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擊敗天平天國之後如果順勢揮師北上,有可能推翻清王朝嗎?

萊茵之纓


曾國藩不可能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太平天國的確給清王朝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但相比之下,清朝儘管衰弱但統治基礎尚在!對於曾國藩而言,一方面是因為作為傳統的士子其沒有推翻清王朝的動機。另一方面,曾國藩儘管可以打敗太平天國,但沒有推翻清王朝的群眾基礎。所以開國皇帝或者總統並不是那麼好當的。


盛京誌異


從技術和實力上來講是完全可能的。因為當時的全國精銳都在曾國藩的手中,清廷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蒙古的騎兵,但是也難以自保。真正制止曾國藩造反的就是他長期奉行的綱常倫理與名教信仰。起兵造反是曾國藩的心目中永遠不會出現的選項。所以說,這種可能性只是理論上的存在。

當時的曾國藩手中掌握了30-50萬的軍力,一手把控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四省。相當於原本的兩江總督兼理浙江事。同時,他還是三湘士林中的領袖,全國範圍內十餘個督撫中有大半與他關係緊密,如果他能夠振臂一呼,那麼兵馬錢糧,軍械輜重都一應俱全。而且,太平天國的聖庫私藏很有可能也在曾氏兄弟手中,有這樣的財力聚斂人心也是非常容易的。當時的李秀成已經投降,並且主動要求去說降南方的堵王黃文金等人,讓他們與曾國藩合兵一處反叛清朝。這個計劃如果成行,那麼清朝可能連一年也難以堅持就會覆滅。

然而,曾國藩也並非完全沒有後顧之憂。他的弟弟曾國荃英勇兇悍,深得軍心,雖然威望不如他但是行軍佈陣也有一定的本事。而且為人貪財狠毒,在勸進的過程中最為積極。曾國藩可能也是不希望重現一次燭影斧聲,讓曾國荃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才斷然拒絕了造反的提議。


經典守望者


眾所周知,曾國藩在太平天國運動即將推翻清王朝的時候,投筆從戎,通過組建湘軍,掌握了地方大權,最後鎮壓了叱吒一時的太平天國運動。現在人們在討論如果曾國藩當時順勢揮師北上,有可能推翻清王朝嗎?

答案是根本不可能的,原因如下:

一是文人是造不了反的。

中國自春秋戰國以來,一般的開國皇帝或起義軍的領袖,大多都是軍人武夫,讀書人造反的很少,而成功的幾乎沒有,曾國藩應該是處於這種心態。

二是集團外部的阻力。

清王朝雖然已經嚴重衰落,但是憎格林沁仍然有一支非常強大的部隊在中原馳騁,而且這支部隊的騎兵很厲害。曾國藩若有行動,沒有騎兵的湘兵不能不對此有所顧忌。

三是集團內部的阻力。

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楚軍都是從湘軍分出去的勢力,他們會不會支持曾國藩,對曾國藩來說,這根本就是一個未知數。

四是外部方面的阻力。

當時以英國為首的國際在華勢力,他們扶植的是清廷,曾國藩如果一鬧,他們很可能也會像鎮壓太平天國一樣,鎮壓湘軍。

五.最關鍵的一點,湘軍起兵時,是以保衛明教和忠君報國為號召,作為團結奮鬥的力量,一旦曾國藩自己稱帝,這不就等於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嗎?到時候必然會喪失人心、眾叛親離。


