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婆婆和媳婦帶小孩觀念方式不一樣的時候應該聽誰的?

捲心菜裡卷菜菜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婆婆的,可以聽,看有沒有道理,對孩子要負責的是母親,所以,還是有母親做主


趙微笑笑


我認為婆婆和媳婦帶小孩觀念方式不一樣的時候,誰的方式正確,誰的方式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就聽誰的。

我家孩子五歲半,正處於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第二個叛逆期,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小聲說孩子不聽,大聲吵更是不管用,我這個老母親簡直每天都是憑一口仙氣吊著,感覺說不定哪一天會被孩子氣到斷氣。

我婆婆帶孩子比較寬鬆。孩子想看電視?隨便看!孩子想玩手機?隨便玩!孩子不吃飯?不吃就不吃!孩子嫌熱不穿棉襖?不穿就不穿!那是真正的大撒把,真正的散養。為此我經常是苦惱,她這樣,不是愛孩子,是不管不問,是縱容。在她帶孩子的觀念裡,可能就沒有“教育”一說,也許不是自己孩子,只管領著不磕不踫就算“完成任務”了。

我帶孩子,可能手攥得比較緊一些。孩子跟著我,看電視的時間是有限制的;玩手機是不允許的;吃飯的時候不管愛不愛吃都要吃,不然半晌不給任何吃的東西;天冷或者忽熱變天的時候要及時加減衣物的;每天晚上如果有時間的話還要給孩子講些故事。孩子的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得週週到到,簡直操碎了老母親的心。

可能大家要猜,帶小孩觀念差別這麼大的婆婆和媳婦,家庭肯定是不能和睦,因為婆媳矛盾可能是眾多家庭最突出的矛盾了。可偏不這樣,我們婆媳之間似乎有一種絲絲縷縷的默契。她縱容孩子看電視玩手機,我就拔了網線帶孩子玩;她不管孩子吃飯,我便操著心讓婆婆做孩子喜歡吃的飯菜;變天了她不管給孩子增減衣物,我便時時提醒……她做不好的我及時補上,而我做不好的,她也可以幫著做好:我不會縫補衣服、不會蒸饅頭可她會做;我不會炸麻花不會做年糕,孩子要吃的時候她可以分分鐘搞定;孩子有時被我批評得受了委屈,她就能攬過孩子安慰一番……

在照顧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誰都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婆婆和媳婦,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愛著孩子。只要家庭和睦,就可以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成長環境,而這,是什麼方式都彌補不了的。

你們認為呢?


零點客棧


講講我的故事吧。

我是搞教育的,而婆婆年齡大,長期生活在農村,思想陳舊。當帶孩子的觀念方式不一樣的時候,我當然是希望婆婆聽我的。

可能當著我的面,我說什麼她都聽著,背地裡,她仍然按照她認為對的方式去做。舉個例子,當大寶和別的小朋友鬧彆扭,抬腳去踢小朋友的時候,婆婆會當著小朋友的面,掀起大寶的屁股就打(輕輕地打),邊打邊說:“別生氣了,你看我打他了。”婆婆的意思,這是做給大人看的,為人處事嗎,不能讓人家大人覺得咱不會教育孩子。可是,大寶卻被嚇得哇哇大哭。這事,我是聽對方大人給我講的。對方大人對婆婆的行為很不贊同,心疼我家孩子。是呀,本來是自己的保護神,卻當著別的面打自己。對孩子來說,太沒有安全感了。大寶生病不吃藥,我在那兒哄,婆婆也好心地上來哄:“你要是再不吃藥,穿白衣服的醫生就來給你打針了喲。那針可大了。”說著,婆婆還比劃著,大約二十釐米的長度。後來,大寶見了穿白衣服的人就哭。出門總是拉著我的手。朋友見了,勸我看心理醫生,說孩子心理有疾病了。這話我沒敢給婆婆說,如果說是她的原因她肯定會很生氣的。後來,我就說自己媽媽有時間,願意來帶孩子,把婆婆請走了。


