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外面打架輸了,回家告狀,父母應該怎麼做?

道立方


我要知道的是你為什麼打架,而不是輸贏。有什麼事情一定要打架才能解決?孩子的思維在逐漸成熟,不可以養成解決不了就動手的慣性思維,更不提倡打回去不吃虧的教育方式。凡事理性看待,幫助他解決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我覺得更重要。


KINka


孩子跟別的同學打架,這種情況非常常見。但是,如果家長處理不好,就會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造成諸多負面的影響。有的家長,不分青紅皂白直接把自己孩子痛罵/打一頓;有的家長,主動給孩子出面撐腰,親自出馬教訓對方;有的家長覺得小孩子打架沒什麼大不了,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但是,不論是以上哪一種行為,都不利於孩子心智的成長。那麼,當孩子因打架輸了而回家告狀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處理呢?

首先:打開溝通之門(堅持“三不要”)

第一:不要大發脾氣,強行逼問打架事由。孩子跟別人打架,肯定是不對的。但是,如果你提高嗓門,厲聲斥責,只能產生兩種情況:

  1. 孩子撒謊。如果打架的主要錯誤在於自家孩子,孩子就會因為害怕你的責罵或擔心再次被你這個“家長”打,而選擇說謊,把責任全部推到對方身上。這樣不僅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反而會促使他形成撒謊的習慣。

  2. 深化矛盾。本來在外已經受到了欺負,回家後就是為了尋求依靠。如果再次遭受家長的斥責:對於心理承受能力強的孩子,就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從而再次和家長髮生矛盾衝突;對於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孩子,則會導致他們把怨氣壓在心底,私下找機會報復。不論是哪一種情況,家長的斥責勢必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從而使矛盾延長或加劇。

所以,當孩子回家告狀時,要保持理智,心平氣和地聽孩子把話說完。

第二:不要持固有偏見,帶著有色眼鏡看孩子。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較長。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性格和為人處事的態度都有一個大概的理解。但是,凡事無絕對。事實情況很可能與家長的預設南轅北轍。如果帶著偏見去質問孩子,就會拉大和孩子的心理距離,阻斷溝通橋樑。

  1. 認為孩子平時就愛“惹事”。這樣的家長,在面對孩子回家告狀時,首先在心理就已經認為肯定又是孩子主動招惹別人,所以被打也活該。當家長帶著這樣的態度聽孩子告狀時,就無法讓自己保持理性,而當孩子接收到家長不經意間的態度的時候,就不再願意繼續溝通下去,認為自己是在“白費口舌”。

  2. 認為自家孩子性格沉穩,肯定不會主動和別人打架。但是,如果孩子真的是主動招惹的對方,這樣的行為則會讓孩子形成“只要遇到問題,就找家長撐腰”的習慣,滋生驕縱的心態。這樣不僅不能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助長了這種不良行為。

所以,在孩子回家告狀時,一定要保持關切的、中立的態度,讓自己能夠理性地接收到孩子的信息。

第三:不要苛求立即從孩子身上得到答案。所有人都有不理智的時候,孩子也不例外。當孩子被打回家告狀時,心裡可能充滿著:憤怒、委屈、報復、憎恨等各種情緒。在這樣的情緒下,孩子說的話往往也有失偏頗。因此,家長也不容易瞭解到實際情況。所以,也無法做出正確的舉動。

所以,當孩子告狀時,要先關心孩子疼不疼?有沒有破皮流血?需不需要去醫院?想吃點什麼?等等,先讓他感受到關愛。等他平心靜氣之後,再找一個場合慢慢聽他說。這樣,經過幾個小時的反思,再去跟孩子溝通的時候,才能得到一個更加客觀的描述。

其次:分情況幫孩子處理“打架”事件

  1. 給孩子一個獨自解決問題的機會。如果瞭解到孩子打架只是因為鉛筆、橡皮等這些無足輕重的小事兒,且未造成任何大的傷害,那就提前給孩子做一下心理輔導,然後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

  2. 勇敢地承擔起家長的“監護”責任。如果瞭解到孩子打架背後涉及到了“辱罵”、“惡意欺凌”等不道德的因素,決不能坐視不理。一定要挺身而出,主動維護孩子的尊嚴和人身權利。不能因為對方膀大腰圓或者人多勢眾就產生退縮、不了了之的心理,否則會給孩子帶來深深的“不安全感”。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爸媽都無法保護自己。
  3. 聯繫對方家長,理性處理“打架”事件。如果孩子被打嚴重,家長也不要單獨找到打人者,把對方暴打一頓,這是違法的,堅決不要這麼做;也不要直接找上門,指責對方的家長。因為這樣做,只會把矛盾擴大。對方的家長如果得知自己孩子打人,內心也是理虧的。當對方主動承認錯誤,道歉的時候,也要表現出寬容的態度,得饒人處且饒人。

