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陝西有哪三大聞名的陵墓嗎?其中一座挖不開,一座不敢挖,一座不能挖,為什麼?

劉寧亞


在我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曾經湧現出數量眾多的帝王將相,他們是歷史的締造者,也是歷史的參與者他們都曾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叱吒風雲,君臨天下,然而任何人都無法違背自然規律,無論他們創造了多麼大的豐功偉績,最後都得歸於塵土。只不過跟普通老百姓比起來,帝王的最終歸宿之地要豪華的多,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帝王陵或者皇陵

中華民族地大物博,人傑地靈,全國很多地方都分佈著古代皇帝的陵墓。但是,陝西省卻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方,根據史料記載,僅僅是在陝西關中附近就有73座古代帝王的陵寢。因此,這裡也被稱為“東方帝王谷”。

今天我們要說的陝西三大著名陵墓,分別是不能挖的黃帝陵,挖不開的乾陵,不敢挖的秦始皇陵。為什麼要這麼說呢,下面我們分別來介紹:

一、不能挖的陵墓——黃帝陵

眾所周知,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是軒轅皇帝,而皇帝陵就是軒轅皇帝的陵寢,這一點在《史記》中是有明確記載的。因為這一特殊的原因,皇帝陵也被稱為

“中華第一陵”,這個陵墓是絕對不能挖的,這是全體炎黃子孫的共識。

二、不敢挖的陵墓——秦始皇陵

秦始皇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皇帝,他結束了長期戰亂的春秋戰國時代,統一了全國,形成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統。他建立的秦帝國,疆域遼闊,國富民強,他還實施了國家體制改革,施行了郡縣制,在金融貨幣方面統一了度量衡和錢幣樣式。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他加強了中央集權,重點突出了皇帝的權威。

此外,他還修建了曠絕古今的浩大工程——萬里長城!只是他的陵墓因為規模宏偉,機關重重,以目前的技術條件和設備無法開挖,本著保護文物的目的,國家目前沒有開挖的計劃,甚至還給予了重點保護!

三、挖不開的陵墓——乾陵

乾陵是大唐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的陵墓,它坐落於陝西省乾縣,因此得名。之所以說它挖不開,是因為陵墓是依託山勢而建,規模龐大,而且整個山體構造全部為石頭,異常堅硬。據說,墓道的出口是被澆灌了大量的鐵水而完全封死的,歷經千年仍然無人能夠找到出口。

戰亂年代,曾經有軍閥以及眾多盜墓者試圖盜掘陵墓,但是最終沒有成功。一直到現在,國家也是出於保護文物的目的,不允許開挖。

以上三座陵墓,每一個都規模宏大,意義非凡,在我國甚至世界歷史上都有著深遠的意義。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歷史的象徵,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挖掘,或者是有待一天技術條件成熟之後,也許會公之於眾!

我是文史墨客,不當之處,請多指教,期待與您的交流!


文史墨客


陝西皇陵眾多,有三座很特別的皇家陵地比較特別,至今國家禁止開挖,也不敢開挖考古研究!

第一座:座落在陝西黃陵縣橋山的黃帝陵。傳說我們的人文先祖黃帝的衣冠冢,有幾千年黃帝親植柏,漢武大帝及各朝帝王將相,近現代的偉人毛澤東主席,蔣介石等名人之士祭奠黃帝陵時,所親植的共計幾千棵柏樹,及所留下的墨跡。如今建成宏偉的祭祀場地,供我們的炎黃子孫,華夏弟子清明節前來祭祖!所以沒人敢,也不可能開挖。

第二座:座落在西安市臨潼區,一座火山口旁,據說墓深300尺以下,經地下三層水,規模巨大,陵室內水銀成河,出於保護及安全考慮,不能開挖。

第三座:座落陝西乾縣乾陵,大唐武則天陵墓,以山建陵,規模宏大,由於建在石頭山中,傳說墓道出口用鐵水灌石封死,至現在無法找到出口,歷朝有軍閥及盜墓者無一成功,如今國家考慮文物的保護,而不允許開挖。

以上三座大型陵墓,規模宏大,影響力巨大。如今成了中國及陝西最知名的祭祀場所,及旅遊盛地!