鳳凰舞


當教育孩子觀念不同的時要聽媽媽的

  • 先說我在網上看到過的一個數據吧,電視劇《虎媽貓爸》熱播的時候做過一個調查

23.6%的人表示,教育孩子時候自己一直在和長輩“拉鋸”。

61.1%的人表示,“隔代親”是家庭教育的絆腳石,因為老人會溺愛孩子,孩子想幹啥就幹啥,讓孩子肆意妄為。

只有14.9%的人表示全家教育一致

“隔代親”教育的衝突

  1. 媽媽讓孩子自己吃飯,奶奶看見孩子自己吃就要去喂。
  2. 媽媽不讓孩子吃糖,奶奶偷偷的給他買
  3. 媽媽讓孩子摔倒了自己起來,奶奶會立馬跑過去扶起來
  4. 孩子做了錯事,媽媽說了幾句還被奶奶吵,孩子以後做了錯事就會立馬找奶奶幫忙,也不會去認識自己的錯誤。

避不開教育理念的衝突,那就給你提供點參考意見

1、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唱“紅臉”“白臉”

家長分“紅臉”“白臉”,孩子會“趨利避害”,面對不喜歡的,可以拿另一方的話來拒絕,孩子會有一種“有庇護”的感覺。對孩子教育問題,全家要有統一意見。個人覺得,就算理念不同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去說,可能會讓孩子認為,奶奶好說話媽媽不好說話,太嚴格了的印象。

2、確定家庭教育聽爸爸媽媽的

爸爸媽媽帶孩子“嚴”,爺爺奶奶帶孩子“寵”其實你們都是愛孩子的,只不過教育理念不同,那應該聽誰的呢?在家庭中,第一,最好確定父母為親子教育的主要責任人,其他家庭成員輔助;第二,在家庭溝通中,要允許求同存異;第三,家庭教育目標要清晰,方向要一致,方式需統一。

如果理念不同,可以私下和爺爺奶奶充分溝通一下,什麼樣的教育對孩子好,要達成一個“共識”,不要讓孩子今天聽這個的明天聽那個的。

教育不同會對孩子以後的生活有影響,願你可以和家人溝通好,一起教育孩子。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二姐的小日子


中國式婆婆和媳婦的關係可謂世界級難題。但拋開家裡其他的雞毛蒜皮家長裡短,在對待孩子這件事上,目標是一致的。簡而言之,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婆婆和媳婦所受的教育,從小生活的環境等等可能導致帶小孩的方式千差萬別,甚至截然相反。那這種情況下,應該聽聽誰的?我個人認為,這不是簡單的站隊問題,一個小孩是家庭的未來與希望,要慎重對待。婆婆和媳婦在教育小孩時方式不同,作為中立的第三方一定要冷靜,不要急於附和任意一方,激化雙方的矛盾。而是要心平氣和地從科學育兒的角度出發,分析兩人的方式中存在的利與弊,探討合適的統一的育兒方式。具體的做法是,統一大方向。比如:孩子犯錯挨罰,不能護短。家裡經常出現孩子不肯吃飯,媽媽說不吃餓著,自己種的因自己吃苦果。初衷是讓孩子餓一次明白任性的後果,從而改正壞習慣。但奶奶出於疼愛孫子的目的,會罵媳婦幾句,哄著孫兒。這就會讓孩子恃寵而驕,養成不好的習慣。因此,當婆婆與媳婦在養育孩子的方式上產生分歧時,要冷靜客觀分析,統一思想,不要隨意作選擇。




魚的淺笑


如果平時分歧就不小,儘量不用婆婆帶。不然省了錢,換來矛盾,不值。

如果條件達不到,只能委屈求全。婆婆和媽媽都是老人,有些老習慣正常,能養得你們這麼優秀,再帶下一輩也錯不了。再說背鄉離井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真心實意辛辛苦苦為你們帶孩子,你們再挑三撿四,她們會很委屈,有句順口溜:是主人,說了不算;是保姆只賠不賺,累活髒活全乾,有人批評,沒人點贊。

在這種情況下,婆媳只要一方脾氣不好素質差,生活就不平靜,要雙方都暴脾氣絕對雞飛狗跳,男人難做,孩子帶不好。

最好的辦法是能溝通的儘量溝通。溝通不了就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孩子沒那麼嬌氣,老人老經驗比沒經驗不差。

