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熱、霍亂、埃博拉病毒……各類流行病“零號病人”的故事

近日有網絡傳聞稱,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一名女研究生黃燕玲是最早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的“零號病人”,引發廣泛關注。對此,武漢病毒所2月16日發佈官方聲明,予以否認。

啥是零號病人?找到零號病人的重要意義是什麼?傷寒熱、霍亂、新型下剛果病毒以及埃博拉病毒等這些流行疾病的零號病人都是誰?

事實上,要確認誰是零號病人對於科學界來說也是一項挑戰。“零號病人”的身份背後是排斥、悲劇和諸多故事。


傷寒熱、霍亂、埃博拉病毒……各類流行病“零號病人”的故事


什麼是零號病人?


所謂“零號病人”,通常是指第一個患某種傳染病、並開始散播病毒的病人,在流行病調查中通常被叫做首發病例。

在傳染病的發生發展和傳播過程中,以及傳染病的認知、研究過程中,首發病例一直是佔有重要的地位。通過對首發病例的細緻調查,可為病因分析、預測、控制措施採用、預警機制的建立提供寶貴信息。

近幾十年來,世界上新發現的傳染病就有40多種。這些傳染病有些是從來沒有過的,如甲型H1N1流感、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熱。有些是過去有,但現在才認知的,如軍團病、萊姆病等。此外還有些傳統傳染病死灰復燃或呈現抬頭趨勢,如天花和脊髓灰質炎等。隨著現代人口生態的變化,傳染病已經不再是一個區域性問題,而是全球性的問題。這些傳染病的發現使得必要的國際化的傳染病監控體系建設迫在眉睫,而這一體系的首要目標就是第一時間發現傳染病,並及時進行調查和採取相應的控制措施。


傷寒熱、霍亂、埃博拉病毒……各類流行病“零號病人”的故事


能第一時間發現絕對意義上的首發病例是一件幸運的事情,這種傳染病往往是目前已知的傳染病。這樣的首發病例的發現,為第一時間採取控制措施提供寶貴的時間。但多數情況下首發病例的發現都是在首發病例傳染他人導致第二代病例發病並呈現聚集性變現才被通過追溯調查發現的。這也顯示未來傳染病防控監測體系仍有完善空間。首發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主要包括病例核實診斷,病因和感染因素初步推斷,流行因素和傳播方式初步調查,病例樣品的採集和實驗室檢測,疫點疫區的劃分,疾病的危險性綜合評估和監測防控措施建立。

對於未知傳染病通過調查首發病例和二代病例(由首發病例傳染而發病的病例)的時間分佈情況,可以粗略估算該傳染病的最長潛伏期、最短潛伏期和平均潛伏期,能夠了解傳染病的傳染力、傳播途徑、傳播方式,還會第一時間為檢測試劑的研發和疫苗的製備研究提供必需的病原研究標本。


傷寒熱、霍亂、埃博拉病毒……各類流行病“零號病人”的故事


一位傷寒帶原者的悲慘命運


20世紀初,瑪麗·馬倫的名字無異於“好廚師”的代名詞,在紐約上層權勢家族中可謂家喻戶曉。然而到了1906年左右,瑪麗·馬倫卻多了一個綽號——“傷寒瑪麗”。她的悲慘命運開始於1906年。一位名叫喬治·索珀的衛生官員到位於紐約奧伊斯特貝港瑪麗·馬倫服務的家中調查傷寒熱的傳播情況。認真細緻、極具專業精神的索珀非常懷疑瑪麗·馬倫,於是他對瑪麗·馬倫的工作經歷展開了私人偵探式的調查,最終指出馬倫很可能就是傷寒熱的帶原者。但是這種說法並不能被瑪麗·馬倫本人接受,她拒絕提供尿液和大便樣本,直到警方將其隔離。

瑪麗·馬倫最終被確定為傷寒桿菌的健康帶原者。她被強制隔離3年。結束隔離後她立即到紐約的斯隆婦產醫院掌廚。不久傷寒熱在該醫院再度大面積爆發,導致25人被感染。瑪麗·馬倫再一次被隔離,這次一直到23年後她去世。她因此成為傷寒熱歷史上的“零號病人”。


傷寒熱、霍亂、埃博拉病毒……各類流行病“零號病人”的故事


新型下剛果病毒的原發病例


在流行病學專家的口中不存在“零號病人”的說法,他們使用的是“指示病例”或“原發病例”這一稱謂,在流行病學調查中是指在一定人群中出現的最初病例。西班牙國家流行病學研究中心主任伊莎貝爾·諾格爾指出,“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獲知受訪病例的相關信息,包括初始症狀出現的時間、與外界的接觸、暴露於危險因素和旅行等情況,以及實驗室診斷等都是流行病學調查的最主要內容”。對於流行病學而言,亮點應該是對病毒的基因分析。2012年,通過對三個病例進行基因分析後發現,新型下剛果病毒可能對人類造成新的威脅。頭兩個病例分別是2009年死亡的一名15歲男孩和一名13歲女孩,他們在3天可怕的出血性高熱後死亡。他們的血液已經足以讓流行病學專家瞭解這種新型威脅的基因構成,這是一種還不被大多數人知道的人類的敵人。