玉佛緣345


我來說這個話題,三大座聞名陵墓,一座是乾陵,一座是秦始皇陵,一座是軒轅黃帝陵。下面分別概略描述一下。

①、 黃帝陵,被譽為“天下第一陵”,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位於陝西省黃陵縣城北的橋山。1961年,國務院公佈其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列為古墓葬第一號。 1956年毛澤東主席委託郭沫若給軒轅黃帝陵題詞。軒轅黃帝陵裡的古柏最有名氣,滿山遍野,代代人栽,不管誰當皇帝,從未斷過栽植柏樹。相傳最大的古柏樹。是五千多年前栽的,直到今天。
上圖是座落在軒轅黃帝陵裡的祭祀大殿,黃陵在黃陵縣境內的喬山上。



黃陵裡的古柏大約有3OOO多棵,相傳這樣大的多棵古柏是5OOO年前栽的。

②、公元前二四七年,十三歲的始皇在其父秦莊襄王死後,便登上了王位。按照秦國當時慣例,首年登基,次年築陵,叫做壽陵,築陵的時間越長越吉詳。由於酈山風景宜人,始皇將陵址擇於酈山腳下。歷史上曾稱始皇陵為酈山園。


始皇陵在修築過程中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即公元前二四六年至公元前二二一年|。這一時期秦國將主要人力物力傾注於橫掃六合的統一戰爭,因而從事酈山園勞務的人數較少,陵園的範圍規劃也不大。到了公元前二二一年後,秦統一大業告成,人民生活安定,生產力得到發展。秦始皇開始了第二階段大修酈山園。據有關歷史資料分析,當時有七十二萬人參加了酈山園建設,其中很多人是從全國各地徵集來的能工巧匠。整個築陵時間從初掘到復土用了三十七、八年的時間。


始皇陵在建築結構上分兩個部分。

兩個部分基夲上可劃為封土堆部分和地宮部分:封土堆即指地平以上堆積部分。據古文獻記載,始皇陵原高一百一十六米,周長兩千十七米。由於幹百年來雨水沖刷封土流失,再加之農人墾田削耕蠶蝕,今天量得陵高七十四點九六八米,周長一千三百九十米,東西長三百四十五米,南北長三百五十米,封土堆的總體積為九百八十五萬五千一百六十四立方米。望去真可謂“樹草木以象山”。由地平往下的掘土部分稱之地宮。在民間廣泛流傳著秦始皇死後是睡在水銀河中的說法。我們在考古研究過程中做過大量考察工作和土壤化驗,封土堆的土壤含汞量確實較高。地宮多為青石砌置,設計宏偉,富麗豪奢。文獻資料記載:“始皇初繼位,穿治酈山。並及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這與民間傳說頗為一致。



始皇陵園在佈局上可分城內與城外兩個區域:

即主陵地宮內葬物,與地宮外殉葬物。 高大的封土堆外周還分別築有兩層城牆將其護衛。內城東西寬五百八十米,南北長一千三百五十米,四周長三千八百七十五米,合七點七華里。內城北邊設門兩道,東南西三邊各設一道門。外城東西跨度九百四十米,南北長兩千一百三十五米,四周長六千二百一十米,合十三華里。城的四角有碉樓,供守陵部隊備用。在城外四周,有各種類型的活人活馬殉葬,在陵園東一千多米處設置的一二三號大型兵馬俑坑,它不僅是護陵部隊的象徵,而且再現了秦橫掃六合時的進軍陣容。它是秦代一副陳兵圖,是對軍隊的頌揚,對軍功的紀念,更是秦始皇帝一生性格意志的表現。


當年我們考古鑽探時,在陵西北方向不遠的鄭莊,勘探出一個很大的石料加工場遺址。在這遺址內我們還發堀出一端是粗料,另一端是已經加工定型的青石。在陵的東南處上焦地,又發現秦當時的活馬廄坑遺址,在陵的西處趙背戶地,還發現了築陵時酈山徒墓地遺址,那裡有無數白骨疊壓在一起,其狀悽慘。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秦陵彩繪銅車馬(一二號),正是從陵墓封土堆的西側出土的。

③、乾陵,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


風雨人生3293


俗話說,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將,陝西的黃土埋皇上。據歷史統計,陝西關中地區一共有周秦漢唐的73位帝王長眠於此,被稱為東方帝王谷!

