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雞湯的本質是什麼,有道理,但實際上沒有用處?是什麼原因,問題出在哪裡?

活動中心17653708


說一件親身經歷。當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的時候,公司裡面人心惶惶,不知道哪天就丟了飯碗。為了安定軍心,CEO把他的教父請來,不定期地給大家上課,就是灌輸心靈雞湯。老頭是職業幹這個的,說起來天花亂墜。咱們華人從小上過政治課,一路貨色就看穿了,有些老美還真迷上了,心理負擔也少多了。

可是過了一陣發現,心靈雞湯並不能保住飯碗,公司還是不斷地裁人,結果就沒人信這東西了,再過一陣,老頭就不再來了,然後,公司就關門了。

心靈雞湯這東西源自基督教的佈道,道理當然有,但道理不能當飯吃。用在社會上,是要幫助人們解決心理問題的。現在人們壓力大,很多人處於焦慮狀態,需要幫助。心靈雞湯對於某些人來說,可以暫時性地緩解焦慮,是有好處,但是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引起焦慮的原因,一個勁地灌心靈雞湯就沒有用了。

更要命的,是心靈雞湯的濫用,有些心理問題必須治療。比如抑鬱症,一定要吃藥,不能靠心靈雞湯。嚴重的抑鬱症,灌了再多的心靈雞湯,不吃藥的話還會跳樓。

近年來,心靈雞湯在中國被濫用了。特別是網絡上那些,各種各樣的,致富發財也好,人際關係也吧,還有子女教育,全部雞湯化,成了一些人營銷漲粉和發財的手段,因此更要遠離雞湯文雞湯課。

緩解壓力和焦慮有的是比心靈雞湯更好更有效的辦法,比如鍛鍊,就有非常好的效果,還能強身健體,比虛胖虛胖的窩在家裡讀心靈雞湯要好過一百倍。


京虎子


心靈雞湯的本質是看似營養,實則無效的短期麻醉劑。在心理學,心靈是一種通過文字暗示的自我催眠工具。



心靈雞湯有中餐也有西餐,比如小學時代老師要求摘抄的名人名句,自己寫在鉛筆盒上的座右銘,都是雞湯,而其中中國古代《格言聯璧》,《菜根譚》之流就是最早的雞湯。我還在讀中學的時候,《菜根譚》一度風靡,記得有電臺讀書節目片頭就是“菜根何須費油煮,留得青燈枕邊書”,一夜一篇細細拼讀。讀之字字珠璣,聲韻極美,其宗旨是為人處事,雲淡風輕。

西方雞湯之濫觴大概起源於成功學大師卡內基,以自我激勵,勵志入世為主題。後來成功學融入職場文化,成為傳銷公司,美容院,銷售團隊,餐飲服務,連鎖機構的經典讀物。

總而言之,中國風味的心靈雞湯源頭在於儒釋道合流背景下的修身修心之學,側重於出世和心靈解脫,西方風味的心靈雞湯比較有科學含量,用的是心理學的暗示激勵,強調入世競爭,在現實中成功。于丹是中式雞湯大師,海歸陳果是西式雞湯大師。

但是兩者具有共同特點:紙上談兵,難以融入實踐。看似耐人尋味,實在空洞無用。



為什麼無用?

第一,雞湯文學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指導實際生活,令人反感。

之所以雞湯作者不是大師,就是教授,不是和尚就是古代名人,或者高官名流。原因是非大師不足以震懾蒼生。大師的光環讓文字具有指導生活苦難的資格,所以讀者願意拜倒在他們腳下去品那些文字。然而時間一久,他們發現所謂大師不過芸芸眾生,例如某丹,滔滔不絕於眾人,而實際上她的學問不過爾爾。某果居然連耄耋也念錯,而他們居然高談闊論,指點江山,於是反感因此而生。

第二,雞湯文學流於形式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令人失望。

雞湯大多是個人經驗的積累,而不具有普遍性。所謂的啟迪也侷限於個人。有些雞湯寫的不錯美輪美奐,卻無法在風中生活中對照應用,看似充滿正能量,實則無效。例如我們隨便舉例下面的所謂雞湯語錄——

人與人之間的能力並沒有很大區別,真正區分開人的是他的眼界以及努力程度。

這句話明顯是謬誤的。請問,人與人之間能力怎麼沒有區別?眼界是怎麼得來的?人的能力有大小豈能是眼界和努力能決定的?人的眼界難道不受具體環境,出生,稟賦的左右?比如你身高155,又如何參加NBA聯盟成為明星球員。智商98,又如何考取名校成為學霸,並獲得成就?

看了這句話之後,你有沒有得到打開眼界的方法,有沒有找到努力的動力?這難道不是一句廢話??

吃得不多,所以不用擔心體重;想得不多,所以容易入睡;要的不多,所以容易滿足。喜歡的人有一個就好,鈔票夠用就好,房子夠住就好。生活,簡單就好。

這道雞湯有寺廟的香火味兒。主張的是清新寡慾,無欲則剛,或者是六根清淨,脫離煩惱。包裝一下就是簡單就好。可是現實生活,又豈能想簡單就簡單?吃喝拉撒,人際往來,裹挾著無數的無奈,又怎能輕易捨得放下?

心靈雞湯的輕描淡寫,與世間蒼生的悲歡離合隔著萬水千山。它忽視了人的差異,淡化了生活的艱辛,輕飄飄,缺乏同理心。



第三,雞湯文學只是一時麻醉,卻無益於人的進步成長,令人作嘔

正能量令人亢奮,暖文令人舒緩,雞湯讓人有飽脹感。但是缺乏營養的東西都是垃圾食品。長期食用,有害身心。

同時,朋友圈裡雞湯文狂轟濫炸,大媽大爺津津樂道,到處是廉價的說教,頭頭是道,粗製濫造,造成審美疲勞,這樣,雞湯就連最後的文學價值也喪失了。

人終究要回歸現實,心靈雞湯不過是無病呻吟的買醉,接地氣的乾貨才是解決困難的雪中送炭。


西雙版納的茶花


我認為心靈雞湯就是在傳播“真善美”,八十年代末開始在雜誌報刊就經常看到這類文章,直到現在,可以說經久不息。初讀“雞湯”文字的確很有感觸,讓人感到世上有那麼崇高的靈魂,有那麼美好的事物,進而審視對照自己為什麼有那麼多自私自利的心思,尤其是對初出茅廬的年輕學子影響可謂深刻。

當你走向社會,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逐漸控制你的思維,儘管你還抱有對人生各種憧憬,現實是你遇到的人可能不真不善也不美,你會看到不善的人往往會有善果,善良的人往往沒有善報,並且這個結局不斷的出現,慢慢會把你的雞湯靠幹。最終會得出結論,心靈雞湯沒有用,它實屬心靈毒品,麻醉人的思想,使人脫離現實,搞所謂的虛偽善舉。其實人類社會是競爭的社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些提出“真善美”的人,都是要求別人在做,而他自己很難做到,這就是心靈雞湯的本質所在。

人生在世,生活不易,離不開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小到一個單位,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團結起來力量大,對於冒犯者,的確需要精誠團結,舍小家,顧大局,對入侵的豺狼,是要拿起獵槍的,一昧的灌輸心靈雞湯,那是很虛偽的。





冬天的童話960


雞湯的本質是“補”,心靈雞湯本質是給人正能量的思維,激勵行為人前進。

但有道理,卻未必人人適用。所謂“知行合一”,知識需要行動力去支持。如果光說不練,是很難有真功夫的。每一種觀點,有其出發點及背景。在借鑑的同時,還需要考慮自身的情況,再調整行動。

實際感覺沒用,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有哪些優勢、劣勢。找出問題所在點,然後再針對性的去調整,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效果。

心靈雞湯好比一個工具,是否有用或沒用,全在於自己的理解和運用。


毒眼南湖


心靈雞湯的本質就是說一些讓自己感覺有用的,鼓勵信心之類的話。雖然有道理,其實一點用處都沒有,就像自我麻痺的催化劑。我從小就因為父母受了很多苦,加上我是一個求道者,不明白周圍人總是愛說髒話,欺負他人。我一直試圖跳出這種矛盾的困境。

所以,早在初一的時候就特別喜歡政治,因為初一政治講心理學,就像心靈雞湯,時不時給自己灌一口,然而還是不能解決問題。後來看了一本專業的阿德勒的心理學,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卻沒有解決途經。因為所有的這些只是告訴我們原因或者理想狀態,卻無法解決問題,因為這只是發生在思維層面,不像藥物可以作用於身體。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大學,性格內向又自卑,常常容易陷入煩惱情緒,後來讀了一些靈性書也無法解決,直到我遇見了霎哈嘉瑜伽。

因為瑜伽的含義是連接,與神合一,而我們是神所創造的。當我獲得覺醒時,我才知道代表我們情緒層面的左脈出了問題,透過靈性的力量,透過火元素清潔左脈,讓我在一個月解決了過往所有的煩惱,不寬恕,自卑等。因為神知道如何解決我們的問題。

在醫學,我們有醫學圖,事實上,還存在一個精微的能量系統圖,它掌管我們的身體,情緒,情感及靈性的存有,甚至好運等。所以醫學醫病不醫心,因為他們不明白精微能量系統的運作。

所以說,心靈雞湯聽起來有道理,但不能像醫藥作用於身體,起不到對症下藥的作用,何況根本沒有醫治心靈的藥。但通過能量系統的運作卻可以輕鬆完美的解決問題,徹底根除。如果我們能夠透過覺醒來運作這能量系統,很多絕症都是可以治癒的。但最重要的,我們可以透過它實現靈性的升進,享受生命的快樂。





靈性的升進


明明是亂燉,非說是雞湯。


碧伶居士


心靈雞湯,澆灌在這個貪腐盛行,世風日下,道德滑坡,且無利不起早的社會,起不到絲毫“潤滑”的作用。

一句話:壞人看好書,依然還是改變不了壞人的胚子。

好人看壞書,最後也壞不到哪去。




建築鑽孔專家水生


傳播正能量至少比傳播負能量要好,我覺得心靈雞湯不能說沒有用也不能說是有用,雞湯畢竟是雞湯,他只能當時填飽肚子,雞腿還是自己爭取才能來的才能吃飽的



動畫電影影評


心靈雞湯這是一個看對什麼人口味的雞湯,是不是有營養如何判斷,這在於一個人的信仰,知識層面,閱歷修為等諸多因素。被大眾認同,使人或心情愉悅,或積極向上,或昇華精神、素養的文章,可稱之為心靈雞湯。像傳播神神鬼鬼的,陰陽八卦避邪算命的東西,那可就是毒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