再不然就雙方老人輪換,都有一喘息空間。


桃鄉人518


首先,老一輩的人帶孩子多多少少會沿用以前的方法。年輕人接觸網絡比較多,獲取的育兒知識也比較廣泛。父母可能獲取不到那麼多的育兒理念。當老一輩和年輕一輩育兒上有分歧,年輕一輩可以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分享給父母,給他們講這樣的好處,讓他們理解,不要命令似的,那樣老人會覺得我帶了那麼多個娃了,這點經驗還需要你來教嘛,會引起矛盾。大多數年輕人白天上班,所以帶孩子的事情幾乎全交給了奶奶。奶奶一天忙孩子忙家務也是很辛苦的。咱們可以時不時的買個小禮物,讓她開心一下,指出她的問題不要直接說,可以引用別人家的例子,比如孩子愛玩手機,你可以說,朋友家的孩子,奶奶天天帶著看書,手機不怎麼玩兒,現在會背好幾首唐詩了。然後再糾正她帶孩子上的問題,她就會比較容易接受。不要產生大的矛盾激化矛盾,那樣會傷了大家的心,最後祝你生活愉快!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773c823b66a4198b7bc363c8f8bb1b7\

卡通動漫集錦


看情況在決定,最好中和考慮,婆婆、兒媳自古以來相處就不是很融洽,所以一牽扯到婆媳關係最好是“三七處理方式”無論什麼事媳婦佔三分理,婆婆佔七分理,為什麼呢,因為婆婆首先是你老公的媽媽,給她面子就相當於給你老公面子,如果老公明理自然會記住你的好,遇見不明理的老公你也可以避免麻煩,畢竟家和萬事興嗎。其次她是長輩,中國人講究敬老愛老,你這樣做不但有利於婆媳關係,也相當於用實際行動在教育子女,利大於弊。

那什麼是中和處理方式呢,就是吸收併兼顧兩人的意見。比如關於給孩子穿尿布還是紙尿褲,就可以白天穿尿布,晚上穿紙尿褲。或是剪頭髮的問題,如果老人認為剪頭髮利於孩子頭髮生長,你可以和老人商量什麼時間剪、剪幾次等等。不能改變她的想法就給她一個試用範圍,降低家庭糾紛。畢竟是長輩,最好不要硬碰硬,以免影響家庭和睦,對孩子教育也不好。

最後,就是溝通方法。說話要站在婆婆的立場上考慮她的接受度。畢竟不是親媽,說話要有分寸,可能你會覺得很累,但是好的婆媳關係都是細心呵護出來的,你用心了婆婆自然能夠感覺得到。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豆豆ww


在中國家庭教育當中很重要的三個關係,婆媳關係,夫妻關係和親子教育關係!

第一:今天咱們捋一捋婆媳關係,婆媳關係當中的教育關係,有時候也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關係之一。先說老人們的想法,他們覺得都能把你們養大成人,說明自己沒問題,媳婦覺得,孩子是自己的,自己管教孩子,別人插手,就會產生隔代溺愛的現象,也有道理。各自站在各自的角度。在這個中間,家裡的爸爸會很尷尬,管教孩子不是誰聽誰的問題,而是誰的方法對孩子有幫助,就聽誰的問題!

第二:舉例,我們家如果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會在一起討論,記住,一定要坐到一起,坦誠的把問題說出來,這個時候,爸爸是關鍵的承上啟下的人!我們討論的話題一定是就事論事,而不是用心情說話,切記一點,不要打馬虎眼,不要為了讓爸媽開心而指責老婆,更不要為了哄老婆而委屈老人!在你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提前備課,怎麼備課,哈哈,你做對了,就是不停的到平臺問各種大咖,然後整理出來資料,再開家庭會議!這樣的話,你的話就是有理有據有節,就會讓大家都能接受!當解決方案出來了以後,如果孩子懂事,讓孩子也參與其中,這樣你的方案就會更好執行,就不會出現未來類似問題的出現。如果還小,你就主動做監督人,為這個方案做監督人!

第三:家是講愛的地方,有時候家裡的事不能太講理,還要講感情,一切把愛放到第一位,我覺得你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你的出發點也是愛父母,愛老婆,愛孩子,所以一定要把方法幫助到孩子成長維護好家庭關係放到第一位,我相信大家都會欣欣然接受的,希望回答能夠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