千形萬象


補充其餘老師的遺漏之處,僅從軍事角度考量,曾國藩就難以推翻清王朝。

曾國藩的湘軍以劣勢兵力,在與太平天國的較量中取勝,在於太平天國的內部分裂,也在於湘軍的指揮有度。

百萬眾的太平軍四散自行攻略,而曾國藩指揮的湘軍則是步步為營向前推進,所以並不能證明,湘軍的戰鬥力在當時無敵。



湘軍長時間與太平軍的戰鬥,強化了水師,也強化了陣地戰的能力,步兵雖然依舊是主力部隊裝備火槍,但還是以冷兵器為主。

想推翻清王朝,湘軍的水師難以發揮作用,只要揮兵北上,運河必然被堵死,而內湖船隻想要到海上航行難度可想而知,還要在上海與山東遭到阻擊。

而湘軍的步兵面對蒙古的騎兵,處於天然的劣勢,如果湘軍快速推進,會被騎兵追擊消耗,但如果以陣地戰穩步推進,又會消耗過多的糧草。

中原運輸困難,而只要叛亂,各地督府將不再會支援湘軍,若劫掠民財只會激起更大的牴觸,使軍事行動即便勝利也難以建立統治。


多臻貴


曾國藩的湘軍鼎盛時期有30多萬,在攻破南京消滅太平天國時候,他手下都有人勸告曾國藩自立為帝揮師北上推翻滿清,可曾國藩堅決拒絕了!

在打下南京城後,曾國藩弟弟曾國荃就跟哥哥討論過要不要推翻滿清,自己當皇帝算了。曾國藩當時就說自己根本沒有這個想法,更重要的是自己沒有這個實力,別看湘軍紙面軍力很強,其實能打的不多,比土匪強不了多少,何況曾國藩中的湘軍也不一定全聽曾國藩一個人命令,根本是打不過清朝的,所以就老老實實當個忠君的臣子罷了!的確曾國藩的湘軍有30多萬,可是能打仗的歸曾國藩直接控制的也就是他弟弟曾國荃親信部隊10來萬,靠這些部隊去推翻清朝,還真的太冒險了。湘軍起家時,就是曾國藩拉攏親友,師生,同鄉一起搞團練,然後讓這些人拉更多的友人進來,說白了,就是通過關係,有利益可佔才聚集在曾國藩的旗下,說白了就是打著湘軍的口號,各個山頭派別為自己謀利益罷了!比如湘軍中的李鴻章手下的淮軍,左宗棠的楚軍,各湘軍不是一個派系,也不會聽曾國藩的指揮,可以說曾國藩對湘軍的控制力是鬆散的。一旦曾國藩叛變起兵謀反推翻滿清,李鴻章和左宗棠就不會答應,甚至會反過來滅掉曾國藩這個反賊。在攻破南京時,左宗棠就上書彈劾曾國藩,如果曾國藩謀反了,左宗棠會第一個去鎮壓,而李鴻章雖說是曾國藩的學生,也不會幫曾國藩,為了表明自己的態度,反而更狠的打曾國藩,所以曾國藩要真的謀反,首先要面臨淮軍和楚軍的圍剿,曾國藩還真的沒有多少信心打得過啊,畢竟大家都一起混過,彼此熟悉,戰法打法就清楚,還真的說不準誰能勝過誰!



再者清朝的八旗兵雖說廢物,可還是有些實力的,還是能召集一些部隊的。僧格林沁還沒有死,他的蒙古騎兵還在,清朝的綠營兵還沒有完全廢物,就是說一旦曾國藩謀反,滿清蒐羅家底還是能湊出十多萬部隊的,就是說一旦曾國藩起兵謀反,淮軍和楚軍加上滿清軍隊,就軍隊數量就比湘軍多,曾國藩打的過嗎,也許會死的更快,滿清雖說衰落了,但還是有些底子的,不是那麼容易推翻的,你看太平天國夠猛吧,還不是給滅了,你曾國藩難道不就是下一個太平天國嗎?就知道自己打不過,所以曾國藩裁撤湘軍自保,大家可以保富貴,反正都做官了,臨到頭來還去折騰,何必呢!



