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是如何找到張騫的,張騫對漢進攻匈奴的功勞大不大?

用戶7277547835719


你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張騫對於進攻匈奴的功勞大不大?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非常大。

說到張騫,功勞最大的肯定是出使西域對後世的影響。我們去點這些,單獨來說張騫對於匈奴的影響。

漢武帝時如何找到張騫的,這一點沒有記載。只是說漢武帝登基時張騫就在做侍從官,來歷很神秘,父母家人都沒有記載。

張騫抗擊匈奴的功勞,我們就要看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聯合西域諸國共抗匈奴。但是張騫的第一次出使,是不完美的。張騫第一次出使的目標就是被匈奴冒頓單于趕走的大月氏,雖然大月氏給了張騫足夠的尊敬,但是相對的張騫並沒有帶回大月氏的支持。

第二次出使西域的張騫則更加亮眼,這次的張騫碰到了烏孫,一個西域國家。並且極力邀請烏孫國人出使漢朝,而見識了漢朝強大的烏孫國,請求與漢和親。漢武帝也是把一位翁主嫁給了烏孫國王,烏孫不止使漢朝打開了與西域諸國的交流,同時也是牽制匈奴的重要力量。

這就是張騫對於抗擊匈奴的功勞,使得漢朝不至於孤立無援。不管力量強大與弱小,只要不是幫助對手的,就是勝利。而張騫出使各國,同樣帶來了各國的友誼。雖然可能沒有烏孫那麼重要,也勝在使他們保持中立,在關鍵時刻不成為敵人就行。

並且張騫的出使,也使得漢朝多了很多新的糧食。無論是任何一種,只要是能飽人,就是好糧食。從某種意義來說,他為漢朝的農耕和經濟也有重大貢獻,對於抗擊匈奴來說,就是提供了糧草支援,只不過相對比較隱性。

實際上張騫還帶兵上過戰場,跟隨的是飛將軍李廣。雖然並沒有在戰場上如同衛青、霍去病般長驅萬里如虎,也是真正帶過兵的將軍。

其實僅僅針對匈奴,張騫的功勞和成就是被無限放小的。絲綢之路,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等等才是張騫最大的功勞,這也為隋煬帝和西域通商,唐太宗成為天可汗打下了基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功勞更大。


史山泛舟


漢武帝登上皇后開始實行“察舉制”以選拔人才,也就是最早的“舉孝廉”,張騫就是漢武帝第一批選拔而來的人才。由於張騫有膽識、忠誠,所以被選為漢武帝的侍衛,又稱郎官。在漢武帝打算派人出使西域的時候,張騫已經到了漢武帝的身邊了,所以漢武帝並沒有專門找張騫,而是張騫自告奮勇,近水樓臺先得月。

張騫分別於公元前138、119年兩次出使西域,第一次的目的地是大月氏,共歷時13年;第二次是造訪烏孫國,四年後返回長安,不久便去世。兩次出使的目的都相同,即與月氏與烏孫結成“斷匈奴右臂”的聯盟,但收穫卻各不相同。

由於出使西域的必經之路是河西走廊,而當時河西走廊尚控制在匈奴人的手中,所以張騫一行離開漢朝邊境不久便被匈奴捕獲。結果,匈奴並沒有殺張騫,反而給他送位漂亮的匈奴妹子。不得已,張騫只好娶妻生子,在匈奴一住就是十年。

值得一提的是,張騫並不每天混吃混喝,而是一直念念不忘兩件事情。一是熟悉匈奴人的民俗習慣,地理風貌,軍事組織形態及戰術陣法;二是伺機逃走。所以,後來張騫終於得到了逃跑的機會,一路向西輾轉到了大月氏。當然,到了大月氏碰了一鼻子灰,因為月氏人早已習慣了安逸,不想再招惹麻煩,所以張騫只好返回。結果,歸途中又被匈奴捕獲,直到軍臣單于去世時,張騫才趁亂逃回漢朝。

