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場硬仗!嚴防“因疫致貧”

還有一場硬仗!嚴防“因疫致貧”


半月談評論員 周凱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受到較大沖擊,尤其是部分困難群體、低收入和剛脫貧群眾,面臨基本生活保障和缺少穩定收入來源等問題,有可能出現因疫致貧、因疫返貧現象。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戰疫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相互疊加,對各級政府和幹部提出了新挑戰。

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寡老人、困境兒童等群體在購買口罩、防護意識、生活保障方面存在更多困難,需要更多關愛和照料;一些低收入家庭主要勞動力無法外出務工,部分剛脫貧的個體戶、種養殖戶面臨經營難題,收入影響較大;少量因探親、旅遊、務工等原因滯留的流動人口出現暫時生活困難,也急需人文關懷和救助。

在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保障好睏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防止因疫致貧返貧,不僅能彰顯制度優勢,凝聚民心共同抗擊疫情,也能體現社會文明進步,避免意外事件發生,此前黃岡17歲腦癱患兒死亡就是前車之鑑。

防止因疫致貧返貧,需要進一步織嚴織密社會保障網絡,築牢兜底保障體系。連日來,各地政府和民政部門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優化審批流程,將在疫情防控期間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個人及時納入臨時救助範圍,對無人照料的特殊群體落實照料服務責任,加大對困難群眾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的供給發放。不少慈善組織和社會機構也紛紛向困難群眾捐款捐物。

讓這些溫暖政策真正暖人心,需要執行落實上的細心、用心。如開展全面摸排,開通救濟求助熱線等渠道,構建一對一、鄰里互助等幫扶模式,實現困難群體的應保盡保;當前基層黨員幹部工作繁重、人手緊張,可鼓勵志願者、群團組織、公益組織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參與社會救助。考慮到當前出行、採購不便,可根據困難群眾需求,將資金補貼、實物發放、送貨上門等多形式結合,儘量讓困難群眾“脫困”。

疫情給我國“脫貧攻堅戰”增加了困難。“戰疫”同時“戰貧”,更需進一步精準幫扶,重新梳理貧困戶、脫貧戶收入狀況和當前需求,因人因戶施策。當前各地正有序推進復產復工,對於無法外出務工的困難家庭勞動力,可出臺企業吸納就業補貼、開發臨時性公益崗位等方式,全力擴寬就業門路;對於種養殖扶貧項目,要幫助聯繫飼料、產品銷路,鞏固脫貧成果;對於就醫不便的貧困群眾,可開展遠程診療、送醫送藥上門服務……總之,要千方百計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提高脫貧攻堅的“免疫力”。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防疫同時防因疫致貧返貧是此次“大戰”中的硬仗,“大考”中的難題。當前不少地方已經針對可能出現因疫致貧返貧問題積極謀劃,一系列“硬核”舉措正在路上。相信只要各級黨員幹部、貧困群眾同舟共濟,一定可以打贏這場硬仗,解開這道難題,如期交出阻擊疫情和脫貧攻堅的合格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