曾國藩老了不想折騰了,關鍵還是曾國藩這個人品很中庸溫和,他接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他一生都在履行儒家倡導的“修身,治國,平天下”人生教條,滅掉了太平天國,曾國藩都做到了,也功德圓滿了,也就是功成身退的時候,可不想自己的晚年甚至後世擔負一個反賊的罵名,曾國藩內心不會接受那樣的想法!曾國藩是個嚴於律己的人,在日記中常常反思自己,每一點點惡念都記錄下來,連夢中夢見自己貪財都說自己豬狗不如,如此潔身自好,怎麼會去謀反呢!何況曾國藩對滿清是感恩戴德的,以前道光皇帝賞識他,十年內讓他連升七級做到侍郎,他是很感激朝廷的。滅掉太平天國,曾國藩就裁撤湘軍自保得個忠君愛國多好啊,可不想冒著風險成功率太低去謀反當一把死的更快的皇帝癮,無疑曾國藩選擇了對自己最好的方式,功成身退留下美名,符合了曾國藩對自己個人價值觀和思想的要求,曾國藩感到很滿足快樂就是啦!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曾國藩的湘軍是清軍的主力部隊,由於他採用的是兵歸將有的私兵制度,使得湘軍的戰鬥力有了明顯的提升。湘軍在訓練上比八旗軍和綠營兵都強化的不少,最終使得湘軍可以打敗太平軍成為清中後期最重要的軍隊。

曾國藩若反叛可獨霸江南

太平天國被湘軍消滅後,湘軍的總兵力接近30萬人,但李鴻章的淮軍有8萬人加上不服從曾國藩的左宗棠老湘營6萬人,其實在曾國藩手中的湘軍也就15萬人。湘軍當時的戰鬥力和裝備在國內都是最頂尖的,假如曾國藩反叛獨佔江南還是很容易的,此時的八旗軍在南方實力有限,是無力抵擋湘軍的。

李鴻章的淮軍也出自湘軍,假如曾國藩反叛李鴻章很有可能會處於觀望態度的,畢竟李鴻章師出曾國藩,論實力當時的淮軍相比湘軍還差的遠,僅憑在江南的左宗棠部是沒有能力阻止曾國藩佔領南方的。

曾國藩北伐能消滅清朝嗎?

依照湘軍的實力和曾國藩的指揮能力打敗清朝也不是難事,從謀略來看曾國藩的能力是清朝無人比擬的,因此完成北伐大業也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清朝在經歷了太平天國運動的洗禮後已經是精疲力盡再和實力派湘軍作戰,取勝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曾國藩深受儒家忠君愛國思想的薰陶,作為一個儒生他是不會反叛的。當曾國荃多次提醒他獨霸江南時都被他婉言拒絕了。從他的內心看對於反叛是厭惡的,多年的戰爭已經讓江南民不聊生,為天下蒼生計停止戰爭是明智之舉。

歷史證明他是一位忠臣

對於飽受戰亂之苦的江南百姓而言結束戰爭安居樂業休養生息才是王道,連年的戰爭已經讓江南的經濟不堪重負。外國列強對中國也是虎視眈眈,戰亂是他們希望的結果這樣他們可以進一步瓜分中國,而作為有戰略思想的曾國藩是絕對不允許列強去瓜分中國的。

因此曾國藩不但沒有反叛還主動削弱了湘軍的實力,安心的做一名對清朝沒有威脅的權臣,他忠君愛國的行動也得到了後人的認可,而他的曾氏家書也成為後代們學習的治家經典。


秋雨魯北說歷史


曾國藩造反成功的幾率極低。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以後,清政府雖然派兵鎮壓,不過此時的八旗和綠營已經糜爛不堪,屢戰屢敗。而更糟糕的是清政府國庫也已經見底,到太平軍攻下武昌的時候,戶部存銀大概還有100多萬兩,而當年平白蓮教前後花了差不多1個億。咸豐無奈之下,只能下令各地督撫、士紳自己籌集軍餉,招募練勇和太平軍作戰。

而在這些練勇中,曾國藩組建的湘軍無論是規模還是戰鬥力都是首屈一指,鼎盛時廣義上的湘軍號稱有40萬之眾。湘軍規模之大讓清廷對曾國藩也是頗有猜忌,曾國藩對此心中也有數,於是在鎮壓了太平軍以後就大肆裁撤湘軍。

