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向死而生

2020艱難開始,不管是奮鬥在一線的抗疫工作者還是宅在家的每一個普通人,大概都會對這個不同尋常的新年永生難忘。

在這次抗疫過程中,也有很多傳統文化的影子。

敬畏自然,向死而生

火神山與雷神山的來歷

楚文化傳說中的湖北乃是古楚之地,而楚國人被認為是火神祝融的後代,祝融則是黃帝的子孫。 人的肺部五行屬金,火克金。 而荼毒人類肺部的新型冠狀病毒懼怕高溫,火神正好能驅瘟神,於是“火神山”之名應運而生。

敬畏自然,向死而生

雷神山也是對應著中國民俗文化的傳說:雷神是懲罰罪惡之神。 凡有違揹人倫法理且犯下不可饒恕罪責者,則將遭受五雷轟頂而斃亡,這便是“雷神山”一名的來歷。

敬畏自然,向死而生

取這兩個名字也蘊含著我們的美好願望。

今天的中國,堅定信心、團結一致、科學防治,有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加盟”,人們的精神力量更加充分!

在疫情面前,我們感動於每一位工作人員的付出,欣慰於國人的團結;也譴責那些暴露出的醜陋,期盼著疫情早日過去,期待我們的親人朋友能夠一起摘下口罩給彼此一個燦爛的微笑和溫暖的擁抱。

敬畏自然,向死而生

新冠狀病毒的源頭——蝙蝠,也曾是吉祥、福氣的象徵,人類有很長一段時間與他們和平相處,此次疫情也在告訴我們——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向死而生

心懷敬畏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理念。

心存敬畏,才能行有所止。所謂敬畏,其實就是人類對待世間萬事萬物的一種態度。“敬”為尊敬;“畏”為畏懼,合在一起是“既尊敬又畏懼”。“尊敬”這兩個字是後天修為,“畏懼”這兩字是與生俱來的。一個人只有心存敬畏,才會走得遠,走得穩。

敬畏自然,向死而生

生活在人世間,總會有一些人和事需要我們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對於自然更是如此。

人類之於大自然是那麼渺小的存在,如滄海之一粟,只有心存敬畏,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才能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好。

生活中,總會有那麼一種人什麼話都敢說,什麼事情都敢做,彷彿天不怕地不怕,看起來無拘無束,實則沒有敬畏之心,沒有底線。

敬畏自然,向死而生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敬畏每一個生命,每一朵花,每一顆草,常懷敬畏之心,敬畏自然,向死而生。我們終將取得此次勝利,待疫情過後,春暖花開……

敬畏自然,向死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