病、綜合施治”的無為而治思想。擒賊擒王,治病找根才是無為之治的精髓所在。

老子說“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大治也。治病何嘗不是如此?


問道黃老


無為而治,孔子曰,在《論語衛靈公篇》,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聖人之治,老子言,在《道德經三章》: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簡言之,孔子的無為而治,聖人無為。老子的聖人之治,民無為。

坐著不動,站起來走動,都是一種行為。相對而言,靜無為,動有為。

普遍現象,張冠李戴,無為而治,孔子曰強加給老子。無為而治,孔子曰的,老子言的,聖人之治。


趙日金141


有為而治是按照統治者個人的意志力和喜好做事,不管大眾的想法,也不按自然規律辦事。

無為而治是按照事物的變化發展規律去辦事,順勢而為,順其自然,條件不成熟就什麼也不做,等到時機成熟就順勢而為。比如,冬天不播種,因為播下種子也不會發芽,那麼冬天就什麼也不做,等到春天才播種,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才符合農耕文明的生產規律。


飛飛貓說話


有為而治的本質是螢火蟲的光芒,無為而治本質是發出太陽的光芒。

無為而治有戰略縱深國土,有為而治事物膚淺於表像的讓人一覽無餘。有為與無為格局大不相同如同武統中,中國臺灣與中國大陸面積相比較。

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誰為此者,天地尚不能久,何況有為於飄風暴雨的作為,自見,自矜,自是,更不能長久了。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矜者不長。

有為而治在道德經認為吃剩的菜,多餘的肉,餘食贅肉。

無為而治,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外其身無為而感悟生存之道。

取天下常以無事,無為而治。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為而治。

無為是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讓思想產生靈感,創造無為的境界從而達到戰無不勝的俯看天下的氣勢。

有為而治是表面上理解了以殺人為樂,不可得志天下的含義,但做出的行為是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重則失君。有為而治常常心浮氣躁,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我寫小說江山畫卦



詩意人生Y


"無為而治"是古代老子提出來的,記錄在其《道德經》上,是老子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概括。與"無為而治"相對立、在某些條件下又互相轉化、統一的就是"有為而治"。兩者是矛盾的兩個方面,用現代的理論觀點看,是對立統一的。上述兩方面,就好像靜止與運動、自然與社會、普遍與特殊等等的矛盾的兩個方面一樣。

就矛盾的兩個方面的相對性來說,"無為而治"不是什麼作為都沒有,而是這個主體沒有作為,輔助體可以有作為;相反,主體有作為,輔體沒有作為。這部分起作用,那部分不作用。又如,自然界在作用,人類社會不直接作用;如釀酒,有時人為做作,有時自然發酵。又如,地球同步衛星,衛星上升達到一定的速度,才能進入地球同步軌道,但衛星相對於地球卻是靜止的。

過去無為,不等於今天無為,今天無為不等於明天無為;這裡無為,不等於那裡無為;這個無為,不等於那個無為;多數無為,不等於少數無為,反之亦然;…。同理,"有為"亦然。

"無為而治"或者"有為而治",在實施的時候,總是要遵守一定的規則,那就是要遵循客觀規律,遵循人們已經揭示、認識和掌握的客觀規律。至於,未知領域的開拓,也是要採取循序漸進、科學的方法進行"有為"或"無為"。

因此,我們不能對矛盾的兩個方面進行絕對化的認識和判斷,而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地肯定或否定哪一方面,即不能無條件地欣賞"無為而治"或"有為而治"。



觀彩雲


沒有區別,話看你怎麼理解,關鍵是《人》,無並非空無一物,無為而治理解上相對政策放得寬點,但是,仁政!德政!王政!終究還是離不開法治的相輔相成。主政者多務實少務虛,給民多些自由少些約束,人民就容易創造更多財富,大概就是《老子》口中的,無為而治。


道之人137113144


有為而治,明也,無為而治,庸。


疾惡如仇13579


《有為而治》:(著相生心~無事找事),故生(煩惱憂愁~傷害自它)。

《無為而治》:(清淨平等~隨緣而應),故能(智慧常居~安詳恆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