曾國藩選擇裁撤湘軍自保,而不是藉著手中兵權造反,主要原因是他還是一個傳統文人,有忠君的思想。不過從他當時面對的情況來說,造反也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他對湘軍的控制力其實很弱。

曾國藩組建湘軍時,是利用師生、親友、同鄉、故舊等關係拉攏了一批人,然後讓這些人自己去招募部隊。士兵們只服從自己的直屬營官,營官則服從於主將,主將服從於曾國藩,形成了獨特的“兵為將有”格局。

在這種情況下,曾國藩對部隊的掌控力其實非常鬆散。一旦某個主將拒絕服從他的命令,他根本無權指揮那個主將所屬的部隊。而曾國藩和手下各主將的關係又只是單純的私交和利益組合,並不可靠。

實際上後來在湘軍的基礎上,還產生了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楚軍等多個獨立的派系。扣除這些分裂出去的山頭,曾國藩的湘軍不過10來萬,實力有限。而且在擊敗了太平軍以後,湘軍的各級將領大多有功名在身,打下天京以後又掠奪了大量的財富,此時正想著回去享受榮華富貴,有多少願意跟著曾國藩造反是個大問題。

而且此時僧格林沁還健在,在他手下還有蒙古馬隊和部分還有戰鬥力的八旗、綠營部隊。加上清政府還有一定的權威,可以拼湊出一支至少在數量上比較可觀的軍隊。曾國藩並沒有把握獲勝。

所以曾國藩在消滅太平軍以後真起兵造反,失敗的可能性極大。


不沉的經遠


回答勝負三七分!

勝算是有的,但不多隻有三分!


三分優勢在於,當時清朝政府所掌握的軍隊主要是早已腐爛不堪的八旗子弟。這些八旗兵們整天抽菸片,吃喝玩樂,早已經失去了剛入關時的戰鬥力。而曾國藩的湘勇團練則可以算是當時中國數一數二的軍隊,也是少數的能和太平軍作戰的部隊。這三分優勢則是他手裡掌握的軍隊所帶來的!

剩下的七分則全是劣勢!

劣勢其一

曾國藩兵雖多,將雖廣。但有一點很致命,那就是他們未必都是曾國藩的心腹,曾國藩如果要造反的話,他的手下可未必願意跟著他。他的手下中有不少是對清朝可謂是死忠黨,如左宗棠,李鴻章之流。更別說軍隊裡充斥的大量滿族軍官,他們就是清朝安在曾眼皮子底下的眼線,更不可能跟著他造反!

劣勢其二

清朝氣數未盡,還沒有到崩潰的時候!歷來的王朝更迭無不是前一個王朝氣數已盡,喪盡了民心,然後下一個王朝乘勢而起,取而代之!反觀當時滿清政府,清政府雖如落日一樣江河日下,一日不如一日。但畢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當時大部分的百姓還是認可清朝是國家的統治者,沒有民心所向,曾造反也就像太平天國一樣,只是個反賊罷了,沒有大義在!

劣勢其三

後援不足!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打的是什麼?無非是錢糧罷了。曾國藩之所以能夠組建大量團練,靠的是湖廣地區源源不斷的錢糧供應,靠的是一路地主鄉紳的捐贈!而一旦他想要推翻清朝,那麼頃刻間,他對付太平軍最大的依仗後勤供應就會瞬間崩潰,湖廣當地官府不可能在供給他一兵一糧,而他造反者的身份也註定他不能以大義的身份向鄉紳們徵集錢糧,當時的統治階級地主鄉紳們也不會再給予他任何支援!

劣勢其四

曾國藩性格使然!曾國藩說到底是一個文人,是儒生!他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四書五經,忠君愛國!他的性格也因此而被造就,他的定位就是臣,他沒有稱王的能力,沒有當帝所應有的一種霸氣!他無法以一個君王的身份來發號施令,他的那套為人處世之法在為臣時可以屢試不爽,但如若用在為君的身份上,那可就要大錯特錯了!為臣子的,講究的是一箇中庸之道,是如何逢迎上級,並且做到不得罪下級,做到面面俱到,人人稱讚的境界!而為君之道講的卻是王霸之道,首先為君的沒有上級,也就不需太顧慮他人感受。同時對臣子,也不能太過安撫,只有做到恩威並施才是一個真正的帝王,只是讓臣子們都稱讚卻不畏懼,那麼這個皇帝是治理不好國家的!很顯然曾國藩的為人處世之道只適合為臣,卻不適合為君!