最後:讓孩子從“打架”事件中得到成長

  1. 只要打架,雙方就都有不對的地方。因此,要鼓勵孩子勇於承認錯誤,向對方道歉。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2. 兩個人打架總是有起因的。如果是孩子自己好動、愛“惹事兒”,經過這一次,就要教會孩子如何尊重他人,學會與跟自己性格不同的人相處,以後避免類似的衝突;如果是對方故意刁難,就要告訴孩子:今後要好好吃飯,加強鍛鍊,讓自己強大。雖然我們不主動去欺負別人,但是可以避免別人欺負我們。

  3. 解決問題不只有“打架”這一種方式。孩子們打架往往也是意氣用事,一時氣不過,就訴諸武力。不論誰錯在先,打架都不是唯一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如果在學校和同學有矛盾,可以先和老師溝通,也可以私下找一個場合,和同學把話聊開。只要溝通順暢,產生打架的概率就會低很多。
  4. 學會提前避免矛盾升級到用“打架”來解決的程度。打架不論輸贏,雙方受到傷害,或輕或重。因此,經過這次“吃虧”,就要教會孩子:為了杜絕衝突,也為了保護自己,在矛盾初期,就要主動化解。例如:如果錯在自己,就先行主動向對方道歉。這樣,不僅會少一個敵人,更會多一個朋友。


關愛孩子的內心,關注孩子的成長。不僅要有耐心,更要有智慧。


思敏原著英語教研室


孩子在外面打架或被欺負都可能會發生的事,父母該怎麼做才好呢?

面對孩子憤怒的情緒,不要去說孩子或者伸手打孩子:

孩子情緒激動或者非常憤怒的時候,不要覺得是因為孩子錯了,就打罵孩子,或者覺得孩子受欺負,覺得孩子太弱了,說些刺激孩子的話。

這對孩子的心裡將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輸了被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失敗,進而去進行偏激的行為,打贏了也不是好事,不必要誇獎但是有不要揍孩子,會讓孩子覺得打架不能還手,以後會吃虧。

家長不要自作主張去幫助孩子:

家長也不要因為孩子受欺負就拿出大人的“威力”,去威脅另一個孩子,一個大人去和孩子計較,這本身就很掉身價,當你覺得另一個孩子沒教養去教訓的時候,你這本身行為也差了一截素質。

讓孩自己解決,而且絕大多數的打架都是打鬧引發,時間久了孩子也就不在意了。

學會讓孩子內心變得強大,增強孩子體魄:

教會孩子學會勇敢,內心強大於自信,必要可以增強孩子的體魄,但是一定要告訴孩子,變強不是欺負弱者,而是用來保護自己不被欺負。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小小思維家


首先您說的打架輸了我感到非常好奇,是沒有打過人家捱揍了嗎?那其實這也是教育孩子的一個好機會,那就是這世界上除了父母沒有人會無限制的包容。他這是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一個很好的機會。作為家長一定要充分的利用這個機會幫助孩子慢慢從心理上逐漸長大。👨‍👩‍👧

其次,進行過挫折教育之後,家長要仔細問一問事情的來龍去脈,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只聽孩子的一面之詞,一定要見到打架的另一方。這個另一方不僅僅光是參與打架的孩子,還要對方的家長在場。共同聽一聽雙方的說辭,看錯我到底是在哪一方,然後就可以跟對方家長共同協商,應該怎樣協調,好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並避免以後類似的情況發生。

其實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與其他人發生這樣那樣的衝突。包括語言的和肢體的家長,怎樣科學合理的幫助孩子解決爭端。這對孩子今後身心的健康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還記得前不久網絡上非常受關注的打老師的那個案例嗎?那就是孩子在小時候受到了老師不公平的對待長恨於心直到成年之後仍然無法原諒。所以看到那個老師之後,忍無可忍採取了比較極端的方式。

但是我們從另一個方面也可以看到這個孩子對於小時候發生的事情一直抑鬱於心這就嚴重的影響了一個人心理的健康,所以一旦孩子在小時候出現了一些心理方面難以接受的身體或者心理方面的傷害家長。一定要重視,要及時解決,防患於未然。



八月楓楊


立刻傳授家傳武學,告訴孩子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然後利用這次機會讓孩子練好功夫,報仇雪恨!


汽修功夫熊貓


這不好回答,小孩子的世界不比大人世界簡單,挑事打架,和被欺負處理是不一樣。


侯先生plus


如果理虧就算了,如果憑白被打找回去。


今夜12345


先了解原委,在教他處理問題的方法。這是他受用一生的事情,人一輩子就是遇到無數的問題,面對無數的問題,然後解決他,究竟如何解決,解決的方法,是我們教的,她自己通過觀察、模仿來學習的。


熙然和浩然媽媽


叫上兄弟們弄他!


張大勇35553931


我一直都是這個想法,若是自己孩子有錯在先,必須訓斥自己的孩子;若是不是自己孩子的錯,想法設法打回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