當然,要說最著名的三座陵墓,大家的意見一定高度一致,不能挖的黃帝陵,挖不開的乾陵,不敢挖的秦始皇陵。

古墓字號001,黃帝陵

黃帝是少典與附寶之子,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也就是我們漢族人共同的祖先。黃帝聯合炎帝,擊敗蚩尤,統一華夏。在位期間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將華夏族從原始時代帶進了文明時代!

毛主席在“祭黃帝陵文”中說: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嶽峨河浩。聰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可見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長河中,黃帝的豐功偉績足以蓋過後世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載:“黃帝崩,葬橋山”。橋山位於陝西延安市黃陵縣,所以黃帝陵也稱橋陵。

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其實是法治思想和德治思想的結合,在德治思想體系裡“忠孝”佔有重要地位。民間也有說法,挖人祖墳是世間最缺德的事兒,誰要是挖了別人家的祖墳,別人一定會拼命的,所以,作為我們共同先祖的黃帝陵,我們能挖嗎?

千古一帝,秦始皇陵

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創建者,自認為功績超過了三皇五帝,所以稱自己為始皇帝。從繼位開始,就開始營建皇陵,先後動用72萬人,經過30多年的修建,直到秦二世時期農民起義烽火四起,才草草結束了陵園的修建工程。

可見秦始皇陵工程的浩大,在歷史上既無先例,也絕對沒有後來者可以超越。這裡說秦始皇陵不敢挖,實際上有兩個原因。

第一,《史記》中記載秦始皇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而且經過現代科學探測,也已經證實地宮內存在大量水銀,可能多達一百多噸,如果冒然開挖,可能對周邊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壞。

第二,1965年,郭沫若曾向中央申請,希望能開挖秦陵,但總理批覆,五十年內不予考慮。歷史學家想探求歷史真相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挖掘萬曆定陵的慘痛教訓還盡在眼前,由於文物保護技術的落後,定陵大量珍貴文物在接觸空氣後迅速氧化腐爛,全部見光死。所以為了文物保護,短期內所有皇陵都是不會挖掘的。

唯一女皇,武則天乾陵

乾陵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的陵墓,也是兩位皇帝的合葬陵,更有傳言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藏在乾陵裡,所以乾陵的知名度在唐十八陵中是最高的,由於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厚葬之風流行,乾陵也成為各路盜墓賊光顧的熱門地方,但目前卻是唐十八陵中唯一沒有被盜的帝陵。

第一個光顧這裡的盜墓賊是黃巢,動用四十萬大軍挖掘乾陵,也沒找到墓道口,只好悻然作罷,至今在梁山主峰西側仍有一條深溝被稱為“黃巢溝”。

第二個打算盜陵的是後梁崇州節度使溫韜,溫韜此人,組織軍隊挖掘了其它所有唐代帝陵,但當挖掘乾陵時,一上山便風雨大作,下山便風停雨歇,反反覆覆,竟被嚇跑了,《後唐書》記載,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之所藏金寶。……惟乾陵風雨不可發。”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盜掘古墓成風,前有孫殿英挖清東陵,後有孫連仲用真槍真炮演習的辦法掩護一個師的兵力盜掘乾陵,士兵們用炸藥炸了許多處地方,卻沒能找到墓道口,乾陵倖免於難。

歷史總是這樣,充滿了偶然性,1958年,當地幾個農民放炮炸石,無意間炸出墓道口。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文物保護技術的提高,我們能夠有幸見證打開乾陵,領略盛唐的恢弘氣象!


