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晉武帝罷州郡兵說起,罷州郡兵給西晉帶來的兩面性影響

公元316年,匈奴人劉聰攻破了長安,俘虜了西晉末代皇帝司馬鄴,至此西晉這個僅僅立國五十一年的短命王朝走向了終結,而西晉的終結卻僅僅只是神州大地哀泣的開始,整個神州從此刻開始經歷了整整四百多年的戰亂,直到隋文帝楊堅橫空出世才最終平息了戰亂。

西晉的滅亡在許多學者看來,是"人禍"大於"天災",西晉本身得國不正,靠著世家大族的支持才最終登上皇位。司馬氏本身清楚的知道世家大族坐大的危害性,故而司馬炎一方面對世家大族進行妥協,在許多的制度上照顧他們的利益;另一方面又對世家大族有著頗多的提防,為了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司馬炎在繼位之初就大肆分封宗親,一下子封了二十七個,讓他們成為拱衛皇室的屏障。

從晉武帝罷州郡兵說起,罷州郡兵給西晉帶來的兩面性影響


在平吳之後,在原來分封制的基礎上,司馬炎又對宗王的權利進行進一步加強:

  1. 結合"都督制",讓皇族之中威望較高的以及血脈關係近的皇族成員去各地擔任都督一職。
  2. 為避免七國之亂的影響,司馬炎在其繼位後期將自己的幾個兒子分封到西晉各大州郡,並取代了原來的宗王。
  3. 為進一步加強宗王的權利,在平吳之後,其又大肆"罷州郡兵"。

而當初晉武帝在"罷州郡兵"的問題上也爭執過好幾次,一次是在滅吳之戰前幾年,不過由於當時東吳尚未平定,貿然裁撤州郡兵無疑會讓西晉陷入動盪之中,故而最後的結果是不了了之;在平吳之後,晉武帝以天下大定為由,大規模的裁撤州郡兵

《晉書·山濤傳》:吳平之後,帝詔天下罷軍役,示海內大安,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

晉武帝裁撤州郡兵的制度又引起了朝野的譁然,而其中山濤又提出了激烈的反對,認為晉武帝此舉會給西晉帶來禍患。的確,後來的"八王之亂"中,各地的州刺史無所作為,任由八王胡作非為直接導致了西晉的滅亡,所以對於"罷州郡兵"的舉措也是晉武帝一直為人所詬病的原因之一。那麼此項制度真的給西晉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嗎?

一項制度的實行從來都是有利有弊的,我想如果經常看我文章的讀者朋友們一定會經常看到我說這句話。在這個問題上同樣如此,如果真的以"唯結果論"來看待問題那麼每一項制度的背後都是有弊端的。

總之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結果也是不同的,那麼我們就從晉武帝的這個制度說起來看待其所帶來的雙面影響:

從晉武帝罷州郡兵說起,罷州郡兵給西晉帶來的兩面性影響


從晉武帝"罷州郡兵"問題上來看其所帶來的正面影響

自漢末"黃巾之亂"爆發以來,為了可以儘快的平定叛亂,漢靈帝奏準了當時漢室宗親劉焉的上書,給予了各地的州刺史很大的權力。我們從實際效果來看,在平定"黃巾之亂"的過程中,"州郡兵"的確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是在給予州刺史領兵制度的同時,一個比"黃巾之亂"更嚴重的問題爆發了:在平叛的過程之中,各地的州刺史趁此機會擴大兵馬收編部眾,讓中央和地方勢力的天平開始往地方上傾斜。由於州刺史手上擁有大量的州郡兵和行政權,直接導致了漢末群雄割據的局面,甚至有些不再聽從朝廷的號令,汝南袁術率先做了那個出頭鳥悍然稱帝;而魏武帝曹操也是憑藉此項制度得以打下魏國立國基礎。

從晉武帝罷州郡兵說起,罷州郡兵給西晉帶來的兩面性影響


而到了三國和魏晉時期,隨著"九品中正制"的實行,這種地方勢力過於強大的局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1. 曹丕繼位初期,當時青徐的臧霸憑藉著地方豪強的勢力以及青徐兵馬變得不安分起來,而曹丕的聲望又不足以壓制地方勢力,所以當時曹魏的形勢可以說是劍拔弩張的一種形態。
  2. 司馬家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之中同樣遭到了激烈的反抗,"淮南三判"充分說明了地方勢力可以憑藉著各地的"州郡兵"直接威脅到司馬氏本身的統治地位。

從這上面來說,司馬炎裁撤州郡兵並非是其短視,他吸取了曹魏以及西晉立國過程當中的各種教訓,而裁撤州郡兵固然會有各種問題,不過你要說沒有正面影響是不可能的,至少在筆者看來,有兩個正面影響:

  1. 極大的削弱了地方豪強的割據勢力,為西晉加強中央集權有著顯著的作用。
  2. 裁撤州郡兵可以為西晉節省一大筆的額外支出,畢竟多一份守備力量則就多一份開支,這是經濟上的正面影響。

所以從這些角度去考慮問題,"

裁撤州郡兵"對於西晉來說還是有很顯著的正面影響的,並不能因為後面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就全盤否定司馬炎,畢竟作為開國皇帝其固然稱不上雄才大略,不過其作為"統治者"的眼光還是有的。

從晉武帝罷州郡兵說起,罷州郡兵給西晉帶來的兩面性影響


從"罷州郡兵"引起的負面問題說起

"罷州郡兵"問題固然有著正面的影響,至少在晉武帝在位時這種問題還沒有什麼大問題,不過隨著晉惠帝繼位,我們不得不說山濤在這個方面的遠見性,他已經充分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 地方勢力不平衡,"八王之亂"時各地的州刺史無力平叛

"罷州郡兵"問題上晉武帝吸取了曹魏和漢室滅亡的教訓,故而在位後期其大規模的裁撤"州郡兵",除了交州、廣州等偏遠地方之外,各地的州郡兵只剩下數十人。

不過晉武帝忽視的地方就在於他在大規模裁撤"州郡兵",限制刺史力量的同時又極大的增強了宗親的力量,後期晉武帝更是命令皇子擔任都督一職坐鎮地方,這一舉動直接讓地方勢力失衡。

從晉武帝罷州郡兵說起,罷州郡兵給西晉帶來的兩面性影響


其在位時尚且可以壓制,而晉惠帝繼位之後,這個問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就出來了,"八王之亂"時,各地的宗王憑藉著手中的軍權將西晉攪個天翻地覆之時,西晉各地的州刺史顯得碌碌無為,是西晉各地的州刺史不想平叛嗎?非也,是他們無力平叛,而這就是"罷州郡兵"帶來的負面影響:

  1. 一個是各地的州刺史手中無兵,就算是大一點的州郡手中也只有數百人,又如何去跟擁有手握數萬大軍的八王去相抗衡呢?
  2. 另外一個由於都督制的影響,各地的州刺史本身就是受都督所節制的,那麼在沒有皇帝的聖旨的情況下又如何能夠去以下犯上呢?
  3. 到了"永嘉之難",這種弊端則更明顯了,"八王之亂",滿目瘡痍,西晉的有生力量遭到毀滅性打擊,而沒有"州郡兵"在手的州刺史只能坐看神州淪陷,或者借鮮卑之手來對抗石勒和前趙。

所以,這一系列情況充分說明了"罷州郡兵"的負面影響,本身其並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如果結合分封制和宗王領兵制度,那麼這種負面影響的問題就大了。

從晉武帝罷州郡兵說起,罷州郡兵給西晉帶來的兩面性影響


所以有人認為"罷州郡兵"是西晉滅亡的原因之一,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這麼說,可是更徹底的原因還在於"罷州郡兵"的同時卻擴大宗親的勢力,筆者認為"罷州郡兵"制度和"分封制"以及"都督制"的負面影響相結合才是直接導致西晉滅亡的原因。

  • 各地治安糟糕,盜賊橫行

筆者對山濤的認識認為他是"'竹林七賢"之中最具有卓越見識的一個,比起其他六人的醉生夢死,山濤的這種入仕造福蒼山的舉動才是真正的功德,而且從山濤的從政經歷來看,他真的是具有超凡眼光和遠見性:對於王衍的認知他看的很準;對於"罷州郡兵"的問題他也同樣看的很準。

在晉武帝提出"罷州郡兵"問題之時,山濤持強烈的反對態度,就是因為他已經明確的看到了這種問題所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果(如果想知道的可以去看《晉書。山濤傳》)。

後來的事實證明山濤的確具有遠見性,晉惠帝繼位之後,由於其已然無力掌控朝政,導致地方和朝廷的之間的暗流湧動:朝廷上各大勢力之間的明爭暗鬥導致他們沒有過多的精力兼顧地方。

而地方之上的各地州府手中只有一百多人的官吏要他們去管轄一整個州府的治安狀況這明顯是不可能的,史書明確記載了,當晉惠帝繼位之後各地盜賊四起,而州府由於沒有足夠的守備力量導致無法很好的維持治安情況,更遑論後面更加大的災難了,這就是"罷州郡兵"所帶來的另一個負面效果。

從晉武帝罷州郡兵說起,罷州郡兵給西晉帶來的兩面性影響


所以基於以上論斷筆者認為"罷州郡兵"問題並非說是司馬炎的錯誤,只不過晉武帝在實際行使權力的過程當中其存在了矯枉過正的做法,而這才是"罷州郡兵"問題一直飽受詬病的深層次原因,外加上"分封制"和"都督制"的負面效果,這一系列的問題終於導致西晉天下大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