流行病學專家賈斯·曼特羅指出,“對於‘指示病例’我們永遠無法百分之百地下結論,必須從以往的信息中搜尋新的信息,考慮到各種可能性”。在為“無國界醫生”組織服務期間,曼特羅行遍了大半個世界。但是最遠的或許是那次追溯到19世紀,追蹤霍亂起源的“行程”。對1849年一位霍亂患者的一段腸子內的細菌進行的研究就是曼特羅這次“行程”的嚮導。對“霍亂弧菌”進行的基因進化研究支持了一個長久以來存在的觀點,即霍亂已經在人類中存在了數百年甚至是數千年。曼特羅的結論與早前的理論相吻合,認為霍亂的第一次流行病學變化是出現在大約1萬年以前。


傷寒熱、霍亂、埃博拉病毒……各類流行病“零號病人”的故事


埃博拉病毒的零號病人


在近些年來暴發的傳染性疾病中,埃博拉可以說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對其的恐懼都源於較高的致死率。埃博拉病毒是人類已知最致命的微生物之一,一旦感染,病死率最高可達到90%。

據考證,埃博拉病毒首次出現的時間是在1976年,發病地點則是一個名叫恩扎拉(位於蘇丹南部)的城市中,首位患病者是該市內一家紡織廠的工人,由於該紡織廠距離一條名為埃博拉的河流非常近,這種病毒也因此得名“埃博拉”。當地醫生髮現它的存在後,新病毒立刻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埃博拉屬於纖維病毒,是一種能在人類及其他靈長類動物之間傳染的烈性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大約在50%至90%之間,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發性器官衰竭。在當時,沒有一位醫學家可以解釋這種新病毒的來源。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包括首名感染者在內的其他150人均因此病毒喪生,另有256人已經感染上了埃博拉,感染者幾乎都是在那家紡織廠工作的員工。

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自有歷史記載以來,埃博拉病毒疾病已經爆發過25次。2013-2016年在西非肆虐的傳染病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在全球範圍總共導致超過28500人感染,11300餘人死亡,平均死亡率約為50%,在部分非洲疫區死亡率甚至高達90%。

無論是文獻研究還是實驗室數據分析結果,都把科研人員引向了同一個目標,當前這場埃博拉疫情的源頭是2013年12月2日在幾內亞蓋凱杜行政區的梅利揚杜瓦村為一名兩歲男童舉行的葬禮,這名男童也因此被定義為埃博拉疫情的“指示病例”,即“零號病人”。大約8個月前,男童出現發燒、嘔吐和排黑便症狀,4天后死亡。隨後,男童的母親在12月13日出現出血熱症狀後死亡。16天后即12月29日,男童3歲的姐姐出現發燒、嘔吐等症狀後死亡。2014年1月1日,男童的奶奶同樣出現埃博拉病毒感染症狀後去世。數名男童所在村莊外的人出席男童奶奶的葬禮,其中兩人將病毒帶回他們生活的村莊,導致家人和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染病。出於當地習俗,葬禮上人們會與死者有近距離接觸,而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體液和血液中都存在病毒,具有傳染性,這可能成為病毒迅速蔓延至非洲其他國家。

研究人員迄今仍不知道那名男童如何感染埃博拉病毒。科學界認為,埃博拉病毒最早從動物傳染給人,是因為人接觸了雨林中感染埃博拉病毒動物的血液、體液或屍體。黑猩猩、果蝠、猴子等都是可能攜帶這種病毒的高危動物。而從地理位置上看,男童生活的村莊位於幾內亞南部,靠近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邊境。這幾個國家正是當前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地區。

2014年,埃博拉病毒專家、阿根廷女醫生費爾南達·門德斯探訪了梅利揚杜瓦村。這位“無國界醫生”組織的專家指出,“在確認一種流行病的‘零號病人’時必須考慮到這種疾病的性質。如果是動物傳染病,‘指示病例’必須與某種動物相關”。埃博拉病毒恰好就是一種動物傳染病:在大面積人際傳播開始之前,就是動物將病毒傳染給了人類。因此,流行病學專家收集病死男童相關信息的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該男童有沒有實際接觸過病毒最原始的傳播者果蝠?他是否食用過被果蝠咬過的果實?最近他是否與其他動物共同生活過?

埃博拉病毒“零號病人”的故事告訴了流行病學研究人員該去哪尋找答案,如果他們想更好地瞭解一種疾病,並且儘可能避免悲劇重演,他們應該朝著哪個方向努力?同樣重要的是,哪些危險信號是不能被忽視的?(來源:新華網、人民網、科技日報、齊魯晚報、《科學大觀園》王萌/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