吐糟生活


不敢挖的陵:座落在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一座火山口旁,據說墓深300尺以下,經地下三層水,規模巨大,陵室內水銀成河,出於保護及安全考慮,不能開挖。

挖不開的陵:座落陝西乾縣乾陵,大唐武則天陵墓,以山建陵,規模宏大,由於建在石頭山中,傳說墓道出口用鐵水灌石封死,至現在無法找到出口,歷朝有軍閥及盜墓者無一成功,如今國家考慮文物的保護,而不允許開挖。

不能挖的陵:座落在陝西黃陵縣橋山的黃帝陵。傳說我們的人文先祖黃帝的衣冠冢,有幾千年黃帝親植柏,漢武大帝及各朝帝王將相,近現代的偉人毛澤東主席,蔣介石等名人之士祭奠黃帝陵時,所親植的共計幾千棵柏樹,及所留下的墨跡。如今建成宏偉的祭祀場地,供我們的炎黃子孫,華夏弟子清明節前來祭祖!所以沒人敢,也不可能開挖。

以上三座大型陵墓,規模宏大,影響力巨大。如今成了中國及陝西最知名的祭祀場所,及旅遊盛地!


西北微生活


俗話說,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將,陝西的黃土埋皇上。據歷史統計,陝西關中地區一共有周秦漢唐的73位帝王長眠於此,被稱為東方帝王谷!

當然,要說最著名的三座陵墓,大家的意見一定高度一致,不能挖的黃帝陵,挖不開的乾陵,不敢挖的秦始皇陵。

天下第一陵——黃帝陵

黃帝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也就是我們漢族人共同的祖先。黃帝擊敗蚩尤,統一華夏。在位期間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將華夏族從原始時代帶進了文明時代!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長河中,黃帝的豐功偉績足以蓋過後世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載:“黃帝崩,葬橋山”。橋山位於陝西延安市黃陵縣,所以黃帝陵也稱橋陵。

民間也有說法,挖人祖墳是世間最缺德的事兒,誰要是挖了別人家的祖墳,別人一定會拼命的,所以,作為我們共同先祖的黃帝陵,我們能挖嗎?

千古一帝——秦始皇陵

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創建者,自認為功績超過了三皇五帝,所以稱自己為始皇帝。從繼位開始,就開始營建皇陵,先後動用72萬人,經過30多年的修建,可見秦始皇陵工程的浩大,在歷史上既無先例,也絕對沒有後來者可以超越。這裡說秦始皇陵不敢挖,實際上有兩個原因。

第一,《史記》中記載秦始皇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而且經過現代科學探測,也已經證實地宮內存在大量水銀,可能多達一百多噸,如果冒然開挖,可能對周邊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壞。

第二,歷史上挖掘萬曆定陵的慘痛教訓還盡在眼前,由於文物保護技術的落後,定陵大量珍貴文物在接觸空氣後迅速氧化腐爛,全部見光死。所以為了文物保護,短期內所有皇陵都是不會挖掘的。

唯一女皇,武則天乾陵

乾陵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的陵墓,也是兩位皇帝的合葬陵,更有傳言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藏在乾陵裡,所以乾陵的知名度在唐十八陵中是最高的,由於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厚葬之風流行,乾陵也成為各路盜墓賊光顧的熱門地方,但目前卻是唐十八陵中唯一沒有被盜的帝陵。

第一個光顧這裡的盜墓賊是黃巢,動用四十萬大軍挖掘乾陵,也沒找到墓道口,只好悻然作罷,至今在梁山主峰西側仍有一條深溝被稱為“黃巢溝”。

第二個打算盜陵的是後梁崇州節度使溫韜,溫韜此人,組織軍隊挖掘了其它所有唐代帝陵,但當挖掘乾陵時,一上山便風雨大作,下山便風停雨歇,反反覆覆,竟被嚇跑了,《後唐書》記載,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之所藏金寶。……惟乾陵風雨不可發。”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盜掘古墓成風,前有孫殿英挖清東陵,後有孫連仲用真槍真炮演習的辦法掩護一個師的兵力盜掘乾陵,士兵們用炸藥炸了許多處地方,卻沒能找到墓道口,乾陵倖免於難。

歷史總是這樣,充滿了偶然性,1958年,當地幾個農民放炮炸石,無意間炸出墓道口。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文物保護技術的提高,我們能夠有幸見證打開乾陵,領略盛唐的恢弘氣象!


