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場供應最大的影響是“延後效應”

眾所周知的原因,近期各地土地市場罕有新地推出。這裡面供求兩方面的原因都有,首先是不適合進行土拍,同時受制於去年房企的分化加劇,回款和資金鍊緊張導致至今年1季度,房企在土地儲備方面普遍比較收斂。


這裡面其實還包括一部分收併購和在建項目的轉讓,也是因為房企在資金安全方面的考慮。總之短期內無法轉變為回款的項目大多數在各個房企的投拓決策中被擱置,這是自去年以來非常典型的現象。各家在摒棄原先的規模原則,在測算上趨於保守,不僅僅是利潤率,如果現金流回正稍慢則很難過評審會。


土地市場供應最大的影響是“延後效應”


商辦類項目預冷


去年以來多家機構都發布過商辦類項目空置率上升、租金下滑的情況,這其中尤以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最為突出。當然也只有一線城市有這麼大的調整空間,畢竟三年前處於租金高位的項目也都主要分佈在這些城市。而且即使是強二線城市例如成都、杭州等地,在商辦類租金方面一直遠遜於一線城市,可以說這是新晉大城市和老牌大城市之間非常典型的一個差異。


雖然很多強二線城市在人口流入、產業發展、城市規劃方面近兩年快速鋪開,尤其是得益於基礎投資建設帶來的利好。尤其是作為區域中心城市其輻射效應、產學研的完備性都有助於房地產市場需求的擴大,有助於吸引人和留人,但是在產業機構、經濟活力方面距離一線城市還是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商辦類的租金,直接反映了一個城市企業經營的活力。


土地市場供應最大的影響是“延後效應”


在當前經濟總體不明晰的情況下,一季度更是大量企業沒有復工,對商業辦公經營類的需求會進一步萎縮,這期間一二線城市受到的影響是無差別的,而二線城市的底子更薄弱一些,原本很多硬規劃的商業用地本身就存在供應量可能偏大的情況,今年上半年就更不樂觀。因此商辦類地塊,以及項目的轉讓在2020年全年會是一個逐步觸底的過程。


政策難以直接刺激拿地


目前各地延期出讓,必然導致下階段的供應量隨之延後。目前看並非絕對的壞事,一方面下半年是庫存出清的機會,房企也需要時間週轉。尤其是在銷售端接下來可能產生的政策鬆動,並不會直接傳到到拿地階段,除非土地出讓價格下調。


土地市場供應最大的影響是“延後效應”


然而土拍價格往往是市場的預期晴雨表,且目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可能不降反升,畢竟接下來大量的對企業的補貼和減免稅,會進一步影響地區財政收入。那麼在經濟相對不那麼熱的時候,推出城市中比較好的地塊,不太會大幅度影響一個城市平均地價,還有可能帶來一些預期上的支撐,不過這樣的地塊總體量有限,因此土拍起拍價格就成了一個左右為難的事情。


房企拿地策略不明朗


這個關鍵還是看復工、銷售進度怎麼樣,畢竟2020年頭上小陽春不再,回款週期直接押後2個月。雖然有恆大這樣宣稱網上大量銷售的噱頭,但實際上各家房企除了網上訂房這種不能視為成交的統計數據,真正的銷售回款非常有限。


而上半年要支付的到期中短期負債和利息,整個地產市場應該不低於兩千億,而此時持續融資渠道並沒有放開,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房企在上半年騰挪應對已屬不易,所以謹慎投資保障現金流足以支撐到下半年的開工、保持現有在建項目的如期銷售和交付才是重頭。


土地市場供應最大的影響是“延後效應”


這樣看來上半年土拍市場開發商不會投入太大。那麼在建項目的銷售,從客戶角度,我們給出的幾條建議是:

1、最好關注成熟區域的項目,而非新地塊。

2、如果一個項目前面完成了幾期,後期加推的房源要優先於其他剛首次開盤的項目。

3、大品牌房企、尤其是在當地有多個項目的,作為首選。

4、看銀行貸款利率,這一點很重要,以及當地的限購政策會怎樣變化,這個接下來一兩個月你有的是時間,不急。

5、各大房企近期的特殊促銷政策,有些是的確有利可圖的,無論是你交個小定金等著,可退、可轉手是先決條件,可以仔細研究一下。有什麼不明白的歡迎留言評論區。


這種政策和企業投資角度的延後,在一二線、三四線城市下半年的樓市方面也會形成不一樣的分水嶺。我們另發文章分析。

更多地產專欄文章和行業資訊、樓市分析,歡迎關注:“房地產帶鹽人”


土地市場供應最大的影響是“延後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