綜述所說,曾國藩如果順勢北上的話,不能說他沒有絲毫的優勢,但只能說很小,頂天了,三七分,這還是很高的估計了!

在曾國藩傳中也曾提到,曾國藩在其弟曾國荃的慫恿下,心底也曾出現稱帝的念頭,但很快就被他否決了,因為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稱帝如果成功了,看似風光無限,但一旦身敗,就是身敗名裂,家破人亡!他還不敢冒這麼大的風險,況且他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當一名名流青史的名臣,他現在已經做到了,沒必要再去冒險幹這種大逆不道的事了,所以他很快就否決了稱帝的念頭,並且在此之後,很明智的交出了自己的兵權來保全自己,而事實也證明曾國藩確實成為了一位名留青史的名臣,也被後世之人譽為“古今第一完人”!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大家有有什麼高見可以在下方評論留言,期待與大家共同交流學習!!


觀古鑑今說歷史


國藩擊敗太平天國之後如果揮師北上,有可能推翻清朝嗎?

曾國藩,作為清末四大中興之臣之一,在其屬下湘軍攻克金陵後,既是建立不朽之功,也是走向沒落之時!

為什麼這樣說呢?

A,湘軍的歷史使命已完成了!

B,朝廷也不會容許湘軍如此坐大到擁兵自重!

既然題主問:曾國藩擊敗太平天國之後如果揮師北上,想推翻清朝很難!確切的說根本不可能!

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湘軍在攻下金陵時,湘軍的周圍,是朝廷糸好的口袋!

其實,曾國藩和他的湘軍在拼命圍攻金陵時,朝廷一直沒有放鬆對他的提防!

本來,圍攻金陵長達數月,無論是太平軍,還是湘軍,都是經過這一仗,太平軍徹底的消亡,湘軍也損失不少!這個時候湘軍繼續作戰,尤其是揮師北上進攻朝廷,那麼慈禧太后一聲令下,周圍早已準備好的口袋一系,湘軍就會成為甕中之鱉!

請看:

官文和他的兵馬在湘軍的左側!

沈葆禎和他的兵馬在湘軍的右側。

僧格林僧和他的八旗子弟在湘軍的前面!

李鴻章的準軍在湘軍的後面!

還有左宗棠,還有駱秉章……

你說,只要朝廷下令,四周合圍之勢,湘軍就成了餃子!



二,湘軍不具備推翻朝廷的條件!

雖然,湘軍在清朝末期最大的功勞就是消滅了太平天國的勢力,其實在曾國藩身邊的一眾文武之臣少之又少!

先看文職方面!

除了曾國藩本人,其他能力強的風毛麟角!後來的趙烈文還行!

再看武職方面!

雪帥彭玉粼擅長水戰,曾國薈呢?只是個狠角色,鮑超驍勇還可以!蕭孚伵也是一般般……

如果這一眾臣,面對左宗棠,僧格林僧,駱秉章,沈葆禎,李鴻章……會有好結果?



由此可見:湘軍攻下金陵後,還是不具備跟朝廷抗衡的能力和條件!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很重要!

【古今多少事,都在歷史中!歡迎關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打太平軍,曾國藩可以做統帥,因為北京有皇帝;如果曾國藩想推翻清朝,自己做皇帝,那別人就不樂意了。憑什麼讓你老曾做皇帝啊?曾國藩如果要起兵推翻清朝,沒有多少將領會真心跟隨他,淮軍不但不會聽他指揮,還會打他,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曾國藩正因為明白這一點,所以不會起兵北伐,而是打敗太平軍以後立刻遣散湘軍,否則性命難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