小馬談古今


俗話說“南方才子北方將,陝西黃土埋皇上”。陝西的帝王陵有五十幾座,聞名於世的又何止3座。不過,夏商時期,中原的政治中心在河南、山西,所以,儘管,陝西也發現了一些那個時期的墓葬,但能確認為是帝王陵的卻沒有。


西周的都城是在陝西的,而西周歷經12位帝王,根據《史記》中的記載:“文、武、周公葬於【畢】。”【畢】在哪?據推測是在陝西,考古工作者也根據幾條線索尋找了好些年,可惜至今尚未發現。


在這之後又有多個朝代建都於陝西,據說是有13個王朝。因為部分朝代的歷史我沒什麼瞭解,具體的我也沒去考證了。


  • 漢武帝陵附近的修陵人的墓葬坑,據統計人數達到2萬人

而其中的【秦始皇陵墓】、【漢武帝茂陵】、【唐高宗與武則天的乾陵】,因為為人所熟知,所以格外的有名,這幾座陵墓只是對附近的部分陪葬坑進行了發掘,地宮都沒有被打開過。


  • 秦始皇陵地宮假想圖


其中茂陵從漢武帝即位後的第二年就開始修建,到公元前87年下葬,前後歷時53年,比秦始皇的墓修建的時間都要長。據說漢武帝下葬時,陵園裡栽種的樹木都已經長得可以合抱了。據史載,梓棺內武帝口含蟬玉、身著金縷玉匣,“匣上皆鏤以蛟龍鸞鳳龜麟之象,世謂之蛟龍玉匣”,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黃腸題湊與金縷玉衣。考古學家曾對茂陵的封土進行探測,但由於封土堆積過厚,帝陵墓室的形制結構尚不明確。


  • 懿德太子墓壁畫


而唐高宗與武則天的乾陵,曾在其附近發掘了懿德太子墓,雖然懿德太子墓曾經被盜墓賊光顧過,但仍在墓中出土了近2000件文物。


懿德太子李重潤(682~701),本名李重照,後改名。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其母為韋貴妃。他一出生就被高宗立為皇太孫,並大赦天下,後來因為私下議論張易之兄弟,被武則天杖擊而死,死時年僅19歲。


題主說的應該是這3座陵吧。其實都是不能挖、不敢挖,不存在挖不開一說。以現在的技術來說,挖了又不能及時地保護,這不等於是破壞嗎?Ps:據說《蘭亭集序》的真跡有可能是在乾陵。


給大家簡單的梳理一下陝西的秦、漢及唐朝的帝王陵,不要一說陝西的帝王陵就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其它的也都是很珍貴的寶藏。


①秦朝:秦始皇陵、秦二世墓(秦二世被草草下葬,他的墓還稱不上是陵)。


  • 陽陵陪葬坑的陶俑

②漢朝:太上皇萬年陵(漢高祖劉邦的爹)、漢高祖長陵、漢惠帝安陵、漢文帝霸陵、漢景帝陽陵、漢武帝茂陵、漢昭帝平陵、漢宣帝杜陵、漢元帝渭陵、漢成帝延陵、漢哀帝義陵、漢平帝康陵。


③唐朝的皇帝的陵墓也基本都在長安。確定了身份的有18座。由西向東依次為高宗與武則天乾陵、僖宗靖陵、肅宗建陵、太宗昭陵、宣宗貞陵、德宗崇陵、敬宗莊陵、武宗端陵、高祖獻陵、懿宗簡陵、代宗元陵、文宗章陵、中宗定陵、順宗豐陵、睿宗橋陵、憲宗景陵、穆宗光陵、玄宗泰陵。以唐朝的奢華程度,其墓葬內的陪葬品也是很值得期待的。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歷史,歡迎點贊關注


文物考古聊歷史


陝西三大陵墓,一座不能挖,一座不敢挖,一座挖不開,這是為什麼?