那麼,張騫對進貢匈奴人的功勞大不大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大將衛青之所以能在後來的“河南之戰”及“七將軍伐匈奴”的戰爭中斬獲頗豐,全得益於張騫這個“軍師”加“嚮導”。否則得話,衛青就如同一個瞎子,到時候估計比李廣還容易迷路。只可惜河西之戰,衛青失利,張騫受牽連被貶。沉淪一段時間之後,張騫又開上了武帝二次出使西域的列車。而這次西域之行,張騫並沒有說服烏孫馬上與漢朝結盟,但卻開闢了絲綢之路。

感謝朋友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不是漢武帝找的張騫,怎麼找?沒法子找,在張騫之前又沒有人去西域。最後是張騫自己回來的,在外奔波了13年才回來。

張騫是我一直特別佩服的,他是陝西漢中是城固縣人。13年裡兩次被匈奴抓獲,還娶了匈奴姑娘,可張騫不改其志,努力回到長安,走的時候帶了100多人出使西域,回來的時候就帶著匈奴翻譯堂邑父和匈奴妻子。

張騫出使使時27歲,本是一個低級官員,回來後就被封侯了,功勞不大不會封侯。

背景

西漢一直飽受匈奴騷擾,漢高祖劉邦都攻克不下,只好通過和親來保平安。可漢武大帝不能忍,但是他對匈奴也不瞭解啊,而且聽說被匈奴驅趕的大月氏想報仇,就想要向西去找大月氏聯合一起打匈奴。

首次出使西域

沿河西走廊出發,這一片屬於匈奴管轄,於是很不幸,張騫一夥人被抓了。

匈奴想要拉攏張騫,就一直讓他住在匈奴領域,並給他找了媳婦兒,可是他一直沒有忘記心中的使命。

在匈奴這裡呆了10年的時間,他也對匈奴人有了深刻了解。某天他找準機會帶人跑了出來。

那個時候啥交通工具也沒有,只有馬,而且那一片路多難走啊,又是過塔克拉瑪干沙漠,又是翻帕米爾高原的,現在就是開車走這條路都不好走。這一行人風餐露宿,死了不少,歷盡千幸萬苦終於到了大宛,大月氏人居住的地方。

大月氏人現在住的舒服,已經不想著報仇的事兒了,但是很佩服張騫(我也佩服),張騫勸說無果,只好返回。回來的時候又被抓了,慘的很,又被抓了,過了一年才逃回來。回來後看到長安城痛哭不已。

張騫13年在外,對各個地區的風土人情都有了瞭解,並且帶回了地圖。還有石榴,葡萄,汗血寶馬等好東西,併為後來衛青攻打匈奴做出了汗馬功勞。

張騫憑藉頑強的意志出使了西域,被後世稱為“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開眼看世界的人”,司馬遷也是稱讚不已。


美妹觀歷史


您好

張騫當時只是一個侍衛級別的人,名不見經傳,他自薦前往西域。而當時的漢武帝急於瞭解西域狀況,加之滿堂文武皆不同意,這時候出來一個報國心切的張騫,兩人一拍即合,舉行盛大儀式為張騫踐行,這樣張騫出使西域就開始了。張騫前往烏孫再歸長安,來回有十一年至十二年之久,這期間漢武帝對張騫的狀況一無所知,處於杳無音訊狀態,心態已從滿懷期望到失望再到絕望,再到最後都有點遺忘了。

張騫剛好繪製完了地圖後,匈奴人起了內訌,他乘機帶妻兒逃跑。可是最終逃回來的只有張騫和那位導遊。雖說他的任務失敗了,但是卻帶回來一樣極其重要的東西:西域的地圖。劉徹苦苦等了他十三年,終於得到了這件寶物,而這張西域的地圖也成為了漢武帝成功擊敗匈奴的最至關重要的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