不能挖的陵墓-黃帝陵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皇帝的陵寢,是《史記》中記載的唯一一座黃帝陵,號稱“天下第一陵”、“華夏第一陵”,以及“中華第一陵”。

漢司馬遷《史記》稱:“黃帝崩,葬橋山。”

橋山黃帝陵相傳創自漢代,唐太宗大曆中期在城北橋山西麓,宋太祖開寶五年,下令移建於今址。元至正,明天啟、崇禎,清順治、雍正、乾隆、道光及後期疊有重修,均有碑記載或錄於縣誌中。因黃帝為我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淵祖,一直到今均逐年謁陵紀念。

黃帝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祖先,是中華民族的根,他的墓自然是不能挖的。

不敢挖的陵墓—秦始皇陵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一統天下,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割據的狀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實現了中華民族第一次的大統一。

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以鎮九州龍脈,衛我大秦、護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

因為秦始皇他老人家威嚴赫赫,修的陵寢自然也不能差嘍,所以他的墓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其中用盡機關巧術,根據科學家實地測算,秦始皇陵外圍土壤中的汞含量嚴重超標。如果貿然開挖,可能會造成周圍方圓幾十公里的土地水源受到汙染,會對附近居民造成嚴重生命威脅,當然皇陵之中肯定還有其他我們未知的保護陵寢的措施。

所以我們當前所看到的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秦兵馬俑不過是最外圍給秦始皇戍衛皇陵的。當然我們的政府為了保護文物,防止胡亂發掘,已經禁止主動挖掘古墓了,待到科學技術能夠保護古文物的時候再說。

挖不開的墓--大唐武則天乾陵


這座陵墓,直接在整座石山中修築,傳說墓道出口用鐵水灌石封死,至現在無法找到出口。

歷朝有軍閥及盜墓者無數,五代時期,有一軍閥發動40萬人挖掘乾陵無功而返,甚至還有近代的軍閥用炸藥轟炸,依然無法打開,當然因為如今國家文物的保護政策,也不允許開挖。


歷史分享者


乾陵挖不開——現在砌磚用的是水泥砂漿,而乾陵用的是鐵水從石縫澆注。

秦始皇陵不敢挖——有水銀和弓弩,輻射!危險!

黃陵不能挖——祖陵(你見過刨自家祖墳的嗎?)


用戶52524359198


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

一、某些西安人始終在迴避一個問題,那就是:

黃帝父親是誰?在什麼地方?

這個問題應該讓《史記》的作者司馬遷來回答。

司馬遷那肯定距離那些朝代比我們近,我相信悟空問答沒有一個人比司馬遷年紀大吧!

除此之外悟空問答,也沒有一個人比司馬遷是更正宗的陝西人吧!

所以說司馬遷說的肯定比問答上的這些渣渣說的有道理,所以說你姓查還是信司馬遷?

二、全國黃帝陵有五座,分別在河北、甘肅、河南、陝西、北京,而衣冠冢只有一個,就是陝西黃帝陵。

橋山,幾座黃帝陵,也並非只有陝西黃陵有橋山。姬水,甚至沒有得到《史記》作者司馬遷的認可。

事實上,不僅“衣冠冢”搖身一變,還有陝西“黃陵縣”也是搖身一變,成為了“華夏聖地”。

陝西黃陵縣在周朝時稱“白翟(狄)地”,秦置陽周縣,漢設翟(狄)道縣,五胡亂華羌人政權後秦設中部縣,1944年改為“黃陵縣”。

在周朝時期,中原地區的民族自稱華夏,把華夏周圍四方的人,分別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以區別華夏。白狄地就是北狄中的一支名為“白狄”居住的地區,史書記載“周穆王征伐犬戎,一次即“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其中白狼白鹿就是指以這兩種動物為圖騰的戎狄,由此看來周穆王西征很可能打了這個盤踞在灃鎬附近白狄地居住的白狄!

三、陝西黃帝陵門票100元,河南黃帝故里免費對外開放🤣,先別說河南的是不是造假,反正陝西是絕對拿著老祖宗的招牌經營經濟,

西安人無恥與齷蹉到極至,非我族類,其心必誅。


分享到:


相關文章: